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7/1195

  除了前面提到的持续工作时间之外,2024年,也就是养老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在“移民管理办法第四修正案”中明确提到,所有以工作为由申请暂时居住证的外籍人员、以及申请永久居住证的外籍人员都得通过得到移民局认可的汉语资格考试。
  要想留在共和国,至少得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不是让共和国的公民去适应移民,学习英语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语言。这项修正案并不严厉,要在美国拿到绿卡,要在欧盟拿到蓝卡都得通过语言考试。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几个“移民大户”都不存在问题。比如在朝鲜,汉语已经成为第二官方语言,所有朝鲜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得学习汉语,并且在高考的时候得考试汉语成绩。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与缅甸,汉语都是必修的第一外语,而在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汉语也是必修外语。更重要的是,2035年前,汉语资格考试以口语为主,也就是以说为主。如此一来,共和国大部分盟国的年轻一代都能顺利通过汉语资格考试。
  非常可惜的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共和国的盟国,而且汉语在印度尼西亚也只是选修外语,而不是必修外语。2040年前,大约40%的印度尼西亚人在申请赴华工作与永久居住证的时候,都被语言当在了共和国的国门之外。
  从一个移民问题就能看出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存在的巨大隔阂。
  归根结底,移民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国家,或者说两个民族矛盾的直接体现。
  如同20世纪的拉美移民在美国受到歧视,给美国社会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一样,因为印度尼西亚移民在共和国受到各种各样歧视,不管就业与接受教育、还是就医与社会保障,总是低人一等,所以印度尼西亚移民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的犯罪率又反过来影响了共和国当局的移民政策,导致印度尼西亚移民获得“红卡”的难度越来越大。问题是,再严厉的移民法也挡不住偷渡,事实上,移民管制越严的国家,偷渡问题就越严重。根据社科院的调查报告,2040年的时候就有大约1200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移民在共和国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预计到205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而到时候共和国的合法移民不大约只有7500万。也就是说,到2050年,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移民就相当于共和国接纳的合法移民的三分之一。
  如此多的非法移民肯定是个问题,而且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
问题累积
  虽然移民局隶属于外交部,但是移民问题与国家安全有关,所以也在裴承毅的管辖范围之内。当然裴承毅的首要职务是外交部长,与移民局有关的事情都由国防部长首席助理东方闻负责,裴承毅只是每周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即便如此,2047年之后的两年间,裴承毅处理的大部分安全问题都与移民有关,其中又以印度尼西亚非法移民为主。
  移民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
  举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从2048年1月11日到2月22日的43天中,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台、也就是共和国官方媒体在黄金时间段的新闻节目中连续报道了31起与移民有关的刑事案件,其中23起与非法移民有关。全体代表大会在节后复会后首先讨论的就是国务院提交的针对国内3000万非法移民的“移民管理办法第七修正案”,即降低移民条件,为移民提供更多的法律与社会保障。虽然结果非常糟糕,在长达7个月的辩论之后,该修正案在最终表决中以3票的差距被否决,但是全体代表大会随后通过了一份具有补偿性质的法案,即在2050年12月31日前,除了涉嫌刑事犯罪与未到移民局登记备案的非法移民之外,共和国不再强行遣返非法移民,并且从2048到2050财年度的特别预算中拿出270亿元,在全国70所大城市开设540所语言与技能培训班,专门为符合非强行遣返条件、并且在2048年12月31日前到移民局登记备案的非法移民提供语言与工作技能培训。毋庸置疑,这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法案。
