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0/1195

  虽然中国军队不用为在战争中炸死记者而承担责任,但是中国政府肯定不敢在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面前在城市攻坚战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裴承毅果然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随着38军分兵合围博帕尔,杜奇威就意识到,他的防御战术已经产生效果,裴承毅在强攻博帕尔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围点打援,把矛头对准了增援部队。
  以杜奇威的能力,不可能猜不出裴承毅的意图。
  别说歼灭增援部队,只要把增援部队挡在博帕尔城外,就能沉重打击博帕尔守军的士气,然后设法炸掉博帕尔防御司令部,就能使博帕尔守军全线崩溃。打到这一步,杜奇威就没有多少胜算了,因为在前面耽搁了太多时间,所以裴承毅肯定会让38军从多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彻底打垮博帕尔守军的抵抗意志。到时候,即便守军还在坚持,因为其他方向上的防御阵地不够坚固,38军都能轻易打下大半个博帕尔。只要控制了主要交通线,裴承毅就能丢下博帕尔的残余印军,让主力部队经博帕尔西进。
  绝对不能让裴承毅得逞,必须让增援部队到达博帕尔。
  哪怕只有1个师进入博帕尔,都能让守军振奋起来。
  问题是,增援部队面对的是38军战斗力最强大的第381装甲旅,以及战斗力最平衡的第383机械化步兵旅。
  虽然38军不像39军那样,每个战斗旅都是加强编制,但是作为重装甲军,38军的野外战斗能力,特别是大军团会战能力远在战略反应军之上,任何一个战斗旅都有相当于一个普通战略反应军的装甲力量,能够在野战中轻而易举的干掉10倍以上的印军步兵。更要命的是,印军的增援部队分批出发,也就只能分批到达。如果让增援部队停下来,裴承毅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让38军的2个战斗旅主动出击,甚至一口气将战线推到几百千米之外,彻底断绝印军增援博帕尔的企图。如果让增援部队继续前进,无疑是添油战术,只会被对手各个击破。哪怕让前面的增援部队减慢行军速度,结果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38军的2个战斗旅都有极为强大的战术突击能力,不会因为对手行军慢,而放慢进攻速度。
  接下来该怎么打?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解决不好,博帕尔的印军坚持不了多久。
  杜奇威很头痛,因为他发现,厉害的不仅仅是裴承毅,还有中国陆军。
  仅仅1个军,就让数十万印军束手无策,“头号陆军”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陆军,裴承毅也不敢在只有1个军的情况下攻打博帕尔。
  问题是,怎么解决问题?
  杜奇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也就没有急着调整战术。
  此举表明杜奇威有点心虚。虽然在这次对抗中,杜奇威抢得先机,还连续数次做出了正确决断,让裴承毅错过了好几个机会,但是杜奇威仍然对自己缺乏信心,相信只要一个错误,哪怕是最小的错误,也能让裴承毅获得翻本的机会。
  正是害怕犯错误,杜奇威才做出了不作为的选择。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也是最理想的选择,只是这个选择并没解决问题,只是延迟了问题爆发的时间。
  唯一值得杜奇威欣慰的是,裴承毅仍然没有发现博帕尔的防御漏洞。
  对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裴承毅来说,他也确实没有注意到印军的问题。
  采用了袁晨皓的建议后,裴承毅就把重点押在了围点打援上。相对而言,这是各种可以采取的战术中,最为保守的一种。虽然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裴承毅过于粗心大意,没有及时发现印军的漏洞,但是以当时的战局,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裴承毅选择稳妥战术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裴承毅手里没有可以浪费的资本。在仅有1个军的情况下,哪怕走错一步,结果都无法承担。以裴承毅的性格,他也不会只考虑一种战术。实际上,在采纳袁晨皓的建议时,裴承毅就做好了多手准备。别的不说,他让担任正面进攻的第382装甲旅轮番上阵,而不是全部参加进攻战斗,就是在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准备。以38军的战场行动能力,即便没有战役预备队,也能及时调整战术,针对新的情况做出反应。更重要的是,裴承毅手里有足够多的远程支援力量,他没有让战术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支援突击部队,就是要为攻打博帕尔多做一些准备。
