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1195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华剑锋继续说下去。
  “虽然这会让英国出尔反尔,但是比起几艘潜艇与最后的胜利,根本算不了什么。”华剑锋冷冷一笑,说道,“别忘了,英国海军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四艘潜艇,虽然阿根廷海军也损失了四艘潜艇,但是英国海军的主要敌人不是阿根廷海军,更不是阿根廷海军的那几艘潜艇。如果由我来指挥英国潜艇作战,肯定会更加积极主动,绝不按规矩出牌。在仅有八艘潜艇可以调动,还得留下两艘掩护战略潜艇的情况下,英国海军别无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尽量确保潜艇安全的情况下拦截阿根廷船队。”
  “也就是说,英国海军的首要任务是保住南下的几艘潜艇?”
  “毫无疑问,如果再有损失,特遣舰队的反潜望将不堪一击。”
  裴承毅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最值得关心的不是船队能否到达马岛,而是英国潜艇会不会如约而至。”
  “来是一定要来,只是不见得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华剑锋笑了笑,说道,“消息已经透露出去,英国海军除了评估情报的可靠性之外,还得估计‘蝠鲼’号到达南大西洋的准确时间。只要英国海军不把吹出来的牛皮当回事,实事求是的面对‘快速’级与‘蝠鲼’号的巨大差距,就会非常理智,避免在特遣舰队到达前与‘蝠鲼’号交手,至少不能遭到‘蝠鲼’号的突然袭击。”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问题是,英国海军绝对不能让运输船队到达阿根廷港。”
  “确实如此,英国当局非常清楚马岛的局势,更清楚补充兵力与补给物资的重要性。”
  “这样的话,英国当局就得想办法解决这对矛盾。”
  “你的意思是……”华剑锋没再继续发表意见。
  “英国潜艇肯定会有所行动,至少得尽到最大的努力。”裴承毅停顿了一阵,说道,“为了降低潜艇部队的作战风险,英国当局除了想方设法的求证情报的可靠性之外,还会设法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做出错误判断。”
  华剑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情报保密工作是军情局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我决定,英国当局很有可能仿效上次战争时的做法,在特遣舰队到达之前,以顺应民众的要求为名,出动远程战斗机轰炸马岛上的阿军。”
  “轰炸不会有多大收获。”
  “战果是小事,关键是此举的政治意义。”
  华剑锋沉思了一阵,说道:“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英国当局要这么做的话,就得抓紧时间,而不是等到特遣舰队到达前夕才采取行动。”
  “所以我们得有所提防。”
  “关键不是我们,而是阿根廷当局。”华剑锋迟疑了一下,说道,“英国很有可能借此影响阿根廷当局,希望让阿根廷当局做出错误判断,以缓解马岛守军的压力,同时降低英国政府的压力。”
  “看来,我们想到一处了。”
  “你打算怎么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当局这么做也帮了我们的大忙,是不是?”