  后来,因此成为共和国公民的2400万移民将其称为“大赦法案”。
  宽容的另外一面就是严厉。
  作为全体代表大会代表,以及“大赦法案”起草工作的参与者,裴承毅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也知道全体代表大会否决“第七修正案”的原因。
  严格说来,“移民管理办法第七修正案”是共和国国务院为应急弄出来的东西。
  可以说,到2048年初,由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导致的社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让共和国官方媒体在2048年1月到2月间集中报道移民问题的导火索就是在2047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一起与印度尼西亚非法移民有关的连环凶杀案。虽然该案主要受害者是生活在北京昌平的32名印尼非法移民,凶手是1名连续23次未能通过语言考试而心理出了问题的印度尼西亚赴华务工人员,但是在这起连环凶杀案中有4名共和国公民遇害,其中3人是已经取得共和国永久居住证的印度尼西亚人,另外1人是在该地区为移民提供心理辅导的在读大学生,所以这起连环凶杀案告破之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全国上下最受关注,争论得最激烈的话题。
  根据警方在侦破该案件后公布的消息,犯罪嫌疑人因为多次以务工为由申请暂时居住证未果产生心理疾病,在12月7日夜间杀害了为其提供心理辅导的女大学生,在精神失常之后,在8日凌晨1点30分到清晨7点45分之间,以及其残忍的手段将住在同一栋民居里的,熟睡中的32名非法移民杀害,然后在8点15分袭击了上门调查的移民局人员,在警察赶到之前杀害了3名协助调查工作的印度尼西亚籍人员,并且杀伤了2名移民局的调查官员,在准备继续行凶的时候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制服。
  因为首先遇害的就是专门为移民提供心理辅导的在度女大学生,所以这次连环凶杀案很快就引起了全国民众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关键就在这名来自政法大学的自愿工作者。
  虽然根据警方提交给检察院的审讯记录与法医检查报告,嫌疑犯是因为精神失常才犯下大错,而且在随后的审判中,法官与社会陪审员(陪审员制度在2042年开始实施)均采信了警方提供的证据与法医检查报告,认定嫌疑犯在行凶时已经精神失常,不因此承担刑事责任,判决结果也是送交北京市精神疾病康复中心接受为期6个月的单独监护治疗,并且在康复之后由移民局强行遣返。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庭审的时候,指出了警方提供的审讯记录与法医检查报告中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漏洞,那就是没有证实嫌疑犯在17日夜间,也就是杀害第一名受害者之前已经精神失常。更重要的是,警方只提供了嫌疑犯精神失常的间接原因,而没有提供直接原因。
  可以说,这正是这件刑事案的关键所在。
  因为嫌疑犯已经接受了心理辅导,证明他已经在移民局的掌握之中,从后面3名移民局的协助调查员遇害,2名调查员险些遇害来看,移民局应该知道嫌疑犯的情况,而移民局没有将他送入精神病医院,证明嫌疑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病人,只有在诱引成熟的情况下才会精神失常。
  那么,是什么导致嫌疑犯精神失常的呢?
  显然,答案只有嫌疑犯与第一名受害者、也就是那名女大学生知道。
  因为女大学生已经受害,凶手在判决生效后被单独隔离监护,用外界的话来说,被送进北京市精神疾病康复中心之后,就算没有精神病也会被弄出精神病来,所以已经无法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导致36人遇害的惨案。
  从共和国当局随即采取的行动来看,问题肯定不在一个人的身上。
  事实上,2048年1月初就有人在网上公布了遇害女大学生的相关信息。她是中印混血儿,其母亲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代移民,因为精通印尼语与汉语,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成为了专门为印度尼西亚移民提供心理辅导的社会工作者。在此前两年,她为22名印度尼西亚移民提供了心理辅导,成功劝说其中17人到移民局“自首”,因此有人猜测,凶手情绪失控很有可能与女大学生的言行有关。
  当然,问题不在个人身上,而是共和国移民局管理移民的方法出了问题。
