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195

  问题不在杜奇威的身上,而在韩美联军的身上!
第七十七章
急转直下
  25日夜间,杜奇威还没收拾完烂摊子,恶战再次爆发。
  中国海军航空兵全面参战,空中力量全体出动,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制空权,预示着一场规模惊人的恶战即将爆发。
  26日凌晨,空降163旅攻占青鹤的消息打乱了杜奇威的节奏。
  第二轮进攻终于开始了!
  中国出动空降兵攻打青鹤,杜奇威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震惊。
  让他惊讶的是,青鹤距离驻扎着韩军第1集团军殿后部队(2个编制不完整的步兵师)的平山不到10千米!即便韩军再不堪,一个反击都能将立足未稳的空降兵赶出青鹤。海军确实发动了反击,只是结果与杜奇威预料的完全相反。空降163旅的部队还在陆续着陆,韩军的2个步兵营发动了进攻。出发不久,韩军步兵在距离青鹤大约5千米处遭到中国空降兵“反冲击”,没有装甲力量掩护的韩军步兵迅速被由空降战车组成的“装甲力量”击溃。2个营近600名韩军,仅仅只有不到100人逃回平山。
  让他震惊的是,中国陆军摆出了一口气吃掉西部战区数十万韩美联军的架势。夹在平壤与青鹤之间的所有韩美军队只有2条南下线路,一是从青鹤经金川前往开城,二是经沙里院前往海州。除非韩美联军准备在海州上船,不然还是得经过青鹤才能到达开城。没有制空权,从海路撤退不但风险大,效率也不高。从海州撤走第1装甲师并不南,撤走数十万韩军却办不到。如果美军单独撤走,韩国第1集团军很可能在尽力抵抗之后向中国军队投降。没有韩军,谁来守卫开城,谁来守卫三八线?
  危机当头,杜奇威首先想到手里唯一的预备队:第101空中突击师。
  从战场上撤下来后,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剩余兵力大概相当于1个空中突击旅,直升机只剩下了不到100架,一次能够投送大概1个空中突击营的全部兵力与装备。
  杜奇威并不担心第101空中突击旅的士气与斗志,作为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地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战争中屡建奇功的精锐部队,第101空中突击师从来不缺乏奋勇作战的士气与勇敢牺牲的斗志。如同该师的徽章一样,第101空中突击师就是一只从不惧怕敌人的雄鹰。
  问题是,杜奇威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
  中国空军已经掌握了三八线以北地区的制空权,别说低空突击部队,就算是地面部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发动进攻,结果都难以设想。
  与托特纳姆商量后,杜奇威放弃了让第101空中突击师进攻青鹤的打算。
  杜奇威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要么抱着百分之十的希望与韩军一同突围,要么让第1装甲师迅速前往海州。
  作为一名称职的将军,杜奇威没有立即考虑后者。
  不是杜奇威怜悯韩军将士,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拯救韩军,甚至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韩军的狂妄自大。杜奇威知道自己不是上帝,拯救不了韩国。在他看来,就算上帝降临,也拯救不了韩国。
  没有让第1装甲师撤退,主要还是从长远考虑。
  韩军第1集团军绝对不能迅速崩溃,至少要在黄州川防线上坚持几日。没有第1集团军,别说守不住开城,连首尔北面的三八线都守不住。
  打到这个地步,就算杜奇威不是政治家,也能猜出总统正在为撤军做准备。
  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国不打算撤军,就会立即将驻扎在关岛的第8集团军的3个师派过来,稳住岌岌可危的战局。
  撤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充足的时间。
  要将大量的物资设备、数以万计的军人家属、滞留在韩国的美国公民撤走,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因为韩美联军溃败的速度超过包括杜奇威在内的所有人的预料,所以很多撤退的准备工作都未准备到位。
  一时半会撤不了,只能坚守阵地。
  杜奇威不得不让第1装甲师留下,只是对第1装甲师的部署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守住韩军第1集团军的左翼之外,第1装甲师连夜抽调1个旅的兵力南下、协助韩军殿后部队攻打青鹤、争取尽快打通前往开城的道路;派遣至少2个营前往海州,无比在26日天亮前到达海州,从韩军手里接过港区的防务工作。
  这次调整证明,杜奇威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随后,E-12A的发现让杜奇威暗自庆幸。
  不得不承认,E-12A“战场联合监视机”的性能非常出色,比属于同一机种的KZ-19先进很多。在11000米高度上盘旋的E-12A能够发现45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装甲集群,准确辨认350千米内各种车辆的性质。也就是说,第61军刚刚从顺川出发,还未到达平壤北面的平城,就被正在朝鲜半岛东南孟骨群岛上空盘旋的E-12A发现了。其他两支南下部队的一举一动也落入E-12A眼中。
  准确及时的战场信息为指挥官做出决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根据E-12A提供的战场情报,杜奇威得出了一个非常不愿意承认的结论:正在向西前进的第7步兵师不可能赶在中国军队之前越过半岛中央山脉,很有可能在行军途中与中国军队遭遇。
  没等杜奇威回过神来,另外一条消息让他彻底“绝望”。
  中国军队不但在西部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还在西部战场上发动了进攻。驻扎在定坪的装甲部队沿海岸公路南下,随同进攻的两股装甲集群沿着中央山脉东面的公路线向南挺进,目标直指元山与三八线北面的金化。
  这不是战役级别的进攻,而是战略级别的进攻!
