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1195

  损失惨重的韩国空军把主力位置让给了美国空军(包括舰载航空兵),共和国空军出动第三个战斗机联队,投入的作战飞机数量超过400架。
  白天,共和国与美国战机交手4次。
  双方都损失惨重,4场空战均从视距外打到视距内,甚至有1架J-14A与2架F-22A被对手用机关炮击落!2种性能旗鼓相当的制空战斗机成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力,空战性能不佳的F-35系列战斗机从一开始就被挡在了空战的大门之外。为了避免预警机与电子战机再次被击落,双方均把预警机与电子战机放置在地面(海面)防空力量的掩护范围之内,没让其前出冒险。
  傍晚,共和国公布的战况为击落敌机54架、自损46架。
  随后,美国公布的战况为击落敌机52架、自损41架。
  似乎双方心里都有数,均未故意夸大战果、也未故意隐瞒战损。
  白天最重要的战斗不是争夺制空权,而是第21联队在15点左右执行的轰炸行动。
  为了阻止到达长津湖与赴战湖的美军陆战队快速突击、将美军困在一块相对狭小的地域之内,第213大队的24架J-15A战斗机在第211与第111大队的48架J-14A战斗机的掩护下,利用特种部队提供的引导信息,投下48枚制导炸弹,摧毁了秃鲁江、长津江、赴战江、虚川江上的10多座公路与铁路大桥。
  轰炸行动在5分钟内完成,美军反应过来时,J-15A机群已经返航了。
  就算美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是白痴,也能看出共和国正在布一个很大的局,陆军参战后首先对付的就是冒进北上的美军陆战队。
  进还是退?
  美军指挥官一面让工兵在推进线路上架设浮桥,一面通过军事通信网络商讨对策。
  摆在美军面前的现实极为残酷,继续进攻很有可能被入朝作战的共和国陆军围歼,退缩则将失去获得胜利的唯一机会。
  担任前线指挥官的杜奇威少将最终决定“双管齐下”。
  第1陆战师与第2陆战师继续推进,协同作战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尽快前往五老。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的判断非常准确。
  共和国陆军要想全歼北上的2个美军陆战师,必须在进攻开始的时候出动空降兵占领五老。只要第101空中突击师控制了五老,2个陆战师就无后顾之忧了。
  问题是,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兵力分散在数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数个方向上。
  按照杜奇威的部署,23日天亮前,第101空中突击师最多向五老派遣一个机降营。
  夜间,第15联队与第17联队参战,至此共和国空军投入了5个战斗机联队(除了最先参战的第11连队与第21联队之外,还有在22日白天参战的第13联队),投入的J-14A战斗机与J-15A战斗机均超过300架。为了支援作战行动,空军将第12联队与第22联队的2个预警机大队与2个电子战大队派往前线,总共投入预警机16架,时刻保证至少有3架KJ-22型预警机在鸭绿江与图们江北岸上空巡逻。
  19点30分,项铤辉向前线司令部下达了第一道“总参谋长令”。
  命令很明确,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在23日1点30分到5点30分之间夺取朝鲜北部地区的制空权,重点确保几条空中走廊的安全,为空降兵开路。空降153旅务必在23日凌晨前做好参战准备,第一批空降部队在1点30分到2点之间在五老附近着陆,所有作战部队务必在5点30分之前着陆。
  也就是说,空降153旅将在23日凌晨参战。
  接到命令后,空军立即停止了22日夜间的作战行动,除了执行边境防空安全巡逻任务的战斗机之外,5个联队的数百架战机全部返航,为23日凌晨的战斗做准备。
  共和国空军突然“撤场”,大规模突击的征兆太明显了。
  杜奇威在21点左右到达设在兴南的第101空中突击师的指挥部,要求立即将附近的所有空中突击部队派往五老。
  问题是,杜奇威是陆战队少将,第101空中突击师是陆军部队。
  即便不考虑部队隶属上的问题,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大部分作战部队也正在返回驻地的途中。因为严重依赖以直升机为主的低空突击力量,所以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后勤需求最为巨大。即便直升机返航后不做任何维护,总得补充燃料,让飞行员吃口晚饭,才能再次出发吧。
  这么折腾下来,第101空中突击师根本无法在23日天亮前向五老增派更多的兵力。
  22点30分,杜奇威赶到五老,亲自安排防御部署。可惜的是,当时到达五老的只有一个步兵连,防御部署做得再完美都无法弥补兵力欠缺。
  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有才华的将军,杜奇威深知即将爆发的战斗有多么残酷。
  23点45分,杜奇威返回第2陆战师指挥部,首先命令第2陆战师停止进攻,随即向第1陆战师下达了类似的命令。
  只是,杜奇威的行动慢了一点。
  下达命令时,第2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平山里与山水里、第1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龙林与文岳里、算上到达北青的第1陆战师的作战部队,2个陆战师的4万多名官兵分散在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的地域内,战线总长度超过500千米!第101空中突击师更加分散,除了留在兴南的3000多名官兵之外,另外11000多名官兵以连、甚至排为单位撒布在整个战场上。
  如果遭到突然袭击,美军根本不可能由进攻转为防御状态。
  面对即将降临的危险,杜奇威却无计可施。
