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959

  经过这两件事,秦楚两国这才打开了和谈的通道。
  故而,太子政身系秦楚两国,哪怕秦国先被楚国联合三晋赶回关中,接着又被各国联合削弱。但是,因为楚魏两国交好的缘故,魏政依然稳坐太子之位
  只要魏国还与秦楚两国中一个国家交好,那么魏政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稳的。
  所以,一想到现在楚魏关系不好,但秦魏两国关系迅速和缓,太子政立即心中一松。
  公孙衍见太子政依旧毫无紧张之色,便开口问道:“不知太子可否知道此次宋国出使魏国的使者是谁。”
  太子政看了一眼公孙衍,这个消息他自然知道,于是应道:“是以前赵国的重臣仇液。”
  公孙衍点头道:“不错正是仇液,仇液以宋国使者的身份出使魏国,不知太子以为这代表着什么?”
  太子政面无表情的道:“赵国或许对魏国攻打宋国陶邑的事情有所不满,这才让仇液作为宋使出访魏国。”
  公孙衍接着问道:“太子,若是这次魏国无视赵国的警告,执意与齐国联合对抗楚宋两国,那么赵国会怎么样。”
  太子政张了张口,接着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心中满是无不依然。
  秦赵正在交战之际,赵国会怎样,除了心中愤怒以外,恐怕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就算赵王祭天诅咒魏国,也是魏王先摆在前面不是。
  公孙衍见太子政笑而不语,便用猜测的语气道:“或许大王与太子都以为秦国接下来会攻打赵国,赵国也顾不上魏国吧。”
  太子政依旧笑而不语。
  公孙衍见状,同样也笑了笑,接着开口道:“只是,老朽愚见,恐怕不久的将来,魏国会遭到秦国的攻伐。”
  太子政笑道:“犀首未免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并非老朽危言耸听,而是事出有因,魏国之祸不在眼前,而在不久的将来,请太子听我试言之。”公孙衍摇头解释道:
  “如今秦魏两国讲和,目的是为了攻打上郡,夺回失地。一旦秦赵开战,赵王为了保住上郡,留住三晋两周楚国这六国联军的主力,必然会坚定的站在楚国这边,同魏国决裂。
  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韩国必须要得到楚国的支持,才能在秦国的兵锋下自保。韩国站在楚国这边,那么被韩国包围的两周也必然会站在楚国这边,六国联军除了赵魏两国,其他四国抱成一团,不知太子以为赵王会怎么选。
  是直接选择与楚国等四国联合,对抗秦国。还是与齐魏联合,再拉拢韩国,既而对抗近在咫尺的秦国还有远在南部的楚国。
  所以说,秦国攻打赵国的战争,将会在结果出来之前,就会导致赵魏两国决裂。”
  “这……”太子政闻言默然不语。
  顿了顿,突然开口道:“或许秦国可能会攻打韩国也说不定。”
  这话一出口,太子政立即就后悔了。
  果然,公孙衍闻言立即冷笑道:“若是秦国攻打韩国,那么魏国受到的灾祸将会来得更快一些。三晋之中,韩国最弱,根本无法独自对抗秦楚两国中的任何一国。一旦秦国伐韩,与赵国有两个选择不同,韩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全心全意的投靠楚国,以换取楚国的支持。到时,韩国不仅有联军的支持,还有近在咫尺的楚军支援。”
  公孙衍说完,见太子政哑口无言,沉吟道:“秦国攻打赵国还有成功的可能性,若是攻打韩国注定无功而返。韩赵两国得到联军的支援,那么秦国短时间内将会难以取得成效,时间一长,必将思变,另选道路。”
  说着,瞥了一眼太子政,便闭口不言。
  太子政听到紧要处,见公孙衍突然不再说话,立即询问道:“犀首,接下会如何,莫非秦国接下来会攻打我魏国不成。”
  公孙衍闻言一叹:“魏国贸然插入齐楚之战,众叛亲离,接着主力被调往东部,西部必然空虚。秦国在这个时候不打魏国,还能打哪国。”
  接着,等太子政稍稍有了一些准备后,公孙衍再次抛出一个消息:“更何况,老朽从薛城来大梁的时候,楚王已经派出使者去咸阳商谈公子稷与楚公主的婚事了。”
  太子政一愣。
  秦楚联姻!
  若是其他时候,秦楚两国联姻还没有什么,毕竟齐秦两国也即将联姻。
  但是,若是在秦国久攻赵韩不下,而齐魏两国正在与楚宋等国大战之际,这就是绝佳的机会,一个改变进攻方向的契机。
  那时,秦国会不会进攻西部空虚,并且孤立无援的魏国?
