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8/1195

  关键就是,如果印度攻击机群在3点之后到达,杨晋杰将束手无策。
  说到底,J-17B是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与F-46I这类中型舰载战斗机对抗时,即便能够获得预警机、舰队防空系统的支持,也占不到多大优势。海军不惜耗费巨资,发展J-16的舰载型,就是J-17B无法胜任舰队防空任务。
  30架J-17B,而且分散在3个方向上,很难确保舰队的安全。
  当然,杨晋杰不得不赌上这一把。如果不能尽快组织起攻击力量,就无法赶在天亮前完成作战行动。
  调整航空作战任务的时候,杨晋杰就考虑到了最糟糕的情况。
  印度西部舰队遭到攻击后,留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面的东部舰队立即采取行动,出动舰载侦察机寻找共和国舰队。虽然海军司令部的计划“万无一失”,肯定会让印度东部舰队司令官认为共和国舰队已经进入马六甲海峡,从而在海峡内浪费侦察力量,但是莫洛万很有可能让执行侦察任务的F-46I战斗机在到达新加坡附近的时候,继续向前飞行,搜寻林加群岛与坤甸之间的海域,因为这是除了马六甲海峡与兆哇海之外,东南亚地区唯一能够供共和国舰队展开、同时对西部舰队发起攻击的海域。兆哇海太远,即便莫洛万有心,F-46I也飞不过去。为了找到共和国舰队,莫洛万很有可能让侦察机多飞几百千米。如此一来,共和国舰队的行踪就将暴露。因为时间紧迫,所以莫洛万很有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极端战术,那就是让攻击机群紧随侦察机起飞,并且由侦察机为攻击机群指引目标。F-46I有出色的战术通信能力,1架F-46I能够为12架同类战机提供战术信息。虽然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出售给印度的F-46I是F-46A的简化版本,很多必要设备都被取了下来,但是杨晋杰有理由担心莫洛万在狗急跳墙的情况下采取“自杀式”的攻击行动。更重要的是,美国第七舰队就在新加坡,战争爆发后,其舰载预警机肯定会升空(舰队入港之前,舰载预警机就会转移到岸上基地),帮助印度舰队寻找共和国舰队。如果美国从中插上一手,不但积极主动的搜寻共和国舰队,还把共和国舰队的活动情况提供给印度舰队,那么印度舰队就能在不动员侦察机的情况下找到共和国舰队。不管怎么说,肯定存在印度东部舰队在西部舰队遭到攻击之后立即派遣攻击机群的可能性。
  如此一来,印度东部舰队的攻击机群将在3点到3点30分之间到达。
  在此情况下,共和国舰队连防御的机会都没有。
  除非华剑锋打算牺牲所有舰载战斗机,打算放弃攻击印度东部舰队的机会,不然肯定不会在防御作战中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
  能否顶住印度舰队的反击,将决定共和国舰队的存亡。
  杨晋杰的紧张心情可想而知。
  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化解危险的最佳办法还是加快攻击机群的出击速度。
  2点35分,第一架J-17B战斗机降落在“北京”号航母上。
  因为返航的战机所剩燃油并不多,而且机群是一批接一批返航的,所以不可能象放出护航战斗机那样,收一批放一批,只能先接收所有返航战斗机。
  回收工作非常紧张,航空勤务人员做出了最大努力。
  相对而言,3艘“北京”级航母的情况好得多。
  与“华夏”级航母相比,“北京”级航母在飞行甲板上有2点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是取消了位于飞行甲板左前方的航海舰桥,将航海舰桥与航空舰桥合二位一,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后侧、距离舰尾大约1/5舰长处,并且采用了塔型布局,缩小了舰岛的大小。二是将3部飞机升降机中的2部部署在了舰岛前方(“华夏”级的3部升降机中,右侧两部分别在航空舰桥的前面与后面),另外一部布置在左舷后方。这两个变化大大提高了“北京”级航母的甲板利用效率,其待飞区(也是停机区)的面积扩大了40%以上,而且向机库运送战机的速度提高了1倍(回收战斗机的时候,只能使用位于舰岛前方的飞机升降机,不能使用靠近舰尾的升降机)。1部升降机一次能够运送2架J-17B战斗机,升降1次的时间为90秒,平均作业时间在120秒左右,也就是平均每4分钟将4架战斗机送入机库。航母回收战斗机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架(标称指标为每30秒1架,但是实际使用时肯定达不到),正好能让升降机将回收的战机及时运往机库。“华夏”级的回收效率只有“北京”级的一半,在大机群返航时,肯定得让部分战机留在停机区内。如此一来,停机区的大小对“华夏”级航母的航空出动能力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3艘“北京”级航母需要回收48架战斗机。
  3艘“华夏”级航母需要回收36架战斗机。
  因为“华夏”级的待飞区可以停放12架战斗机,所以问题还不是很严重。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制订攻击任务的时候,杨晋杰已经考虑到了“华夏”级航母回收战斗机的能力,从而减少了“华夏”级航母的出动量。
