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1195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本能够用来运载核弹头的只有X-1型弹道导弹。
  Y-1与Z-1型巡航导弹的有效载荷均不及500千克,无法运载重达750千克的核弹头。除非日本在弹头小型化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不然很难研制出具有战略威慑能力的巡航导弹。
  更值得轻型的是,日本短期内制造不出热核武器。
  虽然在12月20日的时候,侦察卫星发现日本在北海道带广附近开工建造第一座重水加工厂,但是日本还得在附近建设包括发电站、电力输送网在内的配套设施,3年之内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用来制造热核武器的锂化氘。
  可以说,在发展热核武器的问题上,村上贞正更加小心谨慎。
  如果说日本研制原子弹,目的是“防身”,还勉强站得住脚。那么日本研制氢弹就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防卫理由”了,因为氢弹的威力远远超过原子弹,天生具备毁灭整个人类世界的能力,“进攻”意味更加明显。
  为了避免过早与美国翻脸,迫使共和国采取过激行动,村上贞正不得不小心谨慎。
  时间推进到2021年年底,虽然日本政府没有公开宣称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武器,也没有宣布拥有战略威慑能力,但是日本拥有核武器、而且是可以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日本会在什么时候将剧增的军事实力用于战争!
第五十二章
紧急会议
  2022年的第三天上午,王元庆正在为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全体代表大会做准备,刘晓宾与几名军情局特工来到宾馆,请他上了轿车。
  “什么事这么急?”
  “大事。”刘晓宾的回答非常干练,“半个小时后,元首在总参谋部召开高层紧急会议,让我们分头接人。”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没再多问。
  虽然要等到全体代表大会召开之后,王元庆在中央的地位才能得到确认,但是在彭茂邦与潘云生的努力下,他的位置已经得到了肯定。从3月1日起,王元庆将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顾卫民顶替庞兴龙出任国务院总理、上海市长宗应仁出任国防部长,李存勋与刘晓宾将在此时正式担任军情局局长与副局长。
  与彭茂邦谈过之后,王元庆在决策会议上积极了许多。
  如同彭茂邦所说,赵润东不但没有“敌视”王元庆,还多次采纳王元庆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承认了王元庆的“二号领袖”地位。让“军情局代副局长”亲自来接,也算是对王元庆的尊重与重视。
  来到总参谋部,王元庆就感到气氛很紧张,似乎快要打仗了。
  会议室内,赵润东、彭茂邦、庞兴龙、顾卫民、黄国巍、项铤辉、李存勋等人正在低声交谈,裴承毅与几名高级参谋正在为会议做准备。
  依次就座的时候,王元庆的位置由末位换到了彭茂邦的左手边。
  “小李,还是由你介绍情况。”赵润东端起茶杯,“尽量详细一点,让大家对目前的局势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李存勋起身的时候,朝刘晓宾点了点头。
  军情局代副局长换下了文秘参谋,亲自为李存勋提供“技术支持”。
  硕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有点模糊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中央是一艘灰色的潜艇。
  “这是我们的情报人员在去年年底拍下来的,拍摄地点是日本神户造船厂。”李存勋拿起了一支激光指示棒,指明了潜艇旁边的一个工人。“根据工人的身高,按照比例计算,该潜艇尾部平行段耐压壳体直径超过八米,采用泵喷射推进装置、十字型尾舵、水平尾舵两端有扰流端板,艇体表面无明显突出与开孔,流线型非常理想。”
  李存勋停顿的时候,刘晓宾换了一幅照片。
  “这是从前端拍摄的。”李存勋先指了一下右侧的2个椭圆形开孔,“鱼雷发射管布置在潜艇的肋部,左右对称、总共四具。由此可以断定,该潜艇采用了大直径球形主/被动声纳基阵。指挥台围壳上没有见到水平舵,表明潜艇采用了可收放式艏水平舵。指挥台围壳前方的耐压壳体明显凸出,该潜艇很有可能配备了八到十二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
  “会不会是弹道导弹发射管?”庞兴龙问了一句。
  “这种可能性已经排除了。”李存勋回答得很直接,“指挥台围壳距离艇艏大概只有四分之一艇长,不可能像‘台风’级那样,将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部署在围壳前方。另外,从凸出部位的大小来看,不足以容纳体积大得多的弹道导弹。”
  “或许只有一枚弹道导弹。”黄国巍嘀咕了一句。
  李存勋淡淡一笑,说道:“潜艇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管数量必须是双数,不然潜艇发射导弹之后很难保持平衡。该位置的耐压壳体直径没有超过九米,距离艇艏太近,我们询问了潜艇工程师,认为在该位置布设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的可能性为零。”
