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959

  于是,楚国自己也开始铸布币,毕竟,这么大的利益,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全都给那些别国的商人赚去了吧。
  同时,为了斩断其他国家对楚国的掠夺,楚国的铜贝变小的速度被加快了。
  另一边,许行听到楚王的询问,思虑再三,然后应道:“大王,百姓之所以喜爱布币,那时因为布币外形好看,而且也容易携带……故而百姓全都认可布币。”
  铜贝不稳定,不断变小这事,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此时,熊槐一听许行之言,立即大声赞同道:“先生言之有理,我楚国铜贝外形上的确不及布币好看,而且也不容易携带,这就是百姓不愿使用铜贝的原因所在啊。”
  “呃?”许行一听楚王赞同自己的解释,心中更奇怪了。
  楚王这话可不像是要他去江东铸新铜贝啊。
  正想着,又听到楚王道:
  “寡人听说治理国家以简单方便百姓为主,所以,昔日齐太公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三月就平定了齐国,而伯禽在鲁国推行周制,耗费三年才初步平定鲁国。
  所以说,推行楚风,不能让越人感到不便,否则,必定适得其反。”
  熊槐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然后从案上另一堆铜钱中拿起一枚圆形圆孔钱:“贤卿,这是最先从魏国那边流传出来的环钱,自从这种环钱问世后,便迅速从魏国推广开来,如今北方各国,除了本国以前的货币之外,大都新铸了本国的环钱。”
  说着,熊槐看着许行问道:“先生,你可知这是为什么,环钱为何流传的如此之快?”
  许行一脸肃然地应道:“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
  “不错,就是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说着,熊槐脸色庄重的道:“寡人想在越国推广新钱,用新钱重塑江东民风,就需要选择一种容易被百姓主动接受的货币。
  而寡人遍观天下各国的货币,燕齐的刀币,三晋的布币,楚国的铜贝,越国的戈币,全都不如这种新出现的环钱。
  所以,寡人打算请先生到江东,铸造环钱打败越国的戈币。”
  “请大王放心,此事不难办到。”许行闻言郑重的点了点头。
  对于楚王的交代,他真的觉得不难。
  因为现对与越国原本那些外形如同戈一样的铜币,环钱的优势太大了。
  首先,越国戈币如戈十分狭长,戈尖尖锐,而两侧也有一些锐利,这样的钱,揣在怀里拿在手里极为不便。
  其次,越国的戈币现对于其他各国的货币来说,都显得大一些,最大的戈币长度比一般成人的中指还长,最小的跟成人中指差不多。
  这样的货币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也就是之前越国僻远,这才得以保存,若是楚国这样,紧挨着三晋,越国那种比铜贝还不方便的戈币,早就被其他各国的货币淘汰了。
  只要搞定江东的铜钱,那一切就好办了。
  越国的人使用戈币,除了看戈币大小,更注重戈币的重量。
  既然使用铜钱要看重量,那么他在江东发放铜钱的时候,就可以在官府制定称量铜钱的标准称,如此,用不了多久,越国的称就与楚国的一样了。
  同样,将铜钱与普通百姓使用的布匹粮食挂钩,这样,整个江东的度量衡就与楚国统一起来。
  如此,越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全都与楚国一致,这样,用不了几年,江东之地哪里还会有什么越人吴人,有的只是楚人。
  再往后,江东事成,然后江东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楚国……
  想到这,许行瞬间就知道楚王特意交代环钱的目的了。原来,楚王早就想到了在江东打开缺口的办法了。
  想着,许行佩服的长拜道:“大王英明。不过,老臣敢问大王,不知老臣此去江东,所要新铸的环钱,大王有什么要求呢?”
  熊槐闻言,顿时沉吟了一下。
  接着,心中闪过一丝失望,可惜现在的铸造技术不过关,若是能像后世一样,能将寡人的头像印在新钱上,那就完美了。
  可惜了。
  想着,熊槐连连摇头,然后开口道:“这新铸的钱,要与其他各国的圆形圆孔钱不同,要有我楚国的特色,寡人决定采用天圆地方的说法,将新钱铸成圆形方孔的样子,外观要尽量美观。
  然后,新钱的一面刻上天地通宝四个字,另一面则刻上寡人的年号,为楚王槐某年造。”
  楚王话音还未落下,许行便立即开口道:“大王,若是标上年份,那么铸钱的模具每年都得换,这样恐怕极不方便,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还有,将大王的名字印在钱上,任百姓使用,这不是让百姓犯了大王的名讳吗?”
