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1195

  “事实确实如此,巴基斯坦要想超越我们,需要解决同样的问题。”工业部长库里亚趁机说道,“虽然巴基斯坦工业化起步时间比我们早,但是受本国资源与部族问题影响,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结构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年来,巴基斯坦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保留,不是巴基斯坦不想提升军事力量,而是巴基斯坦没有基础实力。与我们一样,巴基斯坦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从而用技术弥补基本差距。目前看来,中国暂时没有向国外转移高端产业的计划,至少在产业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中国不大可能培养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竞争对手。如此一来,巴基斯坦的产业结果升级遥遥无期,也就难以在综合国力上超越我们。”
  “外交政策上,巴基斯坦也不可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等到库里亚说完,图托才接着说道,“不管是经济还是安全,巴基斯坦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不得不承认,全面依赖中国的政策使巴基斯坦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可是我们也必须认清一点,中国不可能让巴基斯坦获得独立自主的军事实力。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通过巴基斯坦维持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从根本上牵制我们。如果巴基斯坦不再依靠中国,也就不会继续按照中国的意图制订国家战略计划,也就不可能让中国从中获益。从军事援助的规模上也能看出,中国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巴基斯坦在五年之后具有单独击败我们的能力,而是通过军事援助向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离美国远一点。”
  “也就是说,中国会采取积极行动?”
  听到总理的话,图托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在众多政府官员中,图托算得上是比较有独立见解的一个。毕竟作为外交部长,图托不但需要有高硬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敏锐的眼光与判断力。鲁拉贾帕尼不是搞外交出身的,也就不可能安排一个同样不懂外交的亲信去搞外交。
  总理问出这个问题,实际上点明了会议的主要话题。
  “如果中国采取积极行动,恐怕战争就不远了。”说完,阿亚梅尔朝总理看了过去。
  鲁拉贾帕尼长出口气,把目光转向了沃克尔。
  “中国的军事调动并不明显,但是之前派往西南与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即便按照最乐观的评估,中国只需要出动三个空降军就能在两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我们没有多少胜算。”
  “中国在日本战争后优先发展空降部队,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国防部长与信息情报部长一唱一和,正好迎合了鲁拉贾帕尼的想法。
  空降部队可以越过东海攻占琉球群岛,也就能够越过喜马拉雅山,攻占恒河平原!
  中国空降部队的战斗力毋庸置疑,美军都将其视为最强大的对手。2028年12月,在五角大楼提交给白宫与国会的《国防咨文》中明确提到,美国必须加快军事改革速度,以中国空降部队为标准,打造一支能够在未来25年内打赢任何一场地面战争的轻型化陆军。以印度军队的实力,根本不是中国空降部队的对手!
  鲁拉贾帕尼不是疯子,非常清楚这一点。
  此时印度的军事实力连4年前的日本都比不上,凭什么与轻易击败日本、还高速发展了4年的中国军队交手?
