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9/1195

  按照理论计算,1个空突旅的武装直升机部队能够摧毁1个装甲师的全部装甲力量。
  这里的“装甲师”是以美军第1装甲师那样的部队,而韩军第43装甲师的装甲力量仅有第1装甲师的三分之一。
  用唐应龙的话来说,快反771旅赶到战场的时候,需要做的只是收容战俘。
  航空兵与炮兵不是没有参战,而是被唐应龙用到了横城。
  随着海航的战斗机与远程炮兵重点打击横城,韩军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结果第43装甲师不但没能返回横城,反而因为信息上的混乱,导致指挥决策几度更改,在安兴里浪费了大量时间。
  在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中,浪费时间就等于坐以待毙。
  接近10点,韩军第43装甲师才开始向西突围。
  10点30分,快反771旅到达战场。
  如同唐应龙说的那样,快反771旅到达的时候,韩军基本上被击溃了。
  10点45分,武装直升机打掉了韩军第43装甲师的师部,韩军失去统一指挥。
  在快反771旅发动进攻的时候,绝大部分韩军主动缴械投降,甚至有数以千计的韩军官兵主动留在道路两旁,等待成为战俘。
  11点45分,装甲381旅开始攻打横城。
  为了防止驻扎在原州的韩军步兵师北上,装甲381旅没有立即向市区进攻,而是沿着韩军的防御阵地向南迂回,攻占汉江上的大桥,掐住横城与原州之间的唯一通道。
  因为38军的最终目的是攻占原州,所以必须占领大桥,而不是炸断大桥。
  唐应龙没有疏忽大意,在装甲381旅向南突击的时候,他让前来协助作战的总参直属特种部队率先出发,抢占大桥。
  这一举动多少有点多余,因为韩军压根没有准备炸断大桥。
  12点30分,装甲381旅的先头部队顶替特种部队,控制了大桥,在南桥头建立防御阵地。
  到此,装甲381旅才回过头来攻打横城。
  12点45分,装甲382旅到达横城东面,加入了进攻行动。
  歼灭了安兴里参与韩军,完成了扫荡任务的快反771旅也在13点之前赶到,参加攻打横城的作战行动。
  失去作为防御主力的装甲部队,横城的2个韩军步兵师陷入“混乱”状态。
  别说2个临时组建的步兵师,就算是2个装甲师,也守不住横城。
  对13000余名韩军来说,投降是保命的唯一选择。
  在唐应龙准备呼叫H-6M机群对横城进行“地毯式轰炸”之前,韩军指挥官“主动”联系上了装甲381旅的旅长,向38军投降。
  13点30分,韩军步兵陆续开出城区,到城外接受“整编”。
  13点55分,装甲381旅的先头部队开进横城,宣布完成占领任务。
  唐应龙没有让部队停下来,因为攻占横城只是该阶段作战行动的第一步。
  让已经起飞的H-6M机群转向前往原州后,唐应龙组织起2个装甲旅与快反771旅,让空突161旅尽快完成维护与补给工作,准备参加进攻原州的作战行动。
  此时轰炸东海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唐应龙让海航集中力量轰炸原州。
  为了加强火力,唐应龙还将38军的直属远程炮兵旅、以及凌云霄留在后面的77军直属炮兵旅拉了过来,集中炮击原州。
  唐应龙没有让部队立即发动进攻的原因很简单,各参战部队需要休整。
  虽然几个战斗旅的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弱,都能继续进攻,但是唐应龙对部队的要求非常高,也不希望因为疲惫使战斗力下降,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轰炸与炮击从14点15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8点30分。
  持续4个小时15分钟的火力打击到底有多少作用,在当天晚上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明确。
  天黑前,得到充分休整的作战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随着技术的进步,夜间不再对防御一方有利。只要能够充分发挥部队的夜战能力,夜色将是进攻一方最有利的掩护。
  20点15分,在炮火支援下,3个地面战斗旅开始向原州进发!
第一百四十四章
信息第一
  第三次战役打了2天多,共和国陆军“毫无章法”的进攻让韩军头昏目眩。
  仅看表象,到13日20点30分、共和国陆军在第三次战役前64个小时的地面进攻确实“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寻。抛开表象,就能发现共和国陆军的进攻不但有章法,而且有明确的目的。
  东部战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进攻打得极为顺畅。
  以38军为主的地面部队在2万多平方千米的战场上左冲右突,完全按照“运动战”的经典战术作战,在运动中分割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在运动中推进战线,把拥有40多万兵力的韩军当成了手上的玩物,没给敌人任何反击机会。
  对韩军第4集团军来说,关键不是如何反击,而是如何抓住反击对象!
