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1195

第二十八章
亲自动手
  见到王元庆的表情,想发言的人都自觉的闭上了嘴。
  “情况介绍得非常详细,大家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王元庆扫了众人一眼,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烟,说道,“小李的最后一番话说到了真正的重点,不用我解释,大家都清楚这番话的含义。当然,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协议的最后期限是2035年12月31日。结合这两点就不难发现,布鲁德林在新德里什么也没有得到,鲁拉贾帕尼更没做出任何实质承诺。”
  有李存勋前面那番话,众人立即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这是鲁拉贾帕尼的权宜之计,不是为了投靠美国,而是向我们施压。”王元庆点上了烟,长吸一口,说道,“事实证明,鲁拉贾帕尼是一位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国家领袖,即便他是我们必须战胜的对手,我们也应该承认他为印度做出的贡献。看看鲁拉贾帕尼的决策,就能明白他与另外一个对手,也就是日本前首相村上贞正的差别。两人都有同样的目的,村上贞正铤而走险,鲁拉贾帕尼则左右逢源。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后果。日本的教训还历历在目,鲁拉贾帕尼会犯同样的错误吗?事实告诉我们,鲁拉贾帕尼不但不会犯村上贞正的错误,还吸取了日本的教训。这些年来,印度的政策灵活多变,既没有与我们翻脸,也没有得罪美国,从我们与美国的矛盾中获利。虽然骤然紧张的南亚局势将印度推到了战争边缘,但是鲁拉贾帕尼没有迷失方向,也没有做出错误选择。从根本上讲,鲁拉贾帕尼不想受美国唆使与我们开战,正在积极避免战争。”
  听完王元庆的话,顾卫民笑着摇了摇头。
  在坐的参会人员也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王元庆的性格。
  每当王元庆给一个对手极高的评价,就会想尽办法战胜这个对手。当初,王元庆也给了村上贞正极高的评价,结果村上贞正一败涂地,连小命都丢了。
  见到众人的神态,王元庆抽了两口烟,说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我们首先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决定该做什么。布鲁德林在新德里的大方慷慨,目的不是为美国树立第二个强大对手,因为印度这样的国家不可能永远听从美国摆布,只要时机成熟,印度会像现在挑战我们一样挑战美国。”
  “针对索祥隆的调查有了最新结果,叛国集团规模庞大,涉嫌高官上百人,其中不乏高级将领。更重要的是,叛变行动已经进入实质策划阶段。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叛国集团将在南亚战争期间发动叛乱,除掉我们之后掌握国家大权。如果让叛国集团得逞,我们完蛋是小事,国家与民族走向衰落才是大事。叛国集团既然肯与国外势力勾结,自然不会把国家与民族利益当回事。”
  “虽然暂时没有更多的情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布鲁德林访问新德里的主要目的就是策动战争,为叛国集团提供发动叛乱的机会。总的来说,美国的目的不是扶持印度,而是击败我们。只要能够让我们垮掉,美国就算达到了目的。叛乱会延迟到2035年吗?显然不会,只要我们垮掉,美国随时可以撕毁协议,让印度白忙活一场。虽然鲁拉贾帕尼并不知道美国的真实意图,但是他知道美国是在利用印度。”
  “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顾卫民非常委婉的表明态度。
  “问题是,放虎容易擒虎难。”宗应仁还有点担心,看了王元庆一眼,说道,“如果我们积极推动战争,如何收场?”
  阎尚隆与叶致胜朝王元庆看了过去,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总理说得没错,放虎容易擒虎难。点把火并不难,扑灭大火才是最麻烦的事情。我们与印度的关系非常微妙,加上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巴基斯坦,只要战争爆发,局势很快就会失去控制。到时候,就算我们能够刹车,巴基斯坦也不会立即收手。只要哪一步走错,战争就将失去控制。别的不说,如果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我们该怎么办?印度不是日本,我们与印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大海。虽然喜马拉雅山与帕米尔高原能够起到隔绝作用,但是南亚周边国家没有地理屏障。更重要的是,十七亿印度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恒河流域。只要有五分之一的印度人变成战争难民,涌入周边国家,就将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尼泊尔造成不可承受的严重影响。以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最终还得由我们出面解决问题。按照军情局的评估,大规模战争至少会让三分之一的印度人成为难民。也就是说,接近六亿人将涌向周边国家。后果有多严重,相信大家都清楚。”
  可以说,这也正是王元庆迟迟不肯下决定的主要原因。
  南亚地区不是孤立地区,而是与共和国紧密联系的地区。2030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在共和国对外贸易中占了大约23%的份额,意味着至少有1亿2500万共和国劳动者与这些国家有经济联系。随着印度产品逐步退出共和国市场,“中国-南亚经济共同体”在共和国经济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南亚动乱,共和国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高额的战争支出,还有经济地震!
