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9/1195

  沉思一阵,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你说得没错,俄罗斯当局早就该拿定主意了,拖到现在,再拖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你去联系袁晨皓……算了,我亲自给他打电话,你也别走了,就在这里吃晚饭。”
  “这可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你又不是第一次在我这吃晚饭。”
  刘晓宾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
  裴承毅也没耽搁时间,吩咐东方闻去多准备几个菜之后,亲自给袁晨皓打了电话,让总参谋长过来一起吃晚饭。因为袁晨皓的酒量不是很大,而且平时滴酒不沾,刘晓宾更是货真价实的“清教徒”,所以裴承毅没有让秘书准备酒水。
  15分钟后,袁晨皓就赶了过来。
  这就是新都带来的便利,如果在北京,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只能乘坐地面交通工具,至少需要花上半个小时,遇到塞车的话,甚至会花上近1个小时的时间。利用高速立体交通工具,加上元首府与总参谋部的距离更近,所以在新首都,最多只需要20分钟,一般情况下只需要15分钟。
  见到刘晓宾,袁晨皓就知道裴承毅叫他过来,绝对不是吃顿晚饭那么简单的事情。
  吃晚饭前,裴承毅以处理其他事务为由,让刘晓宾单独向袁晨皓介绍了情况。直到备好晚饭,裴承毅才让东方闻把两人请到了餐厅。
第十七章
统一意见
  秉承元首府的一贯传统,晚餐不是很丰富,左右就那么几个菜,只是每道菜都很精致。
  事实上,到元首府作客的,肯定不是为了填饱肚皮。用蔺慕勋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去元首府赴宴之前,最好吃点东西垫底,免得在席上丢人现眼。虽然袁晨皓、刘晓宾等军政要员不需要如此做作,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还真没在元首府好好吃过一顿饭。哪怕是裴承毅请客,他们的心思也不会放在那些精美的菜肴上。
  饭菜上齐后,东方闻就知趣的离开了餐厅,并且顺手带上了房门。
  与旧元首府相比,新元首府的所有房间都安装了最先进的反窃听装置,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进去,不会让人觉得别扭。
  因为大家的心思不在饭菜上,所以裴承毅放下筷子后,袁晨皓与刘晓宾也放下了筷子。
  “开始的时候,我反复思考了老刘提到的事情,我觉得,不能等到获得确切情报后再考虑对策。”裴承毅长出了口气,发现两人都看着他,赶紧拿起筷子说道,“你们别多礼,饿着肚皮也没办法谈事,先吃饭。”
  “老裴,有什么你就说,我们心里悬吊吊的,也没什么胃口。”袁晨皓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香烟,先给刘晓宾点上了一根。
  “是啊,事情放在这里,吃什么都没味道。”
  看了两人一眼,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样的话,那我们边吃边说。”
  袁晨皓没多说什么,点燃了香烟。刘晓宾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把烟换到左手上,拿起了筷子,装模作样的往碗里夹了几片青菜。
  “首先,我没有怀疑与责备情报部门的意思。”裴承毅长出口气,往刘晓宾的碗里夹了两片水煮牛肉,说道,“虽然我不是搞情报出身,但是与情报机构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情报工作也算有所了解。就我了解,任何情报都存在滞后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掌握了确切情报的时候,恐怕局势已经非常艰险,容不得有半点疑惑。虽然在总体战略上,我们早有定论,但是有了目标,不等于一定能够达到目标。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俄罗斯当局做出了最极端的决定,打算积极应对外来威胁,并且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发起挑战,我们该怎么办?目的非常明确,我们必须战胜俄罗斯,可是我们能够办到吗?或者说,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办到?说实话,我根本不敢想,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们会在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中遭受多大程度的损失。”
  “要想减少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而且做好充分准备。”刘晓宾心领神会,顺着裴承毅的话说了一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听到袁晨皓的话,刘晓宾格外留意了裴承毅的神色,见到元首都没有表态,他也忍住没有答话。