  华剑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裴承毅的意思。
  毫无疑问,裴承毅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考虑了进去,而且早就准备好了对策。
第六十章
皇家空军
  就在裴承毅与华剑锋断定英国为了“帝国颜面”,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将出其不意的轰炸马岛时,英国国防部已经将空军的作战计划送到了首相乔治的手中,就等首相签署行动令了。
  其实,早在冲突爆发前,英国空军就有制订了类似的作战计划。
  虽然高傲的英国人不会承认早就料到将再次失去福克兰群岛,但是从2017年,也就是第一批产自共和国的先进武器装备运抵阿根廷之后不久,当时的首相就通过国防部命令各大军兵种,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订作战计划。随后在福克兰群岛附近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海底油田,以及波及全球的大萧条,英国政府调整了国防发展规划,大大提高了福克兰群岛的战略地位,要求各大军兵种据此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毋庸置疑,三大皇家军种中,皇家空军的地位最为尴尬。
  没人否认空军的重要性,可是皇家空军并未从中获益。
  与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一样,英国早就意识到天军的重要性,并且在21世纪初对空天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美国与共和国先后成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天兵,英国也在21世纪20年代初成立了“天兵”。最初的时候,“皇家天兵”是类似于“皇家陆战队”那样的半独立兵种,在隶属空军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大萧条期间,共和国与美国的斗争日益激烈,对抗领域也迅速扩大到人类活动的各个空间,外太空也不例外,比如双方都建立起了以天基拦截系统为主的“国家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并且发起了新的太空探索热,甚至先后提出了在月球与火星建立殖民地的设想。作为大国,就算英国没有资格加入对抗,也不会袖手旁观,更不甘心落于人后。谁都知道,人类的未来在浩淼的太空,“天兵”扮演的不仅仅是国防力量的角色,更是外太空探索的先行者。在此背景下,21世纪20年代末,天兵成为了独立皇家兵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皇家空军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此期间,由于来自南大西洋的威胁,英国持续加强了海军建设,皇家海军分到的军费年年都在增加,在军费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海军建设,等于削弱其他军兵种。因为英国从来不是真正的“陆权国”,所以皇家陆军的地位本来就不高,受到的影响也大不到哪里去。毫无疑问,皇家空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可以说,近20年来,在与皇家海军的斗争中,皇家空军就没有取得过胜利。
  拿至关重要的战术航空兵来说:2030年之前,皇家空军就针对主战装备(EF2000与F-35B)已经落后于世界主流的状况,提出了“未来战术战斗机计划”,打算自研、合作开发或者采购一种或者多种先进战术战斗机,以替换由EF2000与F-35B,使皇家空军的战斗力提高20%以上;最初的时候,该计划得到了包括下议院国防委员会在内的众多政府与议会机构的支持,并且受到了全球航空业的高度关注,别的不说,英国国防部几经审议,放弃自研与合作开发,决定从国际市场采购先进战斗机之后,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战斗机制造公司都参与了竞标,其中俄罗斯的苏霍伊公司还拿出了最新的S-72型战斗机;按照英国皇家空军的计划,“未来战术战斗机”将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高端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二是低端的轻型或者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英国皇家空军的要求完全符合空中力量的发展趋势,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特别是主动拦截技术进入实用阶段,肯定会引发空战战术革命,空中战斗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对制空战斗机的要求更高,只有重型制空战斗机才能满足未来制空作战需求,大批轻型与中型制空战斗机都将被淘汰;不得不说,皇家空军很有眼光,数年后的印度战争就证明了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地位;问题是,在2030年左右,皇家空军要想采购两种战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下议院,都不可能让皇家空军随意挥霍纳税人的钱;到最后,英国皇家空军仅仅获得了采购一种战斗机的选择,而且为了节省采购经费,被迫选择了与海军通用的F-46A,而不是当时英国能够从美国买到的最先进的F-42A。