  在第三个人开口之前,刘晓宾换上了第三幅照片。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拍下的照片,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照片。”李存勋指出了潜艇中部的凸起部位,“从指挥台围壳后端开始的中段平行耐压壳体长度占到艇长的一半左右,虽然关键部位被帆布遮住了,但是从蓬架的高度可以断定,中段耐压壳体的直径很有可能在十米以上,还有非常明显的隆起部位。”
  “这说明什么?”庞兴龙很干脆的问了出来。
  “这是一艘战略核潜艇。”李存勋回答得非常利落。“配备十二到二十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导弹长度在十米到十一米之间,直径大约两米左右,质量五十吨左右,射程不会低于五千千米。”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部署在该潜艇上的不是ZX-1型导弹。”李存勋朝刘晓宾看了一眼,屏幕上出现了ZX-1导弹的简略线性图。“ZX-1导弹的长度超过了潜艇导弹发射筒的长度,除非日本另辟蹊径,要么采用直径更大、长度更短的一级火箭发动机,要么延长导弹发射筒的长度,不然只能开发一种新型潜射弹道导弹。虽然日本在去年就着手开发代号为ZX-2的潜射弹道导弹,但是在短短数年之内,很难攻克潜射弹道导弹的所有技术难题,研制工作将长达数年之久。在此期间,还得进行数次、设置数十次试射。至今,我们都没有发现日本试射了新型弹道导弹。”
  “也就是说,短期内,日本不会拥有战略核潜艇。”赵润东开口了。
  “也不能这么说。”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日本建造战略核潜艇的进度比我们预料得慢得多,据我们判断,主要原因就是潜射弹道导弹无法按期完成研制工作。即便如此,正在神户建造的这艘潜艇都将在2024年之前服役。如果日本无法在此之前研制出潜射弹道导弹,则会在潜艇上配备携带核弹头的潜射巡航导弹。这也正是该潜艇为什么同时配备两种垂直发射系统的主要原因。”
  赵润东点了点头,说道:“很明显,日本正在努力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威慑能力。”
  “果真如此,我建议尽快采取行动。”彭茂邦的态度非常严肃。
  “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话题。”赵润东叹了口气,对李存勋说道,“小李,介绍一下今天凌晨的发现吧。”
  李存勋点了点头,等刘晓宾把卫星照片投射到屏幕上,说道:“这是今天凌晨拍下的雷达成相卫星侦察照片。照片上,两个明显的亮点是日本海军的两艘中型航母。大约在今天凌晨四点三十分左右,驻扎在若狭湾敦贺海军基地的日本舰队全体离港,天亮前进入日本海。几乎同时,日本本土的所有空军基地进入战备状态。部署在福冈的两栖作战舰队也在天亮后离港,进入对马海峡。”
  除了赵润东与总参谋部的彭茂邦、项铤辉,其他人都露出了惊讶神色。
  “日本是否会立即发动战争,我们还不得而知,只是……”李存勋长出了口气,“这是自地区局势紧张以来,日本军队最明显的战争举动。作战方向很有可能是与韩国存在争议的独岛,兵力投入非常惊人。”
  “有没有更加有说服力的征兆?”王元庆问了一句。
  “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日本加强在了隐岐诸岛与独岛间海域的巡逻任务,全面驱逐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的韩国与朝鲜渔船。”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最重要的是,从去年开始,日本情报机构在韩国的活动强度明显提高,主要搜集韩国的军事情报。去年年底,韩国还以涉嫌窃取情报为由,驱逐了三名日本驻韩外交官员。虽然这件事情没有闹大,但是日本准备对韩国下手的征兆非常明显。”
  “对日本来说,缺少的只是一个理由。”彭茂邦说了一句。
  “要想获得开战的理由也不难。”李存勋让刘晓宾换上了另外一幅图片,“这是整合照片,主要是近段时间韩国海军在日本海(韩国与朝鲜称日本海为东海)的活动范围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加强了独岛方向的海上巡逻,将主力舰队从群山转移到了釜山。去年年底,韩国还在郁陵岛东南,面向独岛海域举行了一场大规模海空联合作战演习。几天前,部署在釜山的韩国舰队已经进入日本海,开始驱逐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的日本渔船,摆出了守卫独岛的架势。在此情况下,只要日本舰队向独岛方向挺进,或者韩国出动战舰驱逐日本渔船,日本就能获得开战的理由。”
  “有没有理由不重要,关键是日本有没有发动战争的决心。”赵润东看了众人一眼,说道,“虽然站在我们的角度很难理解日本的行为,但是站在村上贞正的角度,我们就不难明白了。日本已经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核武器,我们与美国的政策将更加小心谨慎。在迈出更大的步伐前,日本肯定要试探我们与美国的底细。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场不会发生大规模地面战争的海空冲突。相对而言,韩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试验’对手。”
  没人反对赵润东的观点,因为日本拿韩国“试刀”只是迟早的事情。
  “关键是,我们该采取何种政策。”
