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1195

  对后面的作战行动来说,守卫元山港的朝军做出了最大“贡献”。
  按照计划,美军占领元山港之后,将立即把两栖舰队里的重型装备送上岸,随即向平壤与咸兴发动进攻。因为港口基础设施被朝军炸毁,所以美军无法立即将大量重型装备送上岸,也就无法立即展开地面进攻。
  无奈之下,美军不得不调整战术安排。
  原先配合陆战第2师的第101空中突击师成为进攻主力,分成两路,分头向平壤与咸兴方向突击,占领沿途的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
  为第101空中突击师提供支援的是进入日本海的3支航母战斗群里的舰载机。
  为了降低第101空中突击师的进攻难度,美军在清晨出动12架B-2A战略轰炸机,向元山北面高原(城镇名字,位于元咸铁路与平元铁路交汇处,交通枢纽中心与军事重镇)的朝军营地、防空阵地与指挥通信中心发射了上百枚空射巡航导弹。随后出动近30架B-1B轰炸机,对朝军防御阵地进行了凌空轰炸,投下数百吨炸弹!
  美军敢于使用战略轰炸机进行凌空轰炸,一是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二是没有防空威胁。
  这2轮大规模轰炸让驻扎在高原的朝鲜步兵师彻底崩溃!
  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突击部队到达高原时,俘虏了上千名意识模糊、精神彻底崩溃的朝军官兵。这些被俘朝军官兵中,很多在战后返回朝鲜。据部分人回忆,美军的“地毯式轰炸”不但摧毁了朝军的防御阵地,也摧毁了朝军的抵抗意志。
  根据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相关记载,在高原一共埋葬了3700余名朝军官兵的尸体!
  轰炸高原之后,美军再次出动战略轰炸机,对平壤东北的新成川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
  只是美军没有继续走好运,在这轮轰炸中,1架B-1B被朝军防空导弹击落!
  虽然只损失了一架轰炸机,但是美军仍然迅速调整了战术,没有再让B-1B这种即将退役的战略轰炸机挂着普通炸弹执行大规模轰炸任务。B-1B不是B-2A,使用制导炸弹执行攻击任务的风险非常大,除了普通炸弹,最佳的选择就是空射巡航导弹。
  问题是,当时美军储备的空射巡航导弹并不多。
  万幸的是,美军此时已经向日本派遣了大批战术战机,即便B-1B不能参战,对空中打击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因为缺乏重型装备,陆战第1师还未到达,所以在元山登陆的美军陆战队没有出动。
  美军在元山成功上岸,却没能按照计划迅速推进。
  拖下去,美军得不到任何好处。
  为了解决问题,韩美联军临时更改作战计划。到达元山的美军陆战队首先向南面的高山(城镇地名)挺进,协助南面的韩军与美军第7步兵师歼灭江原道的朝军,从而让韩军与第7步兵师能够迅速北上,顶替陆战队向平壤发动进攻。
  如果执行任务的只是美军,问题还不是很大。
  问题是,美军必须与韩军配合作战,而且担当主力的是韩军,不是美军。
  美军迅速调整作战计划,韩军却没有能够立即调整作战计划。
  到20日上午,占领了金化的第7步兵师向淮阳方向挺进,执行战役穿插与分割任务的时候,伴随第7步兵师的韩军没有立即跟随,而是留在了金化。韩军出发后,没有跟随第7步兵师向淮阳挺进,而是按照原计划进攻东面的昌道,向目的地高城港挺进!
  配角冲到了前面,主角迷失了方向。
  更糟糕的是,美军与韩军分道扬镳之后,将近5万朝军围在了昌道-化川里-淮阳之间!
  在不到100平方千米的地域内,聚集了5万朝军!
  别说是5万军人,就算是5万平民,一下冲出去,韩美联军的侧翼都将受到威胁。
  幸亏美军指挥官及时发现了韩军的“错误”行动,随即集中空中力量打击试图突围的朝军,让韩军立即转向。
  此时调整进攻方向明显晚了。
  韩美联军不得不再次调整作战计划,首先歼灭被围困的5万朝军。
  显然,韩美联军在江原道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但是比起开城方向的战斗来说,这点麻烦就算不了什么了。
第三十八章
理想惹的祸
  即便朝军失去统一指挥,也知道开城是不能丢的“门户”。
  战争爆发后,开城成为了韩军与朝军的主战场。
  “开城战役”彻底反应出韩军严重缺乏战争经验,从战役策划人员到基层官兵,“理想化”问题非常严重。
  制订作战计划时,韩军高层提出在48小时内攻占开城。
  如果战斗按照韩军的设想发展,肯定没有问题。问题是,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可能按照某一方的设想发展。
  顺利拿下板门店之后,韩军士气爆棚。
  此时,韩军犯了第一个错误。
  冲在最前面的第2装甲师没有等待跟在后面的第11步兵师,甚至没有等待协同作战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充当先锋的坦克营为了立功,在准备工作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贸然向开城进发。
  结果可想而知,该坦克营一头撞上了朝军步兵防区。
  增援部队赶到前,该营已经损失了20多辆坦克,陷入朝军步兵的合围之中。虽然仓促应战的朝军步兵没能把反坦克武器的威力发挥出来(战争爆发前,朝军中包括反坦克武器在内的“重武器”均集中管理,导致很多部队在作战时根本没有适合的反坦克武器),但是仍然给冒进的韩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损失一个坦克营不算什么,问题是贸然进攻打乱了韩军的部署。
  韩军将该营的残余部队救出来的时候,朝军也进入了战斗状态。虽然挡在前面的只是1个步兵师,但是韩军还要面对朝鲜经营了几十年的防御阵地。
  开城位于停火线附近,南面是韩国首都,北面是朝鲜首都。
  因为附近地势平坦,所以朝鲜半岛西部地区一直是最理想的战场。为了抵抗来自南面的进攻,从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朝鲜就在经营开城地区的防御阵地,仅在开城东南方向上设置的永备火力点就超过了1万个!