  当然,做出选择之后,裴承毅就不会犹豫。
  第381装甲旅与第383机械化步兵旅在31日凌晨部署到位后,裴承毅越过唐应龙,直接向2个旅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在稳住外围包围圈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果断的行动,绝对不能让援军到达博帕尔。为了让2位旅长放心,裴承毅还做出保证,将调动陆航的所有空运力量,为2个旅提供物资保障。
  有了前线总指挥的保证,2位旅长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实际上,2位旅长也更加乐意打野战,而不是在敌人防御阵地前消磨时间。虽然38军是最适合攻坚的重装甲军,但是与战略反应军一样,重装甲军的官兵也喜欢在不受太多限制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毫无疑问,野战受到的限制最少。
  以2个旅的实力,在空旷的平原上击败印军增援部队简直是小菜一碟。
  天还没亮,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留下1个机步营与非战斗部队守卫博帕尔南面的三岔路口后,其他战斗营全体南下,率先向渡过纳尔莫达河的2个印军步兵师发起进攻(实际上只有1个步兵师到达北岸,另外1个步兵师正在渡河)。
  第381装甲旅仅晚了半个小时离开塞赫尔。与第383机械化步兵旅一样,第383装甲旅只留了1个战斗营与非战斗部队首位塞赫尔,主力全部向西突击,迎战即将到达的2个印军步兵师。
  此时裴承毅还不知道,主动出击的2个旅将给他一个惊喜。
第一百五十二章
峰回路转
  接到袁晨皓的电话,裴承毅急匆匆的赶到会议室的时候,参谋已经准备好了视频电话。
  袁晨皓朝裴承毅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屏幕上的唐应龙。
  “老唐,说说具体情况。”裴承毅坐下来就点上了烟。
  唐应龙算得上是老资格了,年纪比裴承毅大得多,也是陆军中将。
  “大体是这样的,第381装甲旅与第383机械化步兵旅在战斗中抓获了几名战俘……”
  听唐应龙讲述的时候,裴承毅的眉头锁在了一起。
  抓战俘不是什么新鲜事,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共和国陆军收容的战俘上到将军、下到士兵,差不多快100万了。按照国际公约,战俘都得到了应有的照顾,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与基本人权保障。因为战俘的数量实在太多,所以军情局只提审了一些军官,从中获得了不少情报,比如印度的战争动员计划就是从几名预备师的师长嘴里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前线部队将抓获的战俘送往战俘收容所之前都会进行战地审讯,主要审讯对象是军官,主要想获得敌人的编制、部署等情报,为作战行动提供帮助。虽然战地审讯违背了国际公约,往往与拷打、刑讯有关,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任何军队中都存在,也没有多少国际组织能够到前线阻止军队拷问战俘。事实上,就算在拷问中使用了极端手段,比如使战俘致死致残,前线部队也会设法掩盖真相。换个角度看,如果前线部队没能从战俘嘴里得到有用的情报,意味着己方官兵将在战斗中付出更大的代价,谁愿意让自己的官兵流血牺牲呢?很多时候,为了获取准确情报,前线部队甚至会想方设法的抓获几名战俘。瓦拉纳西攻防战中,空降173旅就多次派侦察兵去抓战俘,从而准确掌握了印军的部署情况与进攻计划,才能坚守到增援部队到达。因为普通士兵不可能知道军队的总体情况,所以抓战俘的对象往往是军官,而且以高级军官为主。
  38军的两个旅就各派侦察兵抓了几名印军的高级军官。
  不得不说,38军的运气非常好,2个旅抓获的高级军官中都有师级指挥部的参谋。
  审讯很快就有了结果,而且引起了唐应龙的重视。
  “……如果战俘交代的都是事实,增援部队的目的地是塞赫尔与博帕尔南面的三岔路口,而不是进入博帕尔市区,印军的防线就拉得太开了,增援部队起不到多少意义,其间肯定有问题。”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关键是,问题在哪?”
