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1195

  “也就是说,前往日本的船队运送的不是人道主义物资?”
  看了眼顾卫民,李存勋苦笑了一下,说道:“集装箱货轮可以用来运送板屋,也可以用来运送弹药;散装货轮可以用来运送粮食,也可以用来运送生产武器装备的原材料;滚装货轮可以用来运送工程车辆,也可以用来运送坦克战车;油轮更不例外,不管是原油还是成品油,都有极高的军用价值。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情报可以证明这一猜测,也就无法断定船上装的是军事物资。”
  “就算拦截不成,将船只击沉,也能将船上的货物打捞起来,到时候……”
  “这得看船只的沉没地点。”李存勋打断了叶致胜的话,说道,“船队的航线经过精心挑选,甚至可以说,船队的出发港是特意安排的。由旧金山出发前往日本,船队按照国际航线航行,必然在千岛海沟海域进入‘禁航区’。千岛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之一,如果我没有猜错,船队现在所在海域的深度在一万米左右。如果击沉船只,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很难打捞船上的货物。离开千岛海沟之后,船队肯定不会南下前往横滨,而会转向前往最近的日本港口,比如北海道的根室或者钏路。此时,船队将进入日本海军近海巡逻舰队的掩护范围,我军实施拦截的难度非常大。非常可惜的是,航母战斗群还在琉球群岛东部海域执行战场支援任务,无法及时赶到。”
  这下,叶致胜也闭上了嘴。
  虽然李存勋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在坐的人都听了出来,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行动。
  “小李,你有什么意见?”直到此时,王元庆才开口。
  “登船检查几乎不可能,船上肯定有武装押运人员,甚至有可能是持船员身份的雇佣兵。”李存勋灭掉烟头,说道,“我们的导弹护卫艇吨位太小,不可能以撞击的方式将船队拦截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船队离开千岛海沟之后发动攻击,击沉所有船只。当然,这要冒很大的风险,还得做好与日本海军舰艇交战的准备。”
  这次,李存勋说得很明确。
  沉思一阵,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确实很棘手,我们有多少选择。如果放过这支船队,我们的战略封锁将名存实亡。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如果各位不是很疲惫的话,我们一同去总参谋部。”
  没人表示反对,大家都知道,这次拦截行动的影响有多大。
  让焦魃山准备好车辆后,王元庆率先离开了书房。
  战略封锁是彻底击败日本,迫使日本“就范”的主要手段,绝不能儿戏!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充分准备
  王元庆是一个不喜欢空谈,喜欢做实事的人。
  到达总参谋部,王元庆就让裴承毅向“预制舰队”和其他能够参与拦截行动的部队下达准备交战的命令,让项铤辉随时汇报各部队的行动情况。
  元首要玩真格的了!
  各部队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展开行动。
  由“万州”号与“达县”号为首的导弹护卫艇群一直跟随美国船队向西航行,时刻让所有运输船只在目视监视距离之内。“震东”号母船派出数架警戒直升机,轮番与导弹护卫艇配合行动。
  因为要对付日本近海防卫舰队,所以其他作战力量必不可少。
  凌晨4点,4架携带反舰导弹的远程海上巡逻机、4架携带航空鱼雷的反潜巡逻机、2架联合指挥机在4架大型加油机的陪同下,从刚刚修复投入使用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北海道东部海域,参与拦截行动。
  4点30分,空军的12架J-14C战斗机、12架J-15C战斗机、1架KZ-21C预警机与4架大型加油机从共和国东北某空军基地起飞,赶往北海道东部海域,协助海军各作战部队拦截运输船队。
  5点过,2艘正在该海域活动的潜艇发回消息,正在赶往事发地点。
  仅仅用了2个小时,各参战部队部署到位。
  王元庆没有离开总参谋部,而是在听取裴承毅的简要报告。
  虽然日军航母战斗群与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大中型战舰均被歼灭,但是日本海军仍然有众多排水量不足500吨的小型舰艇在近海活动。根据总参谋部统计的战果,日本海军的常规潜艇部队没有遭到重创,大约有10来艘常规潜艇在海上活动。
  因为缺乏可靠的战术情报,日本的常规潜艇很难对共和国海军舰艇构成威胁。
