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1195

  日本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继续打下去,丢掉的就不仅仅是外岛了!
  村上贞正一面命令军部加强九州岛与四国岛的防御,一面让北山志川联系美国国务卿布鲁德林,通过美国向中国发出谈判信号。
  美国与欧盟也在积极展开外交斡旋,希望平息战争。
  在日本主动发出停战谈判信号之后,已经在北京逗留数日的法国总统雅克西立即向王元庆表示,法国愿意为中日停战谈判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此时,皮球踢到了共和国的脚下。
  在日本采取主动的情况下,王元庆会接受停战谈判请求吗?
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争的延续
  是否接受由日本提出的停战谈判,并不仅仅是共和国的“面子问题”。
  11月5日夜间,王元庆召集顾卫民、宗应仁、叶致胜、项铤辉、李存勋等人在元首府召开共和国高层领导会议。
  会议开始后,首先由项铤辉与李存勋介绍当前形势。
  琉球岛上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盘踞在与那霸岳山区的最后一股日军已经被空降153旅与空降152旅包围;总参谋部正在策划组织最后的歼灭战,预计48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作战行动。屋久岛与种子岛上的战斗还在继续,上岸的陆战队已经稳住滩头阵地,工程兵正在加紧搭建简易码头;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陆战队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将在72小时之内歼灭残余日军,完成占领行动。扫荡先岛诸岛的作战行动将于6日上午开始,主力部队是到达台湾的2个陆战旅;因为先岛诸岛的驻军并不多,所以除了西表岛之外,其余岛屿的占领行动将在9日之前完成。
  总体来说,进攻琉球群岛的作战行动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均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随着共和国加快攻占琉球群岛的速度,国际上的“反战呼声”愈发强烈。在美欧等国的推动下,包括巴西、南非、埃及在内的原先保持中立的国家都出面呼吁共和国尽早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结束这场影响范围甚广的战争。
  关键仍然是日本战后问题,包括日本的战争难民、日本的战后地位等等。
  按照李存勋的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尽快停止战争,美欧将趁此机会对共和国施加压力,迫使共和国在“美欧框架”范围内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项铤辉与李存勋介绍完情况后,众人把目光转向了王元庆。
  “停战谈判肯定要谈,但不是在美欧制订的框架范围内谈。”王元庆首先表明态度,明确共和国的立场。“按照我们在战前制订的战略计划,因为西方国家集团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停战谈判是结束战争的唯一手段。关键问题是,如何与日本谈,在什么情况下与日本谈。在日本主动发出停战谈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发出了停战谈判的信号,日本却置若罔闻,非要到我们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后才改变立场不可。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人回答王元庆的问题,也不需要回答。
  “原因很简单,日本打算利用美欧,争取到更多的好处。”王元庆冷冷一笑,扫了眼参会人员,说道,“我已经与阎尚隆外长通了电话,美欧的态度很明确,希望我们能够尽快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如果我们在此时主动放低身位,答应与日本谈判,美欧肯定会借机施加压力,让我们接受对日本有利的停战条款。这与我们的战略目的背道而驰,无法接受,也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是,拖上几天,等我们占领了整个琉球群岛,做好进攻日本本土的准备之后,再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进攻日本本土?”顾卫民立即露出了惊讶神色。
  “只是必要的战略部署。”宗应仁替元首回答了顾卫民的问题,“已经有情报证明,村上贞正断定我们不会进攻日本本土,所以才在我们提出停战谈判的时候没有给予回应。在陆战队进攻屋久岛与种子岛之后,村上贞正的判断出现了变化,认为我们会在必要的情况下攻打日本本土,才主动提出停战谈判,并且加强了九州岛的防御部署。如此一来,有必要在进行停战谈判之前完成战略部署,向日本施压。”
  顾卫民点了点头,只是仍然有点不太放心。
  “我们的宗旨没有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理由攻打日本本土。”王元庆知道顾卫民在想什么,说道,“摆出进攻日本本土的态势,只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众所周知,停战谈判是件旷日持久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几个月才能与日本达成停战条约。在此期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应付谈判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
  “如此说来,我们只是做做样子。”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做做样子,只是必须做得非常逼真,要让全世界都相信,我们正在为攻打日本本土做准备,如果谈判破裂,我们就会扩大战争规模,以消灭日本为最终目的。”