  杜奇威忙着解决“问题”的时候,驻扎在秋梨沟空军基地的空降153旅的4000多名作战官兵(该旅总兵力超过7500人,近一半是非作战人员)正在为战斗做准备。
  升任中尉排长的李东石仍然像当班长时那样,逐一检查了每一名士兵的装备。
  战场既是军人建功立业的舞台,又是军人流血牺牲的墓地。
  准备充分与否,将决定军人的最终归属。
第四十七章
难以置信的顺利
  因为驻扎在秋梨沟空军基地的全是空降兵与运输机,所以全副武装的空降兵陆续登机的时候,并不知道数百架空军战机已经飞赴战场,正在为他们开辟空中走廊而浴血奋战、夺取空降场上空的制空权、轰炸空降场附近的敌军。
  空战从23日凌晨1点左右开始。
  5个大队的120架J-14A首先进入朝鲜北部上空,击溃仓促迎战的30多架F-22A,夺取了制空权;紧随其后的8个大队的192架J-15A战斗机分头轰炸了聚集在慈江道、两江道与咸镜南道交界地带的美军陆战队,重点轰炸了五老附近的新兴与新上里,炸断了城川江上连接五老与咸兴的铁路/公路大桥。
  共和国空降兵即将攻打五老的迹象再明显不过。
  杜奇威再次下令陆战队停止进攻,第101空中突击师向五老集结。
  太晚了。
  没有制空权,第101空中突击师就是折断翅膀的老鹰。没有制空权,陆战队就是趴在地上的缩头乌龟。别说向五老集结、停止进攻,能在共和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反应最迅速的还是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
  1点20分,近80架F-22A赶到战场,与J-14A机群争夺制空权。
  与以往的空战不同,J-14A机群主动南下迎战,将空战战场推到元山-平壤一线,将美军战斗机挡在了空降场外面。
  1点25分,美军舰载航空兵赶到。
  与J-14A机群一样,投掉了炸弹的J-15A机群主动上前迎战,将空战战场推到了东朝鲜湾上空,没让美军战机靠近朝鲜半岛。
  两个方向上的空战打得异常惨烈,双方不计代价的投入作战力量。
  前半个小时,共和国空军至少损失了50架J-14A与30架J-15A,美国空军则丢掉了60架F-22A与50架F/A-18E/F。
  为了让空降兵安全着陆,空军连续不断的派出预备队。
  为了夺回制空权,避免陆战队被共和国陆军围剿,美军也持续不断的投入预备力量。
  打到最惨烈的时候,双方放弃了对地支援任务,将能够执行空战任务的战斗机全都派了上去,连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都带着空对空导弹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飞、协助舰载航空兵夺取制空权。
  1点35分,第一批40多架Y-14运输机到达五老上空。
  伞兵战车内亮起绿色灯光,随即轻微震动了几下,轰鸣声突然涌入,战车内的李东石等九名官兵纷纷抓住扶手,没让身体飘起来。
  投下伞兵战车的运输机迅速转向飞离战场上空。
  老挝战争中,空降兵立下奇功,战斗力得到证实,问题也暴露无遗。当时还是班长的李东石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救援落在越军防御阵地内的友军,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空降兵无法随同伞兵战车一起空降,着陆后要花很多时间与伞兵战车会合。
  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陆军在2019年底投入十多亿经费研制新式伞兵战车。
  确定战术指标时,陆军明确提出,在满员伞降的情况下,伞兵战车的安全系数必须超过99%(老式伞兵战车的安全系数不到75%)。
  因为陆军要求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设计,2023年6月之前投产(这样才能保证在2024年底让3支空降军的5个空降旅完成换装工作),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一种全新的伞兵战车,只能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除了能够满员伞降之外,新式伞兵战车配备了30毫米机关炮,火力明显增强。
  最大的遗憾是,因为空降兵往往在敌后空降,陆军研制的“车载式可控聚变电力供应站”无法通过空投送到前线(主要是风险太大),所以伞兵战车无法在野战情况下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只能配备老式燃油发动机。实战中,空降兵既可以从敌人手中夺取燃油,又可以通过空投获得燃油。
  一股巨大的力量传来,李东石感到身体下沉,仿佛被一只大手压在了座椅上。
  车内的官兵都松了口气,降落伞顺利打开,不用担心近10吨重的伞兵战车像铁棺材一样砸向地面了。
  扫了眼车内的官兵,李东石暗自苦笑了一下。
  2020年,李东石升任少尉副排长,次年晋升为中尉排长。与其他班长不同的是,李东石有大学本科文凭,晋升为军官的时候,直到国防大学进修了半年。这种情况在共和国陆军非常少见,绝大部分班长(士官)在退役前都是班长,只有极少数能够晋升为高级士官或者军士长,破格提拔为军官的班长简直是凤毛麟角。
  从老挝战场上撤下来的时候,3排只剩下了13名士兵。
  重建的时候,这13名“老兵”均被提拔为班长,组成了3排的核心力量。李东石当了几年班长,很清楚班长在基层部队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班长能给班里的所有士兵提供无穷的士气与斗志,一个差的班长能让班里的所有战士变成孬种。
  实际上,排长只比班长高一级。
  战车内亮起黄色灯光,李东石立即抓紧扶手,看了眼车内的战士。
  除了坐在对面的张志骐上士之外,其他6名士兵的神色非常紧张。
  见到排长朝自己看来,张志骐微微笑了笑。作为3班的“老兵”,张志骐绝对信任李东石,相信“老班长”能够带着兄弟们战胜所有敌人,再带着兄弟们凯旋而归。
  红灯亮起,战车猛的一震,像是发生了车祸事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