  熊槐一怔,想起这个年代的的铸钱技术,不禁心中微微一叹。
  头像印不上去也就罢了,连年份也印不上去,好在这也不算大事。
  不过,印名字这事,熊槐心中呵呵两声,比起千古留名来,名讳根本不值一提。
  想着,熊槐摇头来:“既然如此,铜钱上的年份那就算了,不过,寡人的名字还是要刻的,寡人要所有百姓使用铜钱的时候,都会想起寡人来,名讳之事,寡人无所谓……”
  
第八百九十一章
人心难得
  次日,许行一大早便带着太府左尹的任命,以及许多工匠走了。
  “许行从左工调任太府左尹,前往江东主持两郡农事,并负责管理江东两郡市场与关税?”
  许行一走,昭雎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
  对于楚王派人去江东,他并没有意外,令他意外的是,楚王竟然会派许行去江东。
  虽然许行去江东极为合适,但是,许行还负责这江汉的水利大事。
  他之前本以为许行是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放弃眼前的功业,但许行终究还是放弃了。
  现在,许行这一走,修建水利的主持人就空缺下来了。
  这事……这是一个肥缺,不是因为利益,而是因为名望,而名望……正是他急缺的。
  想到这,昭雎顿时精神一振,这个任务,他一定要拿到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就在此时,一个门客走了过来:“君上,大王召见。”
  ……
  宫中。
  熊槐见昭雎到来,开口道:“令尹来了,左工许子的事情,不知令尹知道了吗?”
  “臣已知之。”昭雎点了点头。
  “好!”熊槐微微一笑,见昭雎面色平静,便没有跟他绕弯子,直接开口道:“之前许子接替司空主持修建江汉水渠,如今许子离开郢都前往江东,这主持人便空了下来。
  但是,修建江汉水渠,乃是寡人甚至楚国必行之事,不可就此中断。是故,许子离开了,还需有人接替许子才是。”
  说着,熊槐看着昭雎问道:“不知令尹以为,何人可但此重任!”
  “这……”昭雎一听楚王询问,心中有些为难。
  若是楚王的这个问题是在朝议中提出的,那他倒是可以让其他大臣举荐自己,然后自己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但是,现在这里只有楚王与他两人,楚王开口询问,他自己举荐自己,这吃相有些难看,也容易引起楚王的反感。
  此时,熊槐见昭雎似乎没有合适人选的样子,笑了笑道:“若是令尹一时没有人选,寡人到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昭雎心中一沉,然后面无表情的拱手问道:“臣愚钝,不知大王属意何人。”
  熊槐看着昭雎笑道:“不是他人,正是令尹啊!”
  “呃……这……”昭雎一听楚王属意自己,顿时一怔,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令尹啊,卿做令尹之前,曾做过多年的工尹,对国中工事知之甚详。其后,令尹做过多年司马,调度士卒,征召百姓,毫无差错。现在,卿乃楚国令尹,德高望重,主持修建水利的事情,除了令尹,寡人还有更合适的人吗?”
  昭雎一听楚王的话,脸色再也无法保持平静,顿时猛然抬起头来,难以置信的看着楚王。
  本来,他做令尹之后,也担心楚王会打压他,毕竟他之前的功劳极大,而他现在已经身为令尹,已经升无可升了。
  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毕竟,之前的昭阳景翠两人都面对过这种情况。
  昭阳还好,景翠做令尹时,可谓极其憋屈。
  甚至,昭雎心中很怀疑,一向强健的景翠,突然病故,是不是在心中把自己憋死的。
  他可不想跟景翠一样,遭到楚王的打击。
  所以,昨日他才在上任之日,向所有人展露獠牙。
  虽然昨日他的行事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毕竟是直面楚王,若是楚王为此心生不快,对他不满,那也是应该的。
  甚至,他刚刚得知许行去江东时,就怀疑这是楚王向他表达不满。
  故而,为了接替许行修建水渠,他已经决定向屈原以及其他勋贵妥协,让出一部分利益甚至权力,以获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可是,现在楚王竟然没有将此事公之于众,让群臣商议接替的人选,而是打算直接将此事交给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