  顾卫民长出口气,说道:“关键还是如何与日本谈。”
  “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问题。”王元庆敲了敲桌子,让一直不把谈判当回事的项铤辉集中了精力,说道,“任何行为都有其根本目的,战争更不例外。我们不惜承担巨大的风险与严重的战争损失,目的是什么?不管以什么方式结束战争,我们必须实现战前制订的战争目的,即彻底解决日本核问题、消除日本对我国构成的直接威胁、让日本沦落为三流国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打击西方国家集团的嚣张气焰、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彻底改变西太平洋的地区局势。只有达到这些目的,谈判才算获得成功,我们的巨大付出与牺牲才没有白费。”
  王元庆把话说得如此明确,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为了实现目的,我们必须制订谈判策略。”王元庆喝了口茶,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烟,点上抽了两口,才接着说道,“按照惯例,谈判开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阶段的磋商会议,确定谈判的主要议题。我的意见是,接受法国总统雅克西的提议,由法国充当第三方,主持谈判工作。这么做既能削弱美国对谈判的影响,又能提高欧盟的影响力,表明我们愿意与欧盟改善关系的意图。”
  “在哪里谈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谈,怎么谈。”
  朝顾卫民点了点头,王元庆笑着说道:“关键还是谈判内容。谈判是战争的延续,有多强的国力,就能有多大的收获。我的意见是,主要谈判事项有三点:一是日本必须承认发动侵略战争,为侵略行径负责,承担以此导致的包括战争赔款在内的所有后果;二是日本必须放弃所有核武器与发展核武器的计划,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弃核条约,承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发展、不拥有与不引进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是日本承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承认侵占琉球群岛的事实,为琉球群岛获得独立的国际地位奠定基础,也为我们今后进军太平洋奠定基础。”
  顾卫民的眉头跳了几下,其他人的神色也不大好看。
  说白了,日本不可能接受王元庆提出的这三点谈判内容。换句话说,如果日本全盘接受,结果就是彻底沦落为三流国家,再也别想成为世界强国。
  “细节问题上,我们可以做出让步,但是主要目标不能动摇。”
  “果真如此,恐怕我们得考虑攻占日本本土的军事行动。”顾卫民也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香烟,“别说日本,村上贞正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谈判条件。如果村上贞正接受了我们的谈判条件,肯定会被愤怒的日本军队推翻,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不管村上贞正能否接受,我们都要达到战争目的。”
  顾卫民叹了口气,没有与王元庆争辩。
  “我们要明白一点,谈判拖下去,对日本没有任何好处。”王元庆看了顾卫民一眼,说道,“日本国内的问题非常严峻,随着我军夺取了制海权,日本无法向国外转移人员,只要谈判拖上几个月,日本就将彻底崩溃。到时候,不管谁住在日本首相府,都得考虑接受我们的谈判条件。”
  王元庆没有明说,但是参会人员都知道,元首在用放射性污染要挟日本。
  “或许,美欧会首先提出让我们解除对日战略封锁。”
  “解除不可能,但是可以考虑放松战略封锁。”王元庆冷冷一笑,说道,“美欧都有自己的算盘,不然也不会在接受日本难民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只要谈判开始,美欧就会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做文章,借此制造国际舆论,向我国施加压力。这些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也早就制订了相应的对策。对我们来说,谈判只是缩短了战争时间,减少了战争损失与伤亡。对日本来说,谈判则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只要日本国内的问题变得不可收拾,日本迟早得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顾卫民长出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王元庆扫了众人一眼,说道:“我的意见是,将谈判准备阶段会议的开始时间拖到十一月九日之后,在我军攻占了屋久岛与种子岛之后才做出正面答复。谈判工作由外交部与阎尚隆外长负责,由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派遣人员加入谈判代表团。谈判正式开始后,谈判代表团直接向我负责。”
  没人表示反对,这本来就是王元庆的强项。
  “如果没有意见,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吧。”
  会议结束后,王元庆联系了还在纽约活动的阎尚隆,让外长立即飞赴巴黎,与法国外交部沟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停火谈判
  11月6日上午,阎尚隆到达巴黎,正式向外界宣布,共和国接受法国调停,同意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该消息一出,全球舆论哗然。
  战争就此结束了吗?
