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1195

  得知印度的增援部队进入锡金后,杜奇威立即断定,中国军队将迅速发动地面战争。
  这次,杜奇威的判断仍然非常准确。作为与中国军队直接交过手的美军将领,杜奇威非常熟悉中国军队的套路。王元庆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帮助锡金建国,如果印度不向锡金派遣增援部队,王元庆就没有理由出兵印度。只要印度军队再次进入锡金,王元庆就可以用“防御反击”的名义发动地面战争。
  在杜奇威看来,王元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只是一直等到傍晚,中国军队都没有在西部战场上发动进攻,连巴基斯坦军队都没有动静,杜奇威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调整侦察卫星的飞行轨道之后,杜奇威还让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战略侦察机紧急起飞。
  只是,卫星要想进入新的轨道,至少需要4个小时,从迪戈加西亚起飞的战略侦察机则要等到6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孟加拉湾。收到确切情报之前,杜奇威没再做出大胆预测,因为之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预测都有可能出问题。
  也正是如此,直到31日23点30分左右,五角大楼才搞清楚了战场情况。
  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而且在西里古里附近建立了野战机场。此举证明,中国军队的目的不仅仅是防御反击,而是要将印度东部地区分割出来,然后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的印度军队。
  这次,杜奇威没再犯错。
  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军队将首先攻打印度东部地区,取胜后转战印度西北地区。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杜奇威也发现了他在之前犯的错误,即西北方向的基础条件不由中国军队的战争意图发生转变。在打通前往印度洋的航线、也就是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前,中国只能依靠1条铁路线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投入的作战部队不能超过2个军。要想在西部战场上打败印军,中国军队至少需要投入5个军的兵力。也就是说,要想为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必须提前打通海上航线。中国舰队最快只能在数日后到达阿拉伯海,运输船队则要到8月7日前后才能到达卡拉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在西部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间不会在8月7日之前。在此期间,中国军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垮东部战场上的印军,稳住东部战场。
  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杜奇威很容易就想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中国军队集中力量攻打印度东部地区的时候,巴基斯坦军队不会全线防御,而会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因很简单,如果巴基斯坦军队采用防御战略,根本不可能守住漫长的印巴国境线,甚至守不住克什米尔停火线。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巴军采取防御,等于自寻死路。因为巴军的主要目的不是打败印军,而是守住几天,等待中国军队的增援,所以巴军只有积极进攻,争取让印军在防御上消耗更多的时间,从而使印军无法发动进攻。
  做出判断后,杜奇威没有耽搁时间,立即把消息发给了史塔克。
  史塔克没有忘记杜奇威的叮嘱,把战场信息提供给印度的同时,警告印度高度关注西北战场上可能发生的突然进攻。
  收到警告之前,鲁拉贾帕尼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让他感到担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安静”了。
  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重点打击包括指挥中心、通信中心、空军基地、防空阵地等重要军事目标,没有像第四次印巴战争与藏南冲突那样,在完成了“战略打击”之后转而大规模轰炸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基础设施。首轮轰炸的强度足以证明中国空军投入了大量作战飞机,上千架作战飞机没有深入印度领空,肯定在执行其他任务。
  虽然鲁拉贾帕尼不是军人,但是他也能猜到,中国空军正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问题是,锡金就那么大点地方,即便不出动空军,中国陆军航空兵也能为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支援。
  上千架飞机,到底在哪里行动?
  如果上千架飞机没有大举出动,则足以说明一个让鲁拉贾帕尼更加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空军正在为某次规模庞大的进攻行动做准备,而且不是空中进攻。换句话说,地面战争很快就会爆发。
  东线,还是西线?
