国策(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1195

  设想一下,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共和国在取得军事胜利之后,为了一劳永逸的消除印度的威胁,按照印度的民族组成结构,将印度肢解为数个、甚至数十的国家,即便印度斯坦族的人数较多,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国家,或者按照王元庆对付印度的办法,在印度斯坦族的基础上成立一个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共和国能够轻易的控制印度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肢解印度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维护局面,也就是让新成立的国家生存下去?
  别的不说,光是维护几个、乃至几十个新国家,共和国就得投入难以想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结果肯定是劳而无获。关键是如何牵制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虽然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总人口的40%多,连一半都不到,但是乘以印度的人口基数,那就是8亿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除了印度斯坦族,人口第二多的泰卢固族只有大约1.4亿人,而最想获得独立的阿萨姆族仅仅只有几千万人。也就是说,在17亿印度人中,印度斯坦族不但人口最多,而且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如此一来,即便将印度肢解成了数个或者数十个国家,印度斯坦族也会想方设法的再次完成统一,甚至有可能利用统一战争,大量消灭其他少数民族,最终使印度斯坦族成为印度的“多数民族”。虽然陷入战乱的印度,不大可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和国要的不是一个战火不断的印度,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印度,因为共和国发起印度战争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印度的市场与劳动力解决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印度战争还没结束,共和国就遇到了相似的挑战。
  战争后期,西方新闻媒体一再宣称共和国将肢解印度,并且借此机会吞并印度的部分地区,比如印度南端的喀拉拉邦(面向印度洋,拥有卡特利特、科钦、特里凡得琅等深水良港),而美国与欧洲当局也一再表示,对共和国的战后政策感到高度担忧,希望共和国能够理智的解决印度问题。
  种种因素都限制了共和国在印度的政策。
  说简单点,如果共和国不能妥善解决印度问题,不但会遭到国际社会谴责、给西方国家可乘之机,还会陷入印度泥潭。
  战争结束后,西方国家就采取了行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共和国施加压力。
  可以说,裴承毅没能去成南亚战区司令部,与西方国家的干预行动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怎么说,正是裴承毅指挥共和国军队击败了印度,如果再让裴承毅去南亚战区司令部,负责印度的占领工作,肯定会给西方国家更多的借口。虽然袁晨皓也参与了印度战争,但是他的名声与威望均不如裴承毅,影响自然小得多。
  当然,在印度的战后问题上,共和国早就有所准备。
  从某种程度上讲,共和国扶持以苏沃斯为首的印度临时政府上台,已经用非常含蓄的方式宣布了对印政策。
  如果完全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苏沃斯肯定不是理想人选。
  按照某西方通讯社的评价,苏沃斯是印度精英阶层的代表。
  何谓“精英阶层”?用印度的标准衡量,所谓的“精英阶层”就是出身贫微,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胸怀大志、为民族与国家奋斗、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才。也就是说,衡量“精英阶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在为民族与国家奋斗。
  毋庸置疑,苏沃斯却似乎是印度精英阶层的代表。
  这一身份,决定了苏沃斯的政治倾向,即倒向共和国只是一时的权益之举。
  换个角度看,王元庆敢于扶持苏沃斯,也是考虑长远。
  因为苏沃斯在西方世界、特别是西方民众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多年前,甚至被某些西方新闻媒体当成反抗暴政的自由斗士进行宣传,所以由苏沃斯上台执政,印度临时政权更容易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当然,王元庆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让苏沃斯去当挡箭牌,而是苏沃斯的政治主张正好符合共和国的根本利益。前面提到过,共和国发起印度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利用印度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需要帮助印度发展经济,需要将印度变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加需要让印度保持稳定。毫无疑问,这些需求与苏沃斯的政治理想基本上一致,或者说,苏沃斯要想实现政治理想,也得做好这几件事。因此在印度具有再次向共和国发起挑战的能力之前,苏沃斯绝对不会站到共和国的对立面上去。
  关键就在这里,印度有机会再次挑战共和国吗?