  虽然这次采购被评为“最愚蠢的决定”,但是可以从中看出皇家空军的尴尬处境。
  当然,皇家空军并没有放弃努力。
  事实上,皇家空军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空中力量,甚至利用各种机会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福克兰群岛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之后,皇家空军根据国防部的要求,提出了研制或者购买轰炸机的计划,虽然该计划中没有提到是战略轰炸机还是普通轰炸机,但是以2020年左右的情况来看,英国政府根本不可能批准任何与战略航空兵有关的计划,也没有钱购买昂贵的轰炸机。事实上,英国皇家空军也没打算为了福克兰群岛用有限的经费购买轰炸机,而是想借此机会,让国防部在购买重型战斗机的事情上松口,为购买F-22C创造机会。
  可以说,20年来,皇家空军最重要的努力就是购买F-42A。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2030年之前,也就是F-42A还在试飞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就提出了以联合研制的方式加入到F-42A工程,最终却被英国下议院以“过于昂贵”为由予以否决。印度战争爆发后,皇家空军再次与生产F-42A的洛马公司派出游说团,要求下议院在2036年度为采购F-42A战斗机提供至少60亿欧元的国防预算(如果按照国际价格计算仅够购买6架)。受战争的影响,特别是J-16系列战斗机在空战中以近乎蹂躏的方式,打得印度的F-46I毫无还手之力,让英国下议院的议员非常震惊,因为英国皇家空军与皇家海军的F-46A与印度的F-46I并无本质上的区别。2036年初,英国下议院批准了一份多达220亿欧元的追加国防预算,其中120亿欧元用来采购12架F-42A与配套设施,并且要求洛马公司必须在2036年底交付。
  正是如此,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F-42A的第一个海外客户。
  虽然12架F-42A很难在英国的国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不需要过分担心本土安全的英国皇家空军来说,12架F-42A足以在对外军事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皇家空军采购12架F-42A的主要目的是重新掌握重型制空战斗机的部署与使用方法(当年采购F-22C的计划因为F-22系列战斗机在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而告吹,因此从“狂风”F3型制空战斗机在21世纪初被EF2000取代之后,皇家空军在30多年内都没接触过重型制空战斗机),为今后采购更多的F-42A打下基础。按照英国皇家空军制订的长远规划,在未来10年之内,皇家空军将分5到7个批次,购买80到140架F-42A,组建欧洲地区最强大的战术航空兵部队。就算按照英国下议院的一贯做法,会在审批经费的时候腰斩军事采购计划,皇家空军也将获得至少40架F-42A,成为欧洲地区制空能力最强的空中力量。另外,从规模效应来说,40架也是F-42A形成战斗力,并且在战争中持续作战的最低限度,再少就将影响作战效率。
  当然,F-42A与J-16A一样,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制空战斗机。
  作为世界上第二种服役的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F-42A从一开始就将J-16A定为直接竞争对手,订下了极为苛刻的性能指标。别的不说,在J-16A的总工程师因为系统集成难度与能源系统小型化问题否决了“全向主动拦截系统”之后,洛马公司的臭鼬工厂却坚持要在F-42A上配备“全向主动拦截系统”,直到发现确实超过了现有技术,如果继续坚持将严重影响研制进度之后,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像J-16A那样,选择了有限的主动防御系统,从而使F-42A能够在J-16A升空之后不久进行首飞。
  不管从哪个方面讲,F-42A都是一款非常先进的战斗机,不比J-16A差。
  实际上,研制F-42A的时候,美国空军就吸取了F-22的经验教训。
