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0/1195

  2025年,也就是半岛战争后不久,共和国提出了建立大型空间站的“琼楼”计划,最初打算建造一座类似于“国际空间站”的科研型空间站,随着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计划也越做越大。
  2037年,“琼楼”计划在经过了数次调整后,得到了刚刚成为共和国元首的王元庆的高度支持,并且确定了几本点,即该计划是以市场经营为基础的开放式民用航天工程。虽然最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元庆不是疯了,就是想弄点“政绩”,因为按照计划中的规划,将建造一座5万吨级的永久性空间站,而且还采用开放式设计,即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更大规模的空间站,这么庞大的计划,连共和国政府都无力承担,哪家民营企业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但是随着计划逐步展开,再也没人怀疑王元庆的高瞻远瞩了,因为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航天计划,而是用来振兴共和国的航天工业、带动数百个相关产业的庞大经济促进计划。正是在该计划的刺激与带动下,共和国的航天技术与航天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甚至可以说,共和国在2030年之后进行的所有非军事航天活动,比如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都与“琼楼”计划有关。
  2029年,“琼楼”的第一个密封舱顺利入规,到2030年底,“琼楼”正式对外营运。因为是民用性质的航天站,所以在进行科学试验与科学观察之外,“琼楼”的主要用途就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富翁,为那些钱多得花不完的人提供3天到3个月不等的外层空间生活体验。赚钱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为有钱人提供举行太空婚礼的场地,在失重环境下培育试管婴儿等等。
  正是这些完全开放的经营活动让“琼楼”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即便如此,“琼楼”工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亏本买卖,根据“琼楼集团”在2037初公布的上一年度营运报告,在净收入4500亿的情况下,仍然亏损了近200亿,8年间总共亏损了近3000亿。虽然谁都知道,只要坚持下去,随着人类社会总体生产力提高,“琼楼”工程迟早会赚钱,而且会赚大钱,但是在短短几年内烧掉了近3000亿,也让“琼楼集团”的几个大股东,即共和国最富裕的几位资本家肉痛不已。如果不是与“奔月行动”挂钩,“琼楼”空间站将成为登月行动的中转站,而到月球上开采稀有金属等贵重资源将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关键,发展前景异常光明的话,恐怕“琼楼集团”早就宣布破产了。
  民用航天尚且如此,军事航天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不管是财大气粗的美国、还是后起之秀的共和国,在军事航天的发展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成本问题”。
  在对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缩减规模肯定不现实。
  利用建设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美国的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机会,共和国与美国几乎同时开始整合军事航天系统,在原来的侦察、导航、通信、防御等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军事航天系统。虽然在具体方法上有所差别,但是共和国与美国整合军事航天系统的目的都一样,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军事航天系统的效费比。
  “军事侦察卫星网络”就是共和国新一代军事航天系统下的“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数个种类的上百颗侦察卫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星座”,不但向军事情报部门提供帮助,还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因为军情局一直负责军事侦察卫星,所以该系统由军情局掌握。
  毋庸置疑,“军事侦察卫星网络”让军情局如虎添翼。
  虽然侦察卫星的性能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拿成相卫星来说,尽管从理论上讲,成相分辨率可以无限制的提高,可是受大气扰动等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影响,光学成相卫星的分辨率最多达到厘米级别,雷达成相卫星的分辨率最多达到分米级别,继续提高分辨率不但难度大,而且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是军事侦察卫星在情报系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重要性早就超过了航空侦察系统,仅次于情报人员。正是如此,共和国非常重视军事侦察卫星的研制工作,在性能难以继续提高的情况下,转而打造“及时侦察系统”。毫无疑问,这是货真价实的“烧钱游戏”。
