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95

  如果不是绑在肩膀上的安全带,车内的官兵都将撞得头破血流。
  几下轻微的震动后,战车后舱门迅速弹开。
  “下车,散兵防线,快,快,快……”
  在张志骐的“催促”下,全副武装的士兵迅速冲出伞兵战车。
  李东石最后一个下车,伞兵战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距离最近的一座土丘。
  “联系1班与2班。”李东石取下别在胸口上的定位系统,“把我们的位置发出去,让1班与2班立即赶过来。”
  通信兵立即开始呼叫另外2个班。
  夜空中,数十辆伞兵战车正向地面落下。依靠战车上的小型方向控制设备,绝大部分战车都落在了方圆不到2平方千米的空降场内。
  “没有发现,我们距离敌军防线还有一些距离。”张志骐跑了过来。
  “让大家提高警惕,派两个人前进侦察。”李东石朝东南方向看了一眼,“着陆地点偏了大概两百米,不是很严重,1班与3班到来之后,立即向敌军阵地推进。”
  张志骐点了点头,朝附近的2名士兵吹了声口哨,比划出前进侦察的手势。
  李东石朝漆黑的夜空看了一眼,大部分伞兵战车已经着陆了。问题是,空军没有按照计划轰炸五老的美军阵地!
  妈的,只能靠自己了。
  在心里嘀咕了一番,李东石见到了从北面驶来的2辆伞兵战车。
  3个班,包括李东石在内,总共24名步兵。
  “排长,营部发来消息,让我们立即向东南方向推进。”通信兵苦笑了一下,说道,“非常幸运,我们距离美军阵地最近。”
  李东石愣了一下,说道:“把1班长与2班长叫来,轮到我们打头阵,确实非常幸运!”
  3名班长全都赶来时,李东石调出了计算机里的战场地图。
  “到达美军防御阵地前五百米时,步兵下车作战,3班从中间突击,1班左翼掩护,2班右翼掩护,保护好战车,充分利用战车支援火力。”李东石扫了一眼3名班长,说道,“美军的防御阵地并不牢固,兵力不会太多。不用等待增援部队,我们要第一个攻入五老,占领美军指挥所。”
  “有没有空中支援?”
  “肯定没有,至少不能对空中支援抱任何指望。”李东石看了眼手表,“现在是一点四十三分,两点前完成战斗,3班首先出发。”
  因为李东石一直跟随3班行动,所以3班的伞兵战车成为了排“指挥车”。
  1点48分,张志骐率领6名步兵下车作战。
  在伞兵战车机关炮火力的掩护下,3排有惊无险的突破了美军防线,直奔五老镇美军指挥所。
  直到1点53分,步兵突破了美军防线时,才遭到美军的轻微抵抗。
  李东石并没感到意外,因为在出发前的战前会议上营长卓卫林就提到五老的美军不会超过一个步兵营,进攻五老的战斗不会太艰难。
  1点58分,3辆伞兵战车冲入美军指挥所。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大概5分钟,在付出2名士兵负伤的代价后,击毙美军14人,俘虏32人,2班的伞兵战车还用机关炮摧毁了1架准备起飞的美军直升机。
  此时,3营的其他部队向美军阵地发动了全面进攻。
  让士兵守住指挥所周围的阵地后,李东石清点了战俘。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最高级别的战俘只是一个上尉军官。审问俘虏后得知,驻扎在五老的美军只有一个步兵连,不是一个步兵营!
  2点20分不到,地面战斗基本上结束。
  在击毙美军30多人,俘虏70多人的情况下,3营仅有2名士兵阵亡、8人负伤。
  攻占五老的战斗顺利得让3营官兵无法相信,但是李东石知道,顺利开场往往预示着惨烈的结尾。
  另外几个营的官兵未到达,卓卫林就让3营官兵开始巩固防御阵地。
  四周全是美军,在37军与38军赶到之前,空降153旅别想获得地面部队的支持。如果美军疯狂反击,甚至很难获得空中支援。
  从这此开始,空降153旅的官兵要用血肉之躯守住这块决定数万美军官兵命运的阵地!
