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195


第五十九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
  第一轮作战行动贵在速度,似乎与行动迟缓的陆战队没有多少关系。
  在共和国的四大常规作战力量中,陆战队最晚成立,最晚参加作战行动。如果不是在半岛战争期间的济州岛登陆作战行动中崭露头角,恐怕共和国的海军陆战队至今仍然是一支默默无闻的作战力量。
  当初,共和国组建海军陆战队的目的正是针对台湾。
  成为独立兵种之前,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不但规模小,而且编制非常混乱,名声更是远不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归根结底,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存在的问题,均与海陆两军的利益纷争有关。直到半岛战争时,共和国都有两支两栖作战部队,一是规模较小、但是作战能力强大的海军陆战队,二是规模庞大、但是作战能力稍弱的陆军两栖作战部队。与陆军一直要求获得空降兵的指挥权一样,在组建两栖作战部队的时候,陆军也坚持认为两栖部队主要在陆地上作战,应该属于陆军。
  纪佑国推行军事改革时,两栖作战部队的归属问题差点让彭茂邦与英常徽翻脸。
  为了避免海陆两军矛盾激化,顺利推行军事改革,纪佑国采取了“迂回”策略。将空降兵划给陆军之后,纪佑国明确了陆战队与陆军两栖部队的任务范围,即陆战队负责抢滩登陆作战,两栖部队则负责登陆之后的进攻行动。
  这一改革方案暂时缓解了陆海两军的矛盾,也让陆战队与两栖作战部队各具特色。
  编制规模较小的陆战队成为了一支类似于特种部队的精锐作战部队,在只有2个陆战师(后改编为3个陆战旅)的情况下,陆战队非常重视两栖登陆作战能力,所有建设工作都以其为核心展开。编制规模较大的陆军两栖作战部队则以正规地面作战为主,更加重视部队的装甲作战能力,配备了大量重装备,几乎就是能够在海滩上上岸的装甲部队。
  半岛战争中,陆战队的表现超过了陆军两栖部队。
  准确地说,陆军两栖部队没有获得上场表演的机会,反而是“短小精悍”的陆战队紧随空降兵登陆济州岛,顺利完成作战任务。陆战队的出色表现,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润东推行第二轮军事改革时,不但让陆战队成为独立兵种,还让陆战队合并了陆军两栖部队。因为彭茂邦已经退役,项铤辉非常重视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所以陆军两栖部队的反对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得到加强后,陆战队顺应潮流,加快了改革步伐。
  到2027年6月,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不但在规模上扩大了3倍,拥有9个陆战旅,而且由两栖作战部队演变为“三栖作战部队”,拥有强大的低空突击能力。为此,陆战队不但单独组建了航空兵,还耗费巨资采购“两栖攻击舰”。战争爆发前,陆战队拥有240架运输直升机与上百架武装直升机。按照总参谋部的规划,到2030年,陆战队将组建第一支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的固定翼舰载航空兵,拥有独立空中打击能力。比较遗憾的是,陆战队在2025年订购的3艘两栖攻击舰最快也要到2030年才能正式服役,战争爆发时,只能在原先的登陆舰与两栖支援舰上部署直升机,低空突击能力非常有限。
  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支进入战备状态的就是海军陆战队。
  因为南亚战场远离大海,共和国还不具备向印度洋地区投送作战部队的能力,所以在空军与陆军摆出进军南亚架势时,陆战队肩负起了巩固东南防线的重任。进行战略部署的时候,王元庆就明确提出,必须让陆战队做出攻打台湾的样子,才能让外界认为共和国将在南亚地区发动战争。这一决策非常英明,如果陆战队任何准备都没有,共和国的战略欺骗行动就将露出马脚。
  按照元首的命令,陆战队在9月下旬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10月初,2个陆战旅还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检验部队在突发情况下进行登陆作战的能力。因为演习规模非常有限,没有其他兵种参与,所以外界没做大规模报道,只是日本与美国的军事专家均认为,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举行以突发情况下的登陆演习,是对台湾当局的最高警告。