  打到这个地步,确实是韩军的悲哀。
  抛开38军、快反771旅与空中突击旅的快速突击能力,就能发现,共和国陆军在东部战场上大打“运动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算上参战的军直属炮兵,共和国陆军仅在东部战场上投入了大约5万兵力。
  按照兵力计算,进攻方仅有防守方的九分之一!
  即便共和国陆军掌握了除兵力之外的所有有利因素,用5万兵力歼灭40多万敌人,也绝对算得上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不打运动战,共和国陆军至少需要投入15万地面部队。
  共和国陆军不是凑不齐15万地面部队,而是无法承担由此带来的伤亡,也无法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显然,裴承毅没有选择的余地。
  共和国陆军在东部战场上打“大纵深运动战”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吸引韩军注意力,为西部战场上的进攻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因为39军战斗力充足,所以“运动”范围远不如38军。
  最重要的是,西部战场上的进攻有明确目的,除了歼灭韩军第3集团军之外,还要攻占开城与汉城。在此情况下,不管39军战斗力如何,都得集中兵力,避免大范围运动分散进攻实力。
  让韩军看不懂的是,39军打下了仁川,为什么还要回头攻打开城?
  背靠仁川,39军有足够的资本攻打汉城。
  韩军看不懂,不是韩军将领素质低下,而是韩军严重缺乏获取战场信息的手段。
  现代战争中,信息的重要性派在火力前面,成为克敌制胜的头号先决条件。谁准确掌握战场信息,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虽然美国一直在为韩国提供包括军事情报在内的军事援助,但是美国已经撤军,无法向战场派遣战术侦察力量,从而失去了获得战术情报的手段。即便美国倾囊相助,也只能为韩国提供战略情报,无法为韩国提供战术情报。
  战略情报最多确定共和国发动第三次战役的目的,而无法从中得知具体的战术行动。
  第三次战役开始后,美国调集近20颗侦察卫星监视朝鲜半岛,平均每4个小时就能获得一份战场情报。
  可以说,美军的卫星侦察能力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
  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无法为韩国提供准确的战术情报。
  4个小时,足够共和国陆军的突击部队跑上几十千米,或者完成一场小规模歼灭战了。
  在此情况下,韩军将领怎么可能知道共和国陆军的战术意图?
  别说韩军将领,就连美军将领都看不懂共和国陆军的战术。
  从一开始,美军就坚信共和国陆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的根本目的是攻占汉城,让朝鲜临时政府到“首都”办公,恢复朝鲜政权的合法性,为共和国陆军在朝鲜半岛上展开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提供法理依据。
  39军攻占仁川与富川之后,几乎所有美军将领都认为共和国陆军将尽快攻打汉城。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不是所有美军将领都被蒙在鼓里。
  回到关岛的杜奇威在12日下午就发出警告,要求韩军尽快出兵攻打汶山,阻止39军回头攻打开城,加强开城的防御。
  只是,这份警告没有受到重视,因为韩军将领认为“败军之将”没有发言权。
  非常不幸,杜奇威“猜”中了。虽然不是绝对准确,因为攻打开城的不是已经南下的39军作战部队,而是留在后方的作战部队,即便韩军在12日夜间攻打汶山,也无法阻止共和国陆军攻打开城,但是杜奇威的分析判断引起了即将上任的当选总统韦斯特伍德的高度重视。
  13日上午,杜奇威乘坐“专机”返回华盛顿。
  飞行途中,杜奇威与弗雷德里克与韦斯特伍德通了电话,汇报他对共和国陆军下一步作战行动的推测。
  按照杜奇威的分析,共和国陆军攻打开城的目的是确保后方安全。
  只要共和国陆军打算占领汉城,并且不打算受到牵制,就得在此之前打下开城。原因很简单,韩军囤积在开城的作战物资足以让守军坚守3个月以上,而共和国陆军绝对不希望将战争拖到4月份。只要开城还在韩军手中,共和国陆军就得调集2到3个军的兵力(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包围开城。如果开城的韩军在随后发动反击,哪怕只是试探性的小规模反击,都足以使共和国陆军在后方消耗大量作战物资。
  不管怎么算,这都是不划算的买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