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1195

  贾宝国成为空军第11师(准确称呼是空军战术航空兵第11联队,只是很多人不太习惯新的编制)的准将师长(联队长),林岱珏为上校副师长(副联队长)。
  在他们手下,一共有5个战斗机大队,其中2个大队配备J-14A战斗机,3个大队配备J-15A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时,还能从空军支援航空兵获得1个预警机大队(4架KJ-22型预警机)预警机、1个加油机大队(8架JY-15型加油机)、1个电子战大队(4架DY-14型电子战飞机)与1个战术运输机大队(8架Y-14战术运输机)的直接指挥权。如果主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还能申请获得1个防空压制大队(8架DJ-11B防空压制战斗机)的指挥权。
  新的编制指挥体系,赋予了战术航空兵更加灵活、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
  作为空军第一支全面换装J-14A与J-15A的战术航空联队,从2020年底开始,第11联队就将重点放在了训练上。利用贾宝国与林岱珏参加J-14战斗机试飞工作,以及积累下来的作战经验,第11联队是共和国空军制空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
  10月底,第11联队转驻辽宁榆树空军基地。
  此时,贾宝国与林岱珏就知道战争快要爆发了,第11联队是首批参战部队。
  不说别的,榆树空军基地距离朝鲜不到120千米,距离韩国仅数百千米,战机起飞就将被韩国或者美国的预警机发现,飞行高度超过3500米之后还将被部署在韩国原州的远程防空警戒雷达探测到。
  以往,J-14A与J-15A一直部署在内地空军基地,很少派往边境地区。
  紧张的训练并未结束,只是普通训练变成了高强度对抗训练与联合作战战术训练。
  11月初,1架J-14A在对抗训练中因为飞得过低,与扮演假想敌的J-15A战斗机相撞。虽然2架战机的飞行员成功跳伞,最后确认是J-14A上的无线电高度表出了故障,导致飞行员无法在夜间准确判断飞行高度,没有追究飞行员与部队领导的直接责任,但是贾宝国与林岱珏仍然非常紧张,让部队停飞一周,飞行员与地勤人员集中学习“安全理论”,提高“安全意识”。
  对第11联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飞行员年轻化”。
  很多参加过第四次印巴战争的“老鸟”要么升职成为各领导、脱离一线战斗部队,要么退役、去民航赚大钱。虽然空军(包括海航)尽量挽留老资格的飞行员,保证每支部队有几名骨干,但是共和国空军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各部队的主力都是在2015年后、甚至2019年之后服役的“菜鸟”。拿第11联队来讲,除了5个大队长、11个中队长之外,其他飞行员中,只有不到20%参加过“中南风暴”作战行动,剩下的全是在2019年之后服役的年轻飞行员。
  让贾宝国感到啼笑皆非的是,空军竟然从海航“挖墙角”。
  第11联队中最优秀的大队长就是来自海航、参加过东海战争与“中南风暴”、击落过6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梅乐弛。
  2021年,梅乐弛与搭档栾劲宇从海航退役,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大型客机。空军得知消息后,用上校军衔、最高额度的津贴与奖金、一套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豪宅、为家属安排工作、以及军人的荣誉与职责等方式,“勾引”梅乐弛与栾劲宇到空军服役。发现空军“挖墙脚”后,海航把这件事情闹到了总参谋部,要求把梅乐弛与栾劲宇调回海航,甚至向两人许诺,只要回海航,就把他编入舰载航空兵(梅乐弛与栾劲宇退役的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加入舰载航空兵)。这件事情闹得很大,最后让彭茂邦出面裁决。梅乐弛留在了空军,而他的搭档栾劲宇调回海航,到舰载航空兵服役。
  幸好空军的大部分J-14A都是单座型,不是海航习惯使用的双座型。
