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195

  “他们两个在一起,问题就不大。”裴承毅灭掉烟头,说道,“联系海军司令部,让他们每四个小时……不,每两个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需要这么频繁吗?”
  “准确掌握局势,我们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袁晨皓没再多问,找到通信参谋,联系上了海军司令部。
  数千千米之外,幕青云与华剑锋正在通过视频电话商讨作战行动。
  日本战争后,幕青云以其在“四国海盆海战”中的表现,晋升为海军中将,继续担任南海舰队司令,兼任南海舰队航母战斗群司令。华剑锋也因为在指挥潜艇作战中的优秀表现获得晋升,兼任东海舰队航母战斗群司令。
  随着3艘“北京”级航母陆续服役,海军的指挥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往在海军中举足轻重的舰队司令部被弱化,成了文职类的管理部门,只负责管理官兵的晋升、福利与调动工作。以往不受重视的航母战斗群被强化,成了海军的基本水面作战单位,除了负责日常训练中外,还负责主要作战行动。海军的指挥体系改革,名义上是充分发挥海军的战斗力,实际上是为军队的指挥体系改革开路,甚至可以说海军的改革与项铤辉积极推动的战区司令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按照项铤辉的设想,成立负责各个方向与地区的战区司令部,海军的作战力量就将按照战时需求编入各个战区司令部,就得以更加灵活的航母战斗群取代传统的舰队,强化海军的全球部署能力。海军先行一步,只要证明新的编制体制能够适应战争需求,项铤辉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元首同意成立战区司令部。正是如此,项铤辉与林啸雷才能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走到一起。
  也正是这一改革,让华剑锋成为了海军的大红人。
  幕青云与窦海鲲都是林啸雷那一代的海军将领,华剑锋则晚了一代。即便林啸雷离开海军司令的位置,也轮不到幕青云、窦海鲲这些年过60的中将,而会从华剑锋这一批年纪在60岁以下的中将中挑选新的海军司令。华剑锋能够在这个时候当上东海舰队航母战斗群指挥官,足以证明他在海军中的地位。
  两人沟通之后,决定暂时不对行动计划进行调整。
  视频会议结束,华剑锋回到“北京”号的司令舰桥。
  早在2年前,也就是“北京”号建成服役时,林啸雷将共和国最新的航母编入了东海舰队,而没有用“北京”号替换在南海舰队服役的航母,除了巩固自身在东海舰队的地位之外,最大的用意就是扶持华剑锋。
  按照传统,共和国最新服役的航母都将编入南海舰队。
  这与战略方向选择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南海舰队所在的海域更加适合航母进行适应性训练,能够更快形成战斗力。从“华夏”级开始,这一传统就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在日本战争之后,通过控制琉球群岛,将东海与黄海变成了共和国的“内海”,舰队能够在东海完成所有训练工作,但是南海舰队的地位仍然高于东海舰队。即便在那霸港正式成为共和国的军港之后,这一情况都没有得到改变。
  为了这事,林啸雷还多次向总参谋长与元首汇报海军的发展情况。
  在很多人看来,削弱东海舰队,加强南海舰队都不太合理。按照外界的估计,共和国在日本战争之后,即便要花很大的力气对付印度,也不应该把主力放在南海,而应该面向更加广阔的太平洋,东海舰队的地位肯定应该在南海舰队之上。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共和国海军更应该在东海舰队的基础上打造一支能够深入太平洋执行作战任务的远洋舰队。只要守住了西太平洋,南海舰队就没有多少压力。
  林啸雷这么做,肯定有其打算。
  作为林啸雷重点栽培的海军将领,华剑锋非常清楚海军司令的想法。
  重南轻东,与林啸雷出身南海舰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缓建的第二批“北京”级航母有很大关系。
  按照最初的计划,第二批3艘“北京”级航母将在2037年之前,也就是林啸雷退役之前服役,从而使共和国的航母战斗群增加到9支,也使共和国海军获得与美国海军对抗的基础实力。可以说,打造一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海军的强大舰队是林啸雷一生的奋斗目标。眼看着这个目标就要实现了,结果却因为元首的战略决策而成为泡影。按照最新制订的建造计划,第二批3艘“北京”级航母别说在2040年服役,能在2045年之前服役就算非常不错的了。如此一来,等到第三批3艘“北京”级航母建成服役的时候,3艘“华夏”级航母也快退役了,共和国海军拥有12支航母战斗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部署与全球行动能力的时间将推迟到2055年之后。