  按照移民局的规定,社会工作者成功说服一名非法移民自首,就能获得大约12500元的奖励,并且在社会诚信记录上增加2点分值。如此一来,所有为移民局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会竭力劝说非法移民到移民局自首,而不是设法成为合法移民。事实上,问题的根源不在移民局,而是政府的相关拨款太少,移民局无法聘请足够多的正式员工跟踪非法移民,甚至无法为日常工作安排足够多的人手,只能以临时聘用的方式,让社会工作者去完成原本应该由移民局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要想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就得在金钱、诚信等方面进行激励。如此一来,原本是执法者的工作落到了不具有执法制革的人手里,而原本应该承担社会公益职责的社会工作者开始为利益服务。
  由此可见,发生在2047年12月7日到8日的惨案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正是如此,共和国当局才会积极推出带有补偿味道的“第七修正案”。
  如果可以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加以解决,那么关系到3000万非法移民的问题就算不上问题了。全体代表大会在表决中否决了政府的提案,就是因为以放宽移民管制力度、增加移民管理投入、提高移民社会福利的“第七修正案”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可能从根本是和解决移民导致的问题。
  当然,全体代表大会也不是不想解决问题,不然不会出台“大赦法案”。
  以当时的情况,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放松移民管制力度,以及降低移民门槛。
  “大赦法案”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很快就通过了两项旨在加强移民管制力度与提高移民门槛的法案,并且拿出特别经费,成立由移民局牵头、公安、国安、外情局与国防部提供协助的“移民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与移民有关的问题。随后,最高法院也成立一个专门针对移民问题的“司法解释委员会”,以督导各地方法院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解决与移民有关的司法问题。
  总而言之,在2048年的时候,“移民”成了共和国的头号话题。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过于严厉的移民管制办法肯定会得罪很多国家。
  比如在2048年,移民局遣返了大约250万移民,其中至少150万来自印度尼西亚。这些非法移民遭到强行遣返后,印度尼西亚当局不但要出钱购买机票或者船票,还得在国内设置收容所。根据一些印度尼西亚新闻媒体估计,仅这150万非法移民就让印度尼西亚当局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大约4000亿盾(相当于120亿人民币)。钱还是小事,当150万非法移民回到印度尼西亚的时候,他们需要工作、需要住所、需要社会保障,而印度尼西亚当局不可能立即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才是大事。
  2048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紧急访华,希望共和国能够在遣返非法移民的时候给予印度尼西亚当局足够的准备时间,也就是不要立即遣返全部非法移民。为此,印度尼西亚总统甚至表示,只要共和国收容这些非法移民,印度尼西亚当局可以为每位非法移民支付大约40万盾的“安置费”。问题是,相当于1.2万元人民币的安置费能起多大作用?要知道,为了查清非法移民的情况,共和国当局已经花掉了大约200亿元人民币的调查费用,并且在遣返这些非法移民的时候,还为每个非法移民提供了大约5万元人民币的“遣返费”。用当时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共和国愿意为每个非法移民提供400万盾的回国安置费。
  还没进入2049年,由移民引发的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间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2048年12月初,随着规模最大的一批遣返非法移民陆续回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与泗水等多座大城市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反华示威游行,在遣返移民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印度尼西亚人走上街头,要求印度尼西亚当局采取切实行动,保护境外印度尼西亚人的人生与财产安全。虽然印度尼西亚当局早就做好了相关准备,动员了近40万军警在全国各大城市维护秩序,但是在示威游行过程中,情绪失控的示威者还是冲击了共和国在雅加达的大使馆,以及在其他城市的领事馆。