  经济问题很容易转化为政治问题。
  如果共和国的经济遇到困难,政治改革还能继续前进吗?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巴基斯坦。”
  王元庆看了顾卫民一点,微微点了点头。
  事实确实如此,巴基斯坦已经成为新的问题。
  不是说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够牢固。只要印度还存在威胁,巴基斯坦就是共和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即便印度不存在威胁,巴基斯坦也是共和国的重要盟友,因为共和国必须通过巴基斯坦对伊斯兰世界产生影响,也必须通过巴基斯坦把触手伸向海湾地区与中东地区。在共和国的全球战略中,巴基斯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问题是巴基斯坦与共和国的关系太牢固了。关系再亲密,盟国只是盟国。共和国有共和国的利益,巴基斯坦有巴基斯坦的利益。即便在绝大部分时候,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有一致利益,可是在某些情况下,盟国也有分歧。比如巴基斯坦一直想收复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而共和国则一直将克什米尔地区当做牵制印度的筹码。
  和平时期还没什么问题,毕竟巴基斯坦没有单独发动战争的资本。问题是共和国向印度开战后,巴基斯坦肯定会趁火打劫!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如果不是共和国把重点转向南海与西太平洋,巴基斯坦早就积极策划战争了。随着日本倒下,共和国在东面的最后一个强敌完蛋,巴基斯坦也意识到,共和国将集中力量解决藏南问题,巴基斯坦收复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的时机到来了。
  外交沟通只能使巴基斯坦明白共和国的意图,却不能使巴基斯坦放弃国家利益。
  “既然巴基斯坦是问题,我们就抛开巴基斯坦单干。”
  听到项铤辉的话,王元庆与顾卫民都笑了起来。
  “我可没有开玩笑。”项铤辉抽了两口烟,说道,“我也认为巴基斯坦很棘手,处置不好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总体来说,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场小规模冲突,让叛国集团认为战争已经爆发。这样的事情,不用巴基斯坦插手,我们自己就能做。”
  “我们自己做的话,是不是太露骨了?”阎尚隆的话说得很小心。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朝顾卫民看了过去。
  顾卫民叹了口气,没有开口。
  “如果由我们自己做,还要面临法律上的难题。”等王元庆与顾卫民的目光转过来,叶致胜才说道,“按照即将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审议的新法案,政府在发动战争之前,必须得到代表大会的支持。也就是说,必须走法定程序。除非将新法案延迟到明年,不然我们就得考虑法律上的问题。”
  王元庆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新法案关系到平定叛乱后的稳定工作,不能推迟。”顾卫民回答得很肯定,“如果要制造一场能够控制的冲突,最好的办法是让印度挑起争端,我们以反击的名义参战,这就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了。”
  “以现在的情况,让印度挑起争端,恐怕不太容易吧?”阎尚隆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老顾说得没错,只能让印度出头。”王元庆灭掉了会议中抽的第十根香烟,说道,“难度不是很大,我们首先在外交上采取行动,重新划定藏南地区的边境线,并且在全体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一天提交审议。只要获得通过,印度就没得选择。其他的工作,由军情局全权负责,一场低强度边境冲突,而且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李存勋笑了笑,点头答应下来。
  阎尚隆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第二十九章
法定程序
  新法案的起草工作由顾卫民全权负责。
  确定国界线是一件系统工作。按照国际惯例,两国在确定悬而未决的国界线之前,必须达成初步协议,然后各派勘测队伍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确定新的国界线,最后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边界协议。
  因为藏南地区一直在印度的控制之中,所以共和国很难单方确认国界线。
  20世纪60年代的中印边境冲突之后,共和国一直没有明确藏南地区的具体范围,没有在地图上标出明确的国界线(未定),就是因为无法进行实地勘测。顾卫民起草相关的国界法案时,依靠的是几份当年反击部队的战术地图!
