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1195

  推销效果如何,事实最能说明问题。
  联合军演后不久,巴基斯坦海军就要求共和国帮助设计建造至少配备1门DP-1A型电磁轨道跑的护卫舰。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巴基斯坦海军希望将护卫舰的排水量控制在4500吨以下,以降低建造成本。实际上,很多看中DP-1A型电磁炮的国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1万吨左右的大型驱逐舰与1万多吨的大型巡洋舰,只能购买小得多的护卫舰。
  针对这一情况,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联合推出了一种排水量只有4200吨、配备1门由DP-1A改进而来的DP-1B型电磁炮(主要就是通过降低持续火力与部分次要性能减少装配质量,以便安装在小得多的舰体内)、具有完善的区域防空能力、综合反潜能力、采用全电动推进系统的多用途护卫舰。
  随后数年之内,该型护卫舰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总共建造了上百艘!
  用户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评价。
  与之成截然对比的是,美国通用电气传播分公司与诺思罗普舰船分公司联合研制、直接针对外销市场的多用途驱逐舰到停产之前,仅仅为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四个国家建造了不到18艘,两家美国公司连设计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冷战”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国家对抗的基本形势。
  在相互畏惧对方的大规模毁灭能力的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的对抗不会体现在血火横飞的战场上,只会体现在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其他领域,比如外交、经贸、政治、军事合作等等场合。
  没有硝烟,往往意味着竞争更加残酷!
第七章
哑巴亏
  接下来数日,各国参演部队按照“联合军演协调组织委员会”制订的演习计划,分别对“联合打击海盗与海上护航”、“海上突发恐怖事件应急处置行动”、“自然灾害联合救援行动”等三个科目进行联合演习,演习结束前还将进行“军事友谊对抗体育竞赛”与“军事友谊联合对抗演习”。
  花样不少,品质单一。
  前两年,美军在演习中大展手脚,让全世界见识了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强悍作战能力。因为共和国派兵参演,所以今年的看点是共和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第一场联合演习中,共和国军队就出尽了风头。
  演习地点为关岛与罗塔岛之间的海域,按照“协调组织委员会”的安排,美国海军的“塞班”号两栖远征舰队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扮演一支得到有限护航、通过狭窄海域时遭到海盗突然袭击的船队,共和国海军的“华夏”号航母战斗群与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战斗群扮演远程救援力量,其他国家的战舰扮演快速救援力量。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自告奋勇的情况下,由“海豹”们扮演海盗。
  演习还未开始,情况就对共和国海军非常不利。
  别的不说,共和国海军的通信系统与美国海军、以及其他参演海军的完全不兼容,除了依靠自身搜索力量之外,只能通过几部卫星电话获得各路“友军”的战术信息。
  美军算得上“友军”吗?
  指挥“华夏”号航母战斗群的华剑锋少将压根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友军”身上。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扮演海盗的是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作为美国陆战队、甚至算得上美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虽然“海豹”的规模并不大,总兵力仅有150人,但是其作战能力非常强大,武器装备更加先进。按照“演习预案”,“海豹”将以“小型快艇海面高速冲击”的方式对付仅得到2艘战舰保护的“船队”。只要“海豹”登上“塞班”号,就算“海盗”成功控制“商船”。可是谁能保证,“海豹”不会玩阴的?比如用水下推进器,从海面下偷袭“塞班”号。又有谁能保证,“塞班”号不会与“海豹”串通,故意给“海豹”留下登船的机会?