  为了对付日本的常规潜艇,海军将所有攻击潜艇都派往西太平洋,在琉球群岛以西的东海海域集中了数十架反潜巡逻机与数十艘近海反潜舰艇。因为最容易遭到潜艇攻击的运输船只一直得到反潜力量严密保护的东海与琉球群岛海域活动,所以总参谋部与海军司令部都认为日本的常规潜艇一直在近海活动,没有进入远洋。
  威胁最大的不是日本潜艇,而是日本的导弹快艇。
  早在20世纪,日本就研制出了性能极为先进的水翼导弹快艇。
  军政府上台前,在“专守防卫”政策的引导下,日本非常重视导弹快艇。即便在21世纪初,日本舰艇逐步迈向大型化,相继建造了包括“日向”级在内的众多大型战舰,日本海军也没降低新式导弹快艇的研制力度。
  军政府上台后,受人才流失影响,日本一度将导弹快艇当作主要海上防卫力量。村上贞正上台后,为了集中力量研制核武器,有效摄制对日本构成威胁的周边国家,日本海军曾经在3年之内建造了50多艘导弹快艇,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导弹快艇群,还差点因此导致东北亚地区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随着国力逐渐恢复,日本在2023年之后陆续降低了导弹快艇的产量。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消息,日本因为过低估了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难度,认为能在2025年之前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潜艇,所以放弃了“近海防御”策略,转而集中力量建造以保护战略核潜艇为主要作战任务的“大舰队”。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加快了各型主力战舰、特别是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驱逐舰与护卫舰的建造进度,为2支航母战斗群配备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反潜护卫阵容。
  直到共和国海军开始大批量装备601级导弹护卫艇,日本海军才意识到导弹快艇的重要性,在2025年启动了新式导弹快艇的研制计划。可惜的是,这种集中了日本最新科技成果、性能极为先进的导弹快艇的研制工作预计在2030年完成,批量生产计划安排在2031年之后。
  此时,日本的主力导弹快艇为“伊吹”级。
  这种在2017年研制成功,2018年批量生产的导弹快艇的标准排水量仅有342吨、满载排水量488吨,采用水翼穿浪船型,最大航行速度45节、巡航速度24节,最大续航力1500海里、最大自持力15天,标准载员21人,其中军官3人、士官4人、水兵14人,配备2具4联装SS-6C型反舰导弹发射器、1门57毫米高平两用炮与1门6管20毫米机关炮,可以携带1架小型直升机(没有机库),电子设备主要为1部双坐标对海搜索雷达、1部小型气象雷达与1套光电探测跟踪系统。
  即便以2027年的标准衡量,“伊吹”级的性能也不落后,只是比起共和国的601,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关键是,导弹快艇的独立作战能力并不强。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导弹快艇就因为过小的排水量,性能受到很大限制。除了在中东战争期间击沉过驱逐舰之外,导弹快艇再也没有惊人的表现。归根结底,都与导弹快艇的“特殊性”有关。
  小型舰艇有小型舰艇的好处,比如速度快、灵活、不容易被发现等等。
  随着技术进步,导弹快艇的这些性能很难在战争上得到发挥的机会。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反舰导弹;机动性再好,也好不过直升机与作战飞机;即便非常不容易被发现,在各种各样的探测装备面前也难以藏匿行踪。
  舰体过小,带来的问题却永远无法克服。
  与任何一种大型战舰相比,导弹快艇的作战能力都非常单一,作战用途更加单一。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研制小型舰艇,而是全力打造大型战舰。虽然共和国海军曾经拥有一支令所有敌人生畏的“海上猛虎”,但是在共和国国力逐渐增强,有足够的能力打造大舰队之后,导弹快艇也逐步退居二线,不再是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只能承担近海巡逻与近海防御任务。如果不是局势所迫,没有充足经费;战舰建造周期过长,3年内难以建造太多的大型战舰,共和国海军也不会用导弹护卫艇组成“预制舰队”,执行战略封锁任务。
  要想发挥导弹快艇的战斗力,必须有足够的协助力量与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
