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1195

  加速逃逸的8架F-22K也没能幸免于难,因为比起导弹,F-22K的速度太慢了。
  只有全速俯冲,一头钻进了下方南江河谷中的4架F-22K中的前2架非常幸运的避开了杀来的SD-16导弹,后面2架都没能逃脱。
  F-22K机群被击溃的时候,西朝鲜湾上空的12架J-14A转向离开了战场。
  整个交战过程中,第113战斗机大队第2中队的12架J-14A战斗机一直依靠预警机与电子战飞机提供的目标信息前进,直到导弹进入末端攻击前才使用了火控雷达。为了能够发现100千米外的F-22K,J-14A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采用了窄幅扫描模式。
  J-14A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在对空作战时有3种扫描模式。一是广域扫描模式,利用机械转动与电子扫描的方式对战机前半球水平180度、垂直120度范围内的空域进行探测;二是窄域扫描模式,雷达波束集中在前半球水平60度、垂直30度的范围内进行探测;三是窄幅扫描模式,雷达波束集中在前半球水平15度、垂直15度的范围内进行探测。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波束越集中,单位面积内的电磁波能量密度越高,越能发现RCS面积较小的隐身目标。利用在东海战争中获得的F-22J的残骸推测,J-14A的火控雷达处于窄幅扫描模式的工作方式下,对F-22K的探测距离不会低于150千米,跟踪与锁定距离不会低于120千米。
  这场战斗验证了,J-14A火控雷达的性能。
  12架J-14A发射导弹后,转变飞行方向,与F-22K机群保持大约100千米的距离,直到导弹即将进入末段攻击前才用火控雷达照射F-22K。
  12架J-14A在没有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一举击落22架F-22K!
  韩军战斗机不是输在性能上,而是输在综合作战能力上。
  战斗并没结束,第113大队第1中队的12架J-14A在此时进入攻击空域,分别向平康上空的E-11与附近的3架E-2D发动了攻击。
  与第2中队的J-14A不同,第1中队的J-14A携带的是CM-2“长矛”远程空空导弹!
  CM-2采用的也是脉冲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4马赫,最大射程450千米;因为受到长度限制(J-14A弹舱的长度),所以没有配备火箭助推器,发射前载机的飞行速度必须达到1.8马赫以上,才能使导弹的脉冲冲压发动机启动。为了提高射程CM-2的弹体明显粗壮得多,因此配备了功率更大的主/被动雷达引导头与红外/紫外成相引导头,自主攻击距离由SD-16的20千米提高到了40千米。更大的弹体与更大的载荷,让CM-2能够携带更多的设备,获得更加出色的性能。
  要想对付450千米外的敌机,中段引导极为重要。
  即便CM-2全程以4马赫的速度飞行,在进入自主攻击阶段之前,目标都有可能飞行了数十千米,早就脱离了主/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范围。因此CM-2采用了惯性加复合指令中程制导方式,即可以由载机提供引导信息,也可以由其他携带了配套设备的飞机、甚至地面引导站提供引导信息。
  J-14A机群发射完导弹后就转向撤退了。
  引导工作由第321大队的KJ-22预警机负责。
  韩国预警机根本不知道导弹正在逼近,更不知道即将大祸临头。
  CM-2导弹进入自主攻击阶段前,KJ-22上的相控阵雷达迅速改变工作模式,集中照射4架韩国预警机。这就如同用手电筒照亮了黑暗中的物体一样,从韩国预警机上发射回来的雷达信号被处于被动工作模式的雷达导引头截获。同时KJ-22向J-14A发射的24枚CM-2导弹(J-14A的1个弹舱只能容纳1枚CM-2)发出了无线电指令,引导CM-2导弹调整航向,向韩国预警机发起最后冲刺。
  直到此时,韩国预警机仍然没有察觉到危险!
  当CM-2导弹在距离预警机大约35千米,雷达导引头由被动工作模式转为主动工作模式的时候,韩国预警机上的导弹告警机才发出警报。
  显然,太晚了!