  “我已经派人去接战俘,到了军部,再审讯一次,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尽快给我结果。”
  通信到此结束,让参谋关了视频电话,裴承毅朝袁晨皓看了过去。
  “唐应龙说的没错,肯定有问题。”袁晨皓灭掉手上的烟头,说道,“第一批增援部队只有四个步兵师,就算博帕尔守军准备拓展防御空间,也应该首先加强正面防御,等到第二批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再考虑扩大防御范围。就算我军没有包围博帕尔,四个步兵师也无法在博帕尔外围防线上站稳脚跟。这么安排,等于让第一批增援部队在城外等死。是不是我们的正面进攻还不够猛烈,让博帕尔守军认为没有必要加强正面防御?”
  “你说呢?”
  袁晨皓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虽然正面推进的速度不快,但是稳打稳扎,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更重要的是,印军在正面防御战中的伤亡不会小到哪里去,急需补充防御兵力。”
  “也就是说,没有理由把四个步兵师放在城外。”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步兵师离开防御阵地,还能做什么?塞赫尔是距离博帕尔最远的卫星城市之一,第381装甲旅已经查明,那里没有构筑严密的防御阵地。三岔路口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只有很简陋的地表防御阵地。别说是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就算是一线主力步兵师也守不住那样的阵地。”
  “问题就在这里。”
  “为什么不换个方向看?”
  “什么意思?”
  “我们站在印军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裴承毅点上了第二根香烟,说道,“把增援部队留在城外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印军想扩大防御范围,而不是提高防御密度。为什么要扩大防御范围呢?如果阵地修得足够好,就应该提高防御密度,而不是扩大范围。也就是说,博帕尔的防御部署还没有到位,至少防御阵地还没有修到位,才会用扩大防御范围的方法增强防御力量。”
  “也就是说……”袁晨皓愣了一下,说道,“你是说,其他方向上……”
  “很有可能。”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你马上去联系军情局,让他们把博帕尔守军陆续进驻的时间,以及在此期间的所有情报发过来。”
  袁晨皓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等袁晨皓出去之后,裴承毅再次联系了唐应龙,让他调整第381装甲旅与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的作战行动,即在歼灭了第一批增援部队之后,2个旅不要继续突击,分别守住外围防线,等待新的指示。
  半个小时后,袁晨皓带着刚收到的情报回到了会议室。
  虽然没有仔细计算,但是裴承毅立即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马上接通空降153旅,让李东石跟我通话。”
  参谋没有罗嗦,立即着手准备。
  不多时,线路接通,只穿了一件贴身汗衫,汗流浃背的李东石出现在了屏幕上。看样子,他刚刚跑了几十里路。
  “上校,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请教你。”
  “什么事?”屏幕上的李东石拿起毛巾,擦掉了脸上的汗珠。
  “修建防御阵地。”
  李东石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搞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以空降153旅在兰契的防御阵地为例,如果没有工具,也就是专门为空降兵准备的那些便携式工具,仅用人力,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人力……用手挖?”
  “使用简单工具,但是没有电动工具。”
  李东石迟疑了一下,说道:“裴总,你别跟我开玩笑了。”
  “谁跟你开玩笑?”
  “没有电动工具,就算全旅官兵不睡不休,一个月都挖不出来。”
  “你确定?”
  “当然确定,按照我的估计,真要用手挖,怎么也得用上三个月吧。”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这就对了。还有,你的晋升令已经交上去了,如果不出所料的话,空降153旅再次上战场之前,我就应该叫你李将军了。”
  李东石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有想到裴承毅会说这句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