  “俄罗斯狼子野心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即便没有去年的事情,我们也会多留一个心眼。”袁晨皓稍微停顿了一下,等到裴承毅与刘晓宾把目光转过来,他才继续说道,“在前几份战争计划中,我们都针对北方的潜在威胁,留下了足以应变的预备队,仅陆军的预留部队就在二十万以上。以我军的战斗力,就算二十万地面部队不足以发起进攻,也能守住边境线,确保本土安全。当然,仅有预判还不足,任何军事决策都需要现实依据。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加强了对俄罗斯军队的监视力度,特别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俄军的部署与调动情况。到目前为止,俄军还没有什么惊人之举。”
  袁晨皓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刘晓宾也坐不住了。
  虽然在10多年前,也就是军情局回归原位,主要向国防部负责之后,时任总参谋长的林啸雷想方设法的在总参谋部下面成立了一个情报处,专门负责情报工作(处为部下直属机关,局则是独立机关),但是在林啸雷离任之后,这个刚成立数年的情报机构就解散了,总参谋部也从此失去了独立情报来源。直到去年年底,在袁晨皓的坚持下,军情局才将战略情报分部划给了总参谋部,准确地说,是听从总参谋部的调度指挥。因为战略分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包括军事侦察卫星、战略侦察机、间谍船在内的各种技术类情报与信息搜集处理工具,获取他国战略情报、特别是军事战略情报,所以袁晨皓的要求也合情合理,毕竟制订战争计划,需要大量可靠情报。
  对刘晓宾来说,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袁晨皓要求获得军情局的战略情报分部之后,刘晓宾就直言不讳的提到,军情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降低收集情报与处理情报的效率,而军情局是共和国唯一的军事情报机构,还是共和国最重要的情报机构,削弱军情局,等于降低国家安全,等于制造不安因素。在刘晓宾看来,如果袁晨皓需要可靠情报,完全可以向军情局提出要求,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情报机构。问题是,刘晓宾的这一主张不但没有得到支持,反而让人觉得军情局尾大不掉,有必要加以遏制。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问题还不算严重。
  众所周知,李存勋之后,军情局江河日下。虽然刘晓宾克己奉公,以维护军情局为己任,而且十多年来,做得有声有色,大有当年李存勋的风范,但是军情局山河日下已成铁定的事实,刘晓宾所希望的,只是不想让这个凝聚了数代人心血、关系到数十万人福祉、为国家安危拼搏了数十年的全球头号情报机构毁在自己手里。在2056年年底之前,刘晓宾一直做得非常出色。直到颜靖宇决定把战略情报分部交给总参谋部,刘晓宾才意识到,不管谁来当军情局长,都无法改变历史。正是如此,刘晓宾才产生了退休的念头,而裴承毅能够将他留下来,除了保证只让他干一届之外,还保证在离开元首府之前,把一个完整的军情局交到他的手上。
  见到刘晓宾的神色变化,裴承毅就知道,袁晨皓把话说得太透彻了。
  “之前没有什么举动,不等于今后也没有。”裴承毅把话题拉了回来,说道,“今天请你们过来,就是因为俄罗斯当局很有可能做出了重大决策。虽然暂时还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重大变故,克里姆林宫的高层会议不会持续十五个小时,而最大的变故,莫过于契力亚科夫主动让步,采纳、至少部分采纳了乔德诺维奇的主张,决定以积极行动应对挑战。”
  裴承毅申明了重点,刘晓宾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对裴承毅的观点,袁晨皓也没表示反对,因为这也是他希望出现的情况。
  “我的想法是,既然能够对俄罗斯当局的决策做出大致判断,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关键不是要不要提前做好准备,而是为什么而准备。”见到裴承毅把话说到一半,又转到了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袁晨皓显得有点激动。“对于俄罗斯这种敌人,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主动进攻、要么被动防御,任何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都会使局势失控。我的观点也一样,俄罗斯当局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绝对不会久拖不决。好几年前,我们就收到了确切情报,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份缺乏约束力、对俄罗斯非常有利的条约,但是只要这份条约存在,就对我们构成了威胁。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积极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就是希望能够早点定下基本策略,以便提前进行相关准备。不管怎么说,俄罗斯不是印度与日本那样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能用一场局部战争来打垮俄罗斯,只能在世界大战中击败俄罗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对俄作战的特点,即越早做好准备,对我们越发有利。”
