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1195

  对阿根廷空军来说,侦察力量薄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向马岛部署侦察机,阿根廷空军只能动用航程较远的重型战斗机搜寻特遣舰队。按照最保守的估计,需要动用30到40架J-14才能确保找到特遣舰队,并且在攻击机群到达之前持续监视特遣舰队。因为阿根廷空军的重型战斗机并不多,在安排了足够多的侦察机之后,就没有办法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轻型战斗机提供足够的护航力量了。如此一来,即便不考虑40多架攻击机携带的反舰导弹能否撕开特遣舰队的防空网,在舰载战斗机的拦截下,由轻型战斗机组成的攻击机群能否顺利发射导弹都是个问题。
  如果能在马岛上部署侦察机,结果将截然不同。
  在航程缩短了大约800千米的情况下,只需要10架重型战斗机,或者大约20架轻型战斗机就能完成侦察任务。如果动用重型战斗机的话,还能在执行侦察任务之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掩护。也就是说,阿根廷空军可以从本土出动近40架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再安排10架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在此情况下,攻击机群至少能够在遭到拦截之前发射导弹,至于能否干掉特遣舰队,那就另当别论了。
  6日下午,快速船队到达阿根廷港。
  因为可以靠码头卸货,所以装卸行动快了许多,大量重型装备可以直接驶上码头,第一批快艇在当天傍晚就离开了阿根廷港。
  夜间,发生了一起“意外”。
  一支由5艘快艇组成的船队在马岛西部大约200千米处遭到攻击,5艘快艇均被导弹击中,并且在海上巡逻机与救援舰赶到之前沉没。因为袭击来得非常突然,所以无法确定导弹是由潜艇发射的,还是由战机发射的。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埋伏在附近的美英潜艇导演了这场袭击。可惜的是,共和国海军派到南大西洋上的4艘潜艇全都在马岛东部海域等待机会,阿根廷海军的电动潜艇也在别的方向上,也就无法确定在快速船队的航线附近有没有美英潜艇。
  为了避免更多的快艇遭到袭击,裴承毅在当天晚上再次调整部署。
  在没有潜艇可以调动的情况下,只能加强航空反潜力量。到7日天亮前,阿根廷空军的反潜巡逻机在快速船队的航线上投掷了数百吨深水炸弹。这种“泄愤”式的打击除了炸死不少海鱼之外,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7日上午,4艘阿根廷海军的反潜护卫舰到达里奥加耶戈斯。
  这是阿根廷海军最后的4艘反潜护卫舰了,按照裴承毅的安排,4艘护卫舰在补充了电能之后,于12点之前离港。
  因为护卫舰的最大速度不到50节,比快艇慢得多,所以4艘护卫舰没有执行跟随护航任务,而是在船队的航线上巡逻。事实上,水面战舰的反潜效能并不高,按照共和国海军潜艇部队总结的实战经验,只要潜艇艇长足够优秀,而且不打算与水面战舰交火,十有八九都能避开反潜战舰。重要的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潜艇很难偷袭单独活动的反潜战舰。因为皇家海军只有3艘潜艇在马岛附近活动,而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美国海军增派的潜艇最快只能在10日之后到达,所以裴承毅有理由相信,4艘反潜护卫舰能够把埋伏在船队航线附近的英国潜艇赶走。加上随同反潜护卫舰行动的反潜巡逻机,除非英国潜艇的艇长都有不怕死的精神,不然就会选择退缩。
  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退缩,对潜艇艇长来说并不是耻辱。
  有了反潜力量,快速船队在7日夜间再度出发。虽然比预定时间晚了大约20小时,但是只要将这批物资送到岛上,修复阿根廷港的机场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个晚上,裴承毅也没有睡觉。
  直到近30多艘快艇(阿军占领阿根廷港后,又征用了10多艘快艇)在8日上午陆续到达阿根廷港,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联系了杨少勇,让他立即组织修复机场的工作后,裴承毅才去睡觉。
  等他在下午回到指挥中心的时候,参谋送来了一条好消息,阿根廷港机场修复,第一批民航飞机已经起飞,预计在19点之前到达。
  空中航线打通,裴承毅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毫无疑问,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这绝对是最坏的消息。
  这几天下来,杜奇威也在密切监视对手的行动。
  与裴承毅相比,杜奇威获得的消息就准确得多了。利用强大的军事侦察卫星网络,杜奇威实时掌握着马岛上的局势。发现运输船队在6日下午进入阿根廷港后,杜奇威立即意识到,裴承毅肯定想修复岛上的机场。发现送到马岛上的工程设备后,杜奇威的猜测得到了证实。问题是,杜奇威没有办法改变事实。
  对他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阻止船队再次向马岛运送物资。