  如果不是“菜鸟”太多,贾宝国不会给部队安排太多的飞行训练任务。在贾宝国的眼里,空军采购的模拟飞行仪器根本不能取代飞行训练,因为再好的模拟仪器都有局限性,不可能让飞行员产生空战时那种肾上腺素快速分泌的感觉。
  对于美国大力推崇的无人战斗机,贾宝国更是嗤之以鼻。
  如果战争变成“电子游戏”,需要高素质的军人吗?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在2024年初研制成功、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到蟑螂的万分之一!如果无法在智能化上取得突破,计算机永远无法取代人脑。
  到了12月,战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贾宝国的命令下,第11联队进入战备状态。
  18日凌晨,贾宝国被林岱珏从床上叫了起来。
  战争爆发的消息既让官兵们兴奋,又让两位联队长忧心忡忡。
  接下来几个小时,贾宝国与林岱珏想尽办法获取与战争有关的消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找同样驻扎在榆树空军基地的第32支援航空兵联队的第321预警机大队询问情况。当时第311大队的4架EJ-22预警机轮番前往鸭绿江北岸上空巡逻,利用探测距离超过600千米的雷达监视整个朝鲜半岛上空的情况。
  贾宝国亲自出面,第32航空联队的指挥官不能不给面子。
  空战打得非常激烈,也非常精彩。
  两位“试飞员”不得不佩服韩美联军的空中打击能力,特别是协调上千架作战飞机同时执行打击任务的协调能力。若论战机出动强度,开战后的头几个小时,甚至超过了美军在伊朗战争中的表现。
  朝鲜空军的反扑让贾宝国与林岱珏觉得非常愚蠢。
  没有预警机、地面雷达被炸毁,任何反击都是自投死路。虽然第321大队的预警机没能发现迎战的韩美战斗机,但是随着朝鲜战斗机一个个的从空中消失,谁都知道出手的要么是韩国空军的F-22K、要么是美国空军的F-22A。
  随着大批朝鲜战机逃入共和国领空,榆树基地热闹了起来。
  天亮前,至少有20架朝鲜战机在榆树空军基地降落。贾宝国与林岱珏没能见到朝鲜飞行员,因为所有朝军人员下飞机后就被宪兵带走了,连朝军战机都被宪兵接管,任何人员不得擅自靠近。
  失去空军,朝鲜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接下来2天,朝军一直被动挨打,韩美联军的进攻势不可挡。
  第11联队在18日上午进入最高战备状态,5个大队的飞行员轮番执勤,只要收到作战命令,15分钟内就能出动一个大队,2个小时内全体出动。
  问题是,总参谋部一直没有下达作战命令。
  直到20日清晨,贾宝国才收到总参谋部下达的命令,让全体官兵进入了战斗状态。
  与前几次收到的备战命令不同,这次收到的是作战命令。
  第11联队将是第一支入朝参战部队,主要任务是确保朝鲜北部地区(即咸兴到顺川以北地区)的制空权,阻止韩美战机逼近共和国本土。
  “第111大队首先起飞,第114大队提供配合。第113大队与第116大队负责第二轮巡逻任务,第112大队充当预备队,做好紧急起飞的准备工作。”贾宝国亲自做战术简介,“巡逻区域为平安北道与慈江道南部,重点保护由新义州到安州、以及水丰到安州的铁路与公路线。第321大队提供空中引导,第323大队提供电磁支援。单次巡逻时间为150分钟,所以做好充足准备。”
  “可以主动交战吗?”梅乐弛问了一句。
  “巡逻空域内可以主动交战。”贾宝国停顿一下,说道,“追击时不得越过沸流江,如需追击,必须报告行动。还有问题吗?”
  “没别的问题,大家快去准备吧,十五分钟后出发。”
  林岱珏说完后,飞行员陆续起身离开。
  梅乐弛率领的第111大队原本就处于战斗警戒状态,所以最先完成起飞准备工作。
  11点35分,梅乐弛上校率先驾驶涂有大队长标识(垂尾外侧与座舱两侧均有1颗明显的黄色五角星,座舱左侧还有6颗代表战绩的红色五角星)的J-14A战斗机升空,5分钟内,另外23架J-14A相继升空。
  11点45分,第114大队的24架J-15A起飞。
  所有战斗机都按照“空优”标准携带武器弹药,连航炮配备的都是近炸高爆弹。
  第11联队的战斗机群飞向朝鲜时,共和国外长黄国巍在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共和国应朝鲜请求,派兵参战!
