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1195

  很快,前线指挥部的参谋就向裴承毅递交了一份战斗评估报告。
  仅仅一场战斗,就有40多辆主战坦克与30多辆步兵战车被摧毁,印军的伤亡数字不会低于1500,还有部分印军缴械投降,总歼敌量在2000人左右。因为联系不上李东石,所以暂时不清楚空降153旅的战斗伤亡情况,但是从无人侦察机发回来的战场情况来看,空降153旅最多投入了1个战斗营,而且很少与印军正面交火,伤亡人数不会太多,估计不会超过100人。
  实际情况是,第1536营仅有8名官兵阵亡,31人负伤。
  空降兵,不愧为最擅长防御作战的步兵。
  既然空降153旅打得如此出色,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让参谋尽快联系上李东石,询问具体战斗情况之后,裴承毅找到了袁晨皓,把精力转向了加尔各答方向。
  裴承毅并不知道,空降153旅在第一场战斗中打得好,是因为准备充分。
  虽然印军损失了数十辆装甲战车与近2000名官兵,但是李东石也失去了防御作战的重要筹码,即设置在兰契市区东南的炸弹陷阱。
  印军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李东石只能选择收缩防线,向北撤退。
  按照李东石的估计,最多顶住印军3次进攻,就得退出市区。也就是说,最多在市区防御战中打残1个印军主力师,然后在防御阵地上对付另外2个印军主力师。只要退到防御阵地上,空降153旅就得与印军拼命。
  情况很不乐观。
  巨大的损失与伤亡没有让印军停止进攻,反而让印军更加疯狂。
  不管怎么说,3个印军主力师的5万名印军不是笨蛋。
  打完第一场战斗后,印军就意识到,阻挡他们的不是地面防御部队,也不是空中的攻击机,而是那些提前埋设在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废墟内的爆炸装置。虽然印军没有多少用来对付“路边炸弹”的装备,但是印军指挥官相信空降153旅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埋设爆炸装置。也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条路线持续不断的进攻,终究能够把空降153旅赶出市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印军立即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只不过,这次从在前面的不是第58装甲师,而是第48步兵师。
  不得不承认,印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官确实比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的指挥官厉害得多。
  虽然装甲师的综合战斗力在机械化步兵师之上,但是在攻打城市的战斗中,机械化步兵师更能适应复杂的战斗环境。与野战一样,在城市战中,只有装甲兵与步兵配合作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个兵种的特长、相互弥补缺点。如果装甲兵单独进攻城市,哪怕是最先进的主战坦克都会将脆弱的侧面与背部暴露在敌人的面前,遭到埋伏在街道两侧建筑物内的步兵的打击。如果让步兵单独进攻城市,则无法获得装甲兵的支撑与支持,很难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线。
  进攻再次开始后,第48步兵师摆出了循规蹈矩的进攻战术。
  冲在前面的仍然是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则尾随其后。
  到达第一次进攻的终点前,搭乘战车作战的步兵下车行动,逐一搜索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废墟,消灭埋伏在里面的敌人。
  见到这个阵式,李东石立即让第1536营与印军脱离接触。
  这一幕,让李东石想到了五老阻击战。
  当时,美军正是在吃够苦头之后,摆出最基本的战术,让装甲兵与步兵配合,才攻破了空降153旅的阵地。因为无法靠近美军坦克,甚至找不到机会使用反坦克武器,所以很多空降153旅的战士以自杀式的袭击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如果不是增援力量及时到达,空降153旅很有可能在那场战斗中拼得精光。当时,李东石都做好了必死的心理准备,而且为自己留下了一枚手榴弹。
  李东石不想让悲剧重演,更不想让手下的官兵去送死。
  只是,他面临的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虽然在印军越过前一次进攻的终点后,可以利用埋设在街道两旁的炸弹干掉那些徒步作战的印军步兵,但是对付坦克,仍然得让携带反坦克武器的步兵接近敌人的坦克。在印军步兵与步兵战车炽烈火力的封锁下,反坦克手根本无法靠近印军的进攻部队,再先进的反坦克武器都派不上用场。
  该怎么办?