  万幸的是,这轮示威游行没有对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构成威胁。
  当然,受过往历史影响,当月离开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超过了450万,可以说,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飞往邻国的航班与驶往邻国的渡轮都被华人挤满了,一些有钱有势的华人富豪还动用了私人飞机与私人游艇。总而言之,为了担心遭到印度尼西亚人报复,没有几个华人愿意留在印度尼西亚。虽然在2049年初,印度尼西亚当局就控制住了局势,但是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堪比一场超级台风登陆爪哇岛。与经济损失相比,印度尼西亚与共和国的双边关系蒙受的损失更加严重。要知道,就在2048年12月底,在以归国侨民为主的贸易委员会的推动下,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重申“涉外华人利益保护法”宗旨的相关法案,明确要求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海外华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来捍卫华人利益,惩戒凶手。虽然这一法案迫使印度尼西亚当局在次年初宣布全国戒严,并且出动数十万军警镇压煽动民族仇恨的分裂份子,在一个月内就逮捕了近10万名涉嫌制造社会动荡的嫌疑犯,并且将大约100名重要嫌疑犯秘密转交给了共和国的情报机构,以平息共和国的愤怒,但是由此对两国关系造成的影响,特别对那些在动荡中受到伤害的印度尼西亚人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可弥补。
  正是如此,2049年4月份,执政的“民团联盟”(印尼民主党与印尼团结党)才输掉了大选,在野的专业集团党、国家使命党与新月党成立的“印尼独立自主联盟”赢得了总统大选,并且在人民协商会议与人民代表会议中获得多数席位。
  要知道,“印尼独立自主联盟”的政治纲领就是独立自主发展。
  虽然一个真正成熟的政党,绝对不会在上台之后贸然改变国家基本政策,更不可能让国家基本政策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所以“印尼独立自主联盟”就算赢得了大选,也不会立即兑现竞选承诺,但是谁都知道,这个标榜独立自主的政党,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代言人,肯定会在5年执政期间调整印度尼西亚的基本国策,让印度尼西亚投靠美国。
  当时就有人认为,最迟2051年,也就是印度尼西亚人民代表会议再次大选后,如果下台的“民团联盟”没能夺回多数席位,共和国就很有可能找借口向印度尼西亚开战,推翻印度尼西亚政权,扶持一个新的亲华政权。原因非常简单,如果印度尼西亚在“印尼独立自主联盟”的率领下有条不紊的投入美国怀抱,受印度尼西亚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就算共和国仿照当年对付印度的办法,也不可能征服这个拥有4亿多人口,18000多座岛屿的国家,反而会使印度尼西亚分裂成至少两个国家。
  毫无疑问,这个猜测并不过分。
  要知道,“印尼独立自由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后,第一个发去获电的就是美国政府。仅仅1个月之后,美国副总统就带着由400多位美国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乘坐最多能够容纳700人的“空军二号”(实际上就是空军一号,在运送副总统的时候就是空军二号)去了雅加达,与刚刚住进总统府的印度尼西亚总统签署了一份意味深长的战略合作协议,而美国的企业家则与支持“印尼独立自由联盟”的印度尼西亚企业签署了总价值高达300亿美元的数百份商业合同。
  毫无疑问,这是公然挑衅共和国。
  作为回应,共和国海军向南海与东印度洋部署了6支航母战斗群,并且让挂着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到爪哇岛南面的印度洋上空执行战备巡逻任务,部署在南海地区的两个陆战旅与驻西哈努克市的第三战斗单位都在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就连快速战略投送舰队都开始向南海集结。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共和国不会急着动手,但是裴承毅非常清楚,如果印度尼西亚总统在会见美国副总统的时候,接受了那份足以让印度尼西亚空军与海军实力翻倍的军事援助协议的话,颜靖宇很有可能在6月上旬就去全体代表大会申请战争授权,以推翻印度尼西亚政权为目的的战争将在元首获得战争授权后的30分钟内爆发。
  非常关键的是,印度尼西亚新当选的总统悬崖勒马,没有接受那份军事援助协议!