  岁月不饶人,林啸雷等不起,共和国海军也等不起。
  为了向高层施压,林啸雷选择了“迂回”路线。
  加强南海舰队,正是林啸雷采取的手段。
  谁都知道,东海舰队是共和国海军前出太平洋的主力,东海舰队一天不成气候,共和国海军就得在靠近大陆的“澡盆”里戏水,去不了远离大陆的远洋,也就无法获得与美国直接抗衡的实力。
  只是,林啸雷再精明也不是元首的对手。
  日本战争后,林啸雷替华剑锋申请的不是东海舰队航母战斗群指挥官,而是南海舰队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结果元首在批准申请的时候动了手脚,把华剑锋派到了东海舰队,同时晋升华剑锋为海军中将。
  这一变动,让林啸雷变得非常被动,也不好反驳。
  无奈之下,在3艘“北京”级航母陆续服役之后,林啸雷一口气把3艘最新的航母全都留在了东海舰队。按照华剑锋的猜测,林啸雷这么做,多半是在向元首示威。这也正是林啸雷的脾气,既然元首希望加强东海舰队,那就加强东海舰队。
  只是,林啸雷再次败在了元首的手上。
  元首不但没有反对海军调整编制,反而支持林啸雷的决定,让3艘新航母全都留在了东海舰队,还把原本属于南海舰队的高雄港划给了东海舰队,使东海舰队获得了面向南海的军港。
  这一变动,让林啸雷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既然东海舰队有了面向南海的军港,自然有能力到南海、乃至更远的印度洋作战,而不需要看南海舰队的脸色。
  斗了两轮,林啸雷都败下阵来,也让他没了脾气。
  从中获益的,自然是华剑锋。
  虽然华剑锋只是东海舰队航母战斗群指挥官,但是其实际权力已在东海舰队司令窦海鲲之上。更重要的是,华剑锋手里有共和国最强大的3支航母战斗群,也就拥有共和国最强大的舰队。
  决定出兵印度洋之后,林啸雷再次发现自己不是元首的对手。
  如果让窦海鲲领队,不但南海舰队的指挥权会交给东海舰队,华剑锋也上不了场。对这位林啸雷重点栽培的海军中将来说,能否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头功,对其今后能否成为海军司令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让幕青云领队,华剑锋最多只是幕青云的副手,打了胜仗的首功归幕青云。幕青云比林啸雷理智得多,从来不在海军的建设上与元首对着干。真让幕青云爬了上去,林啸雷为共和国海军制订的宏伟发展计划都将成为泡影。
  不管怎么选,林啸雷都是输家。
  两害相权取其轻,林啸雷不得不让幕青云领队,让华剑锋当幕青云的副手。
  舰队离开舟山军港时,林啸雷亲自前来送行。当然,主要目的不是为舰队送行,因为按照海军的传统,为开赴战场的舰队送行非常不吉利。林啸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格外叮嘱华剑锋,让他尽量抓住立功的机会。
  随后,林啸雷还去了榆林港,找幕青云单独谈了一次。
  对海军司令的安排,华剑锋心里很有数。
  幕青云年过60,就算有再大的野心,身子骨也挺不住,再干几年就要退役。与其占据功劳,还不如让给后来者。在这一点上,幕青云的态度也很开明。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将军。在他这一代海军将领中,能够当上南海舰队司令,幕青云已经非常满足了。要知道,很多年纪跟他相仿的将军,有的早已退役,没有退役的也多半“赋闲”,连个正式的职务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作为海军军人,幕青云知道海军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够在一代人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可以说,华剑锋非常幸运。
  与他年纪相仿的海军将领中,除了杜兴华心满意足的到海军潜艇学院当了校长、刘海峰出任潜艇部队司令之外,其他很多军官、特别是潜艇部队出身的军官连当上将军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问鼎海军司令的宝座了。
  潜艇部队出身的华剑锋能在这个时候得到重用,也算得上是海军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共和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唱主角之前,潜艇部队是共和国海军最强大的战斗力量,也是最容易立功的战斗岗位。虽然第二次军事改革降低了军功在晋升中的比例,但是在此之前很多潜艇艇长都获得了晋升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华剑锋这一代海军将领中,出身水面舰队与航空兵的人才并不多,而且能力都比较单一。水面舰队中几乎找不到一个能够跟华剑锋齐名的中将,而航空兵中,梁国翔去了海军后勤装备处、专门负责海军的装备发展,朱荣辉当上了海军航空兵司令,几乎不可能成为海军司令。