  12点过,李东石把第1536营撤了下来,让张志骐带着第1533营上了阵地。
  之前的战术没用了,只能用定点阻击的方式拖住印军。
  与五老阻击战时相比,空降153旅的最大变化就是拥有了战斗力强大的KZ-24C空降战车。虽然KZ-24C很难在正面战斗中与M4A2抗衡,但是只要充分对防御一方有利的城市环境,合理部署防御阵地,KZ-24C就能与M4A2一较高下。别的不说,KZ-24C的30毫米电磁炮绝对能够打穿M4A2的侧面装甲,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能够打穿M4A2的正面装甲。
  定点阻击战术的要领仍然是步坦协同。
  担任反装甲任务的KZ-24C不但要隐蔽部署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而且最好形成交叉火力,不给敌人躲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必须在附近设置步兵防线,阻止敌人的步兵对隐蔽在建筑物内的KZ-24C构成威胁。
  这不再是“遥控”战斗,而是血淋淋的战斗,伤亡在所难免。
  张志骐带着部队出发前,李东石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不要与印军死拼,尽量降低印军的推进速度,拉长印军的战线。只要印军变成长蛇阵,空中打击就能发挥效果。即便印军把主力集中到前面,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
  让张志骐上,不是张志骐比其他营长厉害,而是他会一字不差的执行李东石的命令。
  第1533营出发后,李东石把第1531营与第1532营的营长叫了过来,让他们带着部队从其他街道绕到印军的侧面。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部署。
  按照李东石的判断,印军为了避免遭到空中打击,很有可能把主力集中在前面,并且尽量贴近空降153旅的阻击部队,从而使攻击机不敢在没有地面部队指引的情况下,轰炸城区内的印军。
  如此一来,空中支援是指望不上了。
  把两个战斗力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营放在侧翼,李东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张志骐拖住了印军的进攻速度,挫败了印军的锐气之后,打一场战术反击战。准确地说,是打一场战术包围战,消灭聚集在一起的印军进攻部队,顶住印军的第二次进攻。
  因为反击战更注重灵活使用战术,所以李东石把两个不太听话的营长派了上去。
  李东石心里很清楚,就算能够打退印军的第二次进攻,伤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印军不顾伤亡,连续发起了两次进攻,肯定会发起第三次进攻。因为印军的作战部队更多,所以印军不需要考虑进攻部队的精神状态。李东石却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让各个战斗营轮番上去防御,也最多顶住印军的三次进攻。
  打到这个地步,李东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利用兰契市区,尽可能多的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减轻阵地防御战的压力。
  12点25分,第1533营打响了第一枪。
  战斗打得很惨烈,虽然担任伏击任务的KZ-24C迅速摧毁了印军的数辆坦克,但是印军立即发起反击,让担任外围掩护任务的步兵不得不拼死阻击。
  打到12点35分,第1533营退了第一步。
  虽然印军的损失比第1533营打得多,至少有6辆坦克与5辆步兵战车被摧毁,而印军只击毁了2辆KZ-24C,但是在第1533营不得不退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印军的士气明显提高了不少。
  打到13点过,第1533营已经退到了第四个路口处。
  虽然没有站在最前沿,但是李东石知道,第1533营的伤亡肯定很大。
  再退下去,不但会有更大的伤亡,第1533营官兵的士气与斗志也会受到影响。
  士气崩溃了,再厉害的部队也守不住防线。
  13点05分,李东石让第1531营与第1532营投入了战斗。
  2个营要对付的是第48机械化步兵师的6个战斗营。
  当KZ-24C空降战车从印军侧翼杀出来的时候,双方立即纠缠在了一起。受城市环境的限制,双方都只能在极近的距离内开火。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穿甲威力已经成为了衡量战斗力的次要因素。谁开火的速度更快,谁运动的速度更快,谁就最有希望干掉对手,活到最后。
  显然,KZ-24C占了优势。
  只不过,KZ-24C的性能优势弥补不了数量劣势。
  在兵力过于密集的情况下,数量优势显得非常关键。
  更要命的是,KZ-24C的一个设计缺点暴露了出来。准确地说,应该是设计优点变成了性能缺点,那就是过轻的战斗质量。
  不管是KZ-24C,还是印军的坦克,都很难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