  当然,这不表示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二十四章
死灰复燃
  对美国来说,拉拢印度尼西亚,只是西太平洋战略的一部分。
  日本战争后,即30年代初期,一家由数名退役将领联合成立的公益咨询机构对美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到日本战争之间的全球战略做了深入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战略上惨败给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目的明确的大战略,总是在忙着解决问题,却没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因为这家咨询公司太小,所以这份分析报告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事实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这份分析报告引起了军情局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根据美国当局在日本战争后的战略抉择来看,这份分析报告也肯定引起了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而且被两位民主党总统采纳,所以在韦斯特伍德与布兰迪诺执政期间,美国的基本政策才能保持高度一致。事实上,这份分析报告还对后来的共和党政府产生了影响,还会一直延续到克莱泽曼离开白宫之前。也就是说,从2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有目标的意义超过了目标本身。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南亚地区肯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日本一蹶不振之后,美国别无选择的将宝押在了菲律宾身上,希望利用这个从19世纪末就深受美国影响的国家来制衡想要称霸西太平洋的共和国。
  美国人不是笨蛋,谁都知道菲律宾去对付共和国,无异于螳臂当车。
  阵地西太平洋地区的情况,美国花了很大的功夫进行战略布局。提高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帮助日本进行战略重建、拉拢摇摆不定的印度尼西亚、满足新加坡的各种要求,在印度战争前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以及竭尽全力把菲律宾建设成工业强国,都是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在这里,美国跟共和国玩了一次不见硝烟的心理战。
  日本战争期间,眼见共和国当局将1亿多日本人送入黄泉,连悔过的意思都没有,菲律宾当局是看在眼里怕在心里。根据数十年后解密的一些相关资料,2030年前后,菲律宾一度“回心转意”,暗中与共和国频繁接触。美国自然不会对此手软,立即通过操作选举等办法,让菲律宾当局悬崖勒马,没有继续错下去。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行动中,美国当局充分利用了新闻媒体,全力宣扬美国的“菲律宾情绪”,迫使共和国退缩。
  所谓的“菲律宾情绪”,指的就是菲律宾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菲律宾是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后沦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而且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美国历史上的很多知名人物都与菲律宾有缘,比如第29任总统华伦·哈定就曾经担任过菲律宾的文职总督。有意思的是,后来被日本人从菲律宾赶出来,并且乘着小艇回到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将军的父亲,即老麦克阿瑟将军就是哈定担任菲律宾文职总督时的军事总督。因为菲律宾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很多美国人从认识菲律宾开始认识世界。
  美国当局要利用的,就是这种认识。
  事实上,美国当局达到了目的。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正在为南亚问题发愁的共和国根本无心进军菲律宾,也就趁此机会卖了个关子,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达成了某种不明言的默契,即菲律宾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南亚其他地区则是共和国的势力范围。
  从2020年到2049年的30年间,美国倾尽全力帮助菲律宾实现了工业化。
  如果说伊拉克是共和国在中东地区搞的范本,那么菲律宾就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搞的范本。也就是说,美国在菲律宾大张旗鼓的搞建设,不是帮助几千万菲律宾人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而是要做给那些中立国家看,让大家都知道,美国能够帮助盟国成为发达的现代工业国。
  必须承认,美国在菲律宾的“试点工作”搞得很有起色。
  要知道,在2020年之前,全世界都认为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除缅甸与老挝之外,最贫困落后的国家,甚至比不上遭受了数十年战乱荼毒的柬埔寨。更重要的是,菲律宾还是东南亚地区国内局势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菲律宾棉兰老地区的民族分裂运动从来没有停歇过。除了民族分裂势力之外,还有地方军阀势力、家族政治势力等等问题困扰着这个岛屿国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当然,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CNN披露的消息,在2020年到2039年间,也就是最后一支在棉兰老岛上活动的反政府游击队被剿灭的时候,超过5000名由CIA以军事培训为名去的美国军人永远的留在了菲律宾的丛林里面。与巨大的人员伤亡比起来,经济上的投入一点都不少。根据一家美国民间咨询公司做的调查,截至2044年底,美国联邦政府以无偿援助、政府担保贷款与民间融资等等方式,总共为菲律宾提供了大约400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仅提供的现金就多达1178亿美元。
  要知道,在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间,美国提供给所有盟国的援助也不到4000亿。
  如此巨大的投入,带来的自然是巨大的回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