  归根结底,这与共和国海军的发展路线有很大的关系。
  获得重用,让华剑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作战行动上,幕青云给了华剑锋极大的自主权,表示南海舰队只是协助力量,一切行动以东海舰队为主。
  华剑锋很清楚幕青云的意思。
  打好了,功劳是华剑锋的,打坏了,责任也是华剑锋的。
  成王败寇,华剑锋可不想栽在当初让他一战成名的死对头手上。
  等到参谋把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送过来,华剑锋没再想那些烦心的事情。机会就在面前,作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潜艇艇长,华剑锋绝不会让任何机会从手中溜走。华剑锋更相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二十三章
创造机会
  让参谋去通知杨晋杰准将后,华剑锋去了位于机库甲板下面的舰队指挥中心。
  与“华夏”级航母相比,“北京”号的排水量多出了15000余吨,而且采用了更加紧凑的舰用可控聚变反应堆。在载机数量仅增加了12架的情况下,舰内空间更加宽敞。多出来的空间除了用来改善官兵生活条件、增加弹药舱与航空燃料舱的容积之外,还被用来扩大舰队指挥中心。
  将舰队指挥中心设在机库甲板下面,既可以提高舰队指挥中心的生存能力,又避免与更重要的职能部门抢夺舰岛的有限空间。唯一不方便的是,舰队司令官要想到舰岛上了解外界的情况,或者从舰岛返回舰队指挥中心,需要在舰内穿行几分钟。华剑锋并不反感这样的设计,因为比起潜艇,航母上的通道非常宽敞,还不用时不时猫腰钻过如同高压锅盖的圆形水密门。
  不多时,杨晋杰赶了过来。
  作为朱荣辉的搭档,杨晋杰与朱荣辉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两人在半岛战争期间合作之后,朱荣辉出任舰载航空兵司令,杨晋杰则以上校身份回到海军学院,开始了长达5年的深造。这次深造,彻底改变了杨晋杰的命运与前途。如果他像朱荣辉那样,继续留在作战部队,最多只能当上海军航空兵参谋长,以朱荣辉搭档的身份干到退役。接受5年的深造之后,杨晋杰不但拿到了3门军事学科的学士与博士学位、成为海军的第一批“多面型人才”,还在回到海军后晋升为海军准将。即便没有这场战争,杨晋杰也能在2年之内晋升为海军少将。只要干得出色,多获得几次立功的机会,并且在作战行动中表现出领军才能,杨晋杰很有可能成为华剑锋之后,共和国海军第一位来自海军航空兵的司令官。
  华剑锋不但不嫉妒杨晋杰,还很有自知之明,所以把杨晋杰要了过来。
  论到航空作战,10个华剑锋都顶不上1个杨晋杰。如果没有一位优秀的舰队航空作战指挥官,华剑锋根本玩不转3支航母战斗群。
  “老华,又是什么风把你吹醒了?”
  华剑锋关上门,看了眼精神极度亢奋的杨晋杰,说道:“刚刚收到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最新消息,印度海军的两支舰队已经在昨天晚上离港,预计将在孟加拉湾东南部海域汇合,联合拦截我们。”
  杨晋杰皱了下眉头,在华剑锋旁边坐了下来。
  “情况比较复杂,海军司令部没有给出确切分析结果。”华剑锋习惯性的掏出香烟,先给杨晋杰点上一根,才给自己点上,说道,“按照海军司令部与前线指挥部的分析,印度舰队有三种战术可供选择,一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南部海域等着我们,二是分兵守住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三是退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的孟加拉湾。在此之前,我已经与幕青云将军通了电话,幕青云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并且认为印度海军很有可能选择最后一种战术,先用岸基航空兵寻找与对付我们,然后再让舰队出面。”
  “这得看情况。”杨晋杰抽了两口烟,说道,“如果印度海军无法提前发现我们,也就无法主动发起攻击。再说了,印度海军非常清楚制海权的重要性。只要印度海军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的战争动力将大大增加。换句话说,到时候美援源源不断的到达印度,我们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你想想,要是印度海军或者印度总理认为能够依靠美国的援助击败我们,印度海军还会采取如此保守的战术吗?”
