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1195

  实际上,早在东海战争中,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就尝试过“电子战术”。
  当时,在对付日本第四舰队的时候,共和国海军航空兵首次使用携带“电磁弹头”的反舰导弹对付日本舰队的防空系统,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只是,“电磁弹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辐射武器。
  反辐射作战的最终目的不是干扰敌舰队的雷达与电子系统,而是瘫痪摧毁敌人的雷达与电子系统!
  等了数年,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终于有机会通过实战证明“反辐射战术”的有效性。
  36架J-15BA型战斗机总共发射了72枚反辐射导弹。与重型反舰导弹相比,反辐射导弹小得多,体积与SD-16拦截导弹相当。实际上,J-15BA使用的LT-22型反辐射导弹用的就是SD-16的弹体,只是更换了导引头、战斗部与制导软件。
  小,不等于没有威胁。
  反辐射导弹均采用被动雷达导引头,依靠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号搜寻与攻击。第五代反辐射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均在4马赫以上,LT-22达到了6马赫(与SD-16相当),最大射程达到160千米,导引头的工作距离超过40千米。除此之外,LT-22具有“目标航线记忆”能力,即便目标发现遭到攻击后立即关闭雷达,LT-22也能根据目标的运动航线计算出目标的运动轨迹,导引头自动转变为主动工作模式。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电视制导模式由飞行员或者战斗机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导弹。因为反辐射作战的风险很大,所以飞行员一般不会在发射导弹之后在战场附近徘徊。
  虽然反辐射导弹的战斗部不会太大,一般在40千克以下(部分俄罗斯的反辐射导弹的战斗部重量超过100千克),LT-22的战斗部只有25千克,但是威力却不容小觑。反辐射导弹对付的是敌人的雷达,特别是雷达天线。即便25千克的战斗部内仅装了不到10千克的炸药,也能摧毁附近25米范围内的雷达天线,而LT-22的命中精度绝对不会超过5米。
  因为反辐射导弹飞得更快,所以韩国舰队拦截反舰导弹之前,首先得拦截反辐射导弹。
  此时,反辐射导弹“小”的优点表现了出来。
  弹体小,不但意味着更难被雷达发现,也意味着更难被拦截。
  用重达数百千克的区域防空导弹拦截只有180千克重的反辐射导弹,与高射炮打蚊子的结果相差不大。
  至今,没有几个国家拥有能够有效拦截反辐射导弹的战术手段。
  面对蜂拥而至的反辐射导弹,韩国舰队陷入两难境地。
  要想避开反辐射导弹,必须关闭所有雷达;关闭雷达,就无法探测到反舰导弹,也就无法拦截反舰导弹;要想拦截反舰导弹,就得启动雷达;启动雷达,就将遭到反辐射导弹的打击。
  死循环,无解!
第一百二十三章
覆灭
  以导弹为主要进攻手段的现代战争,进攻与防御均以秒计算时间。
  J-15BA机群首先在距离韩国舰队大约240千米处发射了反舰导弹,随后高空飞行的8架J-15BA在距离韩国舰队大约120千米处发射反辐射导弹,低空进入的28架J-15BA则在距离韩国舰队大约130千米处发射反辐射导弹。
  因为韩国战舰的雷达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60千米,所以速度为2马赫的C-607反舰导弹将在发射后大约4分25秒之后进入韩国舰队的“视野”。J-15BA机群发射反辐射导弹的时间比发射反舰导弹的时间晚了大约3分20秒,速度为6马赫的反辐射导弹飞行120千米只需要58秒。由此可以算出,如果韩国战舰不进行规避,反辐射导弹仅比反舰导弹提前大约7秒钟命中目标。
  当然,这是理论计算结果。
  C-607的最大射程接近500千米,攻击目标时,可以按照飞行员设定的航线飞行。为了达到最大攻击效果,从各个方向同时攻击敌舰队,往往不会沿最短航线飞行。岳同生等飞行员为导弹选择了“迂回航线”,36架战斗机发射的144枚C-607将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攻击韩国舰队,因此C-607导弹的飞行时间接近6分钟。
  也就是说,在反舰导弹到达之前,韩国舰队大约有90秒的“反辐射作战”时间。
  很受伤,很致命的90秒。
  这个攻击间隔时间是包括第102连队第三大队在内的、共和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上百名飞行员在数年的时间内,通过数十次艰苦训练与演练摸索总结出来的“最佳时机”。加大攻击间隔时间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敌人有更多的时间组织防御,而是为了避免反辐射导弹与反舰导弹“自相残杀”。
  虽然在发射之前,飞行员就为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设定了工作频率,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目标突然关闭雷达之后,反辐射导弹没有能够按照“记忆”找到目标,导引头以主动方式工作后仍然没有发现目标,导引头将自动以全频段被动搜索的工作模式寻找攻击范围内发出电磁辐射的目标,主动发起攻击。如果在这个时候,配备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反舰导弹进入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范围,反辐射导弹就会攻击反舰导弹!