  台湾发生军事政变后,陆战队的5个陆战旅进入战争状态。
  随着5个陆战旅齐聚东南沿海地区,登陆舰队与运输船只纷纷开赴福建港口,共和国攻打台湾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此举的意图仍然是震慑岛内,为在南亚地区发动战争打掩护。
  由此可见,陆战队不但肩负起重要作战任务,还在开战前发挥了战略欺骗作用。
  22日夜间,第1陆战旅与第2陆战旅的官兵开始登船,第3陆战旅转移到厦门附近的海军航空兵基地,第4陆战旅与第5陆战旅作为战役预备队、进驻福清与泉州。5个陆战旅在数个小时内完成了战役准备工作。
  23日凌晨4点30分,第3陆战旅2个陆战营的官兵陆续登上直升机。
  在空军开始轰炸岛内机场的时候,运载着第3陆战旅官兵的直升机陆续起飞。
  通过岛内社团,军情局联系上了金门守军指挥官,在承诺不追究参与军事政变的责任的情况下,说服金门守军指挥官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
  直升机机群到达金门时,金门守军主动放弃抵抗,向陆战队缴械投降。
  没费一枪一弹,陆战队顺利“光复”金门。
  此时,运载着2个陆战旅的登陆舰队正在向澎湖群岛进发。
  说服澎湖守军“归顺”中央是军情局的重点任务之一,只是澎湖守军指挥官不但没在22日夜间给出答复,还扣留了前去做说服工作的社团人员与军情局特工。
  发起作战行动时,裴承毅明确要求陆战队在进攻澎湖的时候尽量降低台军伤亡。
  为此,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没有轰炸澎湖的台军防御阵地,甚至没有对海滩防御阵地进行打击。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王元庆就要求尽量减少战争伤亡,特别是台军的伤亡。
  为什么要这么做,项铤辉与裴承毅都很清楚。虽然台湾发生了军事政变,但是参与政变的大部分台军基层官兵都是服从命令,并不是真正反对两岸和平统一。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台军基层官兵身后都有一个台湾家庭,如果战争伤亡太大,不但会让台湾同胞产生逆反心理,还会影响民族团结。
  如果不用顾虑战争伤亡,共和国也不会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和平统一”。
  5点30分,登陆舰队到达澎湖西面的登陆海域。
  在澎湖守军没有宣布投降的情况下,2个陆战旅的官兵陆续登上直升机与登陆艇,准备按照作战计划,在天亮之后登陆澎湖。一般情况下,登陆作战很少在夜间进行,主要是夜间的可视条件非常不理想,对登陆一方非常不利。
  还有1个多小时,陆战队就将在炮火支援与空中掩护下登陆澎湖。
  6点45分,情况出现转变。
  经过8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在军情局的代表承诺不进行政治迫害、确保官兵利益、不追究参与政变的责任等等条件之后,澎湖守军指挥官最终在大兵压境巨大的压力下宣布投降,接受中央政府领导。
  投降,是澎湖守军的最佳选择。
  虽然驻扎在澎湖列岛的台军超过3万,但是其战斗力远不如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真要开打,2个陆战旅有足够的能力登陆澎湖列岛。在没有空中支援、缺乏炮火支援、官兵士气低弥、毫无斗志的情况下,澎湖守军恐怕连1天都坚持不了。
  战争,只能带来毁坏与伤亡。
  对希望两岸统一的炎黄子孙来说,由兄弟阋墙造成的任何损失与伤亡都是民族耻辱!
  天亮后,运送第一批陆战队官兵的登陆艇进入澎湖港,陆战队正式接管澎湖列岛。
  从金门到澎湖,陆战队没有费一枪一弹,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毋庸置疑,真正的功臣不是海军陆战队,也不是军情局,而是两岸间往来不绝的民间交流。数十年来,通过民间交流,不但让台湾同胞了解了大陆的变化,也让大陆百姓认识了台湾宝岛。随着两岸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在经济上已经与大陆完成了“统一”。在此情况下,虽然台军将领不能下海经商,但是其亲人朋友中肯定有人与大陆有联系,使其在各个方面都与大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用王元庆在战后的话来说,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民族统一的逆流终将消散。
  不管是空降兵、还是陆战队,不管是战斗、还是接管,前几个小时,台军与叛军的举动充分证明台湾军民心向统一。即便李向志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为统一努力的郭锴铭,也无法让台湾军民背弃民族!