  正是如此,才有了6日夜间的突然袭击。皇家海军的2艘“机敏”级攻击潜艇用16枚反舰导弹击沉了5艘快艇,算不上浪费,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当然,杜奇威知道,裴承毅绝对不会收手。
  其实在收到CIA的报告,得知阿根廷当局扩大了征收范围,又有10多艘快艇加入船队之后,杜奇威就知道,裴承毅准备在马岛上大干一番。
  对杜奇威来说,最佳的应对措施是轰炸马岛,也就是让特遣舰队直接杀向马岛。
  可是,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杜奇威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即这是不是裴承毅故意设下的圈套。有足够的情报证明,共和国海军已经向南大西洋派遣了第二批,至少4艘性能先进的“虎鲸”级攻击潜艇。印度战争中,1艘“虎鲸”级攻击潜艇就终结了印度海军的西部舰队。4艘“虎鲸”级攻击潜艇一起行动,肯定能够终结皇家海军的特遣舰队。联想到那次不痛不痒的导弹攻击,杜奇威不得不相信,裴承毅正在设法迫使特遣舰队减速,而且还想让特遣舰队转向。更重要的是,杜奇威有理由相信,裴承毅能够判断出特遣舰队在改变作战计划后采取的航线,也就有可能提前部署潜艇,让特遣舰队自投罗网。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方式行动,肯定会中圈套。
  认定这个想法后,杜奇威就决定“看看再说”。
  这一看,就看到了再次恢复的空中补给线。
  虽然杜奇威不大愿意承认,但是他不得不相信,裴承毅正在假戏真做,并且把皇家海军的特遣舰队逼入了死角。换句话说,如果特遣舰队不转向杀往马岛,阿军将不慌不忙的巩固岛上的基础设施,以逸待劳的等着特遣舰队前来送死;如果特遣舰队转向杀往马岛,就得面对阿根廷空军的全力打击。毫无疑问,左右都是死。
  区别只有一点,早死,或者晚死!
第八十二章
靠山与替罪羊
  事实证明,裴承毅高估了对手。
  英国不是印度,也不是日本,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采取了紧跟美国的基本战略,但是在军事策略上,英国从来不会跟随美国的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但让英国本土在纳粹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变成焦土,还严重削弱了英国国力。二战结束后与20世纪60年代的两次独立浪潮沉重打击了英国,使英国丢掉了“日不落帝国”的桂冠,也使英国沦落为二流强国。面对新的世界格局,英国一方面依靠美国帮助西方世界复兴的“马歇尔计划”恢复国力,一方面针对新的威胁调整国家战略与军事策略。
  必须承认,作为老牌帝国,英国拥有雄厚的基础,在军事策略上有独到的见解。别的不说,在国力有限、无法维持庞大舰队的情况下,又要保证国家的海外利益,皇家海军选择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主动放弃了大批大型战舰,打造了一支精悍的小型舰队,并且在多场战争中路面,特别是在1982的马岛战争中,仅有2艘轻型航母的特遣舰队击败了阿根廷空军,夺取了制空权,最终支持皇家陆战队夺回了马岛。除了军队建设之外,英国还特别重视军事思想的建设。
  作为依靠海军力国的老牌帝国,英国特别重视海军建设与海军思想。
  如果说,皇家空军可以听从杜奇威的指挥,那么皇家海军肯定不想听从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指挥,哪怕他是公认的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指挥官。
  事实上,在英国军队中,皇家海军最反感与美国搅在一起。
  因为拥有极其辉煌的历史,所以皇家海军更像“英国军队”,不但自视清高,还桀骜不驯,从来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从皇家海军的发展就能看出来,只要条件允许,总会想法生发的走独立发展的道路,绝不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受国力限制,大批主力舰要么退役、要么专卖给友好国家,皇家海军的实力大受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战后重建的效果初步显现出来,英国的国力开始恢复,皇家海军的重建工作立即展开。以当时的情况,皇家海军完全可以与美国合作,获得美国提供的技术,打造一支实力不俗的舰队,结果皇家海军没有向美国求援,而是利用英国的力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种轻型航母,即在上一次马岛战争中大放光彩的“无敌”级。21世纪初,在决定“无敌”级的替换航母时,皇家海军没有走老路,建造了举世瞩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再次成为远洋海军。就在全世界都认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至少要在皇家海军服役40年(设计寿限为35年,实际可以使用45年以上)的时候,皇家海军却把3艘处于最佳状态的中型航母卖给了印度,建造了3艘“乔治五世”级超级航母,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与共和国海军的第三大海军。
  从这条发展路线上就能看出来,皇家海军一直在向最高目标奋斗。
