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1195

  当时共和国国内矛盾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也许几组数字更容易说明问题。2026年,中央与地方税收总计226478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4%。表面上赋税率并不高,但是算上94782亿元的行政收费、127457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全归地方政府)、47567亿元的“其他收入”等“非税收收入”,实际赋税率为42.5%。这个赋税率高不高呢?发达国家中,达到同样赋税率的只有法国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完善的北欧四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共和国的社会福利低得完全可以“忽略不及”,在2026年的政府开支中,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福利的总支出仅占“税收”的22%,远低于美国的60%、法国的65%与北欧四国的80%。由此可见,共和国的实际赋税率非常惊人,几乎到了民众无法承担的地步。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绝大部分税收没有用在民生建设上,仅行政开支就占了“税收”的一半以上。
  实际情况,肯定比这些数字更加严峻。
  除了高额税收之外,共和国的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浪费”。在军情局重点调查的东部与南部发达地区,每年的“结构性浪费”就占到了行政总支出的三成左右。以上海、广州两地来说,仅在2026年就以“公共基础建设”与“公共设施维护”为名,支出了近20000亿元的费用,而这其中,至少有15000亿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对建成不到5年的道路桥梁进行重建、花费大量的资金维护还在“保质期”内的基础设施。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不用人说,老百姓的心里最清楚。
  以公共基础建设来说,因为从监管到拨款,大权均掌握在政府手中,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随意拨款的现象屡禁不止,大量资金被用在了与民生无关的工程上,而且工程质量丝毫得不到保证。军情局在重庆调查的时候,听到很多老百姓反应,在20世纪建成的石板坡长江大桥用了快半个世纪了,仍然结构坚固、还能使用至少50年,而在21世纪修建的数座大桥,几乎年年翻新、年年维护,能否使用20年都是个问题。
  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共和国政府最爱搞的就是“基础工程”。
  改革近50年,基础建设搞了50年,仍然年年在搞,年年扩大。原因是什么?不是说基础工程不重要,任何国家要想腾飞,都需要坚实基础。20世纪30年代,美国也轰轰烈烈的大搞基础建设,修建了数条贯穿全美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不但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还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基础。关键是,基础建设肯定有个限度,不可能一直搞下去。从2025年开始,共和国的人口就逐渐减少,正式进入“人口衰退期”,即便共和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可是按照各个机构给出的评估,共和国的基础设施已能保证城市化顺利完成,不再需要大兴土木,而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民生问题。
  政府乐于搞基础建设,因为这是看得见的东西!
  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纪佑国通过立法对“公车”做出了严厉限制,却没有办法限制政府以“工作需要”的名义向行政人员发放高额“出行补贴”。换句话说,政府不再为行政人员配公车,却以现金的方式帮行政人员买私车,为行政人员补贴油费。
  归根结底,都是政府的权力过大,大到无法监督,也没人可以监督。
  巨大的“结构性浪费”,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如果不是“产业结构调整”使共和国建立起了足以与西方国家匹敌的高端制造业,创造了新的出口增长点,共和国的政治问题早就转变成了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仅电动汽车一项,每年就为共和国创造了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与数以千亿计的出口收入。可是出口总有个限制,随着欧美在复合蓄电池领域取得的成功,即便共和国一再提高提供给民用市场的复合蓄电池的标准,也不可能长期霸占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最终必然使出口受阻,从而使出口问题转变为国内社会问题。
  共和国要想继续前进,必须摆脱对出口的严重依赖,提高国内消费。
  增强消费,就得提高民众收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毫无疑问,要想解决贫富差距,就得推行政治改革。
  从根本上讲,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共和国建立一套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落实到现实中,政治改革必然、也必须使民众从中获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军情局的秘密调查,最终促成王元庆下定发起政治改革的决心。
  把目光放得更开阔一点,就能发现,王元庆搞政治改革,不仅为了解决国内问题,还为了改善共和国的国际处境。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合纵连横
  虽然中美矛盾主要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但是不能完全否认政治形态的影响。
