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95

  在长机的带领下,十二架J-13B从4500米的高度上俯冲而下,迅速越过音障,以1.1倍音速的速度从日本“九十舰队”的旗舰上空掠过。炸雷般的音爆与刮起的狂风让站在飞行甲板上的日军官兵东倒西歪,纷纷捂住了耳朵。
  机群爬升的时候,梁国翔看到了从东北方向上飞来的十来架战机。
  日本空中自卫队终于登场,是不是F-22J,梁国翔不敢肯定。不管怎么样,“战书”已经投下,敢不敢应战,还得看日本飞行员的胆量。
  南面大概250千米处,载着叶致胜等人的渔船正在逼近钓鱼岛。
  见到远处的岛屿,船上的十几名年轻人控制住激动的心情,着手进行登岛前的准备工作,似乎没人注意到正在全速驶来的那艘巡逻舰。
  为了这次的行动,叶致胜等人准备了一个多月。
  给橡皮艇充好气,几名年轻人将放在船舱内的箱子搬到了甲板上,叶致胜等六人则穿上了救生衣,带上了海事卫星电话。
  “小叶,全靠你们了!”组织行动的中年人没有穿救生衣。
  “放心吧,我们会全力以赴,不登岛,绝不回来!”叶致胜握住了中年人的手,神色显得异常坚定。
  中年人拍了拍叶致胜的肩膀。“我在船上等你们,注意安全。”
  叶致胜没有多说,也没有必要多说什么。
  在海外求学生活的几年间,叶致胜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永远都是三等公民,不但不会被本地人接受,还会遭到歧视与不平等对待。拿到绿卡或者蓝卡,只是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却改变不了炎黄子孙的本质。正是如此,叶致胜才决定回国,为祖国添砖加瓦,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共和国而努力拼搏,为自己的子孙不再受到歧视而奋斗。
  参加保钓行动,叶致胜不想证明什么,只想表达一腔的爱国热血。
  橡皮艇被吊了起来,移到了右舷外侧。
  渔船没有减速,而是向右转向。
  日本海上警备厅的巡逻舰已经靠近,正在通过高音喇叭让渔船离开钓鱼岛海域。
  为什么要离开?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同被日本侵占的台湾一同归还中国。后来在美国的故意安排下,将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没有任何国际条约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钓鱼岛是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一个世纪前,日本凭借强大的国力悍然入侵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
  历史不会重演,国耻不能遗忘!
  渔船毕竟是渔船,很快就被巡逻舰追上了。
  趾高气扬的日舰官兵架起了水炮,甚至将机关炮的炮口对准了脆弱的渔船。
  此时,渔船上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国歌的旋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叶致胜等六名登岛队员跟着旋律哼唱了起来。
  渐渐的,哼唱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楚。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
  歌唱声越来越嘹亮,渔船距离钓鱼岛也越来越近。
  巡逻舰上的日本官兵失去了耐心,高压水龙打在了渔船上。在随时有可能侧翻的危险下,渔船继续前进。
  这是一场不成比例的搏斗,一方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一方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水炮无法让渔船屈服,淫威不能让义士恐惧。
  西方的海面上,一艘舰首上飘扬着共和国国旗的大型巡逻舰正在全速赶来,直接杀向日本巡逻舰。为了避免相撞,日本巡逻舰不得不放过渔船,转向“应战”共和国的海事巡逻舰。
  “快看,是我们的战舰,是我们海军的战舰。”
  渔船上的人员激动了起来,站在船尾的两个年轻人拼命的挥动着国旗。
  “快放下橡皮艇,准备登岛!”中年人非常沉着冷静。
  机会稍纵即逝,必须趁此机会登上钓鱼岛。
  随着橡皮艇放到海面上,叶致胜首先顺着绳梯下到橡皮艇上,其他五人也陆续登上橡皮艇。等到渔船上的队员用绳索将物资设备送上橡皮艇后,叶致胜解开系在渔船上的缆绳,另外一名登岛队员启动了马达。
  在渔船的掩护下,橡皮艇如同离弦之箭,冲向了不远处的钓鱼岛。
第八章
疑云重重
  硕大的平板屏幕上,显示着“兀鹫”侦察机用高分辨率可见光摄像机拍摄,通过军事通信卫星高速数据链传输回来的、钓鱼岛的实时图像。
  纪佑国灭掉烟头,潘云生拿起遥控器,摁下了关闭键。
  图像很清楚、情况很明确,运载六名人员的摩托艇冲上了钓鱼岛南面海滩。共和国海事部门的巡逻舰没能及时赶到,日本海上警备厅的巡逻舰也没能发挥作用。摩托艇冲上钓鱼岛的时候,双方的巡逻舰还在周旋。
  不多时,一名军情局的人员送来了分析报告。
  “六个人,还有一些物资设备。”潘云生将放大后的照片递给了纪佑国,“摩托艇是安装了快艇马达的充气橡皮艇,不是正规货。登岛人员的准备比较充分,除了在岛上插国旗宣示主权之外,也许会采取其他过激行为。”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恐怕难以简单收场。”彭茂邦又拿起一根香烟,不但没有半点担忧的样子,还有点幸灾乐祸。
  纪佑国摸了摸下巴,神色显得异常严峻。
  不管登岛人员有没有插国旗、会不会采取其他过激行为,事态已经扩大,日本很快就会做出强烈反应。到时候,日本将首先扣留登岛人员。如果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做出某些让步,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让日本政府遣返登岛人员。