  问题是,能否避免战争,不由印度单独决定。
  “如果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果进行准备,以及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总理提出新的问题,会议重点也随之转移。
第二十五章
输掉的战争
  放开话题,鲁拉贾帕尼让几个产业部长陆续发言。
  各种经济因素中,对战争影响最大的肯定是工业。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依靠进口工业产品战胜工业强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
  数年来,鲁拉贾帕尼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提高印度的工业化水平。
  提升印度军事实力的基础也是工业实力。
  平心而论,经过10多年发展,印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相比,印度不但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还在与国防力量息息相关的重工业与军事工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2020年,“阿琼Ⅲ”型主战坦克正式投产,标志着印度具备了生产陆军重型武器装备的能力。2022年,MIF(先进前线战斗机)研制成功,使印度成为继美俄中欧日之后第六个具备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的国家。2024年,“阿加迪马”号潜艇服役(用从美国引进的复合蓄电池组件取代离子膜氢氧燃料电池,并非全电动潜艇),使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建造电动潜艇的国家。2027年,“孟买”号大型防空驱逐舰下水,表明印度获得了建造万吨级以上大型战舰的能力。2029年,ECI-30运输机(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战术运输机),使印度获得了建造大飞机的基础技术。
  总体来讲,印度不缺乏重工业,却严重缺乏代表最先进战斗力的尖端工业。
  别的不说,印度自制的多种武器装备的核心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比如“阿加迪马”号所需的复合蓄电池组件、MIF的雷达与发动机、“孟买”号的电子系统与防空系统,甚至连主战坦克与大型飞机的动力系统都需要从美国或者欧洲进口。虽然印度非常重视“逆向工程”,印度的军工企业也在努力仿制西方国家的尖端产品,但是受本国科研实力的限制,很多尖端产品都没能实现国产,仍然得依靠进口。
  小到枪械、大到航母,现代武器装备都是“系统工程”。整个系统中,哪怕只有一颗螺丝钉无法自行生产,就算其余部件都能实现国产,也无法成为战争的产品。战争爆发,进口受到限制,等于整个武器装备生产受到限制。
  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
  按照库里亚的说法,在不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印度能够自行生产的武器装备非常有限。
  陆军方面,除了轻武器之外,重型装备的“国产率”不到40%,包括主战坦克,装甲战车、防空系统、重型火炮、武装直升机等数十种武器装备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海军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只要失去外来援助,几乎所有在建与计划建造的舰艇都将受到“停工”的威胁。空军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别说建造更多的战机,只要战争爆发,中国像对付日本一样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近80%的战机在三个月之内面临缺乏零备件的麻烦,各类先进弹药将在两个月内告罄。
  用库里亚的话来说,只能为步兵提供足够的保障!
  战争即将进入空天一体化时代,步兵有什么用?除非印度准备打一场“人民战争”,不然仅有步枪的步兵很难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果打“人民战争”,不管打成什么样子,损失最大的不是中国、也不是巴基斯坦,而是印度,因为打烂的是印度的家园,毁灭的是印度的未来。
  受特殊国情影响,印度还得考虑工业以外的问题。
  作为拥有17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即便全面实现了工业化,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重要性都不比工业低多少。简单地说,就是解决17亿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印度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拥有让所有国家都羡慕的自然环境,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还获得了由中国开发的高产水稻,但是恒河平原的面积毕竟有限,即便种植水稻的产量非常惊人,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印度仍然得大量进口粮食。
  2030年,印度总共进口2.7亿吨粮食,占到世界粮食贸易的37%。
  受日本战后重建的影响,印度能够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从美国获得粮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如果没有战争威胁,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印度不需要为粮食问题担忧。当然,巨大的粮食进口额也让印度吃到了不少苦头。每年的1月(印度从国际市场上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时间),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就会急剧攀升,让印度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从美国进口粮食。为此,印度每年在粮食进口上至少多支出数百亿美元!
  战争爆发,印度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粮食问题。
  虽然鲁拉贾帕尼在2025年就建立了“战略粮食储备体系”,当初的目的不是应付战争威胁,而是分散粮食采购时间,平抑国际粮价。但是到2030年,印度的“战略粮食储备体系”仍然处于“建设状态”。
  按照吉拉伯利的报告,印度储备的粮食最多“坚持”两个月!
  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印度输得一干二净。
  换句话说,只要战争拖上两个月,中国在此期间不让粮食进入印度,受饥饿影响,印度将发生史无前例的粮荒。
  中国会拿17亿印度人开玩笑吗?
  鲁拉贾帕尼没有任何把握,因为3年多前,中国让1亿3000多万日本人见了上帝。
  即便中国不会长期对印战略封锁,也能通过粮食危机让印度政府完蛋,从而让印度迅速输掉战争。到时候,中国甚至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一支强大的舰队就足以让印度成为第二个日本。
  当然,中国也不可能在战争中为所欲为。
  相对而言,印度的地缘比日本好得多,至少战略纵深比日本大得多。
  只要能够保证海上生命线,印度就能顶住中国的进攻。
  问题是,印度能够保住海上生命线吗?
