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195

  “李先生,我看没有这个必要。”纪佑国压了压手,说道,“李先生是欧洲的知名华商,为旅欧同胞做了很多实事好事。今后的世界,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一个需要广泛交流的世界。李先生有心回国发展,我们肯定欢迎,但是没有必要因此转移全部资产。不管在哪,只要李先生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做贡献,就是中华好儿女。”
  李成文的眉头跳了几下,随即明白了纪佑国的意思。“既然元首这么说,我就这么做。不管在哪,我们身上流的是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血脉!”
  纪佑国微微一笑,让潘云生把带来的文件分发给了蔺彦博等人。
  文件里面说得很清楚,不需要纪佑国再做解释。
  看完资料,蔺彦博等人的神色变得非常沉重。
  纪佑国没有立即让蔺彦博等人做出决定,给了他们充足的考虑时间。
  “元首,军火贸易一直是国家独营,现在让我们加入……”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国家会将更多的专营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军火军工属于特种行业,国家管制既有必须又有必要。”
  “如果次来,不能由我们独家经营?”
  纪佑国朝李成文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是在共和国,还是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即便民营企业经营军火生意,都要受到国家管制。能出口哪些武器,能向哪些国家出口武器,都得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与规定。国家开放的,只是经营权,不是决策权。”
  李成文沉思一阵,说道:“这样做,如何保证经营者的利益呢?”
  潘云生的眉头跳了几下,听出了李成文的言外之意。
  军火是除毒品之外,得到公认的暴利行业。整个产销链条中,销售环节的利润最高。如果由国家管制,就得由国家制订销售价格,还得从国营军火生产商那里购买武器装备,中间环节的利润就受到了限制。
  李成文所说的“利益”,指的就是国家管制过严,销售商没有利益可赚。
  纪佑国淡淡一笑,说道:“这个嘛,我们可以另外商量。国有企业改制需要过程,最终将退出市场。按照我的想法,先成立一家国私联营的军火出口企业,专门向其他国家推销我国的武器装备。”
  “也就是说,今后还会向民营企业开放研发与生产领域?”叶永畿很是积极。
  纪佑国点了点头。“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外贸销售领域做好了,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
  “元首说得没错。”李成文长吸了口气,“成立军火公司是小事,可是风险由谁承担?”
  终于提到了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纪佑国习惯性的摸了摸下巴,说道:“国家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急需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各项重大改革正在关键时期,如果国家再次卷入战争,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实际国情与美国有很大区别,政府政策也与美国的政策有很大差别。能否战胜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将决定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复兴。各位都是有远见的商人,应该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再过一百年、也许再过一千年,中华民族都无法获得更好的机会了。如果有更好的办法,纪某不会麻烦各位。”
  听到这,李成文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什么。
  叶永畿也微微点了点头,认同纪佑国的说法。
  “元首,为国家出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蔺彦博站了出来,“不管怎么说,没有国家的帮助,我们不但赚不到那么多钱,现在还在海外漂泊。只是此事非同一般,外面的风声又很紧,我们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纪佑国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吧,你们做出决定后,我们再详细商讨。”
  蔺彦博点了点头,见纪佑国有离开的意思,立即起身送客。
  返回元首府的路上,潘云生终于忍不住了。
  “老纪,你对他们太客气了。”
  “客气?”纪佑国拿出了香烟。
  “不但要军火贸易权,还想要军火研发与生产权。”潘云生冷笑了一下,“商人就是商人,还打蛇随棍上了,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你太狭隘了。”纪佑国笑着摇了摇头,“商人逐利,无可厚非,关键是怎么引导。近代崛起的世界强国中,哪一个不重视商人?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中,商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改革,也离不开商人的支持。再说了,我们是去求人家,不是人家来求我们。客气点,总是应该的。”
  “也不能那么直接吧?”
  纪佑国笑了笑,说道:“直接说出来,表明他们没有异心,准备与政府合作。看蔺彦博的态度,这事成了八九。要不了几天,蔺彦博就会主动跟我们联系。”
  “没这么轻松吧。”潘云生抽了两口烟,“龙誉腾、龚书涛与尤明钧一直没有表态。”
  “他们的态度无关紧要,关键是蔺彦博、李成文与叶永畿。只要他们三个答应,这件事多半就确定了。”纪佑国稍微停顿一下,说道,“你有几件事要做,一是确定出口军火的详细清单与出口对象国家的详细名录,二是重要技术管制,三是安排最可靠的人员进入新成立的军火公司,最后是确保蔺彦博等人的安全。”
  潘云生迅速思考了一番,明白了纪佑国的意思。
  “其他的,让庞兴龙去做,就不用你来操心了。”
  “老纪,你真的有把握?”