  “海豹”会不会“潜水”,华剑锋管不了。
  美国佬会不会玩阴的,华剑锋也管不了。
  他能管的,只是让“海豹”无法从海面上靠近“商船”。
  新的问题是,“华夏”号的舰载预警机很难发现“海豹”用的橡皮艇。简单地说,华剑锋掌握的战场搜索手段与战场信息严重不足,很可能耽搁行动。按照“演习预案”,“海盗”袭击商船的时候,“华夏”号航母战斗群正在250千米之外执行其他任务,不能在发现“海盗”之前向“船队”派遣护航力量,也不能向“海盗”可能出现的海域派遣拦截力量,只能在收到请求支援的消息、或者发现“海盗”之后采取行动。如此一来,留给华剑锋的反应时间非常短促。
  美军的处境好得多。虽然“福特”号与船队的“距离”也是250千米,其他限制条件与“华夏”号一样,但是美军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战术数据链从为“商船”护航的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战舰那获得战场信息,甚至有可能从“塞班”号获得信息,完全不用担心时间问题。
  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演习,华剑锋也没有想过这会是一场公平的演习。
  既然决定参加演习,共和国海军就做好了准备。
  演习开始,“华夏”号航母战斗群准时进入“预定活动海域”,随后派出1架舰载预警机与2架大型舰载直升机,执行“协调组织委员会”安排的“其他”作战任务。
  与华剑锋预料的一样,舰载预警机未能发现逼近“商船”的“海盗”。
  “海豹”肯定用了最新的橡皮突击艇,舰载预警机配备的相控阵雷达只能探测到能够发射电磁波的金属物体,无法探测到橡皮艇。
  海盗有钱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橡皮突击艇吗?
  海盗真要有那么多钱,还需要做海盗吗?
  对于“协调组织委员会”的安排,华剑锋很不满,也只能不满。
  预警机派不上用场,那2架大型舰载直升机就不一样了。
  与以往随同“华夏”号航母作战的直升机不同,这是2架最新式的“多用途战场监控直升机”,不但具有预警直升机的能力,还拥有反潜直升机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全电动配制与自动调节浆距共轴式反转主旋翼使其最大无地效升限达到了惊人的5500米,如果发动机以过载功率运转,还能在短时间内将升限提高到6500米左右。仅此一项,就使这种还处于定型研制阶段的直升机具备了惊人的作战能力。
  作为“舰载预警直升机”使用的时候,升限每提高1000,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就能增加100千米。如果在5500米高度上飞行,其机载预警雷达对RCS为0.5平方米左右的低空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了200千米,不比舰载预警机差多少。作为“反潜直升机”使用的时候,升限每提高1000米,机载光电探测设备对暴露在海面上的潜望镜或者通气管的探测距离就将增加50千米。如果在5500米高度上飞行,其机载光电探测设备能够发现250千米以外的潜望镜!
  光电探测设备的探测距离超过雷达,不是什么奇怪事。
  随着“非穿透型光电桅杆”全面普及推广,潜艇的潜望镜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以往,潜望镜都由高强度钢管制造,以确保整体强度与坚固性。随着潜望镜不再穿透潜艇的耐压壳体,也就不再需要用高强度钢管,完全可以用更加轻便、也更加难以被雷达探测到的复合材料制造。共和国海军已经做了相关测试,使用以往的对海搜索雷达,很难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潜望镜。如此一来,只能改变探测方法,用高精度光电探测设备取代对海搜索雷达。
  因为是“试验机型”,所以这2架直升机没有配备作战系统,而是配备了试验阶段必须接受全面测试的探测设备。定型量产后,该型直升机将有“舰载预警型”与“舰载反潜型”两个不同型号,共和国海军主要采购“舰载反潜型”,“舰载预警型”主要提供给那些拥有无法搭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小型航母的海外客户。
  让2架“试验直升机”参加演习,共和国海军也是用心良苦。
  除了解决探测手段的问题之外,恐怕共和国海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推销新产品。一种新式直升机的开发费用高达上百亿、甚至数百亿元,在海军采购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打开海外市场,肯定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利用“联合军演”这个大舞台,展现新式直升机的优秀性能,定能赢得很多海外客户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这是与美军直接对抗的演习。
  如果共和国的武器装备能够对付美军,肯定能够对付其他敌人!