  如果中国军队攻占了金化,东部战场上的数十万韩美联军将“归国无路”。
  杜奇威非常震惊。
  要想一口气吞下三八线以北的所有韩美联军,中国陆军至少要出动8到9个军,总共30万军队。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的判断非常准确,当时共和国陆军确实投入了7个整编军与7个旅的兵力,总规模相当于9个整编军,作战兵力接近30万。
  有多大投入,就有多大回报要求。
  如果真能一口气吃掉三八线以北80多万韩美联军,中国陆军将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与纪录,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歼敌规模最大的基辅战役中,德军只歼灭了不到70万苏军。
  中国陆军有没有这个能耐,杜奇威不敢做任何假设。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中国陆军已经创造了很多让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再多一个,也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摆在杜奇威面前的现实很残酷:第7步兵师留下来等死,还是单独突围?
  与调整第1装甲师的部署不同,杜奇威没有让第7步兵师留下来,而是立即命令第7步兵师转向前往金化,务必赶在中国陆军之前占领金化。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第7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将在26日中午到达金化。
  中国陆军的突击速度再快,也只能在27日上午赶到金化,此时第7步兵师已经控制了金化,修建好了防御阵地。
  韩军第2集团军迅速做出反应,没有坚持北上。
  第7步兵师转向后,韩军第2集团军跟着转向。因为韩军的行军速度赶不上第7步兵师,转向时已经北上了数十千米,所以在韩军第2集团军与第7步兵师之间出现了宽度近100千米的空隙。
  这条缝隙一度让杜奇威非常担心,因为这是留给中国军队的破绽。
  想到中国陆军刚刚向青鹤空投了一个空降旅,很难立即空投第二个空降旅;韩美联军撤退时破坏了大部分基础设施,朝鲜北部被中国陆军控制的基地还未完全投入使用,中国陆军的低空突击部队很难深入到元山以南地区;杜奇威稍微放心了一点。
  26日天亮前,杜奇威一直在等待第1装甲师的消息。
  在杜奇威看来,第1装甲师的处境比第7步兵师艰难得多。只要第7步兵师准时到达金化,随时可以撤到三八线以南,利用韩国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防御阵地抵挡住快速南下的中国陆军。
  一次突击上百千米,就算中国陆军能够到达三八线,也是强弩之末。
  天没亮,杜奇威收到了“好消息”,第1装甲师派往海州的部队从韩军手里接管了港区的房屋工作。
  吃早饭的时候,皮布鲁克发来消息,第4两栖舰队正在赶往西太平洋的途中。
  心情好,胃口就好,杜奇威还多吃了几片面包。
  到了肚皮里的食物还未消化,一条“噩耗”彻底打乱了杜奇威的部署。
  中国陆军在金化空投空降部队,守卫金化的韩军步兵营被迅速击溃。
  未等杜奇威做出反应,其他消息接踵而至。
  兔山与伊布里遭到中国陆军空降部队的突然袭击,守卫的韩军勉强抵抗后仓皇撤退。
  杜奇威根本不敢相信,立即让E-12A重新判断金化、兔山与伊布里的情况。
  消息确凿无疑,东部战场上3处南下的通道均被中国陆军占领,韩军没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击。
  第7步兵师南下的通道被堵死了!
第七十八章
少壮派
  与杜奇威一样,裴承毅同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作为共和国陆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裴承毅既是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又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考验与磨难。
  所谓“少壮派”,狭义上指1990年后出生、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广义上指年纪在45岁以下、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的军人。
  与对应的“老成派”相比,幼年的成长环境让“少壮派”军人更加清楚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整个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更熟悉信息化时代的“游戏规则”,更加擅长将信息化技术用于战争。
  对仍然在追赶美军的共和国陆军来说,思想观念的飞跃比物质基础的进步更加重要。
  从建立共和国的元勋算起,以20年为一代划分,共和国军队要在短短4代人的时间内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时代,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的军队那样,逐步实现机械化、电子化与信息化,最终进入网络化时代,必须飞跃式发展。即便从机械化时代算起,西方国家的军队也用了足足90年才进入网络化时代。共和国陆军要在21世纪的短短20多年内实现信息网络化,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足够高的思想认识,不可能加快军队的发展速度。
  虽然彭茂邦一向重视技术,在纪佑国执政期间(当时总参谋部在分配军费时的决策权超过了国防部)大约15%的军费用于新技术与新装备的研制开发,美军同期投入军事科研的资金仅占军费的9%,但是从根本上讲,因为彭茂邦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更加注重某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先进武器装备,而不是对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军事系统。
  直到项铤辉担任作战处处长,情况才有所改观。
  东海战争中,共和国军事系统存在的欠缺暴露无遗。虽然绝大部分陆军将领(陆军仍然在共和国军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愿意承认东海战争对共和国国防军事力量建设产生的长远影响,但是没人能够否认这场战争的“警示”意义。
  以往,共和国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陆军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随着国家实力提高,共和国不可能永远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战争在国土上燃烧,打烂的是自家的家当,即便打赢了入侵的敌人,损失也无法承受。共和国军队迟早要走出国门,在境外与敌人决战。
  问题就在这里,走出国门,需要更加强大的进攻能力,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军事系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