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195

  推翻一个政府容易,还是扶持一个政府容易?摧毁一个国家容易,还是建设一个国家容易?
  这两个问题没有任何难度。
  关键是,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为了烧掉几万亿美元,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就能达到目的。如果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得推翻伊朗政府。
  推翻伊朗政府,美国能够获得好处吗?
  纪佑国摸了摸下巴,把自己放到了美国总统的位置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制造敌人!
  冷战期间,利用红色帝国,美国成功“驯服”所有老牌帝国,在西方建立“北约集团”,在东方建立“美日韩同盟”,一举成为西方世界老大。
  红色帝国轰然倒下,美国亲手炮制“中国威胁论”,妄图将共和国塑造成新的敌人。
  对待热点地区,美国的基本政策也是塑造敌人。
  以共和国为假想敌,美国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各国,以“围堵中国”为名,理所当然的让其他国家为美国卖命。
  在中东地区,伊朗就是美国“塑造”的敌人。
  利用伊朗,美国不但让以色列心甘情愿的成为其中东政策的主要棋子,还让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听从美国摆布。
  如果推翻伊朗政府,美国能够为中东国家“塑造”第二个敌人吗?
  想了想,纪佑国觉得不大可能。
  伊拉克元气大伤,短期内难以出现萨达姆那样的强权政治家。叙利亚过于弱小,不可能成为“公敌”。埃及早已与以色列解决领土纠纷,不会公然与美国对抗。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属于盟友。沙特等国都是“哈巴狗”,不会跟美国对着干。
  除了伊朗,美国没有更好的选择。
  “战争肯定会在上半年爆发,也许会在三月底之前爆发。”纪佑国在潘云生面前停下了脚步,说道,“你要抓紧这方面的情报搜集工作,尽快获得确切情报。”
  “都已安排下去了,有消息我立即向你汇报。”
  “不用,到时候我就回家养老了。”纪佑国淡淡一笑,说道,“直接向老赵汇报吧,该让他多出点力了。”
  “老纪,你真打算退休?”
  “不允许吗?”纪佑国笑着摇了摇头,“为国家服务了几十年,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难不成,你们这帮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想让我累死在岗位上?”
  “可是……”潘云生叹了口气,说道,“你总不能一走了之吧?”
  “有你跟老彭支持老赵,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庞兴龙的治国能力有目共睹,黄国巍能在外交上替老赵分担压力。我把王元庆都留了下来,还想让我劳心费神?”纪佑国在潘云生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不过,离任前,还有几件事情需要我来做。美伊战争算不上最急迫的问题,过两天,我们再好好商量一下。”
  潘云生苦笑了一下,也不好多说什么。
  “明天,你亲自去北戴河一趟。”纪佑国拍了拍潘云生的肩膀,“全体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我得在这之前把政府改革方案拿出来。回来后,你直接过来,我让厨师多炒两个菜,到时候把老赵与庞兴龙也叫来,我们好好讨论一下。”
  “老纪,真要做?”潘云生的神色立即紧张了起来。
  “难道我像在开玩笑吗?”纪佑国呵呵一笑,说道,“改革的关键不是抓了多少贪官、查没了多少赃款,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制度上着手,从法律上着手。”
  “看来,我又要忙上一阵了。”
  “尽快做好准备。”纪佑国又拍了拍潘云生的肩膀,“我们为同一个理想奋斗了几十年,虽然无法在我们手上实现,但是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基础越牢固,今后的改革就越轻松、越有成效。或许,我们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最终的成果!”
  潘云生丢掉烟头,长吸了口气,说道:“跟你走了几十年,也不在乎这几天了。我现在就回去部署,有什么明天再说。”
  送走潘云生,纪佑国也长出了口气。
  外面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共和国能够挺过难关吗?
第四章
新星
  来到北戴河,潘云生见到了叶致胜。
  对这个去年七月份惹出“弥天大祸”的年轻人,潘云生真有点刮目相看。
  被军情局“释放”后,叶致胜到人民大学任教,3个月之内发表了4篇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论文,为建设雅鲁藏布江德兴水电站提出了重大建议。去年10月底,叶致胜成为人民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除了本专业之外,叶致胜还在一向关心的时事上表现出了过人的目光。
  去年8月,纪佑国刚刚宣布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庞兴龙宣布精简政府部门之前,叶致胜匿名发表的一篇评论就被内参录用,引起了纪佑国的重视。在这篇评论中,叶致胜预测中央政府将以“反腐倡廉”的名义精简部门、裁减亢余人员,达到缩减开支、提高效率的目的。后来甚至有人认为,正是叶致胜的评论引发了政府精简改革。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叶致胜不可能在纪佑国之前想到精简政府部门,纪佑国也不可能因为一篇匿名评论推行对共和国影响深远的改革。
  真正引起纪佑国重视的是评论中的其他内容。
  在提到缩减政府开支时,叶致胜引申出了共和国未来的财政政策与经济走向。
  按照叶致胜的分析,共和国将在金融危机到来后采取均衡的财政政策,利用金融危机挤出在东海战争期间形成的资本泡沫,避免国际资本过度涌入共和国金融市场,对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福利性住房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普及的城乡养老改革、普及12年义务教育、科研投入、恢复性国防建设都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所以未来五到十年之内,政府财政预算会非常紧张。
  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全民福利保障为国内消费市场提供了活力,基于电动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出口奠定了基础,所以未来五到十年之内,共和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5%到7%之间。如果能够妥善解决全球性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共和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望突破9%。毋庸置疑,共和国不但有能力战胜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率先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还将成为唯一在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期间使经济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最后,叶致胜根据前面两点分析判断做出总结。