  如果战争就此结束,共和国就再次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奇迹”。
  10月23日战争爆发,不到半个月,共和国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足以算得上地区强国的日本,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似乎早有准备,半岛电视台在当天重点报道了“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
  开战后,共和国军队仅用数小时就瓦解了日本的战略打击能力,不但击沉了日本海军的3艘战略核潜艇,还炸毁了日本的导弹基地与核武器基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共和国空军仅用160个小时,就打败了自诩为全球第三的日本空军,夺取了战场制空权,开始对日本进行全面轰炸。争夺琉球群岛的地面战斗打了不到1周,兵力超过10万的数个日本陆军师团被彻底歼灭,共和国为此仅仅出动了4个空降旅、3个快反旅与6个陆战旅,投入的兵力不到日军的一半!
  其他一些电视台还“翻老账”,拿出了战前各国猜测的中日战争进程。
  不需要猜测,只需要与“美伊战争”、“半岛战争”相比,就能看出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中日战争”的“特点”。
  作为21世纪第一场两个国家间的正式战争,“中日战争”的特点非常突出。
  以核武器为代表的战略武器的应用,成了“中日战争”的第一个“亮点”。虽然除了共和国轰炸日本的核设施之外,核武器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作为第二世界大战之后,核武器第一次应用于实战的战争,日本的战略反击全部以失败告终,宣告了“核武器时代”的终结。
  核武器到底有没有战略威慑能力?
  不仅新闻媒体关注这个话题,有核国家与准备研制核武器的国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核武器都是国家实力的基本象征,是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随着以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为代表的战略防御系统逐步具备实战能力、在战争中得到检验,核武器的实战效力受到严重质疑。日本遭受的全面轰炸足以证明,在面对拥有“战略防御系统”的对手时,核武器不但不是“护身符”,还是导致国家毁灭的直接因素。
  核武器到底有没有用?
  虽然早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就在呼吁全面销毁核武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还刮起过一股“无核世界”风波,但是受国家利益左右,有核国家不愿意放弃核武器,无核国家更想加入“核俱乐部”。“中日战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核武器的“危害”。即便中国没有在遭到战略袭击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反击,可是中国对日本进行的全面轰炸,导致了无法弥补的巨大灾难。
  可以说,正是这场战争,拉开了“全面销毁核武器”的帷幕。
  “中日战争”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信息网络战的成熟与应用。
  虽然共和国没有公布对日网络战的具体细节,但是一些消息灵通的新闻媒体仍然从各种渠道搞到了相关消息,相信共和国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打击了日本的信息网落,瘫痪了日本的通信能力,才抓住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日本发动全面战略反击之前摧毁了日本的主要反击力量,确保了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信息网络战”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1世纪初,随着网络化的全面普及,“信息网络安全”成为众多国家的头等大事,美国、共和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主要国家先后建立了信息网络战部队,专门应对网络上的威胁。但是“中日战争”是第一场大规模应用信息网络战,并且通过信息网络战瘫痪敌国的战争。
  如何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确保连接在信息网络上的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成为战后各主要国家重点研究的军事课题。
  “太空战”是“中日战争”的第三个特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拖垮冷战对手,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其中就包括基于外太空的反卫星与反导弹武器系统。虽然事实证明美国没有真正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只是借此搞垮前苏联,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太空军事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对付太空军事目标、如何保护太空军事目标,早已进入各主要军事强国的研究领域。21世纪初,美国就在“海上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框架范围内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证明了反卫星武器系统的有效性。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灾难,美国与俄罗斯最先提出“禁止太空军事化”条约,希望能够以此对各主要军事强国产生约束力。随后,美国、共和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也先后提出了“禁止太空军备竞赛”的提议,希望以此保证太空环境,避免引发不可收拾的军备竞赛。
  “中日战争”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太空军事系统都极为脆弱。
  是否需要限制太空军备竞赛?
  战后,美国、共和国、俄罗斯、欧盟最先在此问题上展开磋商,希望能够达成一份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只是在实力不对等、国家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很难在国际范围内达成类似条约。
  除了这3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之外,“中日战争”还有很多值得重视的地方。
  共和国空军对日本的全面战略轰炸就非常值得关注。“战略轰炸”不是什么新玩意,杜黑提出“制空论”之后,“战略轰炸”受到各主要空中强国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冷战期间的几场地区与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仍然是击败敌人的主要手段,只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打击对象变成了敌人的军事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平民伤亡。
  “中日战争”中,共和国空军的对日战略轰炸不再局限于军事目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