  分裂数十年,中华民族终于等到了统一到来的时刻!
第六十章
致命威胁
  捷报陆续发回总参谋部,得知陆战队顺利占领澎湖列岛,项铤辉总算松了口气。
  让总参谋长与作战参谋有点意外的是,天亮后,王元庆仍然留在总参谋部,没有返回元首府的意思。更让项铤辉不自在的是,王元庆让国务院的官员直接到总参谋部来汇报工作情况。虽然半岛战争期间,赵润东也在总参谋部处理日常工作,但是王元庆不是赵润东,不是军旅出身,对作战行动并不了解。
  收到林啸雷从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项铤辉才明白王元庆迟迟不肯离开的原因。
  匆匆吃完早点,项铤辉去了专门为王元庆安排的办公室。
  “差不多就这样,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按照计划进行。”王元庆正在与外交部长阎尚隆讨论事情,“如果作战行动没有什么意外,外交声明就不用修改。如果有必要,我会及时与你联系。”
  “需要这么强硬吗?”
  “当然需要,这是战争,不是儿戏,不强硬一点,怎么能够表明我们的意图?”王元庆冷冷一笑,把目光转向了宗应仁。“国内的动员工作要抓紧进行,特别是军工企业,必须按照计划达到最大产能,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退役军人的动员工作可以提前开始,等叶致胜回来后,让他首先处理这件事情。”
  “还是按照计划进行吗?”宗应仁一直唯王元庆马首是瞻,很少与元首对着干。
  “先按照计划进行,对愿意重新服役的退役军人登记造册,由国防部人事处根据各部队的作战伤亡与作战需求安排招募工作。如果有必要,可以提前招募部分技术性退役军官与士官。你与叶致胜具体讨论一下,现在一切以作战行动为重。”
  宗应仁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有了王元庆最后一句话,什么事情都好办。招募退役军人只是一件事情,为了支援部队作战,还要对国内的工业生产进行调整,对交通运输进行部署。可以说,需要国务院立即安排的工作多如牛毛。因为宗应仁将在下午前往莫斯科,阎尚隆也将在夜间启程前往布鲁塞尔,所以很多工作需要提前交代。
  项铤辉在门口干咳了两声,引起了王元庆的注意。
  “你们先回去吧,别是事,通过电话联系。”
  宗应仁与阎尚隆立即起身告辞,离开了总参谋部。
  “项总,有什么事?”
  “刚刚收到海军司令部的消息。”
  王元庆的眉头跳了几下,示意项铤辉关上房门。
  “已经收到‘刺豚’号的消息,在冲绳岛东部海域活动的战略核潜艇已经被击沉,大致断定是2023年服役的‘苍龙’号。”
  “其他两艘潜艇有消息吗?”
  项铤辉摇了摇头,说道:“暂时没有收到其他潜艇的消息,我已经吩咐林啸雷。”
  王元庆叹了口气,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香烟。
  如果不能击沉日本海军的3艘战略核潜艇,前面几个小时的作战行动将失去意义。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林啸雷按照华剑锋提交的作战报告,要求总参谋部给海军12小时,才能确保击沉日本的3艘战略核潜艇。为了这12个小时,项铤辉想尽办法,之前展开的很多行动,比如攻击日本的军事卫星、阻塞日本的通信网络、对台湾全岛事实压制式电子干扰等等,都是为了延缓日本的反应速度,为海军争取12个小时。为了让海军集中力量对付日本战略核潜艇,项铤辉甚至没有给海军安排其他作战任务。
  海军能否在12小时内完成任务,直接关系到了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
  王元庆刚抽完一根烟,房门推开,裴承毅走了进来。
  房间内的两人都朝裴承毅看了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