  如果不是英国国力有限,恐怕皇家海军敢像100年前那样,与任何一个对手进行“造舰比赛”。
  寻求强大的舰队,只是获得独立行动能力的基础。
  让特遣舰队调整航线,不是皇家海军听从了杜奇威的意见,而是皇家海军有着同样的观点,知道不能让特遣舰队直接开赴马岛,必须在航行途中消耗更多的时间,为“复仇”号航母战斗群,以及登陆舰队、运输船队争取时间。
  问题是,这一决策让皇家海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阿军在马岛上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监视之中,也就在皇家海军的掌握之中。杜奇威看到的问题,也逃不过皇家海军司令桑德拉上将的眼睛。同样的,杜奇威发现的问题,也是桑德拉的问题。
  继续按照新航线南下,还是再次转向直接杀向福克兰群岛?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桑德拉没有独自承担压力。
  8日夜间(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为傍晚),载着工程人员与阿根廷当局安排的行政管理人员的民航客机降落在阿根廷港机场上的时候,桑德拉已经到了唐宁街10号,亲自向首相介绍情况。
  “因为美国海军不肯再次提供帮助,所以只有我们的潜艇拦截了快速船队,并且击沉了五艘大型快艇。”桑德拉首先说了好消息,“总体来说,局势在我们的控制之中。虽然皇家空军的损失有点出人意料,但是对我们的作战行动没有多大的影响。非常遗憾的是,根据最新收到的情报,阿军已经修复了斯坦利港的机场,如果不出所料的话,阿根廷空军将向岛上部署作战飞机。”
  “没有办法阻止阿根廷空军利用岛上的机场?”乔治显然对海军司令的报告很不满。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都不大现实。”桑德拉将早就准备好的文件拿了出来,递到了首相的手上,“这是我们制订的相关计划,因为斯坦利港机场条件非常有限,而且阿根廷当局没有向岛上运送太多的作战物资,所以无法在那边部署太多的作战飞机。要想破坏机场,只有三种办法。一是出动特种部队,炸掉机场的基础设施,使机场再次瘫痪;二是使用潜艇携带的导弹攻击机场;三是出动舰载航空兵,轰炸机场。因为我们的特种部队还在国内,即便现在出发,也只能前往特遣舰队。到达战区之前,特遣舰队没有办法把特种部队送上福克兰群岛。也技术说,如果选择出动特种部队,只能向美国求助,用美国海军的潜艇把特种部队送上岛。以现在的情况看来,美国海军多半不会答应我们的请求。用潜艇上的导弹攻击机场也不大现实,因为这也需要美国潜艇配合,而美国当局不见得会用潜艇上的导弹对付地面上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依靠特遣舰队。”
  乔治长吸了口气,没有多少表情。
  虽然首相对海军司令不是很满意,但是桑德拉的话句句属实。美国海军有专门的特种部队输送潜艇,还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虽然英国也有几支实力不俗的特种部队,但是要动用美国海军的特种部队输送潜艇,最佳选择肯定是海豹突击队。如果只是一场普通的冲突,美国当局不会犹豫,毕竟海豹突击队罕有对手。问题是,这不是一场普通冲突,皇家陆战队已经在战报中明确提到,岛上肯定有一支实力非常强的特种部队,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那支雇佣军团。MI5获得的情报也正式了这一点,在400多名雇佣兵中,至少有20多人来自共和国的特种部队,或者与共和国的特种部队有瓜葛。英国能够搞到的情报,美国也能搞到。知道岛上有共和国的特种部队,美国当局肯定不会派特种部队上岛。原因很简单,在拿下福克兰群岛之前,任何一名美军士兵落在对方手里,都能给美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动用潜艇上的导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战争从酝酿到爆发仅仅只有几十天,而且谁也没有预料到阿根廷当局会在4月20日挑起战争,所以此时到达战区的美国潜艇都没有返回港口,而是在执行巡逻任务的时候接到命令,直接开赴南大西洋。也就是说,美国潜艇携带的导弹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货”,没有针对秘密参战的需要进行更换。攻击海上目标的问题还不大,毕竟再大的快艇也挨不起一枚导弹,导弹爆炸后产生的碎片沉入海底,别说打捞起来,就算能够打捞起来,也很难辨认。攻击地面目标就完全不一样了,阿根廷当局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收集弹片,证明美国已经参战。如果运气特别不好,比如某枚导弹因为故障没能引爆,美国就将吃不了兜着走。
  如此简单的道理,桑德拉看得出来,乔治也不例外。
  沉默了一会,乔治不动声色的看了桑德拉一眼,问道:“照你的意思,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首相,我们已经犯了错误,不能再犯错误了。”
  乔治微微皱了下眉头,等着桑德拉继续说下去。
