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959

  台上,屈原见众人全都看过来,甚至不少满脸正义的人看他的目光已经充斥的敌意,以致连空气都有一些凝固。
  见此,屈原笑了笑,开口道:“诚然,存亡续断,恢复上古大贤的宗庙祭祀血食,乃是一件再正义不过的事情了。就好比昔日齐桓公联合各国解救燕国,一举击退了北戎的南下,保住了燕国,还有齐桓公当年复立卫国的事情,全都得到了天下人的交口称赞。而且,天下人对齐桓公的赞扬还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周围的人一听屈原举例齐桓公,且语气中充满着对齐桓公的敬仰,虽然现在吕齐已经完蛋了,已经变成了田齐,可是对这片土地上的先贤,他们心中还是充满着敬意。
  现在屈原以推崇齐桓公,周围的齐人顿时心有荣焉,连带着对屈原的敌意也稍稍缓解。
  此时,台上的屈原继续道:“不仅是齐桓公,还有晋文公让曹卫两国复国,以及敝国昔日复立徐国的事情,都得到天下人的赞扬。”
  田离立即开口道:“屈子说的是,存亡续断的确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天下人赞扬楚国的有哪里仅仅只是楚国复立徐国,还有贵国复立蔡国以及陈国的事情,也全都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从屈子的话中,在下也感受到了屈子的满腔正义之心,可是,既然这样,屈子为何还认为五国伐楚是不义的呢?如此,这不就是先生的内心与言行相违背吗?
  是故,在下窃以为,既然屈子也认同存亡续断是天下最大的正义,那屈子何不跟从自己的本心,力劝楚王与各国交好,并让楚王复立越国呢!
  诚如是,则先生即做到了心口合一,成为天下的贤者,又能劝导楚王成为一个真正的仁义之君,君明臣贤,双双留名千古,如此,岂不美哉。”
  周围的人一听田离让屈原进谏楚王复立越国,顿时争先开口道:
  “是啊,屈子何不劝诫楚王,复立越国呢!”
  “屈子即认为存亡续断是正义的,那屈子为何又认为五国救越就是不义的呢?”
  “屈子为何前后言论自相矛盾呢?”
  “难道真如田子所说,楚人关于正义的认知就是是否对自己有利?”
  “果真是蛮夷……”
  “……”
  台上,田离见自己的话音一落,顿时便引起台下齐人的共鸣,以致台下之人纷纷开口助阵,对屈原施压。
  见此,田离满心欢喜的看着屈原,满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以一幅胜者的姿态向屈原道:
  “不知屈子以为如何?”
  屈原闻言,立即哈哈大笑,接着,笑声顿时便压制了台下的议论声。
  田离见屈原大笑后,台下助阵的声音立即被压了下去,甚至已经消失,见此,他虽不愿此时开口见话语权再次交给屈原,但也不得不开口问道:“屈子何故发笑,难道天下为正义出声是不应该的吗?还是屈子容不下正义的声音。”
  屈原笑着摇头道:“非也,在下之所以发笑,乃是笑先生身为墨者,却只知小义,却不知天下大义,距离昔日墨子的境界还相差太远,还没有得到墨家大义啊。
  在下所笑者也不仅仅只是先生,还有在场的其他墨者,竟都不知墨家大义,仅仅只是抱着自己的小义,却忘记了天下大义。”
  田离一见屈原贬斥自己不知天下大义,甚至还将齐国的墨家全都给贬斥了,顿时大怒道:“在下愚钝,不知先生口中的真正天下大义是什么,难道天下间还有比存亡续断更大的大义吗?”
  说着,田离脸色一凛,然后一字一顿的道:“还请先生赐教。”
  田离说完,台下的一众墨者,以及其他一些刚刚开口为田离助阵的人,甚至一些心中有疑问的人,全都向屈原拱手道:“还请先生赐教!”
  众人异口同声的呼喊声,如排山倒海一般向台上涌去,接着,声音落下,周围瞬间鸦雀无声,甚至连空气都凝固了。
  此时,台上,屈原在众人开口之后,一脸肃然地点头道:“田子,还有诸位贤者,平虽不才,但也知道天下还有比存亡续断更大的正义。”
  这话一出口,所有的人全都注视着屈原……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大义
  台上,屈原铿锵有力的道:“在下以为,比存亡续断更大的大义,那就是禁乱除暴。昔日墨子还在之时,大力推行自己的非攻学说,可是即便是墨子,也不曾反对所有进攻战争,而只是反对不义的进攻。
  墨子为何如此,那时因为墨子认为比国家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乃是剪除混乱,禁止暴虐,以还百姓以安宁。
  所以说,若是一国之君苛待自己的百姓,大肆使用百姓而不加节制,奴役百姓而无止境,即便这个国家不是自己的属国,而他国之君为了解救百姓而发动战争,即便是杀掉对方的国君,吞并了对方的国土,那也是可以的。
  齐国扩地两千里,秦国扩地两千里,敝国不久前同样扩地两千里,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故而,敝国为了解救越国之中的两百万百姓而劳师动众,正是为了禁乱除暴,灭亡越国,废除越国暴法,重新制定法律使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让越侯继续大禹的祭祀,勿使大禹断了血食。
  这远比杀掉越王,另立新君,让越国百姓继续接受越国的残暴统治要好。”
  “可是,五国伐楚却不是这样。”屈原摇了摇头,接着道:“正如先生之前所说,五国攻打楚国,贪图我楚国土地的心思远远大于解救越国的心思,这就是五国动机不纯。
  而即便是五国解救越国的目的,那也是为了推翻寡君在越国之中所施行的仁政,并恢复越国之前的暴政。
  除善兴恶,天下间的不义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所以在下说,五国伐楚乃是不义之战,无论五国从淮北进攻,还是从淮南进攻,都是不义之战,而敝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也正是应了义战则胜的道理。”
  田离闻言立即反驳道:“先生口口声声说越王苛待百姓,用暴虐的方法统治越国。可是,在下听到的确不是这样,天下人都在说越王仁义,而纷纷唾弃楚国灭越的暴虐之举。
  难道越国的残暴,就凭先生一张嘴吗?”