  共和国实施倾向适当紧缩的财政政策,除了阻止国际资本再度控制共和国支柱产业之外,最主目的是让共和国货币保持坚挺,在金融危机期间成为最保值的货币,打击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霸权地位,最终与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力局面,使共和国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不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虽然纪佑国从来没向任何人提起过,但是叶致胜的总结与纪佑国的判断完全一致。
  去年8月31日,以纪佑国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公布了个人与直系亲属财产状况。
  叶致胜再次“把握”机会,在9月1日以匿名方式发表了《论廉政建设》。高度评价国家领导人带头公布个人与直系亲属财产状况对廉政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后,提出廉政建设不能仅凭国家领导人“示范”推动,必须从制度上为廉政建设提供支持。
  这篇评论不但再次引起纪佑国重视,还被各大新闻媒体引用。
  以当时的情况,只有叶致胜这种从国外归来不久的“愣头青”敢于批评政府政策,指出政策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
  很多人都能发现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的却是少数人。
  叶致胜就属于“少数人”。在评论中,他就明确提到,确保“反腐风暴”战果,不是惩处多少腐败官员、也不是查没多少赃款,除了以法律的形式将官员按期按时公布个人与直系亲属财产常态化、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明确惩罚条款、设定举报奖励等方法之外,必须从制度上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以立法的方式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官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立法约束政府行为,割断权钱利益链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杜绝权钱交易。
  这篇评论迅速传遍华夏大地,引起广泛议论。
  当好事的网友“人肉”出匿名发表评论的是不久前从美国回来的人民大学教授时,连叶致胜的身份都受到议论。一些“利益攸关者”甚至称叶致胜是CIA派来的间谍,是为美国服务的走狗。
  无论如何,这篇评论再次说到了要害上。
  11月初,纪佑国让庞兴龙推举一批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与法学家,以考察、学习、疗养等等名义请他们去北戴河商讨研究政府改革方案,由军情局负责他们的食宿等日常需求。纪佑国不但亲自点名叶致胜,还让潘云生亲自接送。
  潘云生非常明白纪佑国的意思,安排各位专家的具体工作时,任命叶致胜为民间代表组组长,不但负责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还负责监督工作。当然,起主要作用的是法制组。按照纪佑国的意思,改革方案最终将以法律形式得到确认,条款细节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与效果。
  2个月下来,潘云生平均每周去北戴河一次。
  他的身份是国务院改革小组联络人,去北戴河的主要目的是审查保密工作,了解制订方案的工作进展。
  回京的时候,潘云生叫上了叶致胜。
  “改革方案大体上已经确定了,我认为细则还不够明确,可是法制组的专家认为不宜过快出台细则,应该等到具体实施发现问题之后,由最高法院做出解释。”叶致胜苦笑了一下,说道,“虽然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那些法制组的专家明显有点畏首畏尾,生怕细则订得太详细,得罪了某些人的利益。”
  “发现问题不要紧,关键是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叶致胜迟疑了一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这是我按照个人理解提出的一些细则,不知道有没有用。”
  潘云生点了点头,接过文件,看都没看就塞进了公文包里。
  “其实,我国法律的最大问题就是细则不明确。”叶致胜叹了口气,接过潘云生递来的香烟。到现在,他还认为潘云生是改革小组联络人,不知道潘云生的真实身份。“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是针对某些人或者某些团体,而是针对所有人与所有团体。法律的最高精神就是人人平等,如果做不到,就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制订法律的时候,不但不能什么都往好的方面想,还应该往坏的方面想,以违背法律的眼光来挑毛病。只有尽量明确细则,才能尽量确保不出漏洞、少出漏洞,不被人钻空子、不被人歧解。虽然我从来不认为美国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但是我觉得在法制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不说别的,美国的联邦法律与地方法律加起来能够塞满一栋大楼。为什么美国人会把法律制订得这么详细?不是因为美国国会议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法律,而是制订法律的时候,美国人把什么都往坏的方面想。不认为谁高尚,也不认为谁卑鄙,只认准谁遵守法律,谁违反法律。”
  潘云生淡淡一笑,除了纪佑国,他很少听其他人高谈阔论。
  叶致胜越说越激动,抽了两口烟,说道:“记得才到美国的时候,我经常以‘好坏对错’评价别人,结果总受到误解。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美国人评价别人的时候,从来不用‘好坏对错’,而是用‘有没有违法’。虽然直到现在我也不认同美国人的价值观,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法律的社会价值与社会作用。”
  “照你的说法,法律取代了道德,成为了唯一的社会规则?”
  叶致胜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道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有积极可取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我认为,道德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强制约束力,违反道德的成本代价太低,使其失去公平性,不能像法律一样对每一个人进行强制约束。以发展的目光看,道德肯定会取代法律,前提条件是文明高度发达,人人都能自觉自愿的用道德约束个人行为。在此之前,道德不可能取代法律,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基本游戏规则。”
  “你以前是学法律的?”
  叶致胜一愣,摇了摇头。“在美国生活几年,不想学法律都要学一点,不是任何人都能支付昂贵的律师费。”
  “我还以为你是学法律的。”潘云生淡淡一笑,说道,“把你这番话好好总结一下,别那么冗长。等下也许有人提出相关问题,能不能抓住机会,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我们去哪?”
  潘云生没有说,也不说,因为已经能够看到元首府的大门了。
  叶致胜回过神来后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个姓潘的联络人竟然把他带到了元首府!
第五章
军火贸易
  虽然发表了两篇惊世骇俗的评论,但是叶致胜还没有资格成为元首府的坐上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