  几十年过去了,藏南地区肯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精确的地图也会过时。
  显然,这份法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冲突,而且是大规模冲突。
  王元庆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顾卫民就知道元首的意思。
  通过立法明确藏南地区是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不但能够激怒印度,还为今后出兵收复藏南地区提供了法理依据。
  只要该法案在共和国正式生效,不管印度愿不愿意归还藏南地区,只要时机成熟,王元庆就可以利用一切手段收复藏南地区。到时候,不但可以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还不需要面对烦琐的法定程序。
  顾卫民不得不佩服王元庆的战略眼光,更佩服王元庆的魄力。
  看似一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法律草案,将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顾卫民在积极行动,阎尚隆也在积极行动。
  按照王元庆的指示,2月3日,阎尚隆正式召见印度驻华大使,通报共和国即将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印东段国界线”。
  印度大使立即表示强烈抗议,声称共和国单方面划定国界线的做法违反了国际准则。
  抗议归抗议,抗议之后,印度大使还得把消息传回去。
  对鲁拉贾帕尼来说,这无疑是当头棒喝。
  共和国以立法的方式划定有争议的国界线,不但表示对印度迟迟不肯接受藏南问题解决方案的严重不满,还明确表达出共和国已经对印度非常不耐烦,正在为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藏南问题谋求法理支持。
  当天,鲁拉贾帕尼亲自召见共和国驻印大使,希望与共和国重启谈判。
  按照驻印大使发回的消息,鲁拉贾帕尼甚至暗示,只要共和国能够回到谈判桌上,印度不但会做出让步,还允许共和国的勘测人员进入藏南地区。
  毫无疑问,这是明显的让步,只是完全没有用。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鲁拉贾帕尼同意立即归还藏南地区,共和国也会想其他办法制造冲突。
  2月4日,全体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与往年不同,按照2030年初通过的《全体代表大会立法法》,共和国元首与全体代表大会委员长有权在一年之内召开两次临时全体代表大会,在此期间,中央政府必须为代表支付薪酬、承担大会期间的一切费用。
  此次全体代表大会,正是顾卫民临时召开的。
  这一改革,也是为了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随着政治改革深入,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愈发沉重。虽然常务代表大会也有立法权,但是常务代表大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在来年的全体代表大会上得到通过才能正式生效。为了提高立法效率,必须延长全体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在没有全面推广“全职代表”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全体代表大会的召开次数。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当天,顾卫民就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未定国界暂时审定法》。
  立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法律不是谁都能够制订的规定,而是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的强制力量。只有经过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在各方力量中取得平衡的法律,才能得到广泛支持,也才是合理有效的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约束工具,法律只要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更改,而且变更法律比制订法律更加麻烦。
  讨论进行得很激烈,完全在顾卫民的预料之中。
  按照在纪佑国离任前通过的相关法律,所有代表可以在全体代表大会上发表意见(每次发言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每名代表只能在一部法律草案审议阶段发言一次),只要5名代表联名支持,就能对法律草案的条款进行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补充条款(修改与补充的条款需要进行重新审议)。纪佑国的初衷是让每个阶层的代表都能在立法工作中为本阶层说话,对法律产生影响,从而让各个阶层参与到国家利益博弈,建立起共和国的法制体系。纪佑国也知道,广泛参与意味着效率低下,不然不会限制代表的发言时间与发言次数,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
  王元庆是纪佑国的追随者,自然会坚定不移的沿着纪佑国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与纪佑国时代不同,发起政治改革之后,除了在县级代表大会推行普选之外,王元庆还对全体代表大会的制度做了调整,比如在代表大会的基础上成立由各个阶层代表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具体履行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责。虽然共和国暂时没有扩大代表大会的权力,比如让代表以协商的方式制订法律草案,但是按照王元庆制订的政治改革路线,迟早会将立法权全部归还给代表大会。到时候,各个委员会不但具备监督职能,还能在立法工作中担负“专业”顾问团队的职责,从根本上限制政府的行政权力。
  改革目标很宏伟,事实难度很巨大。
  按照顾卫民的估计,没有个三五天,“国界暂定法”不可能走完法律程序。
  时间不但是问题,而且很关键。
  代表们忙着审议新法草案的时候,李存勋却在忙着进行秘密工作。
  王元庆将具体行动交给军情局全权负责,既是对军情局的信任,也是对军情局的考验。
  李存勋很清楚,元首要的是一场小规模边境冲突,打几枪,放几炮就能达到目的。当然,军情局没办法“全权”负责,需要总参谋部的支援。
  制造边境冲突,办法无非两种,一是主动出击,二是守株待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