  文明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价值观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不同文明之间必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冲突与斗争从未停歇过。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贵族将来自东方的丝绸当作最宝贵的奢侈品。文艺复兴之前,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将黄色的琉璃瓦当成黄金,大发感叹。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对中国的茶叶推崇不已,甚至得从中国进口牙刷。文明上的差距,曾经让中国在近2000年间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管是郑和下西洋还是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黄祸”,中国用不同的方式让西方世界认识到了东方文明的强大之处,也让西方世界对东方文明既陌生、又畏惧。
  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东西方文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强大起来的西方文明没有忘记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东方文明,也没有忘记东方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灾难不可避免,不管是闯进东京湾的佩里舰队、还是让中国百年苦难开端的鸦片战争,结果都是东方文明惨败、西方文明大获全胜。
  苦难中,东方世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西化”,从此走上了强盛与扩张的道路,最终盛极而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输得一干二净。“百日维新”失败与军阀混战,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最终在四万万炎黄子孙的呐喊下迎来了新的时代。
  日本崛起,曾经让西方世界感到恐惧。
  中国崛起,更让西方世界寝食难安。
  西方世界不会忘记历史上的教训。
  当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西方文明就将由盛转衰。
  历史反复证明,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挡住中华民族的复兴步伐。
  无法阻挡,只能改变!
  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由此转变成政治形态上的矛盾。
  从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开始,西方世界就想方设法改变共和国的政治形态,拖延中华民族的复兴步伐。
  在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眼中,只要共和国的政治形态发生改变,中国就不是威胁。
  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共和国“树立”了多个榜样,比如全盘“西化”的日本,还有实行民主宪政的新加坡等等。
  归根结底,西方国家不是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而是不想看到一个既强大、又与西方世界对抗的中国。多年来,西方国家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大做文章,就是为了对共和国的政治形态产生影响,使共和国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
  问题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在20年前,也许没有什么悬念。
  自从共和国在数次地区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在所有中华儿女做梦都想祖国强大、民族兴盛的情况下,即便共和国的政治形态发生变化,甚至实施西方国家那样的民主宪政,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仍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越西方文明,再次成为世界主导力量。
  落实到现实中,王元庆的政治改革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不可估量。
  按照王元庆的规划,共和国将通过改变基本政治体制,逐步推行民主宪政,完成民主政治的建设工作。虽然共和国的民主政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执政党的问题上,共和国就不会采纳西方国家的“轮流坐庄”制,但是切实推行民主制度,仍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共和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别的不说,共和国与欧盟的关系肯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大打“民主人权”牌的是美国,而不是欧洲国家,但是欧洲国家更加重视“民主人权”,特别是部分西欧发达国家的公民,几乎将共和国是否重视人权、是否推行民主制度当成衡量共和国“友好程度”的唯一标准。
  日本战争后,世界格局必然重新洗牌。
  共和国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已成必然。
  按照欧洲某些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的分析,就算共和国在战争结束后“休养生息”,受大萧条之后经济快速复苏的影响,共和国将在2030年之前恢复元气,最迟在2035年之间建立起一支足以与美国对抗的强大海军,从而与美国一道成为具有“全球军事投送能力”的超级大国,从根本上打破美国的军事垄断霸权。
  美国几家国际战略机构的评估更加“激进”,认为共和国受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将在全面打垮日本之后,立即大规模扩军,重点建设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海军、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空军与具备全球投送能力的陆军。最快2030年,共和国就将拥有6支以上的航母战斗群与10个以上的快速反应旅,获得全球兵力投送能力。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成为超级大国已成必然。