  对于飞行速度只有0.85马赫的E-11与飞行速度只有0.65马赫的E-2D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摆脱飞行速度4马赫的CM-2。虽然4架韩国预警机都以最快的速度释放出了雷达与红外干扰弹,但是每架预警机遭到至少5枚导弹攻击(E-11受到特殊照顾,遭到多达9枚导弹攻击),干扰弹能够欺骗一半导弹就不错了,只需1枚战斗部重大45千克的CM-2就能干掉1架E-11这类的大型飞机,更别说小得多的E-2D。
  4架韩国预警机被炸得凌空开花,碎片如同天女散花般的撒向地面。
  之前负责诱敌的J-15A机群转向杀入战场,开始大肆屠戮逃窜的韩军战斗机。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J-15A机群被限制在南江以北空域活动,严令禁止攻击三八线以南的韩军战机。
  韩军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共和国没打算扩大战争规模。
  如果共和国东北地区的战机全部出动,不但能够迅速掌握朝鲜半岛的制空权、干掉更多的韩军战机,还能让首尔变成火海!
  14点过,韩国空军停止了所有行动。
  美军也暂停了空中打击,再次调整作战部署。
  共和国空军参战不到3个小时,战局陡然剧变!
第四十三章
蓝天之主
  为了避开共和国空军的锋芒,韩美联军迅速调整作战方案。
  治标不治本!
  摆在韩美联军面前现实是,要么停止作战行动、听从共和国的“吩咐”撤回三八线以南,要么增大投入继续进攻、赶在共和国陆军参战前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撤退明显不可能。
  不撤退,只能继续进攻。
  20日下午,韩美总统与韩美联军统帅分头磋商对策。
  因为当选总统即将上任,所以柳宗纯与弗雷德里克通热线电话的时候,韦斯特伍德不但在场,还是主要决策者。
  虽然军情局神通广大,但还是没能获得韩美高层在热线电话中的交谈内容。
  根据前后发生的事情可以推测出,柳宗纯肯定要求美国派遣更多的部队、特别是地面部队参战,以及向韩国提供更多的军事物资,争取在共和国出动地面部队前攻占朝鲜全境;弗雷德里克、准确的说韦斯特伍德没有完全答应柳宗纯的要求,只同意增派空中力量,为韩国提供更多的物资。
  当时,美国不是无法立即增派地面部队。
  从韩国替换下来的3个美军师分别部署在菲律宾、关岛与夏威夷。以美国的军事海运能力,3天内就能将关岛、5天内就能将菲律宾、6天内就能将夏威夷的地面作战部队送到韩国,参加地面作战行动。
  如果是弗雷德里克做主,肯定会立即增兵。
  韦斯特伍德摆明不想接管前任的烂摊子,如果不是与韩国签署了同盟条约,甚至不会答应协助韩军进攻朝鲜。在出动地面部队的问题上,韦斯特伍德的态度一向非常谨慎,能够避免就避免,能够减少就减少。
  相对于出动地面部队,派遣空中力量的问题不是很大。
  美军作战飞机大多使用“防区外远程攻击弹药”打击地面目标,要么在韩军控制区域上空活动、要么在日本海上空活动,很少进入朝军控制去上空。即便偶尔有战机在朝军控制区上空被击落,因为共和国陆军还未参战,所以跟随两栖舰队行动的“海豹突击队”有很大把握救回跳伞飞行员。
  提供物资更不是问题,战争消耗的物资越多对美国越有利。
  如果打赢了,韩国必须按照签署的相关协议,在未来逐步偿还从美国获得的物资。即便打输了,也能达到消耗共和国的目的,总比囤积在国内发霉好得多。
  高层的态度,决定了韩美联军将军的态度。
  利用调整作战计划的机会,美军将领掌握了“主动权”。当时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第1装甲师师长鲍曼少将与第2陆战师师长杜奇威少将,第8军军长皮布鲁克中将在16日回国述职,至今没有返回韩国。
  鲍曼的建议是:韩军立即投入预备队,趁作战物资充足,迅速攻占青鹤与海川。
  杜奇威的建议是:东部战场上的韩军迅速北上,顶替第1陆战师向平壤推进,美军集中2个陆战师与第101空中突击师的所有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北上攻打咸兴,力争在共和国参战之前完成攻占朝鲜北部地区的作战行动。
  相对而言,杜奇威的建议更有决定性意义。
  美军仍然担负向平壤进军的重任,将不得不分散本来就不够充足的兵力。按照韩军制订的作战计划,美军北上时即便不遭到朝军抵抗,以行军的速度前进,最快只能在25日到达鸭绿江,能在28日完成攻占朝鲜北部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已算万幸。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在数日内参战,不可能拖到2025年!