  作为最先服役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F-22A就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特别是在东海战争中,日本空军的F-22J打得共和国空军的J-10与J-11战斗机毫无招架之力,若不装备数量少,以及刚刚定型的J-14在战斗中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恐怕败下阵来的将是共和国空军,可是到了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F-22风光不在,在与J-14的正面对抗中并没占到便宜。归根结底,这是美国空军错误判断局势的直接结果,因为F-22并不是美国空军的理想选择。回顾历史就能发现,在ATF计划(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的工程开发阶段,美国空军还可以选择诺思罗普与麦道公司研制的YF-23A。美国空军最终选择F-22A,放弃了YF-23A,不是因为F-22A更先进,而是因为F-22A并不先进。不先进意味着采用了大量成熟技术、意味着没有技术风险、意味着更加可靠、也意味着能够按照进度完成研制工作。正是如此,更加“原始”的F-22A战胜了更加“新潮”的YF-23A,成为第一种研制成功、并且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因为YF-23A比YF-22A更先进,特别是在隐身性能方面,开发B-2的诺思罗普公司明显比研制F-117A的洛马公司更有经验,YF-23A的隐身性能比YF-22A高出了一个数量级,所以后来有人认为,如果当初美国空军做出了另外一个选择,就不会在半岛战争中一败涂地,日本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不管怎么说,在研制F-42A的时候,美国空军决定“痛改前非”,一切向技术看齐。
  按照洛马公司在对外推销F-42A时公布的数据,这种空中174532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8451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432234千克的重型战斗机在典型任务负载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分别达到1250千米(防空巡逻任务,携带8枚拦截导弹与2枚格斗导弹,仅用内部油箱燃油,在交战区域巡逻45分钟,并且留下15分钟的战斗余油与15分钟的返航余油)、1750千米(防空截击任务,携带6枚拦截导弹,仅用内部油箱燃油,出击时以1.8马赫的最大巡航速度飞行,返航时以1.4马赫的经济巡航速度飞行,保留5分钟的战斗余油于15分钟的返航余油)、1500千米(对地攻击任务,携带2枚拦截导弹、2枚格斗导弹与4000千克的对地弹药,仅用内部油箱燃油,在战场上空作战5分钟,保留5分钟的战斗余油与15分钟的返航余油)、2100千米(远程遮断任务,携带2枚拦截导弹、2枚格斗导弹与2000千克的对地弹药,外挂4具超大型副油箱,采用高-低-高飞行剖面,在距离目标550千米处以最大速度冲刺,保留5分钟的战斗余油与15分钟的返航余油)。由此可见,F-42A不但是极为出色的制空战斗机,还是非常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要知道,洛马公司为了避免在出口中遭到国会反对,对外销型的F-42A做了“减配处理”,性能远不如装备美国空军的F-42A,以及装备不受出口条例限制的皇家空军的F-42A。
  F-42A的到来,实际上解决了皇家空军缺乏远程打击力量的问题。
  2037年初,伦敦峰会前几天,为了展示英国的国家实力,皇家空军的2架F-42A在完全战斗挂载的情况下,从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由美军使用,实际所有权归英国)起飞,向南飞行,绕过好望角之后北上,最后到达了位于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全程飞行距离超过12500千米。虽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皇家空军出动了近20架大型加油机以接力的方式为2架F-42A进行了3次空中加油,加油机烧掉的燃油是F-42A的10多倍,但是此举证明了F-42A的强大奔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英国皇家空军在警告不太安分的阿根廷。
  有了如此强大的战斗机,皇家空军没有理由坐在一边看热闹。
  早在2036年底,也就是第一批4架F-42A降落在英国空军基地的跑道上之后,皇家空军就针对F-42A的强大奔袭能力,制订了以阿森松岛为基地,用F-42A对突袭福克兰群岛的阿军进行精确打击的作战计划。
  冲突爆发后,乔治就提出要对阿根廷还以颜色。
  毋庸置疑,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让皇家海军出动了数艘潜艇之外,还让皇家空军看到了一展拳脚的机会。
  4月20日,皇家空军就派了一名高级军官去阿森松岛,考察当地的基础设施。
  当然,这明显有点多余,因为阿森松岛在年初就迎接过F-42A,能够部署F-42A,皇家空军需要的只是首相的行动令。
  接下来,局势的发展对英国不是很有利。
  皇家海军出事不利,包括2艘最先进的“快速”级在内的4艘攻击潜艇竟然石沉大海一般,消失在了浩瀚的南大西洋上。虽然有一万个理由相信,肯定是共和国海军的潜艇在暗中搞鬼,但是上到乔治,下到皇家海军指挥官,没有一个人认为把共和国卷进来能够给英国带来好处。
  在此情况下,乔治别无选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皇家空军的身上。