  与美军将领一样,鲁拉贾帕尼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线。
  理由也差不多,巴基斯坦太脆弱了,而且印巴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如果印度决心发动反击,就会在整条国境线上发动进攻。中国不可能让巴基斯坦沦陷,甚至不能让巴基斯坦遭受沉重打击,以免对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造成影响。如此一来,中国必须稳住巴基斯坦,确保巴基斯坦的安全。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中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发起进攻,而且摆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势,印军就不敢进攻巴基斯坦,必须全力守卫新德里。
  让鲁拉贾帕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竟然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
  没等他反应过来,史塔克送来了第二份消息,即部署在中国西北叶城的66军已经驶上中巴公路,正在开赴克什米尔战场的途中。为了引起印度高层的注意,史塔克还送来了66军的资料,重点说明这是一支重装军。
  即便没有详细说明,也能让鲁拉贾帕尼心惊肉跳。
  虽然66军在中国的众多野战军中不算出名,但是作为参加过半岛战争的王牌部队,66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所有装甲部队。
  到此,中国的战略进攻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派遣66军前往巴基斯坦,主要目的不是协助巴军发动进攻,毕竟1个军的兵力在西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此举的主要意图很简单,那就是震慑印军,让印度不敢轻易进攻巴基斯坦,同时稳住巴基斯坦的军心,让巴基斯坦下定进攻的决心。如果考虑部署在中国西北地区的2支战略反应军,还有暂时没有参战的2支空降军,中国军队能够在48小时内向西部战场投入5个军的兵力。1个66军就能改变西部战场上的战略平衡,5个军就能轻易打败西北战场上的印度军队。
  走到这一步,印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抢先进攻,二是积极防御。
  抢先进攻的效果最为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军队肯定会提前进入进攻阵地,其后方防线将非常空虚,如果印军能够抢先发起进攻,就能轻松打败巴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能在东线战场上迅速击溃苏军,关键就是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开始,导致数百万苏军在进攻阵地上遭到打击。虽然抢先进攻的好处很明显,但是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掌握巴军进攻的准确时间。问题也在这里,史塔克提供的情报中没有说明这一点,只是提到巴军将在未来48小时之内发起进攻。显然,这不足以作为印军战略决策的依据。印军主动发起进攻,光是前期准备就得花费大约24小时。如果在印军发起进攻之前,巴军的进攻就开始了,倒霉的将不是巴军,而是印军。也正是如此,包括费尔南德斯在内的印军高级将领对此犹豫不决,连鲁拉贾帕尼都拿不定主意。
  史塔克已经明确提到,巴军进攻的意图只是拖延7天,为中国军队在东部战场上取胜争取时间。如果印军积极防御,能否在7天内发起反击,把战线推到巴基斯坦境内?费尔南德斯没有把握,鲁拉贾帕尼也没有把握。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向西运动,即便印军能够顶住巴军的进攻,只要局势稍有不对,提前到达的66军就会顶替巴军发动进攻,中国的2支空降军与2支战略反应军也会及时参战。在此情况下,别说在7天内发起反击,能否守住7天都是个问题。由此可见,积极防御的前景并不乐观。
  虽然越晚做出决策,印军的处境就越艰难,但是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错误的决策只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拖到新德里时间31日夜间23点左右,鲁拉贾帕尼终于收到了足以令他做出决策的重要情报:吉申根杰沦陷。
  虽然这条消息看似与西部战场没有关系,但是足以让鲁拉贾帕尼下定决心。
  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迅速攻占吉申根杰,肯定会深入印度境内。既然中国军队打算扩大战争规模,就不会在西部战场上无动于衷。在此情况下,即便印军主动发起进攻,而且抢在巴军之前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也会立即参战,打垮印军。
  鲁拉贾帕尼不再犹豫,立即让费尔南德斯命令西北防线上的所有军队进入防御阵地。
  只是,这道命令来得太迟了,因为巴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是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1点15分,也就是新德里时间7月31日22点45分。虽然巴军以这样那样的名义没有按时发起进攻,但是在裴承毅的催促下,巴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北京时间1点45分开出阵地,向印军防线挺进。
  也就是说,费尔南德斯向前线部队下达命令的时候,离战斗爆发还有不到20分钟。
  因为不是军事指挥官,所以鲁拉贾帕尼没再为战争的事情操心。
  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构成了侵略,作为印度总理,鲁拉贾帕尼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向总统提出战争请求(按照印度的法律,总统才是国家元首),二是尽快向国会提交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法案。
  两者都没有多少难度,总统一般不会否决总理的请求,国会那边更没问题,因为绝大部分议员早就在企盼爆发战争。当然,鲁拉贾帕尼也不能儿戏,他必须立即前往总统府,拿到总统的授权,然后赶在天亮前准备好战争法案。如果一切顺利,明天上午,印度国会就会批准战争法案,让印度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虽然鲁拉贾帕尼并不主张与中国开战,但是此时他没有别的选择。
第六十四章
重量级说客
  鲁拉贾帕尼在为宣战做准备,王元庆也在为宣战做准备。
  准确地说,王元庆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做准备。
  8月1日凌晨2点30分,王元庆正在与颜靖宇、叶致胜商讨政府的战争动员工作,蔺彦博、李成文、叶永畿等人就不请自来。
  聊了一阵,王元庆就搞明白了,3人已经见过顾卫民。
  此时的蔺彦博、李成文与叶永畿3人,不但是共和国最知名的爱国商人,还有着另外一个特殊身份:全体代表大会代表。
  早在2030年,蔺彦博就将三坚集团交给侄子蔺慕勋打理,全身心的投入公益事业,决定在有生之年回报社会;为此,蔺彦博早已将大部分资产移交给“蔺氏慈善基金”,并且出资1500亿(主要是三坚集团的股份)成立了“炎黄科学发展基金”;按照外界的传闻,蔺彦博将把所有名下的资产都交给慈善基金,不会交给家族传人。事实上,蔺彦博也没有必要为女儿与侄子侄女考虑。蔺慕华早已名声在外,取得的成就不比父亲低多少。如同蔺慕勋这样的侄子侄女都有三坚集团的股份,而且份额都不少。有几个晚辈还非常清高,比如蔺彦博小妹蔺彦雨的儿子就是一名野生动物保护者,在2017年瞒着家人去了非洲,不但在坦桑尼亚安家落户,还娶了当地姑娘。