  看上去很复杂,很不可思议。
  实际也差不多,反辐射导弹主动攻击反舰导弹的可能性不会超过万分之一。但是谁能保证这样的情况不会在实战中出现?在2024年的某次演练中,1枚LT-22反辐射导弹在失去攻击目标之后,击中了1架配备无线电遥控设备的无人靶机。
  间隔90秒,正好让所有反辐射导弹“完成”攻击。
  不管有没有击中目标,因为反辐射导弹的滞空时间有限,所以将在90秒内失去威胁。
  即便获得了宝贵的90秒,韩国舰队仍然束手无策。
  防空作战不是反舰作战,不能提前发射导弹,也不仅仅只是发射导弹。
  发射防空导弹之前,战舰必须用以雷达为主的搜索探测设备搜寻跟踪来袭目标,测出目标的距离、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然后才能发射导弹,随后还要用雷达为导弹指引目标,引导导弹击中目标。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十秒不等,期间战舰上的雷达必须开机工作。
  关闭雷达,等于坐以待毙!
  不关闭雷达,就会被反辐射导弹打成瞎子。
  发现J-15BA战斗机之后,韩国舰队立即进入防空作战状态。在第一枚导弹冲破垂直发射系统的顶盖前,J-15BA机群迅速转向,离开了导弹的攻击范围。没等韩国舰队的指挥官缓过气来,雷达探测到了数十个“小型目标”。不是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而是在数千千米高度上飞行的导弹。
  反辐射导弹!
  韩国舰队指挥官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却同时做出了非常愚蠢的决定。
  9艘具有区域防空能力的驱逐舰没有关闭雷达,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发射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反辐射导弹!
  防空导弹对反辐射导弹的拦截率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与21世纪初的防空导弹不同,以“标准”ModⅢ型为代表的第五代舰载区域防空导弹率先采用“动能战斗部”,以直接撞击的方式摧毁目标。到了以“海长毛”(美国在2021年研制成功的防空导弹)、HHQ-22型(共和国在2022年研制成功的区域反导/防空导弹)为代表的第六代舰载区域防空导弹时,“动能战斗部”已经成为标准配备。韩国海军紧跟世界潮流,3种驱逐舰上配备的要么是“标准”ModⅢ型防空导弹、要么是欧洲联合研制的第六代区域防空导弹。
  “动能战斗部”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得击中目标。
  击中体长几米、质量1000多千克的重型反舰导弹不是难事,击中体长不超过3米、质量100多千克的反辐射导弹却非常困难。
  别说击中,要想发现与追踪速度超过6马赫的反辐射导弹都非常困难。
  虽然9艘驱逐舰拼了命的、不顾一切后果的反射防空导弹,战舰上的火控雷达以最大功率照射来袭目标,防空导弹以最精确的方式进行拦截,结果仍然非常糟糕。
  至关重要的前40秒内,9艘驱逐舰用240枚防空导弹仅击落不到30枚反辐射导弹。
  距离缩短到40千米以内,反辐射导弹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了韩国战舰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进入自导攻击阶段。剩余的40多枚反辐射导弹依照飞行员提前设定的攻击指令,依次瞄准舰队里的9艘驱逐舰,没有“招惹”4艘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护卫舰。
  如同所有防空驱逐舰一样,韩国海军的驱逐舰没有配备中近程防空导弹。
  面对杀气腾腾的反辐射导弹,9艘韩国驱逐舰继续发射区域防空导弹。
  到此时,9艘驱逐舰的命运已经不可更改。
  即便拦截效率提高数倍,只要被1枚反辐射导弹击中,驱逐舰都将丧失防空作战能力,无力对抗即将到达的反舰导弹。
  结果远没有这么理想。
  不到20秒,3艘“李舜臣”级驱逐舰各挨了3到4枚反辐射导弹,另外6艘驱逐舰也挨了2到4枚反辐射导弹。