第四十一章
龙墙
  12月20日,战争爆发后近60个小时,共和国宣布参战。
  虽然共和国出兵朝鲜在全世界新闻媒体的预料之中,但是当黄国巍向数百名记者宣布这一消息后,仍然在新闻界引发了12级地震,因为在黄国巍发表的声明中,既没有提到参战的规模,也没有提到参战的方式。
  共和国会全面参战吗?
  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共和国参战的消息时,共和国的第一支参战部队已经进入战场,在朝鲜北部上空执行巡逻防空巡逻任务。
  战斗无可避免。
  随着登陆元山的美军陆战队得到第一批重型装备,准备向北挺进,美军(主要是舰载航空兵)加强了对朝鲜北部地区的轰炸行动,协助提前进攻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向咸兴方向进攻。
  12点10分,在二道白河上空巡逻的KJ-22首先发现了正在向朝鲜逼近的美军机群。
  第321大队的预警机收到消息后,一边转为向东北方向巡逻,一边联系刚刚到达朝鲜上空的第111战斗机大队。
  “2中队注意,转入新航向,准备拦截敌机。”少了搭档,梅乐弛只能直接指挥1中队的12架战斗机,由柴俊辉少校指挥2中队作战。
  通过战术数据链,预警机获取的战场信息直接传输给了2中队的12架J-14A。
  2批战斗机分道扬镳,2中队的12架战斗机向东北转向,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前往朝鲜东北地区上空,准备从侧面拦截美军机群。
  梅乐弛没有率领1中队的12架战斗机参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会非常激烈。
  双方的战斗机均没有使用机载火控雷达,完全依靠预警机提供的战场信息。
  12点22分,2中队的12架J-14A从预警机的视野中消失。
  为了不被发现,J-14A一般在进入敌预警机探测范围前2分钟启动主动电磁干扰设备,别说美军的E-2D,连EJ-22都无法发现近在咫尺的J-14A。主动电磁干扰设备给了J-14A出色的隐身能力,也给了共和国空军飞行员更多的战术选择。
  算是便宜柴俊辉了!
  梅乐弛一边想着,一边盯着显示战场信息的左侧屏幕。
  美军机群仍然在向咸兴方向前进,没有意识到前方的威胁。利用时间捷变开关,J-14A在使用主动电磁干扰设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用机载火控雷达。只是一般情况下,J-14A不会急着启动火控雷达。敌机群进入导弹攻击范围时,依靠预警机提供的目标方位信息发射导弹,直到最后关头才用火控雷达照射敌机,获取目标信息,然后通过火控数据链为导弹提供最关键的引导信息。
  为了确保敌机无法逃脱导弹的攻击范围,攻击距离一般为导弹最大射程的60%。
  J-14A执行空优任务时,标准配备是6枚SD-16“闪电Ⅲ”型拦截导弹与2枚PL-15“毒蛇”型格斗导弹。SD-16采用了火箭脉冲冲压一体式发动机,能够全程保持6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在J-14A以1.45马赫速度飞行的情况下,迎头攻击的最大射程达到180千米、侧向攻击的最大射程为150千米、尾追攻击的最大射程也能达到120千米;按照60%的射程计算,从侧向进入的2中队将在距离美军机群大概90千米处发射导弹。在这个距离上,任何战机都很难逃出SD-16的攻击范围!
  90千米,对速度为6马赫的SD-16来说,仅仅需要40秒!
  一场没有多少悬念的空战,美军飞行员弹射跳伞的时候,恐怕还不知道对手在哪!
  梅乐弛淡淡一笑,耐心等待2中队的战果。
  中央的主显示器上出现了几个红色光标,梅乐弛迅速转移视线。
  “龙穴呼叫飞龙,龙穴呼叫飞龙……”
  “飞龙收到。”梅乐弛一边应答,一边接通了编队通信频道,让另外11名飞行员能够同时收到预警机的“呼叫”。
  “方位170度、高度5500、速度850,目标类别3,数量36。”
  “明白,立即前往拦截。”
  “数据正在传输,龙穴引导。”
  “龙穴引导,各机跟随长机转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