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1195

  “什么消息?”李文心里一阵激动,见到出现在屏幕上的信息,顿时像被泼了瓢冷水。
  不是出击命令,而是空袭警报。
  东面不到40千米处,数十枚远程空射巡航导弹正以0.85马赫的飞行速度、在50米高度上向长津湖西岸飞来,打击对象正是集结在林产里北面15千米处的装甲集群。
  肯定是携带了反装甲子母战斗部的巡航导弹!
  导弹群还没到达长津湖上空,部署在文岳里的军直属远程防空营率先投入战斗,4套防空系统以每2秒1发的速度连续发射了48枚HQ-17远程防空导弹,由4部相控阵跟踪/照射雷达引导,以2打1的方式迎头撞向来袭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不是弹道导弹,击落巡航导弹的关键是发现,而不是拦截。
  只要被发现,巡航导弹很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
  第一轮拦截,击落了22枚巡航导弹,命中率超过90%。
  导弹群到达长津湖上空时,伴随装甲集群的旅直属防空营。12套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FM-21防空系统再次投入战斗,以每秒1枚的速度向巡航导弹来袭的方向发射防空导弹。1套FM-21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同时拦截3个低空目标,单发命中率超过80%,双发命中率超过95%。
  为了确保装甲集群的安全,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计算战斗成本。
  不说别的,哪怕只有1枚巡航导弹在装甲集群上空撒下反装甲子弹药,也意味着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将变成废铜烂铁、数百名官兵流血牺牲!
  比起数十辆坦克装甲车、数百名官兵,几枚防空导弹算得了什么?
  拦截非常成功,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的32枚巡航导弹中,没有1枚到达长津湖左岸。
  虽然看不到外面的交战情况,但是通过战术数据链传来的信息,李文等坦克手非常清楚战斗结果。
  美军战略轰炸机算是白飞了一趟,烧掉几万加仑燃油不说,还浪费了几十枚导弹。
  “排长,是不是该我们上了?”
  “上?上个鸟!”
  房唯民一愣,才发现屏幕上出现了新信息。
  战场上,开始还在对美军陆战队侦察兵“点名”的炮火开始向南延伸。
  配备55倍径身管的155毫米榴弹炮使用普通炮弹时的最大射程都能达到30千米,使用底排增程弹时能达到39千米,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弹时能达到49千米,如果使用最新式的“远程打击炮弹”,能把射程提高到惊人的59千米!
  为旅属炮兵营配备如此强大的火炮,大概只有共和国陆军有这个魄力。
  炮击一直在持续,进攻命令一直没有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文气得直咬牙。这么打下去,等他们上阵的时候,恐怕又只剩下些虾兵蟹将了。
  “排长,防空营上来了。”
  “防空营?”李文瞪大眼睛朝中央的主屏幕看去,“他们上来干嘛?”
  “肯定是对付美军的无人侦察机。”房唯民苦笑了一下,“说不定,我们头上有好几架美军无人侦察机。不得不说,我们得感谢拉姆斯菲尔德那个老家伙。”
  “拉姆斯菲尔德是谁?”
  “小布什任期内的国防部长,正是他提出美军转型,裁掉了RAH-66、AGS、‘十字军’自行榴弹炮在内的众多项目,使得美国陆军与陆战队的自身火力大大降低。没有他,我们此时就得面对成群结队的‘十字军’,日子肯定不好过。”
  “有我们的‘战神’厉害?”
  “那可说不准。”
  李文冷冷一笑,不太相信房唯民的话。
  战场上,前突的4辆FM-21导弹发射车在距离装甲集群大约2千米处停了下来,设置在炮塔顶部的火控雷达天线迅速指向南面的天空。不多时,几枚防空导弹从炮塔后部的垂直发射系统内升起,转向后直扑空中的几只“小鸟”。
  由美军官兵在后方操作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来不及躲避杀来的防空导弹。
  对付无人侦察机的最大问题与对付巡航导弹一样,发现的难度远远超过击落,只要能够发现、击落无人侦察机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打掉了美军的一只“眼睛”,战场局势变得对共和国陆军极为有利。
  防空系统的雷达还在搜索空中目标时,旅部向各参战部队直接下达了进攻命令。
  见到出现在屏幕上的信息,李文深吸了口气,特别留意了一下时间。
  7点33分21秒。
  从装甲集群进入进攻阵地到发起进攻,仅仅隔了31分钟。
  对半岛战争中打得最激烈的坦克大战来说,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并不长!