  几个人是小事,关键是共和国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过于软弱,会让日本在相关问题上得寸进尺,不利于解决钓鱼岛争端,更与共和国的一贯政策背道而驰。
  过于强硬,会使冲突升级,引发国家间全面对抗,给美国插手的机会。
  如何把握好“度”,纪佑国既感到头痛,又感到无奈。
  想了一阵,他朝坐在身后的王元庆看了过去。
  王元庆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元首的意思。以王元庆对纪佑国的了解,在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前,纪佑国不会贸然表明态度,一般会让外交部长黄国巍上台唱戏,一方面控制住局势,一方面为共和国争取到准备时间。
  眼前,就得让黄国巍尽快登台表演。
  王元庆刚刚离开休息室,游鸿君就急匆匆的赶来,在彭茂邦耳边低语了一阵。
  总参谋长的眉头跳了几下,挥手让游鸿君出了门,对纪佑国说道:“海航的巡逻机与日本空自的战斗机在钓鱼岛东北遭遇,发生了冲突,但是没有使用机载武器。”
  “巡逻机?”纪佑国冷冷一笑。
  “是巡逻战斗机。”彭茂邦干咳了一声,说道,“昨天晚上收到消息后,我们加强了东海海域的空中巡逻,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纪佑国笑着摇了摇头,朝潘云生看了一眼。
  “要不要让我们的战斗机撤回来?冲突空域靠近冲绳诸岛,如果不小心进入日本领海上空,恐怕会使事态扩大。”
  纪佑国没有表态,而是朝彭茂邦看了过去。
  “撤到冲绳海沟以西,主动与日本战机脱离接触。”彭茂邦吞了口唾沫,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地说道,“只要到了我方专署经济区上空,日本就没有理由借此引发军事冲突。”
  “撤到东海中线以西。”纪佑国暗暗叹了口气,说道,“除非日方战机首先开火,不然不得抢先开火。”
  彭茂邦稍微迟疑了一下,拿起了放在旁边的电话话筒。
  “说说那些人的情况。”纪佑国拿起香烟,对潘云生说道。
  “行动组织者叫洪鹏,四十一岁,七年前参加了由台湾民间团体组织的联合保钓行动。其他十三名人员都是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一名参与者值得关注。”潘云生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他叫叶致胜,二十七岁,福建宁德人,二十二岁时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赴美留学,获得耶鲁大学两项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叶宏集团’,很快成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前,他辞职回国。”
  “赴美留学生?”纪佑国的眉头立即锁到了一起。
  潘云生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查了他的财务状况。大约一个月前,一笔四十多万美元的巨款汇入他的账户,随后他将五万美元汇入了洪鹏的账户。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洪鹏正是在一个月前着手组织此次行动。”
  “看来,叶致胜为此次行动提供了经费。”
  纪佑国压了压手,没让彭茂邦继续说下去。沉思了一阵,他对潘云生问道:“能不能确定叶致胜的背景?”
  “还无法肯定,但是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叶致胜与CIA不会有任何关系。”潘云生很清楚纪佑国要问什么。“回国之前,叶致胜是‘叶宏集团’的高级工程师,年薪超过百万美元。巨款汇入他在中国银行开设的账户,而不是在海外银行开设的秘密账户。交给洪鹏的五万美元也是通过正规方式汇款,没用现金。这些与CIA的常用手段都不一样,没有任何保密性可言。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叶致胜被CIA利用的可能性。”
  “必须查清楚,还得尽快查清楚。”
  潘云生点了点头,立即答应了下来。
  “昨天晚上我跟老赵商量了一下、后来又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这起事件来得太突然、发展得太快了,不像民间行动、更不像偶然事件。”纪佑国摸了摸下巴,又说道,“上个月,格鲁吉亚与车臣地区发生了小规模骚乱,俄罗斯不得不重兵布防。随后美军陈兵海湾地区,我们不得不考虑这起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想以此牵制住我们,为攻打伊朗创造机会?”
  纪佑国朝彭茂邦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暂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是也不用把事态看得过于严重。半年来,美国不惜血本的为日本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无非想让日本牵制住我们,从而放手对付伊朗。美国如此处心积虑,肯定担心我们像援助巴基斯坦一样援助伊朗。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只要日本没有一败涂地,美国就不会插手东海冲突。相反,如果我们狠狠教训了日本,美国就不会袖手旁观。只要把握得当,控制好冲突规模,不但能够达到教训日本的目的,还能起到牵制美国的效果。”
  彭茂邦的眼珠子迅速转了几圈,随即就笑着点了点头。
  潘云生仍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却非常清楚纪佑国这番分析的含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