  “事实反复证明,这是我们的战争,不是美国的战争,我们为什么要听从一名美军退役将领的指挥?”桑德拉突然激动了起来,音调也提高了不少,“皇家空军的惨痛教训已经证明,杜奇威并不了解我们的对手,也就不可能提出好的建议。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我们却还要听从他的建议,一错再错。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计划行动,特遣舰队在三天前就开始轰炸岛上的阿军了,根本不会给阿军任何机会。现在的情况是,特遣舰队最快也要等到二十四小时之后才能参战,如果仍然按照杜奇威的建议行动,在阿军巩固防御之前,特遣舰队都将无所作为。我不在乎我们会失去什么,但是我必须在乎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我们仍然无所作为,不但会失去所有,还什么都得不到。”
  “问题是,我已经向杜奇威发出邀请,让他担任我的最高军事顾问。”
  桑德拉愣了一下,突然明白了什么,神情也迅速冷静了下来。
  毋庸置疑,乔治是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虽然有理由相信,作为五个核大国之一的英国有独立的国防政策,并且在政治上保持霞光内队独立的地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英国可以失去一切,却绝对不能失去美国的支持与帮助,对英国的政治家来说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依靠美国。由此可见,英国迟迟不肯在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出力,在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加入欧元区,均是受该政策的影响。作为政客,乔治非常清楚美国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可能与美国讨价还价。换个角度看就能明白,就算英国丢掉了福克兰群岛,只要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就没机会收复福克兰群岛。设想一下,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仅凭英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击败得到共和国支持的阿根廷。
  也就是说,乔治已经意识到英国很有可能会输掉战争。
  有了这个想法,乔治肯定会采取行动。作为政客,他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找好战败后的靠山,二是为战败找替罪羊。
  桑德拉能够成为皇家海军司令,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巧妙关系。
  毫无疑问,杜奇威就是乔治的靠山。
  暂且不说杜奇威与总统布兰迪诺的私人关系,以他在美国政界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五角大楼的影响力,只要他肯帮助英国,美国当局就不会抛弃英国。更重要的是,杜奇威是这些年来,美国涌现出来的,具有军人背景的政治家。历史上,美国从来不缺乏军人出身的政治家,更不缺少当过将军的总统,比如南北战争中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就当过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联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也在退役后到白宫住了8年。可以说,只要是具有政治头脑,且取得过重大军事胜利的将军,都有机会入主白宫。目前看来,杜奇威是最有希望成为总统的美国军人。从世界格局来看,随着中美冷战加剧,美国也需要一位军人出身的铁腕总统。也就是说,如果杜奇威有朝一日成了白宫的主人,那么他在英国的遭遇很有可能对美英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乔治不是笨蛋,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不会错过巴结杜奇威的机会。
  有了靠山,替罪羊是谁呢?
  桑德拉突然沉默下来,就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这个替罪羊必须是将领,而且是身份显赫的将领,最好是军种司令,因为再往上,就是国防大臣了。
  皇家陆军司令肯定不可能,因为这场战争与陆军没有多大关系。
  皇家空军司令也不大可能,就算不考虑皇家空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得考虑他与杜奇威的私人关系,在首相需要巴结杜奇威的情况下,肯定没有理由把杜奇威的朋友推上祭台。
  剩下的,只有桑德拉海军上将了。
  “再过几个小时,杜奇威乘坐的专机就将到达希思罗机场。”乔治看了眼手表,笑着说道,“我希望你能去机场迎接他,毕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会与杜奇威将军并肩作战,我不希望闹出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来。”
  听完首相的话,桑德拉长吸了口气,控制住了情绪,点了点头,说道:“也就是说,今后由杜奇威指挥我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