  “要不要跟我打赌,一箱烟。”
  潘云生愣了一下,说道:“我可不是老彭,明知是输还跟你打赌。”
  纪佑国呵呵笑了起来,彭茂邦输给他的那箱烟才抽掉一小半呢。
第九章
国家代言人
  2017年1月20日,美国首都华盛顿。
  上午10点30分,当选总统弗雷德里克与当选副总统霍华德在国会大厦的露台上宣誓就职,随后参加国会举行的宴会。下午,弗雷德里克携第一夫人蒂姆沿宾夕法尼亚大道步行前往白宫,与离任总统罗迪克举行权力交接仪式。
  接过象征美国最高权力的总统徽章时,弗雷德里克给予了罗迪克最大的好处。
  当天,弗雷德里克以总统身份签署了第一份文件:罗迪克的刑事赦免令。
  虽然美国各大媒体高度赞扬弗雷德里克赦免前任总统罗迪克,宣称这是两党“和解”的象征,是全美国人民团结一致、迎战金融危机的开端,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弗雷德里克赦免罗迪克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政治交易。
  作为交换条件,罗迪克没有将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军队撤回国内。
  晚上,弗雷德里克召集三军参联会主席萨利文上将、中央战区司令斯克菲尔德上将、太平洋战区司令桑普拉斯上将、第二舰队司令杰克逊中将、第七舰队司令阿加西中将,以及刚刚上任的国务卿莱斯利、国防部长伯克利、国家安全顾问斯托克顿与还没有正式上任的CIA局长特雷杜伊,商讨攻打伊朗的军事行动。
  此时,共和国已经进入了21日。
  北京时间上午9点30分,“中国重型装备进出口责任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
  在对外公布的资料中,这家注册资金25亿元的外贸公司主要经营军用与民用重型设备出口贸易,公司法人代表是蔺慕华。
  公司的成立仪式很简短,没对外进行大肆宣传。
  当天下午,蔺彦博启程前往福建,前去处理“三坚集团”与“华胜集团”的相关事务。
  让蔺慕华出任“中重公司”董事长,蔺彦博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
  纪佑国在月初提出由蔺彦博、李成文、叶永畿等人出资成立军火贸易公司的时候,蔺彦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随后还说服李成文与叶永畿。最后,龙誉腾与龚书涛也答应出资,只有尤明钧没有入伙。
  5个人中,蔺彦博把从日本与国内金融市场上赚到的所有资金都投了进来、总共1200亿,李成文也投入了1200亿,叶永畿投了1000亿,龙誉腾投了800亿,龚书涛投了600亿,总共集资4800亿美元!
  因为这些钱大部分都是“非法所得”,所以蔺彦博等人也没办法花到别的地方。
  确定由谁来管理经营的时候,蔺彦博等人为难了。因为在日本搞了太多的事情出来,蔺彦博等人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加上都有各自的经营业务,无法分心经营军火买卖,所以决定选一个合适的晚辈经营军火生意。叶永畿的子女都还年幼,李成文的子女要么在帮派混、要么在政坛上打拼,龙誉腾的子女没有回国,龚书涛的独生子要准备接班。选来选去,只有早就想脱离家族单独发展的蔺慕华比较合适。
  如果不是潘云生为蔺慕华的安全做了担保,蔺彦博绝不会让女儿干这档子买卖。
  为了让蔺彦博下定决心,潘云生还找来了刚刚退役的康晓霆,逼着他签了雇佣合同,担任蔺慕华的私人保镖。
  蔺彦博不相信其他人,却对曾经救过蔺慕华的康晓霆青眼有加。
  搞定了私人问题,公司的细节问题由蔺慕华与纪佑国派来的王元庆磋商。
  按照纪佑国的意思,“中重公司”主要经营军火出口贸易。国务院总理庞兴龙亲自出面,让32家国营军火生产企业与“中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协议对军火销售的方式做了两种规定。
  一是由“中重公司”提前向军火生产企业预支购买款项的50%,分担军火销售风险。收到客户支付的款项后,“中重公司”按照合同具体规定,抽取销售总额的5%到15%作为营销推广费用。
  二是由“中重公司”代销,不向军火生产企业预支购买款项,按照合同具体规定,抽取销售总额的5%作为营销推广费用。
  两种合作方式,能够确保合作双方都获得可观利益。
  对共和国的各大军火生产企业来说,由“中重公司”代销,解决了各大企业的营销问题,避免了企业间恶性竞争,不但能让“中国牌”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卖出更好的价格,还能使军火生产企业旱涝保收,减少了营销环节产生的额外支出。
  对“中重公司”来说,在不需要考虑生产的情况下,达到了垄断经营军火出口贸易的目的,为推销“中国牌”武器装备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向军火研发与军火生产领域进军打下了基础。
  虽然纪佑国最初的想法是利用民间资本解决国家遇到的难题,替国家分担风险,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共和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但是谁都知道,纪佑国的主要目的还是整合国内的军火企业,借此推进国营企业改制。
  军火行业与其他生产制造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不说别的,某些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最终的产量却少得可怜。比如,美国在研制F-22战斗机的时候,投入300多亿美元的研制经费,产量却不到200架,平摊下来,每架的研制经费就超过2亿美元。虽然很多研究成果会在其他武器装备上得到利用,或者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但是高昂的研制费用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望而却步。研究F-35的时候,美国就以“共同开发”的名义邀请其他国家参与研制工作,分摊研制费用。
  扩大出口,成为分摊研制费用的最佳办法。
  仍然以美国为例,美军采购的F-16战斗机的价格仅为出口价格的50%。通过大规模出口,不但能够以量产的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分摊研制费用,还能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刺激军火企业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整合军火企业也是缩减费用的有效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有数百家军火生产商,仅制造军用飞机的企业就有波音、格鲁曼、道格拉斯、共和等十多家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美国的军火生产商减少到了十多家,生产军用飞机的只剩下了波音、洛马、诺斯罗普与通用电气四家。企业越大,资本越雄厚,投入研发的费用越多,开发新装备的能力越强,竞争力越高。
  共和国要想成为军火生产与出口大国,必须尽快整合国内分散的军火制造企业。
  由国家来做,不但效率低下,还与即将出台的《政府行为规范法》相抵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