  在此情况下,欧盟的地位非常尴尬。
  与美国联手围剿共和国,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不符合欧盟的根本利益。法德意正在全力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如果与共和国敌对,一些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欧盟成员国必然会在政治一体化上与法德意唱反调。更重要的是,欧盟要想实现政治一体化,不再依赖美国,就得借助共和国的影响,削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如此一来,法德意等国必须与共和国改善关系,甚至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与共和国进行深入合作。
  与共和国合作,问题同样严重,甚至连法德意等国的民众都不会支持。
  原因无二,在由CNN等美国媒体主导的西方新闻媒体的全力宣传下,在绝大部分欧洲人的意识中,共和国不但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还是一个由独裁者统治的国家,共和国的民众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对标榜民主自由的欧洲国家政府来说,与一个“独裁国家”合作,无疑是政治自杀。
  这么多年来,共和国已经在军事科技上超越了欧盟,甚至掌握了欧洲国家至今都没有的先进技术,欧盟仍然不肯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与欧洲国家民众对待中国的政治态度有着密切关系。
  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搞政治改革,无疑为中欧关系解冻提供了最强大的“热源”。
  实际上,在搞政治改革之前,王元庆就在设法与欧洲国家改善关系。想方设法的为“日本战争”寻找理由,在人道主义救援问题上做出让步,在全面核裁军问题上表现积极都是王元庆拉拢欧洲的策略。
  王元庆有没有在决定推行政治改革的时候考虑到由此对共和国的国际处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只有一点必须承认,政治改革确实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至少让更多的欧洲人认识到,共和国不是“独裁国家”,共和国的人民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共和国更不是“蛮夷之邦”。
  欧洲民众对共和国的新认识,必然对欧洲国家政府的政策产生影响。
  日本战争结束后不久,在英国弃权的情况下,欧盟其他成员国一致通过“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法案”,全面恢复与共和国的军事交往。虽然这件事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欧洲国家拿不出足以让共和国心动,舍得掏钱购买的新式武器装备,为了保密,共和国也不打算向欧洲国家提供先进武器装备,但是其带来的震撼效果绝对不容低估,至少在外交上让美国吃了大亏,默认了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与欧洲拉近关系,利用欧洲牵制美国,肯定是王元庆的初衷。
  美国想方设法的“封杀”共和国,共和国也想方设法的给美国制造麻烦。
  欧盟闹“独立”,美国的日子不会好过。别的不说,随着政治一体化进程日益推进,法德意等国逐步承担起欧盟的安全防务重任,由美国主导的“北约集团”黯然失色,最终必然沦为历史尘埃。
  从现实角度看,欧盟“苏醒”,美国必须转移重点。
  围剿共和国不是十拿十稳的事,风险太大。如果围剿共和国失败,又让欧洲实现政治统一、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地位必然再次降低,甚至有可能成为共和国与欧盟的绞杀对象。
  共和国与欧盟走近,俄罗斯的日子也不好过。
  作为复苏最慢的大国,俄罗斯的问题比共和国更严峻。在共和国与西方国家对抗的时候,俄罗斯还能以“缓冲国”的身份左右逢源,从中牟利。只要共和国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跳起“交谊舞”,俄罗斯的地位必然受到影响。
  可以说,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打出了一张非常高明的牌。
  美国利用印度对付共和国,共和国则利用欧盟对付美国。
  论实力,欧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印度,其对美国产生的牵制作用明显超过了印度对共和国产生的牵制作用。
  由此可见,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产生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五加九会议
  受CNN等美国新闻媒体的“挑唆”,天皇被炸身亡似乎比天塌下来还要恐怖。
  按照西方新闻媒体的宣传,天皇被炸死后,日本肯定不会返回停战谈判,中日战争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结束战争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中国大举出兵攻占日本本土、推翻日本政府、建立亲华政府,二是中国在战争中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根本上消灭日本。前者会造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中国军人伤亡,战争支出在百万亿元以上,几近中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风险太大、成本太高,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者将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西方人都认为共和国即将对日本实施全面核打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