  与提高侦察卫星的性能一样,提高侦察卫星的“及时性”也有个限度。
  早在21世纪初,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主管单位)的专家就断言,两小时是侦察卫星系统效费比的界线,过了这道坎,效费比将越来越小。这里所说的“两小时”,指的是军事侦察卫星网络的覆盖周期,即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其实有点数学基础的人都能算出来,NSA的专家并没乱弹琴,不然在21世纪前25年,美国与共和国也不会以“两小时”为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的基本要求。
  2025年,共和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就达到了“两小时”这个标准。
  12年过去了,在投入了数千亿元的情况下,共和国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的覆盖周期仅仅缩短到了“45分钟”。当然,美国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从某种程度上讲,“45分钟”已经算得上是实时监视了。只是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如监视机场的时候,因为做好准备的战机从滑出机库到升空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所以必须保持监视状态,“45分钟”的覆盖周期明显达不到要求。在建设军事侦察卫星网络的时候,军情局早就考虑到了特殊情况,因此对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做了特别安排,能在有必要的时候,通过调整某些侦察卫星的轨道对某个特殊区域保持实时监控。只是这样的实时监控持续不了多久,根据所处纬度的不同,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纬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如果是赤道上的目标,甚至不需要调整卫星运行轨道,仅用处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就能实时监视)。
  阿森松岛位于北纬7°56′,距离赤道并不远。
  如果不是对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达不到要求(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面大约36000千米,而普通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30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普通卫星的分辨率达到厘米级的时候,地球同步轨道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仅为米级,最多只能用来监视战略目标,而无法用来监视战术目标),军情局甚至不需要调整卫星轨道,就能持续监视阿森松岛上的英军机场。
  既然裴承毅有要求,刘晓宾当然不会吝啬调动几颗卫星。
  只不过,再好的侦察卫星系统也无法取代人。
  虽然按照得到情报界公认的说法,通过技术类手段获取的情报已经占到情报总量的八成以上,是技能类手段获取情报数量的10倍,说简单点,间谍获取的情报仅有侦察卫星获取情报的十分之一,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情报机构放弃了“传统手段”,甚至可以说,衡量一个情报机构能力的不是拥有多少颗卫星,而是拥有多少间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军情局获得的有效情报中,近八成是由间谍提供的。在侦察技术取得突飞猛进之前,包括侦察卫星在内地技术类手段只是对间谍网络的有效补充。
  别的不说,军情局两个“当家的”都是间谍出身,而不是分析员出身。
  CIA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即便由总统安排CIA局长,多数也是从行动副局长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只有少数是从情报副局长的位置上爬上来的。
  不得不说,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刘晓宾过于认真了。
  他是在北京时间30日清晨接到裴承毅的电话的,在天亮前就把任务安排下去了,等他准备吃午饭的时候,第一份情报就送到了他的面前。
  是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多达几万张,而送给刘晓宾的只是挑选出来的几张。