第四十八章
痛歼美军
  五老空降作战是共和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兵种联合作战行动。
  站在前台的是隶属于陆军的空降兵,做出最大贡献的却是空军。
  为了确保制空权,空军出动644架战斗机、16架预警机、24架电子战机、36架防空压制战斗机与12架大型加油机,7个小时内出动1473架次,其中战斗机出动1322架次、平均每架战斗机出动2架次,以压倒性的优势掌握了朝鲜北部地区的制空权。
  为此,空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空降作战结束时,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损失了87架J-14A、136架J-15A、7架DJ-11B,2架KJ-22与1架DY-14。与共和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遭受了更为惨痛的损失;即便按照美国公布的战斗结果,在当天夜间的战斗中,美军损失了81架F-22A、73架F/A-18E/F、62架F-35A、27架F-35B、112架F-35C、13架EA-18F、4架E-11A、7架E-2D、4架EP-10B与2架KC-767。在凌晨4点后参战的韩国空军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根据共和国空军统计的战果,韩国空军在当天晚上损失了31架F-22K、54架F-35AK、3架E-11与4架E-2D。
  导致美军损伤惨重的主要原因是共和国空军采取了“攻势防空”战术。
  几乎所有空战都发生在朝鲜南江以南空域与东朝鲜湾上空,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共和国空军的战斗机甚至突击到三八线附近,偷袭美军与韩军的支援飞机。至少有2架美军的E-11A、属于韩国空军的3架E-11与4架E-2D在三八线附近被J-14A击落,2架在日本海上空等待战斗机前来补充燃油的KC-767、至少有4架在东朝鲜湾上空巡逻的4架E-2D被J-14A击落。
  针对共和国空军的“偷袭”,美军展开“反偷袭”。
  KJ-22与DY-14均在鸭绿江与图们江上空被美军的F-22A击落。
  朝鲜半岛的夜空被燃烧的战机照亮,因此被称为“燃烧的夜晚”。
  大规模消耗,交战双方均大伤元气。
  在日本海活动的7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在23日上午“整编”,3支航母战斗群留下来继续执行作战任务,另外4支航母战斗群因缺乏足够的舰载战斗机,被迫撤出日本海,前往北太平洋接收从夏威夷起飞的F-35C与F/A-18E/F。
  天亮后,双方空军偃旗息鼓,纷纷着手调整部署与战术。
  相对而言,共和国空军的压力更大,因为夺取制空权只是任务之一,空军还要负责投送空降部队。
  要在4个小时内投送空降153旅的5500名官兵与配套装备,难度可想而知!
  战役策划阶段,空军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Y-14的最大运载能力为25吨,一次最多投送2个班的空降兵与2辆伞兵战车,或者2个10吨货盘。Y-15的运载能力达到65吨,可以一次投送3个班的空降兵与3辆伞兵战车,外加2个15吨货盘。
  空降153旅总共有6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与1个后勤营。
  按照空军的作战计划,即便Y-14与Y-15运输机在4个小时内飞2个架次,投送所有作战部队与第一批作战物资,总共需要投入188架Y-14或者110架Y-15。战前,共和国空军总共只有128架Y-14与78架Y-15。
  20日项铤辉到沈阳部署作战任务后,空降153旅调整了作战计划。
  为了增强空降153旅的独立作战能力,把隶属于空降152旅的1个炮兵营转调给空降153旅,第一批空投作战物资由1250吨增加到1700吨,空投任务增加20%。
  不幸中的万幸是,空投场与机场的距离在200到300千米之内。
  更加幸运的是,Y-14与Y-15是全电动运输机,降落后不需维护与补充燃料,装载时间能够控制在15分钟之内。
  为了满足空降153旅的要求,只能让部分Y-14在4个小时之内飞3个架次。
  高强度的出勤率对组织与协调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是派遣空降153旅上场的主要原因,因为该旅是共和国最优秀的空降部队。
  当天晚上,共和国空军调动了120架Y-14与70架Y-15,总共飞行455架次。
  4个小时内,空降153旅的10个营全部到达五老。因为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占了优势,所以空军延长了空投时间。
  在5点30分到7点之间,Y-14与Y-15再次出动,向五老空投了2500吨物资。
  “额外”的2500吨作战物资(其中大约有900吨弹药)对后面的战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很难想像,如果没有这批物资,深入敌后、孤军奋战的空降153旅能否在数万美军的围攻下坚持到友军到达。
  在最后一轮空投中,空军损失了2架Y-14与1架Y-15。
  虽然比起惨烈的空战,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但是为了避免坠毁在黄草里(长津湖南面的小镇)附近的运输机残骸落入美军手中,空军不得不紧急出动数十架战斗机,向坠机地点投掷数十吨炸弹,由此引发了双方在此轮战斗中的最后一场空战。
  天亮后,战斗并为结束。
  空降153旅在一夜之间占领五老,美军面临极为残酷的现实。
  能否夺回五老,将决定北面4万多美军陆战队官兵的生与死。
  虽然没有能够夺取制空权,但是美军掌握着日本海的制海权。天刚亮,伴随两栖舰队活动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再次登场,用155毫米舰炮炮击五老的空降兵阵地。随后美军战略轰炸机到达,用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轰炸五老。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前出,不但可以用EDD炮弹打击五老的空降兵,还能用远程防空导弹掩护舰载预警机,以免再次发生夜间的惨剧。
  因为美军战略轰炸机均在北太平洋上空发射导弹,所以共和国空军只能望空兴叹。
  对于那些在东朝鲜湾活动的美国海军战舰,共和国空军就不会手软了。
  战术航空兵“疲软”,不等于共和国空军没有别的手段。
  7点45分,24架携带远程反舰导弹的H-9战略轰炸机从内蒙古大河空军基地起飞。大约15分钟后,一颗侦察卫星从日本海上空掠过,发现了美军两栖舰队,并且将侦察情报及时发回总参谋部。
  8点10分,部署在吉林延边大石头空军基地的6架大型无人飞机起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