  除了4艘“孤立无援”的护卫舰之外,韩国舰队变成了瞎子。
  反辐射导弹击中战舰上层建筑爆炸产生的硝烟还未散去,J-15BA机群发射的144枚重型反舰导弹从3个方向逼近了韩国舰队。
  护卫舰上的警戒雷达发现了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也仅仅只是发现。
  4艘护卫舰尽了最大努力,以每秒1枚的速度发射防空导弹。“釜山”级护卫舰只有2条火控通道,而且需要持续照射目标,因此只能同时拦截2个空中目标。
  此时,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配备了光电探测跟踪设备末端拦截系统。
  13艘战舰,每艘战舰配备2套末端拦截系统,每套末段拦截系统最多在1个“回合”中拦截3个空中目标,拦截成功率不会超过80%。也就是说,韩国舰队最多拦截62枚反舰导弹,随后就将被另外82枚反舰导弹“淹没”。
  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理想,韩国舰队能用末端拦截系统拦截40枚导弹就算奇迹了。
  C-607采用了“弹体分离”技术,进入战舰末端拦截系统的打击范围之前,弹体与弹头自动分离,弹头在小型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与控制下完成攻击。弹体与弹头分离之后,不但弹头更难被拦截,弹体还能充当诱饵,削弱拦截系统的作战效率。
  就算只有82枚导弹突防成功,平均下来,1艘韩国战舰要挨至少6枚导弹。
  C-607是“标准”的重型反舰导弹,其半穿甲战斗部重达350千克、装药110千克,1枚C-607就能瘫痪1艘万吨级战舰,2到3枚就能击沉1艘万吨级战舰,就算是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也最多承受6枚C-607的打击。更恐怖的是,C-607是“智能导弹”,在攻击目标之前,导弹的火控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航线,在击中目标的瞬间压低航线,攻击目标的水线部位,或者根据飞行员预设的指令,攻击目标的上层建筑,使导弹发挥最大威力,最大限度的摧毁或者瘫痪目标。
  面对汹涌而来的“弹雨”,韩军的唯一选择就是弃舰逃生。
  对舰队里的韩军来说,连弃舰逃生的机会都不大!
  从护卫舰发现导弹,到导弹击中第一个目标(“李舜臣”号驱逐舰),留给韩军逃生的时间不到1分钟!
  对战舰内部的韩军来说,1分钟甚至不够取出救生衣!
  结果可想而知,9艘用光了防空导弹的驱逐舰只能“束手待毙”,4艘只有点防御能力的护卫舰在殊死抵抗之后“缴械投降”。
  最后1枚C-607击中即将沉没的“朴元一”号时,1架大型无人侦察机来到战场上空。
  经过军事通信卫星中转,晨曦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即将沉没的韩国战舰、沉没战舰在海面上留下的巨大旋涡、漂浮在海面上的韩军与战舰残片展现在了共和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指挥官的面前,也出现在了总参谋部战术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攻击行动获得圆满成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能战士
  韩国“南方舰队”全军覆没,拉开了空降作战的帷幕。
  7点25分,第102联队的36架J-15BA转向返航,由第103联队的24架J-15BA与第104联队的23架J-15BA组成的空中打击部队对济州岛空降场附近的军事目标进行了首轮轰炸。到8点15分,除了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第102联队的24架J-15BB战斗机之外,3个舰载机联队的近200架战斗机全部参加对地轰炸行动。
  为了减轻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压力,空军与海航岸基航空兵同时发动进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