  演习足以证明共和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
  在直升机发现逼近“商船”的“海盗”之前,华剑锋都没有多少把握,毕竟试验装备就是试验装备,很多技术都不成熟,会不会“怯场”,谁也没有把握。
  事实证明,华剑锋的担忧多少有点多余。
  在“华夏”号航母东南方向上巡逻的2架直升机几乎同时用光电探测设备发现了250千米外的8艘橡皮艇,随后通过战术数据链将战场信息发给了航母上的指挥中心。
  通报“协调组织委员会”之后,华剑锋立即命令舰载战斗机与舰载直升机出动。
  8架J-15D呼啸着离开航母的飞行甲板,随后4架反潜直升机紧急起飞。
  10分钟后,8架J-15D以超低空超音速通场的方式从8艘橡皮艇头顶上空掠过,用产生的音爆将8艘橡皮艇抛了个底朝天,让40多名“海豹”成了“落汤鸡”。随后搭乘直升机赶来的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官兵扮演了一回“义务”搜救队员的角色,将飘在海面上的“海豹”捞了起来。
  等美军的战斗机与直升机赶到的时候,“华夏”号的直升机已经载着“战俘”返航了。
  演习结果让“协调组织委员会”的10多名将领与几十名评判人员目瞪口呆。
  “海盗”连“商船”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突然到来的共和国军队“俘虏”了。那可不是真正的海盗,而是美军的“海豹”,世界上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很多“海豹”被直升机上的营救人员捞起来的时候,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演习评审阶段,各国将领与高级军官才明白了原委。
  当天,泰国、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的将军就向共和国军演总指挥索祥隆上将询问了新式直升机的具体性能,索要了新式直升机的介绍资料。共和国海军也早有准备,将印刷精美的推销宣传手册送到了那些有采购意向的海军将领手上。
  既是演习,又是演戏。
  一开场,美国就吃了个哑巴亏。
第八章
随败犹荣
  如果说第一场演习是检验各国海军打击海盗的能力,那么第二场演习就是检验各国海军陆战队处置海上恐怖袭击的能力。毫无疑问,主要“演员”仍然是共和国陆战队与美国陆战队。
  输了第一个回合,美军肯定不想输掉第二个回合。
  为了获得“天时地利”,由美军控制的“联合军演协调组织委员会”不但把演习地点由罗塔岛改到关岛的阿普拉港、增加了演习复杂性,还用停靠在阿普拉港的1艘美军快速滚装货轮替换“塞班”号两栖攻击舰、增加演习难度。更重要的是,演习规则做了调整,共和国与美国的陆战队轮番扮演“恐怖份子”。
  对此,共和国演习总指挥索祥隆表达了强烈不满。
  临时调整演习计划不是问题,毕竟演习必须贴近实战,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说变就变,临时调整演习计划也是演习的一部分。问题是,“恐怖份子”的安排让共和国陆战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熟悉新环境是小事,参演的共和国陆战队官兵都经历过战火考验,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好汉,与演习场相比,战场上的环境更加复杂。关键就是搭配问题,准确说,是在美军扮演“恐怖份子”时的搭配问题。由共和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不过是同时应付几个国家陆战队的挑战,因为其他国家陆战队的实力都不如美军,所以临时搭配起来的“解救部队”的战斗力反而会有所降低。由美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就得由共和国陆战队与其他国家的陆战队配合行动。别说索祥隆不满,就连陆战队指挥官刘锐上校都感到非常不满。别的不说,如果哪个国家的陆战队在演习故意拖后腿,共和国陆战队肯定笑不到最后。
  不满归不满,演习照样得进行。
  经过协调,双方都让了一步,即在美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的时候,由共和国陆战队单独执行解救任务。
  虽然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刘锐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
  只要不被别人拖后腿,刘锐就没有必要担心。
  半岛战争中,空降兵都打败了美国陆战队,更注重个人战斗力的陆战队会败在美国陆战队手下吗?
  刘锐忽略了一个问题,他要面对的不是美国陆战队,而是“海豹突击队”。
  两轮演习由抽签决定,结果刘锐抽到了下签,首先由共和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
  按照“协调组织委员会”制订的规则,此轮演习重点考察参演部队“秘密渗透”与“快速处置”能力。演习过程中,“解救部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潜入被劫持的船只,降伏船上的“恐怖份子”、排除“恐怖份子”安放的炸弹、疏散船上的“被劫持人员”,如果“解救行动”花费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或者“恐怖份子”引爆了炸弹、或者“被劫持人员”出现20%以上的伤亡,“解救行动”就算彻底失败。为了更加贴近实战,“解救部队”只能在“恐怖份子”登上船只,并且布设好炸弹之后才能出动。
  非常苛刻,也非常有难度。
  换上专门为“恐怖份子”准备的“制服”后,刘锐率领20名陆战队官兵登船。从此开始,刘锐就无法获得外界信息,至少无法获得与“解救行动”有关的任何信息,必须随时准备应付突然到来的“解救部队”。
  美军只出动了一个“海豹”小队。
  仅仅一个小队的11名突击队员。
  不是“海豹”轻敌,而是“海豹”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