  海军实力没得比,中国海军可以毫不费力的干掉印度海军,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
  关键是西方国家能否顶住中国的军事压力,在战争期间为印度提供战略援助。
  鲁拉贾帕尼没有多少信心,经济贸易部长曼德维拉也没有多少把握。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获得了10多座军事基地,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斯里兰卡的亭克马里,再到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中国在印度周边建立起了一条严密的战略防线,即便不出动航母战斗群,只需要动用岸基航空兵与“预制舰队”,中国就能轻而易举的封锁印度的所有港口,将西方国家的船队挡在印度国门之外。
  与之相反,西方国家在印度洋上与中国对抗的基础并不雄厚。
  作为印度最大“盟国”的美国,除了在英属迪戈加西亚的军事基地之外,只有在海湾地区、吉布提与新加坡的军事基地。美军的军事基地网络不但距离印度更远,还完全被中国的军事基地网络隔绝。除非美国肯为印度与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不然美国能够为印度提供的援助非常有限。
  当年美国没有救日本,现在就不会救印度。
  南亚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立即将“华夏”号航母战斗群派往印度洋,让另外2支航母战斗群进驻南海,表明中国肯定会在战争爆发之后立即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随即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
  即便退一万步,中国不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印度也没有丝毫胜算。
  以农业为例,印度能够生产满足60%以上国民、也就是大约11亿国民需求的粮食,与中国无偿提供的“高产杂交水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中国从未向任何国家收取杂交水稻的专利费,甚至主动帮助众多遇到粮食问题的国家解决问题,但是所有国家的杂交水稻的种子都需要从中国的专营企业购买,即便价格非常低廉,中国也可以在战争期间与战后停止向印度提供种子,让印度的粮食产量锐减五成以上!粮食产量减半,意味着5亿多印度人将为肚皮发愁,也就意味着印度政府将被愤怒的民众推翻。换句话说,中国甚至不需要发动战争,就能让鲁拉贾帕尼下台。
  毫无疑问,战争还没打响,印度就败下阵来。
  会议得出的结论让所有官员感到绝望,就连鲁拉贾帕尼都非常绝望。
  印度的选择只有一个:避免战争。
  会议结束后,鲁拉贾帕尼亲自联系印度驻华大使,让大使紧急会见共和国外长,向共和国表达印度积极防止地区冲突扩大为战争的“诚意”。
  几位重要部门的部长则开始起草新的“援助请求清单”。
  鲁拉贾帕尼没有退路,因为谁都知道,只要印度不肯在藏南地区与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战争迟早都会爆发。鲁拉贾帕尼不可能在这两个问题上做出实质让步,因为这会使他成为“民族败类”。
  无法避免战争,只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重点折回原点,印度要想在数年之后顶住中国的战争压力,只能依靠美国,依靠美国提供的尖端技术!
第二十六章
搭台唱戏
  阎尚隆还没离开元首府,李存勋就赶了过来。
  “外交上的事情军情局已经知道了。”李存勋朝外长点了点头,说道,“鲁拉贾帕尼亲自向大使下令,要求大使紧急会见外长。印度外长也同时会见了我国驻印大使,表达印度积极避免矛盾升级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鲁拉贾帕尼刚刚会见了布鲁德林。”
  “布鲁德林还在新德里?”王元庆皱起了眉头。
  李存勋点了点头,拿起了放在桌上的烟盒。
  阎尚隆迟疑了一下,说道:“元首,没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不急,我们一起讨论,毕竟这也是外交事务,不然等下还得让小焦跑一趟。”王元庆把阎尚隆留了下来,对李存勋说道,“布鲁德林不是计划今天离开新德里吗?”
  “计划归计划,得知我国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售尖端武器之后,布鲁德林调整了计划。”
  “看来,我们急了一点,应该晚几个小时公布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