  当然,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在战时情况下,包括弹药补给在内的航空勤务作业都可以在飞行甲板上进行,但是“华夏”级的飞行甲板上只有3套弹药补给系统,只能同时为3架战斗机补充弹药。按照平均每架战斗机15分钟的补给作业计算,要在30分钟内让36架战斗机完成补给作业,只能让6架战斗机在飞行甲板上完成补给作业,还得让6架战斗机返回机库。虽然在补给作业期间向机库运送战斗机不是什么麻烦事,但是在停机区挤得满满的情况下,转移战斗机肯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越忙,越容易出错。
  3点10分左右,“黄帝”号航母出了问题,航空勤务人员转移停机区内的战斗机时,把1架挂好了弹药,应该由1号升降机送往起飞区的J-17B送上了3号升降机(位于航空舰岛后方),导致飞行甲板上一片混乱,耽搁了不少时间。
  杨晋杰不得不再次调整航空作战计划,把“黄帝”号的机群放在了最后面。
  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在飞行甲板上摆满了航空弹药,塞满了挂好弹药、装好燃料的战斗机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幸亏出现的都是小问题,没有出大麻烦。
  3点25分,“河北”号与“河南”号航母率先完成航空勤务作业。
  杨晋杰没有迟疑,立即命令这2艘航母让战斗机起飞。
  这次,杨晋杰没有派出J-16B战斗机,而是让2艘航母各派出36架J-17B战斗机,把返航的J-16B战斗机留了下来。不管怎么样,他必须为舰队留下一支可靠的防空力量,绝不能在已经获得胜利的情况下栽跟头。
  “河北”号与“河南”号率先完成航空准备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北京”号相比,这2艘航母在建造期间就针对J-16B与J-17B战斗机做了优化,而“北京”号最初并未考虑搭载J-16B,甚至没有把J-17B战斗机作为主要作战力量,而是计划搭载共和国海军的第一种舰载无人战斗机。直到舾装的时候,“北京”号才对机库与航空配套设施做了修改,具备了搭载J-16B的能力。只是改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原装的好。别的不说,“北京”号的机库内只有1条可以供J-16B通过的滑行道(顶部加高0.5米),而另外2艘同级航母均有2条滑行道,从而能在机库内更加灵活方便的调动J-16B战斗机,提高了战斗机的出勤准备效率。
  3点35分,“北京”号上的J-17B开始起飞。
  3点40分,“华夏”号与“炎帝”号上的J-16B与J-17B开始起飞。
  3点45分,“黄帝”号上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因为3艘“华夏”级航母均携带2个战斗机大队,所以在出动24架J-17B之后,只能让J-16B携带反舰导弹执行攻击任务。正是如此,3艘“华夏”级航母派出了所有舰载战斗机(12架J-16B被派去执行护航任务,另外12架J-16B与24架J-17B执行攻击任务),成了这轮打击行动的主要力量。
  由此可以算出,除了执行护航任务的60架J-16B之外,杨晋杰还派出了36架J-16B与180架J-17B战斗机,总共出动了276架战斗机。
  因为各航母的出动时间不同,所以杨晋杰只能以航空联队的方式编排攻击顺序。
  与攻击印度西部舰队的行动相比,攻击印度东部舰队的时候,杨晋杰更加重视护航战斗机。
  这也不是什么奇怪事,毕竟进攻已经没有突然性可言。
  除非莫洛万孤注一掷的发起反击,不然印度东部舰队会将所有F-46I留下来执行舰队防空任务,并且将舰队防空圈扩大到500千米以上,以便及时截击逼近的攻击机群。更重要的是,印度东部舰队很有可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由此可以算出,印度东部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数量在120架以上。
  60架J-16B不见得能够夺取制空权。当然,护航战斗机的任务不是夺取制空权,而是让攻击机群顺利完成攻击任务。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只需要在攻击机群发起攻击之前,缠住敌人的防空战斗机,为攻击机群争取到宝贵时间。如此一来,60架J-16B能够对付3倍左右的防空战斗机。
  为了保险期间,杨晋杰还让南海舰队的36架J-16B带上了更多的拦截导弹。
  当然,杨晋杰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之前在舰队西面巡逻的3架舰载预警机跟随护航战斗机机群前往攻击印度东部舰队。
  有一点,杨晋杰没有料到,那就是在他派出的机群离开舰队上空的时候,前来寻找共和国舰队的印度舰载侦察机已经返航了。更重要的是,杨晋杰没有料到,莫洛万会在没有发现共和国舰队的情况下,率领印度东部舰队向西北方向返航。
  因为护航战斗机在3点左右出发,协同行动的3架预警机在2点45分之前就以转向进入马六甲海峡,所以在4点15分左右,预警机与护航战斗机到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东面海域上空。
  预警机发回的消息让杨晋杰大吃一惊,印度东部舰队并未出现在预测海域!