  如果美军集中兵力北上,22日就能攻占咸兴,23日到达长津湖与赴战湖,随后分兵前进。一路从林产里向前川突击,争取在24日攻占江界,将战线推进到满浦;另外一路向北面的金贞淑邑推进,力争在24日之前攻占惠山,在26日到达新德。只要推进迅速,美军很有可能赶在共和国陆军入朝前完成大部分作战任务。
  韩美联军的关键问题不是何时攻占平壤,而是能以多快的速度堵住朝鲜的北大门。
  韩军将领不得不让步,最终全盘采纳了美军将领的建议。
  相对而言,美军的调动更加具有威胁。
  原先在济州岛附近活动的3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在20日上午驶向朝鲜海峡,准备进入日本海。正在赶来的“克林顿”号航母战斗群再次转向,准备从津轻海峡进入日本海。从美国本土西海岸出发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加快了航行速度,预计在24日夜间到达战区。美军将13支航母战斗群中的8支投入战斗,另外5艘航母中,3艘正在进行大修,2艘在12月初回到基地进行维护,均不能参战。也就是说,美国将能够动员的航母战斗群全部投入了半岛战争。
  美国空军的行动更加迅速。
  15点30分,于7个小时前从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起飞的48架F-22A战斗机经过2次空中加油到达日本空军基地。接下来的3个小时中,先后有4批总计144架F-22A战斗机到达日本。到当天晚上,部署在日本的美军作战飞机超过800架,其中包括336架F-22A,而美国空军总共只有448架F-22A。除此之外,还有384架F-35A战斗机、18架E-11A预警机、24架EP-10B电子战机、36架KB767与24架KA330加油机。如果算上运送人员、地勤设备与重要物资的C-17运输机,到达日本的战机数量超过了1000架,相当于投入了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40%、支援航空兵的75%!
  看上去,美国打算与共和国拼个“你死我活”。
  实际上美国根本没有想过与共和国决一死战,因为谁都知道,随着共和国陆军入朝作战,韩美联军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如果美国打算“死守”朝鲜半岛,除了动员海空作战力量之外,必须尽快投入足够的地面部队。美国陆军的第2装甲师、第3机步师、第4山地步兵师、第10步兵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3陆战师、第4陆战师都在家里“睡大觉”;13支两栖舰队中,除了正在维护的5支之外,还有6支在其他地方游弋,均没到达战场,美国会与共和国“拼命”吗?
  美国不会拼命,只是想尽快为韩军打下坚实基础,避免被彻底卷入脱不了身。
  这一系列调动,连很多新闻媒体聘请的评论员都看了出来,美国使出“全力”,一是避免制空权落入共和国空军手中、让美军遭受更加惨重的伤亡,二是将战线尽量推向北面,压缩共和国陆军参战后的作战空间。
  最好的结果是,共和国付出惨重代价后,在三八线与对手讲和。
  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朝这个目标前进。
  问题是,共和国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20日下午,在韩美联军没再“北犯”的情况下,总参谋部再次调整作战计划,让部署在大堡空军基地的第21联队(按照共和国空军的编制,尾数为单数的为战斗机部队,首数为单数是以制空作战为主的战斗机联队、首数为双数的是以对地打击为主的战斗机联队)用远程攻击弹药打击了盘踞在兔山的韩军地面部队。
  虽然轰炸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反应却很大。
  韩军的反应很迅速,遭到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16点25分,韩军出动上百架战斗机,在平安南道上空与共和国空军3个大队的72架战斗机交手,15分钟之内韩军损失47架战斗机,共和国空军仅损失9架战斗机。
  这场空战中,双方第一次进入格斗距离。
  不幸中的万幸是,韩军非常理智的主动撤离了战场,不然还将丢掉几架预警机。
  以F-35AK为主力的韩国空军最多算得上“中量级拳击手”,与属于“重量级拳击手”的共和国空军不在一个级别上。
  如果美军不出手,按照这个速度,韩国空军将在4天内损失所有作战飞机。
  到此,容不得美军犹豫了。
  进入夜间,完成调整的美国空军全体出动,“誓死”拿下制空权。
  这天晚上,第11联队与清河空军基地的第31联队的200多架战斗机轮番出动,与韩美联军争夺朝鲜北部地区的制空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