  面对固若金汤的朝军防御阵地,韩军的“理想”破灭了。
  开城南部的战斗持续到19日17点30分,韩军才歼灭最后一股坚持抵抗的朝军,花了近14个小时打开了通往开城的大门。
  利用这14个小时,驻扎在开城其他方向上的朝军早已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韩军有点理智,就不会立即进攻开城。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佳的选择是绕过开城,用后面的预备队围困开城,出动空军与炮兵炮击开城,消耗朝军的作战物资与战斗意志,主力部队迅速向北突击,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青鹤,为进攻平壤打下基础。
  这么做有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按计划占领开城,二是会对后勤保障产生更大的压力。
  对韩军来说,这两个问题都不能回避。
  占领开城是柳宗纯亲自下达的任务,最初的目的是确保首尔的绝对安全,避免朝军在战争爆发后从开城南下。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朝军已经丧失了南下的能力,对首尔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了。问题是,指挥作战的韩军将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更加严峻,韩军储备的作战物资无法支撑预备队全部参战。
  入夜后,韩军开始进攻开城。
  虽然在进攻之前,韩军做了充分准备,不但把第2装甲师与第11步兵师的大口径火炮全都集中了起来,还把预备队的远程炮兵派了上去,空军更是全力支援,但是韩军的进攻仍然一波三折,打得非常不顺利。
  打了一整夜,韩军损失了154辆坦克、223辆步兵战车,官兵伤亡高达2500余人!
  正是在这一情况下,美军第1装甲师被派了上去。
  当时,美军的想法是绕过开城,避免耽搁太多的时间。第1装甲师的师长甚至找到了韩军前线指挥官,要求第1装甲师单独北上,由韩军负责攻打开城。问题是,现在指挥权在韩军手里,美军必须配合韩军作战。
  在伊朗战争中打下了阿巴丹的第1装甲师没能在开城占到多少便宜。
  第一轮进攻就遭到朝军迎头痛击,8辆坦克与11辆步兵战车,以及40多名美军官兵被永远留在了开城的废墟里。
  接下来的三轮进攻,第1装甲师仅勉强占领了进入开城市区的桥头堡。
  面对惨重的损失,美军把“立功”的机会让给了跃跃欲试的韩军。
  从长远来看,朝军在开城坚持得越久,意义越为重大。如果韩军无法在48小时内拿下开城,后面的作战行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从短期来看,朝军的英勇抵抗起到了最为理想的牵制效果。
  韩军的猛攻没能奏效,不得不加强炮火打击与空中打击。
  到20日天亮前,韩美联军总共投入了1400多门大口径火炮与火箭炮、向开城投掷近3万发炮弹与火箭弹,总共出动427架次作战飞机、向开城投掷炸弹与导弹近2000吨,占到同一时期内出动战机总架次的55%,投资弹药的42%。
  很明显,开城牵制住了韩美联军的大批作战力量。
  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从三串里出发、向青鹤进攻的韩军第2装甲师与第31步兵师。
  按照韩军制订的作战计划,这支部队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青鹤,切断开城与平壤的联系,完成战役穿插与战役切割。因为沿着山区内的公路挺进,进攻难度非常大,所以必须利用第2装甲师与第11步兵师在开城的猛攻引开沿途的朝军。
  问题就在这里,开城朝军并没有发出求援信号。
  从进攻开始,直到19日17点30分,第2装甲师在损失了近100辆坦克与近150辆步兵战车、伤亡官兵过千人的情况下,仅仅向前推进了不到100千米,占领了马场里,在兔山(城镇名称)遭到朝军顽强阻击。
  整个晚上,第2装甲师与第31步兵师都在猛攻兔山。
  因为进攻开城的行动占据了太多的空中支援,所以第2装甲师与第31步兵师一直没能得到足够的支持。
  天亮前,韩军以近2000名官兵伤亡的代价歼灭了兔山的3000朝军。
  兔山战斗成为了开战以来打得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随后跟进的预备队用了3天才完成战场清理工作!
  要想攻占青鹤,第2装甲师与第31步兵师还得打下金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