  太子政不敢赌。
  公孙衍见太子政露出沉重之色,继续道:“太子,若是秦国攻魏,那么太子你如何自处。
  太子你是秦国所立,并且又与楚国联系颇深,若是魏国同时与秦楚两国决裂,太子便是失去外援。”
  顿了顿,公孙衍开口道:“不知太子以为,你与你的几个兄弟,大王更喜欢谁。”
  太子政想了想,脸色难看道:“公子宁一向忠厚老实,恪守本分,精通儒家学说,若是我兄弟数人,父王更喜欢谁,那无疑便是魏宁了。”
  说着,太子政又摇了摇头:“但是魏宁太过忠厚,恪守礼节,外不结诸侯,内不交大臣,实力太过弱小,根本无法威胁我的地位。”
  “公子宁或许不行。”公孙衍点了点头,接着又道:“那么不知太子以为公子遫如何。”
  
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
  太子政顿时眼神一变。
  这公子遫乃是公子宁的同胞兄长,与公子宁不同的是,公子遫背靠齐国,无论是朝中还是国外,都有一些实力。
  公孙衍见太子政眼神一变,立即开口道:“太子,如今齐国的孟尝君即将成为魏国的相国,而公子遫的胞弟公子宁出任滕相,再加上卫君与田文的关系很好,现在太子可谓是内忧重重。若是魏国不幸被秦国打败,太子或许暂时会安然无恙。
  但秦楚两国联合之后,秦国不能攻打赵韩,那么必然会瞄准魏国,就像之前楚国每年都出兵攻打齐国一样,每年都会攻打魏国。而太子是被秦国所立,魏国每被秦国羞辱一次,大王对太子你的厌恶就会加深一分。如是再三,魏国接连被秦国打败,魏王或许会受不了向秦国请和,那时,大王不仅已经受不了秦国,恐怕对太子的厌恶也积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此,不知太子继续坐在太子之位上,应该如何自处呢。
  可是,如果魏国侥幸在秦国的进攻中未曾战败,那么魏国必将与齐国紧密结合,到时,齐王打算换一个与齐国亲近的太子,你说大王会拒绝吗?”
  太子政愣了许久。
  若是秦国攻打魏国,最苦的便是他这个太子了。
  魏国败了,太子受罪,要是真到了魏王一见他这个太子,就难以遏制的流露出厌恶的神色,他这个太子也就做到头了。
  魏国胜了,齐魏两国联系更加紧密,而他则将由可能被废变成肯定被废。
  这个太子本来就是在秦国的强迫下被立的,并非魏王的本意,若是齐国准备换人,或许魏王推脱一番,也就顺水推舟认了。
  想着,太子政突然发现现在魏国内外的形势,对他极为不利,于是急忙拱手行礼道:“若非犀首,恐怕我就深陷险境而不自知,请犀首务必要教我,应该如何应对。”
  见太子政行礼,公孙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如今魏国得到秦齐两国的支持,就算被赵国威胁,同样也有恃无恐。
  田文即将担任魏相,而滕地的诱惑又足够大,能吸引魏王的欲望。
  所以说,齐魏两国联合已经无法阻拦。
  虽然无法阻止,但是却可以在齐魏两国之间掺沙子,让齐魏两国添堵。
  想着,公孙衍便开口道:“太子,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阻止公子宁担任滕相。否则,滕地落入公子宁手中,必将成为公子遫的臂助。如此,公子遫获得齐卫滕三国之助,那时,就算大王没有废除太子的意思,恐怕公子遫也会有别样心思。”
  太子政点了点头,问道:“可是犀首,父王对滕国势在必得,不会放弃滕地的。”
  “让大王放弃滕地自然不可能,但是若是换一个滕相呢?”公孙衍笑道。
  “换人?”太子政一皱眉,开口道:“可公子宁滕相的位置,是齐国主动要求的,而滕国则是齐国复立的。”
  公孙衍不以为然道:“太子,那滕国所在,南与薛地接壤,西与宋国接壤,东北两面都是齐国的势力范围,距离魏国的土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说,无论是谁担任滕相,对齐国来说都没有区别,全都需要看齐国脸色行事,大不了换人便是。之所以选择公子宁做滕相,无非是因为公子宁最得魏王喜爱,打算让公子宁去滕国做人质罢了。”
  被公孙衍点破公子宁担任滕相的实质,太子政愣了一愣,良久,才感叹道:“政不久前还在诧异,魏宁与滕望并未交情,魏宁也无治国之才,何以的齐国看重,竟然能以弱冠之龄出任相国,原来是去做人质啊。”
  公孙衍笑道:“所以说,只要太子让人提议,请求齐魏两国交换人质,以公子宁为质于齐,那么齐国也就对究竟是何人担任滕相无所谓了,只要是魏国大臣便可。因为,滕国本来就是齐国拉拢魏国的筹码。”
  “交换人质!”太子政眼前一亮,拱手行礼道:“犀首高见。”
  “那里,那里。”公孙衍谦虚的笑了笑,接着问道:“不知太子心中可有人选?”
  太子政点了点,正要说出一个人名,突然愣住,接着摇了摇头,道:“政手中也有几个人选,做一个区区滕相,倒也绰绰有余。但是,明日田文就会担任相国,并且会提出请公子宁担任滕相。现在时间紧迫,这些人选,在没有运作的情况下,恐怕难以与魏宁相抗。”
  公孙衍微微点头,这本来就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太子政纠结人选的时候,公孙衍开口道:“太子,你看翟强如何。”
  “翟强?”太子政一听,猛然摇了摇头。
  翟强乃是魏王很信任的大臣,论资历,哪怕是魏相都绰绰有余,哪里会看得上小小的滕相呢,这不仅是屈才,而且还是对翟强的羞辱。
  想着,太子政直言道:“若是魏相的位置,翟强或许还会欣然接受,但是滕相,恐怕翟强不会愿意的。”
  “太子所言极是,翟强这人老朽了解,一直都是奔着魏相的位置去的。”公孙衍赞同道。
  接着,口风一变,继续道:“所以说,若是太子以魏相为饵,让翟强去做一段时间的滕相,那么翟强肯定会抢着去做滕相。”
  “以魏相为饵?”太子政迟疑的看着公孙衍道:“不知犀首的意思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