  为此,共和国海军岸基航空兵与空军向前线派遣包括预警机、反潜巡逻机、联合指挥机、加油机与战斗机在内的数十架战机,为执行封锁拦截任务的导弹护卫艇提供全方位支援与协助。
  日本海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天还没亮,空军司令部送来最新情报,之前还在津轻海峡东部海域活动的2支导弹快艇群已经离开巡逻地点,正在向东航行。
  8点不到,到达作战海域的远程海上巡逻机发现了正在向运输船队靠近的导弹快艇。
  “伊吹”级导弹快艇上没有配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也无法配备系统总质量达到数百吨的大型雷达,自然无法发现远在数百千米之外的预警机与远程海上巡逻机。虽然日本海军为大部分“伊吹”级配备了近程防空导弹(陆军的单兵防空导弹),但是这种导弹最多只能对付视野范围内的直升机与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根本够不着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高空飞行的作战飞机。
  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日本导弹快艇群的一举一动都发送给了迎战的导弹护卫艇。
  毋庸置疑,共和国海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打,还是不打?
  决策权不在海军手里,也不在总参谋长手中,在王元庆的手中。
  各参战部队的官兵都在焦急等待攻击命令的时候,王元庆却在等待军情局的消息。
  肯定要打,只是必须掌握好打的时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拦截行动,既然美国船队没有在此之前听从警告,也不会在此之后听从警告。要想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必须打痛敌人、打怕敌人。做出决策的时候,王元庆就明确了“打”的宗旨,只是格外强调打的方式。
  美国想给共和国制造麻烦,共和国也想给美国制造麻烦。
  谁能笑到最后,不是看能够击沉多少日本舰艇与多少船只,而是能否在打了之后拿到十足的理由,让美国哑巴吃黄连!
  王元庆并不担心什么,船队的速度只有24节,最快也要到傍晚才能到达日本港口。
  10点过,王元庆通过军情局的保密通信线路联系上阎尚隆,让外长在巴黎做好谴责美国有意破坏停战谈判的准备工作。
  接到电话的时候,阎尚隆还有点惊讶,似乎不太明白元首的意思。
  王元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首席助理焦魃山向阎尚隆简单解释了一番,然后让阎尚隆按照最高决策做好相关准备。
  11点30分,李存勋来到总参谋部。
  收到军情局的评估报告之后,王元庆没再迟疑,立即让裴承毅按照军情局制订的相关计划安排作战任务。
  战略封锁是彻底打垮日本的“王牌”,岂可儿戏?
  拿到军情局的计划,裴承毅才明白了元首迟迟不下达作战命令的原因。作为军人,裴承毅不得不佩服元首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头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斗,而是一场注定会对众多国家产生影响的战斗!
  12点过,作战命令下达到各作战部队,拦截行动开始倒计时。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赃俱获
  第三次确认坐标后,刘宣江让通信兵向近在咫尺的美国船只再次发出警告。
  表示前方禁航的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之后,通信兵用架在桅杆上的探照灯对准最近的美国商船发出了“停航、接受核查”的灯光信号,随后还通过高音喇叭向美国船只喊话,要求停航接受核查。
  所有警告措施无效之后,刘宣江下达了转向脱离的命令。
  得知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这次拦截行动之后,刘宣江就知道要出大事了。其实在与美国船队遭遇,三次警告均没有收到效果的时候,刘宣江就猜到,上面肯定在考虑是否以致命武力拦截美国船队。
  从10日夜间拖到11日下午,10多个小时下来,“万州”号上的官兵都很疲惫。
  只能说疲惫,因为在海军的远程海上巡逻机与空军的战斗机到达之后,官兵就不再感到紧张。天上有战机、海面上有战舰、水下肯定有潜艇。如此多的作战力量,别说对付一支没有武装的船队,就算对付一支舰队也绰绰有余。
  13点30分,“万州”号转向后大约15分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