  毫无疑问,这种可能性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从某种角度来讲,除非人类文明实现了大统一,不然印度迟早会成为共和国最强大的对手。问题是,短期之内,也就是二十到三十年之内,印度肯定不可能成为共和国的对手。别的不说,苏沃斯要想抓紧政权,铲除国内的反对派,也就是传统势力,就得花上一二十年的功夫,如果共和国在此期间做点手脚,恐怕苏沃斯这辈子就别想做其他事情了。对共和国来说,需要的也就是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只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不管印度变成什么样子,哪怕再来一次印度战争,共和国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由此可见,只要共和国自己不犯错,印度就永无出头之日。
  正是如此,几个月前,也就是印度临时政府宣布将在2037年底之前解除管制状态,举行全民大选的时候,一些印度学者就提出了与共和国共同建立“三级世界”的想法。所谓的“三级世界”,即共和国为第一级,是整个世界格局中当之无愧的霸主,而印度、巴基斯坦等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为第二级,能够从共和国的发展中获得最多的好处,并且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其他国家则为第三级,只能获得有限的好处,并且在经济发展中严重滞后。虽然这一言论多半有讨好占领军的嫌疑,但是这也反映出了印度社会的变化,即在大形式的影响下,部分印度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追求霸权地位,而是希望通过与共和国全面合作,取得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当然,这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即印度在取得经济建设成就之后会出现新的变化,再次谋求世界霸权,成为共和国的对手,可是在此之前,即便印度在极为贫困落后的时候,也没有出现类似的言论。
  思想上的转变,是社会转变的直接信号。
  可以说,王元庆在印度的战略布局中,最巧妙的一招就是让西方世界无从选择。
  当印度的精英阶层,也就是最有活力,最希望印度发展壮大,贫民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与共和国合作,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机会,西方国家就只能在其他阶层,也就是传统贵族与贫民的身上想办法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印度的贫民阶层是没有什么好指望的。说简单点,印度的贫民阶层不会起来反抗婆罗门贵族,也就不会起来反抗新型的精英阶层。西方国家能够指望的,只有传统贵族,也就是婆罗门贵族。在大形式的影响下,印度的传统贵族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执政权。不管怎么说,西方国家不可能公然违背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而在绝大部分印度选民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之前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贵族时,能够在大选中胜出的只有精英阶层。更重要的是,战后重建属于恢复性增长,等于帮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印度选民走出困境,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普通选民的支持。
  事实上,在印度临时政府宣布按期举行大选后,就有人预测,大选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当然,需要为大选奔波的不仅仅是印度临时政府。
  按照袁晨皓所说,一年多下来,南亚战区司令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粮食、衣物、药品等生活必须物资及时准确的发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平民手中,并且在农忙时节,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等农业生产的物资、工具与器械能够合理分配,让需要劳动的印度人都获得劳动的机会。当然,即便在农闲的时候,战区司令部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修复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交通基础设施。
  虽然战区司令部不是行政管理部门,但是印度的战后重建工作很多都与军事有关,所以需要战区司令部参与。别的不说,按照占领军与印度当局达成的协议,印度举行了全民大选、正式政府成立后,占领军将帮助印度当局培养一支用来维护国内稳定的警察部队,随后逐步将维持社会秩序的任务移交给警察,也就是说,占领军将逐步撤离印度各大城镇,为此就得为占领军挑选与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暂且不说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的费用,光是选址问题就足够涉事多方扯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用袁晨皓的话来说,南亚战区司令官就是个打杂的人。
  按照他的口气,当初裴承毅没有去,才是真的拣了便宜。
  虽然袁晨皓的抱怨不是没有道理,但更多的是在安慰裴承毅,让裴承毅不要把没有当上南亚战区司令官的事情放在心头。事实上,裴承毅早就不在乎这件事了。再说了,袁晨皓在南亚战区司令部做的时期,他在10多年前,也就是半岛战争结束后,就在朝鲜做过,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如果说处理战争善后事务是对军人的锻炼,那么最需要这次锻炼机会的不是裴承毅,而是袁晨皓。
  想明白这个道理,裴承毅更觉得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印度,很重要,谁都没办法否认。
  两百年前,印度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那么现在的印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最坚固的基石。
  正是如此,南亚战区司令官才显得举足轻重。
  也正是如此,袁晨皓才有机会回国,参加由王元庆亲自主持的高层会议。
  从某种程度上讲,袁晨皓的地位也得到了王元庆的承认。更重要的是,项铤辉让袁晨皓住到裴承毅家里,一是给两人叙旧的机会,二是明确无误的告诉袁晨皓,他能有今天与裴承毅有莫大的关系,今后他必须跟着裴承毅走。
  毫无疑问,袁晨皓看出了总参谋长的用意。
  裴承毅也不是笨蛋,在某种程度上,袁晨皓是他现在唯一能够相信、并且唯一能够依靠的朋友。
第一百零七章
推心置腹
  “说实话,接到电话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袁晨皓似乎来了兴致,说开后就收不了嘴了。“虽然按照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安排,战区司令官的职权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但是谁都知道,第三次军事改革没有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这期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说不定一个多月之后,南亚战区司令官就是别人了。再说了,我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尚且不说年龄与履历问题,以参谋长的身份代领司令官的职权,就说明上面对我不是很放心。让我想不到的是,竟然叫我回来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
  听袁晨皓一口气说完,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
  事实上,袁晨皓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没有必要,他一整天都说不了十句话。现在这么能说,一是想活跃气氛,二是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就是说他掌握的信息并不多,想从裴承毅这里了解些“内幕”。
  “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就算你不是战区司令官,可是你在南亚战区的掌门人,让你回来参加高层会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而是把我叫回来,让我很是意外。”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不太相信裴承毅的话。
  “你也知道,阿根廷那边的事情实际上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下,袁晨皓没有怀疑。
  虽然阿根廷当局一再宣称,正是裴承毅的英明决策,帮助阿根廷收复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并且在随后的战斗中击溃了英国特遣舰队,为此阿根廷总统与阿根廷议会不但授予裴承毅荣誉公民的称号,还给了他多项荣誉奖章。用某西方媒体的话来说,阿根廷当局颁发给裴承毅的奖章足以挂满他的胸口。但是随着局势逐渐冷却下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想方设法搞到了所谓的“内幕”消息,关于裴承毅在英阿马岛冲突中的作为得到了正确认识,即裴承毅发挥的作用很关键,可不是阿根廷当局吹得那么厉害,真正帮助阿根廷当局收复马岛与击败强敌的不是裴承毅,而是共和国情报机构提供的准确情报。用CNN的报道来说,在军情局的全力支持下,即便没有裴承毅的帮助,阿根廷也能获胜,而裴承毅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阿根廷当局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胜利。
  不管CNN的评价是否中肯,裴承毅身上的神秘光环暗淡了许多。
  “过来的路上,项总跟我说了……”
  “这不得了,你还谦虚。”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明白袁晨皓的意思。
  “项总什么都跟你说,而不跟我说,这不摆明了吗?”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了。反正听项总的意思,这次的高层会议非同一般。”
  “要拍板了?”