  李成文的情况与蔺彦博比较类似,也在2030年前把家族企业交给晚辈,与蔺彦博一道全身心的参加公益事业。与蔺彦博不同的是,李成文没有放弃他在意大利的律师事务所,仍然不遗余力的维护旅欧华人的利益。叶永畿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他最年轻,现在退休还早了点。只是他也非常重视公益事业,只要蔺彦博与李成文发出邀请,他就会积极参加,有的时候甚至比蔺彦博与李成文还要积极,因为做公益事业,不但有广告效果,还可以改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主要从事水利、新能源、环保的“叶宏集团”来说,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多做公益事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2032年,蔺彦博与李成文当选全体代表大会代表。
  次年,叶永畿也成为了代表。
  提高民营企业在全体代表大会中的比重,增强民族资本家的发言权,也是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手段之一。虽然资本家天生具有逐利的性质,但是民主政治本身就是各个阶层为了利益进行的博弈,如果不能保护资本家的利益,也就无法保护民族企业的利益,从而无法保护为民族企业工作的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的利益。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追逐利益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要方式合理、手段合法,国家不但不应该压制民众对利益的追求,反而应该鼓励民众追求利益。只有当所有公民都为自身的利益奋斗时,才能在整个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博弈氛围,使民主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灵魂。
  等颜靖宇与叶致胜离开后,王元庆亲自给3位代表泡好了茶。
  这不是客气,按照共和国的宪法,王元庆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代表正是替人民说话的人。
  “元首,这么晚来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蔺彦博客气了一番。
  “没事,我也睡不着。”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你们也看到了,就算你们不来,我也得忙到天亮。”
  “耽搁了元首的工作,我们来得真不是时候。”李成文也感到有点愧疚。
  “李先生,你这么说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们也知道,战争爆发了,很多政府工作都要尽快安排到位。别的不说,光是军备采购一项,就能让我忙上几天几夜。不过还好,叶副总理的能力足够让我放心,颜总理的能力也不错。”王元庆掏出了香烟,因为知道3人抽的是雪茄,所以王元庆没有给他们散烟。“听说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早就接到了订单,提前加快了军品生产速度。这为政府减少了很多麻烦,我在这里替前线将士感谢三位了。”
  “元首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叶永畿最后一个开口。
  蔺彦博把目光转向王元庆,说道:“元首,今天我们来找你,就是要说战争的事。军火生产不需要元首操心,能办到的,我们会安排好,办不到的,我们会与国务院交涉。听顾委员长说,元首不打算参加明天的大会?”
  “我也想去啊,只是事情太多,分身乏术啊。”王元庆没有说实话。
  “元首,此事非同小可,你要不去……”李成文迟疑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重要性,但是不是所有代表都认为应该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归根结底与共和国没有多大关系。这几年,我与老蔺跑遍了全国各地,对民间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收复藏南地区之后,共和国的边境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随着全球经济再次进入黄金时代,民众更加关心的不是战争,而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获益。特别是年轻一代,都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够多,打的仗也够多了。既然共和国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就没有必要通过战争打击周边国家。这些事情我们也在考虑,虽然年轻人的见识有些偏颇,毕竟国家斗争并未停歇,即便我们不发动战争,在某个时候,其他国家也会发动战争,但是我们认为,元首应该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发挥影响力。”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李先生,照你的说法,如果我明天不去,战争表决就无法获得通过?”
  “当然不是,有顾委员长在,肯定没问题,只是……”李成文把目光转想了蔺彦博。
  “关键问题不是能不能获得通过,而是发起战争的理由是否过于牵强。”蔺彦博剪掉雪茄屁股,点燃抽了两口。“我们的理由是帮助锡金建国,如果已经达到了目的,我军要不要进入印度境内?显然,即便表决获得通过,恐怕对战争授权也有限制。”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吧,我军已经越过边界线。如果行动顺利,此时已经攻占了印度东部的西里古里。”
  “什么?”三人同时瞪大了眼睛。
  “我也是刚刚收到消息。”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我军进入锡金境内后,印军派遣增援部队再次入侵锡金,所以我军发起了越境攻击。另外,大约在半个小时前,巴基斯坦军队越过了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
  三人又是一惊,都有点不敢相信了。
  “战争不会因为我们歼灭了锡金境内的印军而停止,规模肯定会迅速扩大。如果总参谋部收到的消息没错,印军很有可能在西线战场上发起局部反击。按照我们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同盟条约,只要印军越过实际控制线,我们就有义务帮助巴基斯坦作战。”
  “元首……”蔺彦博长出口气,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进攻印度。”
  王元庆点了点头,没有急着开口。
  李成文也长出了口气,说道:“果真如此的话,元首明天更得参加大会。”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李成文看了过去。
  “战争规模扩大后,我军的投入肯定会非常巨大,国家必须尽快进入战争状态,”李成文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至少局部进入战争状态,进行局部动员。如此一来,必须授予元首足够的战时权力。虽然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代表会投反对票,但是按照我们的估计,肯定有不少的代表不辉赞同授予元首战时权力。我并不是低估顾委员长的能力,只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元首更有说服力。”
  “确实如此,元首必须施加影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