  彭茂邦刚刚开口,一名军情局高级官员来到会议室,在李存勋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众人的目光立即集中到了李存勋身上,意识到最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第五十三章
不宣而战
  公元2022年1月3日,10点35分(东京时间,北京时间为9点35分),日本出动战机轰炸独岛韩军驻地、直升机机场、船舶码头与灯塔设施,随后日军突击队搭乘直升机登上独岛。11点10分,日本首相村上贞正正式对外宣布,日本收复被韩国侵占的“竹岛”,从即时起对“竹岛”施行“行政管辖”与“领土守卫”。
  “日韩独岛(竹岛)战争”就此爆发。
  遭到突然袭击后,韩国迅速做出反应。
  10点55分,韩国空军全面出动,杀向正在隐岐诸岛与独岛之间海域活动的日本航母战斗群。升空待命的日本战斗机在E-767Ⅱ型预警机(并非东海战争中的E-767预警机,而是在B767民航客机的机体上安装了由美国提供技术,日本自行生产的保型相控阵雷达的大型预警机,性能与美国空军的E-11相当)的引导下,前往截击韩国战斗机。
  11点20分,村上贞正刚刚发表声明,空战就爆发了。
  韩国空军出动24架F-35AK(F-35A的韩国版,简化了电子设备与战术数据链系统,增强了空战能力,当时韩国总共仅有48架此类战斗机)与48架F-16C/D型战斗机,由4架“鹰眼2000”型(E-2C的改进型,性能不如E-2D)预警机提供空中引导,与日本战斗机争夺制空权。24架F-15K(外号“高丽鹰”,韩国版的F-15E,对地攻击能力与空战能力比F-15E有所增强,主要充当远程攻击机)与24架F-16C/D随后跟进,负责轰炸登上独岛的日本突击队、攻击日本航母战斗群。
  日本空军出动了24架F-22JB(F-22J的改进型,用日本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取代了美国提供的火控雷达,增添了战术数据链系统)与24架F-35AJ(日本自行生产的F-35A,大量采用日本研制的电子设备,强调攻击能力,空战性能并不理想)战斗机,由2架E-767Ⅱ型预警机提供空中引导,与韩国战斗机争夺制空权。2艘日本航母分别出动12架与14架F-35CJ战斗机(F-35C的日本版本,因为日本没有类似F/A-18E/F的舰载防空战斗机,所以F-35CJ更加重视空战能力),在2架E-2D(E-2系列预警机的终极改进型,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与高容量战术数据链,性能比E-2C与“鹰眼2000”先进得多)的引导下,分头截击2支韩国攻击机群。
  战斗打响,韩国空军立即落到下风。
  不是韩国的战斗机性能差,毕竟在超视距为主的空战中,战机的“空战性能”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搜集与处理上,而不是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换句话说,预警机的性能决定了空战的胜负。
  韩国空军差的就是预警机!
  “鹰眼2000”属于小型预警机,只有4条通信频道,最多引导12架战斗机进行空战。美国海军的E-2系列预警机一般执行目标搜索与跟踪任务,通过高容量战术数据链将信息传回舰队防空作战指挥中心,由舰队引导战斗机进行空战。
  韩国海军的舰队不具备引导空战的能力,而陆上指挥中心远离战场,发挥不了作用。
  此时,大型预警机的能力完全体现了出来。
  E-767Ⅱ型预警机拥有12套指挥系统,可以同时指挥至少24架战斗机。
  日本空军的战术也很明确,在只能确保2架E-767Ⅱ型预警机在前线活动的情况,一次只出动48架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其余的战斗机则充当预备队。韩国空军的战术有点混乱,在最多只能为48架战斗机提供引导的情况下,急于求成,一次投入72架战斗机,使战术指挥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战斗机的性能也对空战产生了影响。
  F-35系列战斗机研制工作立项的时候,就没有把空战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甚至没有格外要求空战能力。即便是美军的F-35系列战斗机,空战性能也不比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强多少。简单地说,F-35不是用来夺取制空权的制空战斗机。
  如果韩国的F-35AK面对的是“同门”,或者F-15这类第三代战斗机,胜算还比较大。
  问题是,韩国空军的F-35AK面对的是专门用来夺取制空权的F-22JB。
  第一轮空战没有任何悬念,25分钟内,韩国空军损失13架F-35AK与27架F-16C/D,仅击落了2架F-22JB与7架F-35AJ。轰炸独岛的24架F-15K在最大投掷距离上发射了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随即全速撤退,避免了“灭顶之灾”。攻击日本航母战斗群的24架F-16C/D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发射携带的AGM-84D“鱼叉”反舰导弹前,遭到F-35CJ迎头拦截,17架F-16C/D当即被击落,仅有5架发射导弹后成功逃走。
  韩国损失的不仅仅是战斗机。
  因为空战地点距离日本舰队非常近,距离韩国本土较远,所以丧失制空权之后,成功跳伞的飞行员要么喂了海里的鲨鱼,要么被日本俘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