  华剑锋微微笑了下,这正是他要说的话。
  “海军是战略性军种,不是战术性军种,真打起来,首先得为国家战略服务。”杨晋杰一边说着,一边从计算机里调出了东印度洋的海图,说道,“从地理环境上看,我们的处境远不如印度舰队。龙目海峡距离战场太远,而且南面就是澳洲本土,只要我们进入努沙登加拉群岛以南海域,就会被部署在达尔文、布鲁姆、黑德兰港等澳洲西北地区空军基地的远程巡逻机发现。我军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到达东印度洋,而到达孟加拉湾的印度舰队只需要两天就能南下堵住我们进入东印度洋的航道。我们能够看清这一点,印度海军也能看到,因此印度海军肯定会排除我们从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可能性。”
  华剑锋点了点头,示意杨晋杰继续说下去。
  “排除龙目海峡之后,我们只能从马六甲海峡或者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杨晋杰将海图的中心调到苏门答腊岛,放大了海图。“从商运角度看,马六甲海峡是进出印度洋最理想的通道,但是从军事角度看、特别是从我军的角度看,马六甲海峡却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我军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首先要对付的不是印度舰队,而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印度航空兵基地。虽然泰国准许我军使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但是并不准许我军借此对印度发动军事打击。缅甸与孟加拉国至今都没有同意我军使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除非出动战略轰炸机,不然就得靠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轰炸群岛上的印度空军基地。走到这一步,我们的行踪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即便不动用舰队,印度也能部署在本土东南地区的岸基作战飞机,依靠加油机提供的支持,对我军舰队进行打击。毫无疑问,我们没有多少胜算,只要印度舰队登场,我们就将全军覆没。”
  “你能想到,印度舰队指挥官也能想到。”
  杨晋杰点了点头,说道:“更重要的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印度空军基地能够部署数百架作战飞机与巡逻机,加上部署在布莱尔港的近海巡逻舰队,印度海军有足够的把握发现出现在马六甲海峡内的任何一艘舰船,更别说六支航母战斗群了。如此一来,印度舰队根本不需要去群岛南部海域,完全可以呆在群岛西部海域,等着我们主动送上门来。即便退一万步,我们出动战略轰炸机摧毁了群岛上的印度空军基地,甚至干掉了驻扎在布莱尔港的近海巡逻舰队,印度海军也能利用部署在本土东南地区的远程航空兵寻找我们,舰队则可以向后收缩,避免过早与我们接触。只要我们的行踪暴露,印度海军与空军能在数个小时之内发起致命打击,其舰队自然不会受到多大威胁。”
  华剑锋长出口气,灭掉了烟头,顺手点上了第二根香烟。
  “印度舰队指挥官只需要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不走马六甲海峡。”杨晋杰也迅速灭掉烟头,点上了第二根香烟。“如果我们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印度舰队呆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的孟加拉湾,因为印度尼西亚没有卷入战争,所以不会准许任何一方的作战飞机进入其领空。如此一来,即便是部署在大尼科巴岛上的远程巡逻机也要飞上近两千千米才能到达巽他海峡以南的印度洋海域上空。以P-10I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作战半径计算,巡逻机最多在巡逻海域上空停留两小时,根本无法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巽他海峡,也就无法确保及时发现我们。只要我们进入了印度洋,就可以沿着部署在澳洲西北部的美军远程海上巡逻机的最大巡逻半径向西南方向机动,避开印度舰队的锋芒,前往阿拉伯海。虽然这种孤军深入的战术会使我们陷入困境,但是也将使印度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包括孟买、科钦与特里凡得琅在内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的大中型城市、造船中心、大型商港、重工业中心、军事工业中心、海军基地、乃至科研中心都在我们的打击范围之内。这么多的战略目标被我们摧毁之后,即便印度舰队迅速杀回来,并且消灭了我们,印度也将输掉战争。”
  “也就是说,印度海军的首要任务是阻止我们深入印度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