  半个小时后,第一波攻击机群就将到达,如果不能在这半个小时之内找到印度东部舰队,所有攻击机都将带着反舰导弹返航,并且在降落前将反舰导弹抛入大海(舰载战斗机不能携带重型弹药在航母上降落)。更要命的是,机群出击距离超过了最大作战半径,不但所有战斗机要在完成攻击任务之后,前往泰国湾上空与加油机会合,执行支援任务的预警机也只能前往泰国的空军基地降落。换句话说,根本没有多余的燃油(电能)让护航战斗机与预警机在茫茫大海上搜寻印度东部舰队。
  难道攻击就此功亏一篑吗?
  杨晋杰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半个小时,足够做很多事情了。即便找到印度东部舰队的希望非常渺茫,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就在杨晋杰快要抓狂的时候,“虎鲸”号发出了那份极为关键的情报。
  经过潜艇司令部与海军司令部中转,4点20分左右,情报送到杨晋杰的手上。
  不得不承认,共和国海军处理战术情报的速度非常快。
  5分钟,对整个攻击行动几乎没有影响。
  杨晋杰没有迟疑,马上通过卫星通信战术通信频道将消息发给了前方的预警机。
  既然印度东部舰队还在机群的打击范围之内,就不能让它溜走!
第四十六章
导弹消耗战
  在没有突然性可言的情况下,战斗从空中开始。
  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莫洛万的精神就紧张到了极点。EV-22C及时发现了200千米外的J-16B机群,并且及时引导附近的F-46I战斗机投入战斗。更重要的是,最先发现来袭敌机的那架EV-22C非常及时的进行了电磁干扰,并且调头转向,把引导战斗机的任务交给了后面那架EV-22C,从而避开了射来的拦截导弹。
  12架F-46I迎战60架J-16B,没有任何胜算。
  损失12架防空战斗机,换来的是更多的机会。
  只是莫洛万更关心的不是天上的战斗机,而是贴着海面飞行的反舰导弹。
  确认来袭敌机没有发射反舰导弹之后,莫洛万立即命令3艘航母以最大速度出动防空战斗机,同时命令在其他方向上的防空战斗机投入战斗。
  只是,优势并不在印度舰队一方。
  随着最东面的EV-22C转向撤退,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立即乱了阵脚。
  EV-22C对没有使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的J-16B的最大发现距离在200千米左右,只有当J-16B打开弹舱舱门,准备发射导弹的时候,探测距离才能达到250千米。空战中,预警机肯定得呆在己方战斗机的后面,与战斗机机群保持50到100千米的距离。如此一来,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与J-16B机群的距离在150到200千米左右。J-16B在得到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火控雷达以集中探测方式工作,对F-46I的最大锁定距离在250千米左右,其配备的SD-30拦截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在250千米左右。相同情况下,F-46I的火控雷达对J-16B的最大探测距离不会超过200千米。如果没有预警机的支持,F-46I的火控雷达必须以广域搜索的方式工作,对J-16B的最大探测距离则在150千米以内。显然,在EV-22C与F-46I发现J-16B之前,J-16B已经发现了F-46I,并且发射了拦截导弹。
  此时,EV-22C的性能缺陷完全暴露了出来。
  如果是E-14,在J-16B不使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的情况下,对J-16B的最大探测距离在350千米左右。如果E-14跟在F-46I后面大约50千米处,就能及时发现J-16B,让F-46I锁定200千米外的J-16B。虽然J-16B仍然能抢先发射拦截导弹,但是在SD-30到达前,F-46I也能发起反击,而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导致EV-22C的性能不如E-14的主要原因不是雷达不够先进,而是飞得不够高。
  不管是J-16系列战斗机,还是美国空军的F-42系列战斗机,乃至美国海军的F-46系列战斗机,其隐身都主要针对处在下方与同平面的雷达,而不是重点应付斜上方的雷达。如此一来,预警机的巡逻高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E-14的作战巡逻高度为11000米,必要的时候还能在12500米高空飞行,而战斗机的通常进入高度都在10000米以下,有的时候甚至在5000米左右。EV-22C的巡逻飞行高度只有6500米,最大飞行高度也只有7500米。在面对从万米高空进入的战斗机时,其配备的相控阵雷达就能难及时发现战斗机。
  担任护航任务的J-16B不需要到低空发射反舰导弹,也就不需要飞得太低。
  进入的时候J-16B机群的飞行高度就在10000米左右,超过了EV-22C的飞行高度,从而使EV-22C变成摆设。
  大概正是因为飞得不够高,所以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均没采购EV-22C,只有美国的国民警卫队采购了30多架EV-22C,其主要用途也不是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机作战,而是在加勒比海与墨西哥湾搜索运送毒品的快艇。
  第一批12架F-46I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就被导弹干掉了。
  随即投入战斗的2批24架F-46I也没能扭转败局。
  虽然莫洛万命令3艘航母立即让更多的战斗机起飞,但是每艘航母1次最多弹射4架战斗机,3艘航母1次最多弹射12架。对60架J-16B来说,每次出动12架F-46I,无疑是添油战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