  袁晨皓一口气说完,并没回避裴承毅的目光。
  裴承毅也没有避开袁晨皓的目光,而是上下打量了陆军上将一番。
  见到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刘晓宾却一点都不紧张。这绝对不是袁晨皓第一次在这个问题上向裴承毅叫板,在刘晓宾的印象中,裴承毅担任国家副元首期间,就与袁晨皓在对扼方略上争辩过5次,而且每次都无果而终。虽然裴承毅已经成为国家元首,袁晨皓也当上了总参谋长,但是争吵的实质并没改变,两人也不会因此记恨于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刘晓宾还有点希望两人为这件事情大吵一架,最好吵出个结果来,免得一直拖着,每次都要拿出来争辩一番。
  “看来,今天不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连晚饭都吃不舒坦了。”裴承毅呵呵一笑,随即转口说道,“我也认为,越早确定对俄方略,对我们越发有利。问题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我们的头号对手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美国,俄罗斯的威胁还有意义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别说俄罗斯,任何一个与我们相邻的大国,都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帮凶、对我们构成威胁。万幸的是,俄罗斯是我们周边仅存的大国。”
  听裴承毅这么一说,袁晨皓也无从反驳。
  “在这个大前提下,不能单独考虑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裴承毅没有得寸进尺,转移了话题,说道,“从制订策略的立场出发,在搞清楚俄罗斯的战略意图之前,我们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直接一点,如果情况与我们现在猜测的完全想法,俄罗斯当局并不愿意卷入战争,只想渔翁得利,我们就不应该逼人太甚,最多只能以稳固的战略防御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尽一切可能使俄罗斯呆在战场之外,至少在我们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让俄罗斯保持中立。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不能摆出积极进攻的架势,还得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克制。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至少现在看来,俄罗斯当局积极主动参与战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我们自然可以据此做出相反的决策。”
  “元首……”刘晓宾暗暗一惊,因为他听出了裴承毅的意思。
  裴承毅压了压手,打住了军情局长的话,对袁晨皓说道:“我前面说过,等到我们掌握了确切情报,恐怕连黄花菜都凉了。既然别无选择,我们就只能针对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战争准备。”
  袁晨皓的眉头跳了几下,朝裴承毅投去了不太相信的目光。
  “与你说的一样,我也认为,对付俄罗斯这样的敌人,绝对不能有半点犹豫。所谓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如果我们不够坚决,肯定会遭到反击。不管怎么说,俄罗斯是大国,而且是有着陆军传统的大国。算上广袤的战略纵深、丰富的战略资源、以及相对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俄罗斯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即便我不是军人,没有打过仗,也会相信,与俄罗斯的战争,必然会让我们伤筋动骨。”裴承毅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相信,不管谁坐在这里,都会尽量避免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为敌。问题是,当俄军的坦克开上阿斯塔纳的街道之后,选择权就不在我们手里了。”
  “元首,这事要不要找副元首与总理商量一下?”
