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1195

  不是给第54军的,而是给第161空中突击旅的进攻命令。按照计划,空突161旅必须在22点30分之前占领旧龙里南面的水田里,切断美军第1陆战师从旧龙里向熙川方向突围的公路。
  20点过5分,裴承毅下达了第二道进攻命令。
  仍然不是给第54军的,而是给第171空中突击旅的进攻命令。按照计划,空突171旅必须在22点45分之前攻占黄草里西南的大兴,切断美军第1陆战师绕过五老,沿黄草里向德川与咸州方向突围的公路。
  到此,包围圈基本完成。
  除了赴战湖东面有一条从赴战经把拔里到北青的公路没有被切断之外,所有可以供美军突围的通道均被占领。因为第38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利原,数个小时之内就能攻占北青,而美军第2陆战师至少需要花12个小时才能到达北青,所以没有必要出动低空突击部队攻占把拔里。
  关上门,就该打狗了。
  22点20分,空突161旅占领水田里。
  22点30分,空突171旅占领大兴。
  5分钟后,裴承毅下达了总攻命令。
  李文在22点40分收到命令,率领3排充当全旅的“尖刀排”,率先向南进攻。
  22点45分,3排的5辆DZ-21主战坦克在3营1连1排的4辆DB-22型全电动步兵战车与3营4连1排的6辆DLF-22全电动轮式反坦克自行火炮的伴随下,咆哮着冲出临时营地,沿狼林湖左岸的山间公路杀向南面的文岳里。
  30多千米的路程,对于最大公路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75千米的DZ-21主战坦克来说,顶满天半个小时就能跑完。
  虽然在路上花了1个小时,但是这个推进速度也非常惊人了。
  到达文岳里的时候,李文只遇见了不到一个排的美军步兵与4辆轮式装甲车。
  战斗打了不到10分钟,没等3营的步兵战车与反坦克炮赶到,5辆DZ-21瓜分了4个战果,击毙12名、俘虏8名美国大兵。
  没找到美国坦克,没能抢到战果,李文非常愤怒。
  审讯战俘后,他才得知。美军大部队已经在半小时前撤离文岳里,被他们歼灭的美军是留下来销毁无法带走的军事物资的殿后部队。
  虽然在美军仓库内找到了上百吨弹药物资,但是李文仍然非常愤怒。
  没等增援部队到达,3排再次上路。
  24日凌晨1点前,3排“攻占”了没有美国大兵驻守的中兴里。
  到此,3排距离南面的林产里只有34千米!
  没等李文再次上路,营部发来消息,命令“尖刀排”停止前进,等待大部队到达。
  忙了一整夜,只逮到几条小虾米,李文的失望程度可想而知。
  装甲541旅必须在这个时候停下来,因为美军第1陆战师的2万多名官兵已经被压缩在了一块面积不到3000平方千米的地域内。林产里不但是美军的集结地点,还是美军的主要防御阵地(后来还得知,当时第1陆战师的师部就在林产里)。
  没有空中支援,远程炮兵还未赶到,贸然进攻只会付出惨烈的代价。
  无人侦察机拍下的照片显示,美军一路退到林产里之后,没再继续向南撤退,转为构筑防御阵地、修建防御工事、集结装甲力量,摆出死守林产里,与第54军、第37军决战的架势。
  就算要硬拼,也要等到第37军攻占了旧龙里之后。
  实际上,裴承毅没有打算与美军硬拼。
  没有空中支援,共和国陆军还有足以令所有对手望而生畏的远程炮兵。
  24日2点30分,第37军歼灭了旧龙里的最后一支美军步兵。
  2点45分,分别到达龙林与文岳里的第37军与第54军军直属炮兵旅展开队列,摆好架势。
  炮击从2点55分开始,2个炮兵旅的584门大口径榴弹炮与284门火箭炮投入战斗。
  这场惊天动地的炮击持续了4个小时,总共向林产里的美军阵地投掷12万枚155毫米炮弹与65000枚火箭弹,2个炮兵旅用光了携带的所有弹药。据战后统计,仅在当天晚上报废的火炮炮管就有114根!