  为了扩大战线,充分发挥装甲兵的战斗力,不管是KZ-24C还是M4A2,都得想方设法的离开拥挤的街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穿过建筑物废墟,决定“穿墙能力”的就是战车的战斗质量。M4A2重达60多吨,可以轻而易举的穿过转墙,甚至可以撞开预制板,在战斗中躲到建筑物废墟内,向暴露在街道上的KZ-24C开火。毫无疑问,KZ-24C没有这么幸运。因为战斗质量太轻,就算KZ-24C的冲刺速度很快,也很难一次性撞开建筑物废墟。在激烈的战斗中,哪怕耽搁1秒钟,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战后对战损的KZ-24C进行的勘测结果,至少有三分之一的KZ-24C因为没能及时冲入建筑物废墟内,在街道上暴露的时间太长,被印军的M4A2,或者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摧毁。
  打到这个时候,空降153旅才第一次面对面的与印军交战。
  只不过,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守一攻
  夜幕降临,顶住印军主力部队的第四次进攻后,空降153旅全面退守防御阵地。
  白天的战斗打得很惨烈,第1533营伤亡过半,连张志骐都挂了彩,左侧的胳膊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绷带。如果不是警卫员跟得紧、反应及时,恐怕李东石就不得不给第1533营安排一名代营长了。第1531营与第1532营大概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第1536营及时撤离战场,损失稍微小一点,只有没有参加市区防御作战的第1534营与第1535营、以及几支非战斗部队的战斗力没有多大损失。
  回到阵地上,李东石立即联系了前线指挥部。
  空中支援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印军控制了兰契市区,即便进行大面积轰炸,也只能延缓印军攻打空降153旅防御阵地的行动,无法达到歼灭印军的目的。当然,及时的空中支援能够让空降153旅喘口气,从新部署防御阵地。李东石必须重新部署防御阵地,因为在此之前,空降153旅主要应付来自北面的威胁,现在必须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来自南面的威胁。与空中支援相比,李东石更希望前线指挥部派几架DZ-25C过来,接走无法继续作战的重伤员,顺带送来一些空降153旅急需的物资。前线指挥部的答复让李东石很失望,因为印军主力部队有机动式防空系统,所以在完成防空压制之前,不但无法为空降153旅空投作战物资,也无法派遣DZ-25C来接走重伤员。前线指挥部没有拒绝另外一个要求,承诺在夜间尽量轰炸盘踞在兰契市区的印军,让空降153旅获得喘息的机会。实际上,即便李东石没有要求空中支援,前线指挥部也会轰炸兰契市区,因为空军重点打击的印军机动式防空系统全都部署在市区。
  前线指挥部说到做到,李东石放下话筒的时候,第一轮轰炸就开始了。
  在密集的爆炸声中,李东石把包括非战斗营的营长在内的所有营长都叫了过来。部署防御任务前,李东石让除了医疗人员与炮兵之外的所有非战斗人员搜集枪支弹药,充当战斗营的预备队。因为伤亡官兵近1000人,DZ-25C接走了伤员,却没有运走伤员的武器,所以李东石不用担心找不到用来武装非战斗人员的枪支弹药。主要动员对象是后勤营、以及各个战斗营后勤连的官兵,没有人抱怨,“非战斗人员”只是通俗称呼,空降部队里没有人是非战斗人员。所谓的“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区别只是使用武器与敌人作战,还是使用工具协助战友与敌人作战。即便在日常的训练中,空降部队的后勤人员也要接受最严格的战斗训练。
  动员“预备队”之后,李东石才重新安排了防御任务。
  第1534营与第1535营担任阵地南面的防御任务,两个营轮番上阵,至少保证有一个营留在防线后方,不能同时压上去。第1536营担任阵地北面的防御任务,至少留下两个战斗连在防线后方,绝不能全部放到前沿阵地上去。第1531营与第1532营分别担任阵地两翼的防御任务,同样得留下至少一个战斗连的战术预备力量。第1533营被留了下来,担任各个方向上的支援任务。
  除了张志骐,没有人表示反对。
  虽然第1533营是李东石的娘家部队,但是全旅官兵都知道,李东石除了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第1533营之外,很少额外照顾第1533营。在之前的战斗中,第1533营担负起了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伤亡也最为惨重。旅长把第1533营留在后面,绝对不是偏心,而是要让这支打不垮的部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部署好战斗部队,李东石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因为5个战斗营都要上阵地防御,所以大部分KZ-24C空降战车成为了摆设。虽然在修建防御阵地的时候,挖掘了不少专门提供给KZ-24C的战车掩体,从而使KZ-24C能够以机动火力点的方式参加阵地防御战,但是受阵地面积,以及防御作战的性质限制,不是所有空降战车都能参加阵地防御作战。
  按照李东石的要求,其他5个营抽出一半的空降战车加强给第1533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