  “当然不是就凭在下这一张嘴。”屈原摇了摇头:“在下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这是越国两百万百姓的共同声音。”
  “两百万百姓的共同声音,在下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先生去过越国吗?”屈原问了一句,然后不等田离答复,自问自答道:“在下也知道先生没去过两千里之外的越国,同样也知道在场的人基本上也都没去过越国,不过这也不要紧。
  因为大家都可以从越国百姓这十几年的状况可知一二。”
  说着,屈原想田离询问道:“先生这十几年来可听说过越国之中发生饥荒。”
  田离闻言想了想摇头道:“不曾。”
  “是啊,不仅远在齐国的先生没有听说越国,在下也没有听说过。当年敝国打败越国的时候,越王常年征战,加上公子玉恶意焚粮,以致越国粮仓已空。可是敝国占领了越国之后,越国却并没有发生饥荒,这是何故?
  那是因为越国百姓对我楚国的统治并不排斥,甚至还十分拥戴,加上敝国也并未苛待越国百姓。是故,越国百姓才能在大乱之后,冬季补种麦米,夏季努力耕种稻米,这才得以渡过大乱而治的艰难阶段。
  所以说,越国没有发生饥荒,这正是证明越国百姓对我楚国的认可,以及对原本越国暴政的摈弃。
  要是越王真如先生所说,乃是一个贤仁之君,百姓归附,群臣拥戴,那么越国灭亡之后,越国百姓岂能安心耕种?
  百姓安居乐业,民无饥荒,国无动乱,这不正是百姓以及上天对敝国灭亡越国的肯定吗?
  先生以为然否?”
  田离闻言脸色变得沉重起来,顿了顿,摇头道:“不对,越国之所以没有发生饥荒,一定是楚国将自己国中的粮食运到越国了。越国立国千余年,立国之久乃各国之最,在下万万不信越国百姓会弃越国如敝履。”
  屈原一怔,笑道:“既然先生认为敝国运粮去越国了,那么想来即便是在下否认,先生也是不相信的。”
  田离不置可否,但眼神却有些微微不自然。
  屈原接着道:“先生没有去过江东,所以在下也无法向先生解释粮食的问题。不过,先生久在齐国,想来对于齐国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了。”
  “当然。”田离一听屈原不再说他陌生的越国,而是说起他很熟悉的齐国,立即点头应着。
  “既然先生熟悉齐国,那么先生一定很了解齐国的物价了,不知先生可知这十几年来,齐国的玳瑁香料价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从越国贩卖到齐国的玳瑁香料是多了还是少了?”
  田离一听,连眼神都变得凝重了。
  他已经知道屈原要说什么了,只是玳瑁香料的价格,以及越国运来的数量,这些都是公开的,他知道,身为楚国重臣的屈原一定更知道,而在场的众人也全都知道,他没办法否认。
  就在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之际,屈原开口了。
  “既然先生不回答,那么平就告诉先生好了。根据我楚国关邑的收税记录,这十几年来,越地卖到齐国的玳瑁数量,已经从原本的每年不足十箱涨到每年百箱,原本齐国重金难求的越国珠宝玳瑁,已经从诸位头上的美玉变成了许多人腰间的饰物,而玳瑁的价格,也在齐国跌了三层。”
  屈原话音一落,在场的诸子以及一些出身富贵家族的学子不禁低头向自己腰间佩戴的玳瑁看去。
  而与此同时,其他人没有佩戴玳瑁的人,在看到周围齐人身上的玳瑁美玉后,也全都沉默了。
  此时,台下的滕更开口道:“屈子所说分毫不差,在下在齐国多年,所见所闻正如屈子所说,越国卖到齐国的玳瑁,不仅数量翻了十倍,而且连价格也便宜了近三成。
  不仅是玳瑁,越国出产的香料等特长也是如此,数量多了近十倍,而价格也便宜了。”
  屈原一听滕更所言,立即向滕更露出一个善意的笑容,然后开口道:“诸位,所谓农耕为本,商贾为末,若是连饭都吃不饱,那么百姓又哪里会有心思去大海里捕杀玳瑁,有哪里会有心思去种植香料。
  所以说,根本固则枝叶茂,正是越国粮食充裕,所以越国才能大量生产名贵的玳瑁香料。而越国的特产大量涌入齐国,不正是说明越国安定祥和,没有饥馑之忧吗!
  而越国百姓的安居乐业,贩卖十倍的特产来齐,使楚国越国齐国宋国魏国等国的百姓全都得到恩惠,这不是同样也说明寡君攻打越国的战争乃是正义之举吗?
  否则,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顺天应人
  “这……”田离听着屈原的话,头上微微冒出冷汗。
  这次辩论若是真的让屈原说通楚国伐越乃是正义的,而五国伐楚乃是不义的,那他就完了,不仅在学宫中声名扫地,而且也无颜再去见齐王了。
  想着,田离思绪急转,然后开口道:“屈子此言差矣。这十几年间,越国的玳瑁卖到齐国的数量翻了十倍,而且我还听说,越国卖到宋国的玳瑁也多了十倍,种种情况说明,越国从事捕杀玳瑁的渔民多了十倍。
  众所周知,捕捉玳瑁并不容易,需要渔民在大海中捕捉,而大海之上,风高浪急,稍不留神就有船毁人亡的灾难发生,乃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