  从某种程度上讲,炮击比轰炸更有震撼性。
  共和国陆军大打出手,目的与美军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空射巡航导弹差不多:消耗库存弹药。
  当时,共和国陆军总共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口径炮弹与火箭弹。
  当天晚上消耗的大都是2019年之前生产的老式炮弹。因为大部分炮弹的有效保存期只有5年、最多不过10年,再不用掉就会“过期”,所以在参战之前,陆军就将库存弹药送到东北地区的军火库,希望在战争中用光所有老式炮弹,腾出仓库储备新式炮弹。
  这个晚上,被幸存的美军官兵称为“撕裂的夜晚”。
  夜空被炮弹撕裂,大地被炮弹撕裂,防御阵地被炮弹撕裂,坦克战车被炮弹撕裂,美国大兵的肉体与精神也被炮弹撕裂。
  持续数个小时的炮击既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士气与斗志,也为美军提供了准备时间。
  杜奇威与约克都意识到,总攻将在天亮后展开。
  不管是打还是逃,必须顶住中国陆军的总攻,为部队撤退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当天晚上,第1陆战师的所有装甲部队在林产里南面集结。坦克的弹舱内装满了贫铀脱壳穿甲弹、步兵战车带足了反坦克导弹,随车作战的步兵也都按照反装甲作战的配制携带了反坦克导弹。
  不拼命就得当俘虏,拼命还有一线生机。
  聚集在林产里北面的第54军与到达林产里西面的第37军也在当天晚上给各级装甲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所有坦克与步兵战车均按照反装甲作战的配制携带弹药。
  双方均已箭上弓弦,坦克大战一触即发。
第五十六章
高潮跌宕的前戏
  朝阳初升,突然而至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南面天空中,黑压压的直升机机群由远及近。
  炮弹尖叫着从空中落下,漫无目的的砸向荒无人烟的山丘,抛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制造起令人窒息的硝烟。炮击很有规律,空旷高原上每座算得上土丘的山包都挨了几枚到几十枚炮弹。弹幕向北延伸,直升机机群缓缓赶到。
  飞在最前面的是数十架AH-1Z“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半岛战争,将是这种在上个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参加的最后一场战争。按照美国陆战队的发展规划,从2025年开始,由AVC-22A“攻击鹰”逐步取代所有AH-1Z,最后1架AH-1Z将在2030年前退役。半个多世纪中,AH-1系列武装直升机伴随美军征战沙场,参加的战役战争超过美军任何一名将领。作为AH-1系列武装直升机的终极改进型号,AH-1Z的性能丝毫不比在陆军中担当主力的AH-64DⅢ型武装直升机差。
  跟在AH-1Z机群后面的是运载了数百名陆战队官兵的30多架SH-60K“黑鹰”运输直升机与20多架VC-22A“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每次机降前,都将由AH-1Z用机关炮与火箭弹再次“清理”机降地点。
  “黑鹰”与“鱼鹰”并不着陆,而是悬停在距离地面2到3米的高度,放下运载的陆战队官兵后立即向南飞走。
  美军正在逐步控制每座山包,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
  只是,正在战场上活动的不止美军。
  北面数千米外的山丘后面突然升起数道白色烟尘。不,那不是烟尘,是防空导弹腾空而起时留中空中、由水汽凝聚而成的尾迹。
  AH-1Z机群还未做出反应,又是数十枚防空导弹拔地而起。
  原先还井井有条的美军机群顿时乱作一团,不管是武装直升机、还是运输直升机、或者倾斜旋翼飞机,均不顾一切的降低飞行高度,释放雷达与红外干扰弹,规避从高空俯冲下来的防空导弹。
  直升机不是以速度见长的机种,倾斜旋翼飞机难以在数秒内改变飞行状态。
  在毫米波雷达、被动红外/紫外引导头的指引下,导弹如同长了眼睛的神箭,分毫不差的射向仓促规避的机群。
  虽然半数以上的直升机避开了导弹,但是仍然有数十架直升机没有那么幸运。
  导弹攻击没有结束,第二批防空导弹接踵而至,大有不击落所有敌机誓不罢休的势头。
  躲过第一批导弹的直升机纷纷贴着地面、向南面仓皇逃窜。即便是携带了对地攻击导弹的武装直升机也不例外,因为武装直升机上的美军飞行员根本没有发现防空导弹阵地,自然无法进行反击。
  美军直升机刚刚离开,炮弹再次呼啸着砸向地面。
  只是,炮弹不是从南面飞来的,而是从北面与东面飞来的。炮击目标非常明确:被美军陆战队控制的山丘与土包。
  炮击非常猛烈,达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交战双方的情况均落入了正在战场上空、距离地面18000米高度上盘旋的“秃鹰”大型无人飞机的“眼中”。通过战术数据链,“秃鹰”将战术信息发给了装甲541旅旅部,通过旅部的战术信息交换中心发给各参战部队。
  坐在编号54111301的DZ-21主战坦克车长位置上的李文也能实时掌握战场情况。
  首先发威的是防空营的FM-21式机动式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最大射程25千米、最低射高在5米以下的FM-21型防空导弹最适合对付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与战斗机,必要情况下甚至能够用来拦截巡航导弹与制导炸弹。只要在FM-21防空系统的保护下,装甲部队就不用担心遭到空袭。
  接着登场的是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具有军直属远程炮兵的威力。几年前,旅直属炮兵营装备的还是122毫米榴弹炮。换装时,陆军取消了其他口径的支援火炮,仅保留155毫米一种口径,起到提高炮兵战斗力、减轻后勤保障压力的作用。用155毫米高爆榴弹对付“几个”步兵,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排长,收到命令了吗?”
  “没有。”李文没好气的回答了一句。
  坐在右侧的房唯民瘪了瘪嘴,没敢多说什么。
  全排的官兵、甚至全连的官兵都知道李文这几天“上火”。要是别的排长,早被连长叫去训话了。李文不同,他是全旅资格最老的排长,副旅长与旅参谋长都是他的同学,没人不给他面子。
  李文“上火”的原因,大家心知肚白。
  “排长,有消息。”坐在李文左侧的驾驶员石劲勇大声吼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