第五十七章
坦克大战
  DZ-21主战坦克刚刚冲上山头,车长面前的主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明显信号。
  “别停下,继续前进。”李文迅速接通战术通信频道,“展开队列,间隔一百米,盯紧南面的地平线,自主开火。”
  5辆DZ-21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越过山脊线后,迅速展开形成攻击队列。
  剧烈的颠簸没有对坦克的观瞄系统与火控系统产生影响,光学探测设备发现可疑目标之后,火控计算机立即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到底是威胁最大的坦克、还是次要的步兵战车、或者是没有威胁的岩石。
  作为排长,李文不但要指挥自己的战车,还要指挥全排的战车。
  主屏幕上的几个黄色图标出现明显轮廓,转变成红色图标时,每个图标的右上角出现了表示性质的简单信息。主战坦克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三角形、步兵战车为圆圈、自行火炮为实心圆、其他车辆为正方形。谁设计的这套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坦克兵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一眼看出目标性质,确定首先打击对象。
  “急停短射,炮射反坦克导弹。”
  向其他战车下达命令的同时,李文用戴着手套的指头摁住了触控屏幕上的一辆主战坦克的图标,随即另外4辆主战坦克的图标也变成了灰色,表明排里另外4辆DZ-21均选择首先打击主战坦克。
  李文做这些事的时候,房唯民为主炮选择了一枚反坦克导弹。
  装填工作只花了5秒钟,随着屏幕上出现弹药装填完毕的信息,房唯民大声说道:“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火。”
  “停车瞄准……”
  石劲勇立即松回油门,猛的踩下刹车。因为用超导电动机推动,所以DZ-21实现了无级变速,除了切换前进/倒车的按钮外,没有别的变速机构。
  以每小时30多千米的速度突击的DZ-21猛的一顿,在2秒内停了下来。
  “开火——”
  车身还未完全停稳,140毫米坦克炮就射出了炮射反坦克导弹。后坐力不是很大,因为炮射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药比穿甲弹少得多。
  5秒之内,另外4辆DZ-21陆续停车开火。
  “继续前进,缩短交战距离,准备穿甲弹!”
  DZ-21再次启动,仅用6秒钟就从静止加速到了每秒32千米的越野速度。
  李文没有理会6千米外的那辆“艾布拉姆斯”。炮射反坦克导弹配备了毫米波雷达主动引导头,即便需要中程无线电指令制导,也由炮长负责。李文的任务是,赶在导弹击中第一个目标之前为炮长找到第二个目标。
  数千米外的美军主战坦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DZ-21冲上山脊时,美军坦克就看见了对手。发现冲在最前面的5辆DZ-21突然停下,随后继续冲刺,美军坦克手知道对方发射了炮射导弹。问题是,“艾布拉姆斯”没有配备炮射导弹,无法打击6千米外的主战坦克。拥有反坦克导弹的“布莱德利”躲在山脊后面,根本看不到敌坦克。美军坦克车长不知道导弹将落在谁的头上,只能随大部队一起冲锋,谁也不能停下来。至于谁被导弹击中,那得看谁最倒霉。
  对飞行速度2.5马赫的炮射反坦克导弹来说,飞完6千米只需7秒!
  最先“露脸”的5辆“艾布拉姆斯”成了倒霉鬼。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坦克主动防御系统能够拦截速度超过每秒400米的反坦克弹药,穿甲能力达到1250毫米的炮射反坦克导弹撞上“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正面装甲时,主动防御系统根本没有做出反应!
  5辆“艾布拉姆斯”无一例外的变成了废铜烂铁。
  虽然对数十辆“艾布拉姆斯”来说,5辆只算得上个零头,随着双方进入两道山脊间的低洼地带,暂时无法向对方开火,但是刚上阵就被打掉5辆(其中1辆还是营长的指挥车),美军的士气顿时跌入谷底。不管做了多少改进、增添了多少设备,“艾布拉姆斯”都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对面杀来的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主战坦克。
  这仗,有得打吗?
  此时的李文,已经进入了“状态”。
  通过“秃鹰”拍下的战场情况,李文知道他已经干掉了1辆“艾布拉姆斯”,还可能是1辆指挥坦克。
  翻过山脊的美军坦克群迅速分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压了过来。
  李文没有丝毫担心,因为在他身后,数十辆DZ-21正在展开队列。
  既然是“尖刀排”,就要冲在最前面。
  越过第二道山脊,展现在李文面前的是一块宽度大约10千米,纵深大约4千米的开阔地带。这是长津湖西岸面积最大的平原,装甲集群最理想的决战战场!
  “瞄准山脊线,露头就打。”
  DZ-21沿着山坡冲向平原的时候,坦克炮高高仰起,对准了4千米外的山脊线。
  第一辆“艾布拉姆斯”的“胸膛”刚露出来,李文以最快的速度“抢”到了猎物。因为火控计算机在锁定目标前要花费数秒钟甄别目标性质,所以在目标性质已经确认或者不需要确认目标性质的情况下,坦克手更喜欢以手动方式瞄准目标。
  在排长抢先锁定目标的情况下,另外4辆DZ-21没有调转炮口,继续等待猎物。
  见到出现在屏幕上的信息,石劲勇再次踩下刹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