  “没这个必要,这是军事决策。”裴承毅压了压手,让刘晓宾闭上了嘴,才转头对袁晨皓说道,“回去后,按照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但是不要安排军事调动,毕竟以我军的机动能力,没有必要提前部署,等时机成熟了,再出手也不迟。尽快给我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或者找焦副元首。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量隐秘,能不惊动俄罗斯当局就再好不过了。”
  “即便不调动部队,要做到绝对保密,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说道,“只要俄罗斯当局多个心眼,就会密切监视我国的物流情况,特别是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打草惊蛇。”
  “我不要你做任何保证,尽力而为就行了。”
  袁晨皓点了点头,这才放下心来。
  “看样子,现在可以安心吃饭了。”裴承毅呵呵一笑,把东方闻叫了进来,让他把饭菜拿去热一下。
  谈好了事情,几个人的胃口也好了不少。
  似乎有什么事情,吃饭的时候,刘晓宾故意慢了半拍。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慢性子,所以没有引起袁晨皓注意。有意思的是,袁晨皓又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吃完之后,他就起身告辞了。
  “元首,没什么事情的话,我也告辞了。”
  “老刘,我知道你有话说。”裴承毅拿起袁晨皓忘记的香烟,塞到了刘晓宾的手上,“到书房去吧,今天我也没有别的事情,我们好好谈一下。”
  刘晓宾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跟着裴承毅去了书房。
  泡好茶,等秘书送来瓜果糕点之后,两人分头坐到了沙发上。
  “如果我没猜错,你肯定在想,王老到底跟我谈了些什么,让我在短短一天之内改变了态度。”裴承毅故意停顿了一下,才说道,“你也知道王老的为人,他跟我说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你过来之前,我就在想,拖下去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好处。两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明显。实事求是,不是我想打仗,以我的资历,就算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也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不但不会让我的名字在国史中更加灿烂,反而有可能让我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从个人利益出发,我肯定不想打这场战争。可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我没有别的选择,或者说,我不放心让其他人来率领共和国迎接建国以来最危险的挑战。我并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我相信,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就是英雄。”
  “元首,我明白你的想法,可是……”说到一半,刘晓宾就打住没有说下去。
  “可是不能操之过急。”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以前,我也这么想。好事多磨,为了最后胜利,忍耐一阵根本算不了什么。问题是,还能拖多久?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战争离我们很近了,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也许你会说,过去几年里也是这样,看上去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不同的是,在此之前,白宫缺乏一位敢作敢为、且行事果断泼辣的统帅,而现在不但有了这样一位统帅,还是一位精通军事的统帅。说实话,我不担心俄罗斯,真正让我担心的还是美国。”
  刘晓宾叹了口气,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不需要现在就做出评判,历史终究会证明。”裴承毅的目光在刘晓宾身上停留了几秒钟,“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肯定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你要帮我盯紧一点,特别是国内局势,有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及时报告。”
  “国内?”
  裴承毅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迅速思索一番,刘晓宾露出了万分惊讶的神色。裴承毅这番话表明,饭桌上他跟袁晨皓谈的不是心里话,而是利用了袁晨皓急于求战的心情。或者说,为了达到目的,裴承毅再次将袁晨皓推到了风口浪尖。
第十八章
风起浪涌
  如果说为了顾全大局,在做重大决策之前,裴承毅会再三权衡,更像经验老到的政治家,而不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那么在同一情况下,袁晨皓就是个彻头彻尾、行事果断的军人。
  8月8日,即得到元首授权的第二天早上,袁晨皓就签署了第一份与战争有关的总参谋长令,命令东北、西北与驻扎在中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后勤部队彻查物资囤积情况,修缮物资仓库,检修运输设备,做好物资调动与装卸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战在即,后勤保障肯定放在第一位。
  当然,对袁晨皓来说,要做的只是下达一道命令,其他的事情都由参谋按照早已拟定好的计划逐步展开实施。
  不得不说,即便在裴承毅面前,袁晨皓也有所保留。
  众所周知,早在2049年,还是安全副总理的裴承毅就将制订战争计划的重任交给了袁晨皓,时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也授予了袁晨皓相应的权力。虽然针对世界大战的计划要比针对局部战争的计划复杂得多,不然耗费巨资为总参谋部搭建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群,但是一场世界大战前后也就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制订相关计划的时间也最多持续几年而已。在2050年初拿出第一份简要计划之后,总参谋部每年都会提交一份修改过的计划,并且在2053年与2056年提交了全新的计划。由此可见,袁晨皓手里不但不缺乏现成的战争计划,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计划,并且立即加以实施。
  袁晨皓在中央决策会议上显得底气十足,某些时候甚至不太给裴承毅面子,与如此充分的前期准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一些内部人士的话语来说,如同裴承毅是最高决策层中不可否缺的统帅,在军队里面,袁晨皓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虽然在某些方面,比如指挥军队作战,袁晨皓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但是说到谁最清楚共和国的战前准备,而且谁能指挥共和国军队顺利完成战前准备,那就非袁晨皓莫属了。仅此一点,就决定了袁晨皓在共和国军队中的重要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