  分析员做足了功课,不但标出了照片上的主要目标,还说明了几张照片的具体拍摄时间与细微差别。实际上,分析员的做法有点多余,在当间谍的时候,刘晓宾的主要工作就是替李存勋处理技术上的问题。作为“准情报分析员”,刘晓宾一眼就看出了这几张照片上的细微差别,并且判断出了这些变化的意义。
  毫无疑问,阿森松岛上的皇家空军基地处于最高战备状态,正在为出动战机做准备。
  因为阿森松岛上不仅仅有12架F-42A战斗机,还有10多架加油机、几架皇家海军的预警机与十多架大型反潜巡逻机,所以无法断定机场上的那些勤务人员是在为出动战斗机做准备,还是在为出动别的飞机做准备。
  受此影响,刘晓宾决定再等一等。
  当天下午,大约17点过,在刘晓宾准备召开日常例会的时候,第二份情报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次不是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而是谍报人员发回来的。
  裴承毅的判断果然没有错,英国皇家空军确实在为轰炸马岛做准备,而且轰炸对象不是岛上的阿军,而是正在卸货的快艇。皇家空军不但准备出动12架F-42A战斗机,还将出动远程巡逻机。不难理解,远程奔袭的主要难题不是到达目的地,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将携带的弹药投到目标上去,而不是白跑一趟,为此需要专门的引导飞机。因为皇家空军没有向阿森松岛的怀德威克空军基地部署大型预警机,所以只能出动皇家海军的远程巡逻机,为重型战斗机群提供帮助。
  确定轰炸行动即将开始之后,刘晓宾推迟了例会,亲自跟裴承毅通了电话。
  此时,正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30日清晨5点过,马尔维纳斯群岛时间6点过,太阳即将从东方的海面下升起。
  接到警报,裴承毅不敢有半点耽搁,立即联系了华剑锋。
  也许战斗已经开始了,也许还要等上一天。
  等待消息的时候,裴承毅就断定,皇家空军将选择在天亮的时候轰炸快速船队,因为船队无法在夜间卸货,而每天清晨的时候,船员刚刚起床,正在为白天的工作做准备,警惕性最差。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登岛部队,岛上的英军肯定会在轰炸时发起反击。为此,在收到消息前好几个小时,裴承毅就联系了杨少勇,要他去找登岛部队的指挥官,要求阿军提高警惕,并且让闵瑞麟的军团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虽然裴承毅有理由相信,皇家空军的反应没有这么快,但是他仍然非常不安。
  损失点物资与快艇是小事,重要的是,突然而来的轰炸必然会沉重打击本来就有点动摇的阿军士气,使马岛上的战局出现出人意料的变化。
  对裴承毅来说,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出人意料的变化。
第七十五章
坐等
  华剑锋赶到前,裴承毅稳住了有点慌乱的情绪。
  能在短短1天之内搞到关键情报,证明军情局已经尽了全立。虽然任何损失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但是在已经尽力的情况下,裴承毅也别无他策。在此时此刻,裴承毅确实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除了祈祷皇家空军的反应速度不过快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最坏的准备。
  华剑锋赶到的时候,裴承毅已经让手下的参谋行动起来了。
  “阿根廷空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阿方索没有刁难?”
  “没有,他有什么好刁难的?”华剑锋呵呵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他敢在龙宏恩面前耀武扬威,不等于敢在我面前摆架子。虽然我与他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一个擅长拉关系的军人来说,不应该不清楚我的身份。”
  裴承毅笑了笑,这也是他让海军中将去盯着阿根廷空军参谋长的原因。
  虽然在外人看来,就算阿根廷要依靠共和国,因为华剑锋是海军中将,而且将是下一任海军司令,与阿根廷空军也没多大关系,所以阿方索大可不必在华剑锋面前装孙子,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华剑锋的身份不仅仅是海军中将与未来的海军司令,还是下任总参谋长面前的大红人,如果华剑锋在林啸雷面前说几句狠话,别说阿方索要吃不了兜着走,恐怕连塞隆都得掂量掂量。
  有这层关系在,就算给阿方索一个天做胆,也不敢刁难华剑锋。
  裴承毅甚至认为,李存勋不派别人过来,硬是把即将出任共和国海军司令的华剑锋派过来,很有可能就是想利用华剑锋的特殊身份,让他以准成员的身份,在军事顾问团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有华剑锋坐镇,阿根廷空军翻不了天。
  “不想知道部署情况吗?”
  “说说吧,有你跟龙宏恩在,应该八九不离十。”
  “你可别小看我,再怎么说,我也指挥过航母战斗群。”华剑锋笑着点上香烟,抽了两口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接到你的电话后,我就找到了阿方索,要他立即按照紧急计划派出巡逻机与预警机,重点监视马岛东北方向。防空战斗机也紧急起飞,除了掩护巡逻机与侦察机之外,还将拦截进入交战区域的所有敌机。最重要的是,阿根廷空军把刚刚完成改进的十二架J-14S派了出去,而且驾驶这些战斗机的是我们的飞行员。”
  “我们的飞行员?”