  按照乔治的想法,只要共和国不想因为这场冲突与美国开战,就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阿根廷,也就不可能派遣空中力量参战。乔治想得更清楚的是,皇家空军总共只有12架能够从阿森松岛起飞,经过两次空中加油后到福克兰群岛上空投弹的战斗机,根本不可能对战局产生多大影响,最多只是拯救英国的颜面,以及联合政府。
  经过火速准备,26日,皇家空军正式提交了作战计划。
  虽然乔治不是军人,但是按照英国的制度,所有涉外军事行动均需得到首相批准。
  对乔治来说,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在皇家海军的特遣舰队到达南大西洋之前,只有皇家空军的重型战斗机能够明确无误、而且没有多大风险的告诉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英国有能力打击入侵者。
  27日凌晨,乔治签署了行动令。
  命令以光电的速度传到了皇家空军司令部,随后以同样的速度传到了阿森松岛。
  格林尼治时间27日2点30分,第一批4架携带了2枚空射巡航导弹与自卫用的空对空弹药的F-42A战斗机分成两批,以不到15秒的间隔时间相继升空。此时,共和国用来监视阿森松岛的侦察卫星还在地平线以下,并没发现迅速升空的英国战斗机。因为监视跟踪的技术有限,所以没有任一种侦察卫星能够发现飞行中的战斗机。
  在接下来的数分钟内,另外8架F-42A相继以双机编队的方式升空。
  皇家空军确实是大手笔,把12架F-42A全都派了出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确保轰炸行动圆满成功,摧毁被阿军控制的斯坦利港机场航空调度与指挥中心,皇家空军必须出动全部F-42A,对目标轰炸3次,至少保证其中2次炸中目标,才能达到瘫痪阿军作战指挥系统的目的。
  此时,数千千米之外的裴承毅正在联系军情局,希望获得与皇家空军有关的情报。
  万幸的是,英国皇家空军并无轰炸阿根廷本土的意思。
第六十一章
夺权
  收到阿根廷港遭到轰炸的消息,裴承毅立即联系了杨少勇,让他搞清楚损失情况。
  军情局送来的情报非常有限,只提到皇家空军部署在阿森松岛的F-42A机群经过一次空中加之后轰炸了马岛的阿根廷港,12架重型战斗机分3个批次进入,向包括航空控制中心在内的多个目标投掷了20多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且赶在阿根廷空军的防空战斗机赶到之前撤离,到底有多少个目标遭到轰炸,阿军有多大损失等重要信息都没有提及,所以裴承毅不得不联系杨少勇,让陆军少校多花点功夫。
  天亮后不久,杨少勇发回了报告。
  轰炸范围并不广,主要集中在机场上。航空控制中心挨了数枚导弹,被彻底炸毁。万幸的是,闵瑞麟率领的华安军团已经离开机场,没有任何伤亡。驻守机场的阿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伤亡官兵超过了100人,机场已经瘫痪。也就是说,恢复航空指挥能力前,阿根廷无法继续用民航飞机向岛上运送作战人员与物资。按照杨少勇现场考察得出的结论,至少需要好几天才能修复航空控制中心。虽然还有几除地点遭到轰炸,比如阿军兵营、机场旁边的物资囤积中心、航空维修点、以及港口方向上的阿军集结地,但是皇家空军这轮轰炸行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瘫痪阿军的空中补给线。
  空中补给线很重要吗?
  确实很重要,至少在打通海上补给线之前,空中补给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阿军与英军还在争夺港口,双方均没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阿军已经利用空运过来的增援部队控制了阿根廷港的大部分城区。换句话说,阿军已经是“占领军”,就得向受到战争影响的平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马岛常住居民不到20万,其中三分之一会在冬季来临之前离开,但是阿根廷当局要想长期控制马岛,就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确保他们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八成常住居民都在阿根廷港。也就是说,占领阿根廷港后,阿军必须解决近15万人生活问题。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按照最基本的需求计算,15万人一天需要各种生活物资大约750吨,因为气温已经开始下降,阿根廷没有大型运输机,也没有移动式供电站,所以岛上的火力发电站每天还要烧掉大约1200吨燃油。虽然储备的燃油能够使用到5月初,但是阿军没能如愿以偿的夺取港区内的英军物资仓库,也就只能通过空运向岛上运送必须生活物资。实际上,空运补给速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为每天只能空运大约600吨物资,而阿根廷港的居民与阿军每天至少需要800吨物资。阿军已经将物资配额降到最低限度,加上大部分居民为过冬储备了一些生活物资,所以短期内物资紧缺的矛盾还没有显现出来。对阿军来说,如果不能尽快打通海上补给线,就算恢复了空中运输,也很难保证阿根廷港的所有居民能够顶住在5月初到来的严寒。空中运输中断,只能使阿军的处境雪上加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