  裴承毅笑了笑,没有开口。
  “看来,确实要拍板了。”
  “我可什么都没说。”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说道:“算我说错话了,我可不想摸着石头过河。”
  “这可是你让我说的。”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该拍板的,早已拍板,根本不可能等到现在才来做决定。看项总的意思,他已经做出了决定,政府换届后,他就会提交退役申请书。下任总参谋长的事情早就确定了下来,没有什么走辗。元首府那边的事情也确定了下来,做完最后的工作,元首就会离开。按照我的判断,元首安排这次高层会议主要有三个目的。”
  “哪三个目的?”袁晨皓迫不及待的问了出来。
  “你急什么,反正我们要吃了晚饭才去元首府。”
  “得了,等下我请你吃晚饭,行了吧?”
  “好久没有吃烤鸭了,不要全聚德的,要……”
  “最正宗地道的?没问题,不管你想吃什么,我都请。”
  “这还不错。”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我实话跟你说,这次高层会议绝不简单,元首的三个目的不难猜测。一是提前交代军事上的事情,保证平稳交接正确,事实上以往也是这么做的。二是借此机会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人事安排,让军队在政治改革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或者说用军队来确保下任国家元首能够继续推动政治改革;别的不说,元首以兑现承诺为由,力排众议,让林啸雷出任总参谋长,而且下届政府的国防部长肯定不是叶致胜,足以证明,元首与林啸雷达成了某种协议,即元首保证林啸雷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发言权,并且支持林啸雷的‘大海军计划’,而林啸雷的任务就是帮助元首推动政治改革,确保政治改革不会受到政府换届的影响。你想想,只要总参谋长稳住了,下一任元首又没有过于明显的政治主张,政治改革就不会因为元首离去而受到影响。”
  “你说的确实没错,可是……”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林啸雷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都很清楚,以他的政治头脑,有可能在政治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吗?”
  “关键是,有必要让他发挥关键作用吗?”
  袁晨皓愣了一下,似乎没有反应过来。
  “你觉得,元首会淡出吗?”裴承毅晃了晃手,说道,“我的意思是,就算元首离开了元首府,成为了过去时,他的影响会消失吗?毫无疑问,元首可以离开元首府,可以成为过去时,可是元首的影响力不会消失,而且政治改革的核心动力也不会消失。要知道,推动政治改革的不是元首,如果没有绝大多数的公民支持,就算元首再厉害,政治改革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事实是,元首需要的就是一个像林啸雷这种,没有多少政治头脑、在军队建设上很有想法、在军队中的根基不是很深、能够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简单地说,就是脑袋里只有一根筋的军人。只有这样的军人,才能在掌握大权的时候,不至于利用手中的巨大权力去谋求政治利益,使共和国走上企图。也只有这样的军人,才能在众多利益的诱惑下,不至于迷失方向,被某些别有所图的人利用。毫无疑问,林啸雷上将是现在能够想到的,最为合适的人选。”
  “这么说,你是心服口服了?”
  “有什么不服的呢?一年多前,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我就心服口服了。”
  袁晨皓笑了笑,说道:“那么,你说的第三个目的是什么呢?”
  “这个嘛,就得看你有没有办法理解了。”
  “什么意思?”
  “这也是我最近才想到的,你觉得,元首会为了一次表决与政权交接而搞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吗?要知道,英国是公认的核大国,而且是美国不会抛弃的盟国,而南大西洋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在那边点燃一场战火,简直就是倾家荡产的买彩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