  “千真万确,是龙宏恩亲眼见到的,十二人,其中一个还是龙宏恩的航校同学。”
  “这么巧?”裴承毅皱起了眉头。
  “无巧不成书嘛。”华剑锋呵呵一笑,说道,“只不过,这件事情应该是军情局通过其他渠道安排的,与我们这边没有关系,也不想让我们介入。”
  “这完全可以理解。”裴承毅微微点了点头,说道,“飞行员与雇佣兵不同,至少迄今为止,除了在前苏联解体之后有少数飞行员成为雇佣兵之外,没有任何国家的现役飞行员会成为雇佣兵,即便是退役飞行员,除了极少数战争狂,大部分都能在民航系统内找到高薪工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毫无疑问,能够驾驶J-14S的肯定是能力出众的优秀飞行员,能被军情局派过来,思想方面肯定没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飞行员都是我们的精英。与华安公司的雇佣兵相比,飞行员的数量少得多,不但好管理,也好安排假身份。正如你所说,这肯定是军情局通过其他渠道安排的,没有与我们通气,一是没有这个必要,二是不想让我们卷入其中。”
  “我也这么想,所以决定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裴承毅长出了口气,神色轻松了许多。
  “对了,过来的时候,阿方索让我们尽快安排联络军官。”
  裴承毅愣了一下,说道:“这是什么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照总统的吩咐做。”华剑锋笑了笑,说道,“塞隆吩咐阿根廷三军服从你的指挥,要想落实,就得安排联络军官,总不能所有事情都由你来做吧?阿方索这么积极,除了不想与总统顶撞之外,恐怕也想趁此机会跟我们改善关系。”
  “他是军人,不是外交家。”
  “小裴,你这么想就错了。”华剑锋比裴承毅大了十来岁,认识久了,也随便多了。“不管怎么说,阿方索都是阿军的权势人物,不但受塞隆器重,身后还有以家族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虽然为指挥权的事情闹了些不愉快,但是用你的话来说,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斗气的。阿根廷军方的观点一样,请我们来,是要赢得胜利,而不是搞窝里斗。当然,阿方索确实顽固了一点,连帕托斯都服软了,他还在死扛。只不过我们不能否认阿方索的头脑,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除非他想丢掉乌纱帽,不然就得与我们合作。对我们来说,可以等,对他来说,却不能等。”
  裴承毅耐心听完,并没反驳。
  毋庸置疑,华剑锋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准确。
  虽然在某些人看来,与塞隆“和解”之后,裴承毅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过分“安静”,连阿根廷的公众都不知道,阿军已经换了最高军事指挥官,但是在局内人的眼里,短短数日之内,裴承毅已经做了几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别的不说,在诱歼英国潜艇的行动中歪打正着,没能干掉皇家海军的潜艇,而是干掉了两艘山姆大叔的潜艇,不但让裴承毅好好露了下脸,还把阿根廷推到了没有选择的境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塞隆犹豫中做出果断决策,在没有与阿方索商量的情况下就授予裴承毅最高军事指挥权,并且给予裴承毅惩处阿军将士的生杀大权,就是受到美国潜艇秘密参战的影响。毫无疑问,如果阿根廷输掉了这场冲突,除了将永远丢掉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外,包括塞隆在内的众多阿根廷权势人物都将完蛋,而他们寄生的家族势力也将土崩瓦解。虽然无法肯定塞隆会不会掉脑袋,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将血流成河,塞隆就算不死,活着也不好受。
  塞隆如此,阿方索也是如此。
  对阿根廷空军参谋长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损失一点点面子,与裴承毅和解,在合作中牟取利益。
  见到裴承毅明白了过来,华剑锋呵呵一笑,说道:“要不我们打个赌,阿方索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登门拜访,亲手将阿根廷空军的指挥权交给你。”
  “赌什么?”
  “我不贪心,回国后请我吃上一顿就行了。”华剑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有的时候我还真佩服你。”
  “佩服我?”
  “是啊,我才来多久?就非常不习惯这边的伙食了。才来的时候,天天吃牛排,而且是又好又便宜的牛排,觉得赚大了。可是天天吃、顿顿吃,吃上几个月,是个人多会恶心反胃。”华剑锋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已经给张孝珑打了招呼,军情局下次派人过来时,给我们带点国内的方便食品来。就算吃方便面,也比天天吃牛排好得多。”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