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58

  不过方家军夺取杭州的计划彻底泡汤,在城头上的元朝守军士气大震,原本以为自己死定了的杭州元军看到,元军到来仿佛打了气一样。
  方家军一路打来,可是真的做到了完全对蒙古人种族报复的政策,要不是这样,杭州那些草莓兵早就崩溃了。
  现在元军赶到,同时杭州四周被王保保打出了一个缺口,杭州恢复了与外界的物资和信息联系,所以杭州战线到此稳定下来。
  方国珍手下的浙东文士谋士团算是丢了一个大脸,在开战前,他们一直遵从着抗元的累活让共合干,自己在后方抢地盘的政策,而且这些文人还有些坏水,他们看来共合现在与元朝停战了,看似形成了默契,这些文人不希望程攀的共合军修养生息,在杭州制造冲突的同时打破这个默契,现在外人看来方家军一直是共合军的附属势力,共合军想继续保持这个两家盟主的名头就必须咬牙扛着,想让共合继续在北边定着与元军消耗实力,损耗国力,最后达成既能抢地盘扩张实力,又能消减共合军这个竞争对手和元军这个敌人的实力,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这些文人一直认为此计大妙,各个扶着胡须,就差没个扇子摆诸葛亮的Poss了。
  不过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后,这些文人纷纷开骂程攀不要脸。
  如果程攀要是听到了一定会反问他们:“你们耍心眼时要过脸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方家军没料到结果,总要收场是吧。
  于是陶宗仪这个年轻人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个说服程攀的重任,这小子也许是初秋战国的典籍研究多了,很向往那种文人嘴皮子一溜胜过百万大军的效果。
  于是他作为方家军的使者从来到共合。
  作为使者的他当然还是见到了程攀,程攀看到他,问道:“贵使前来有何贵干?”
  陶宗仪说道:“我为大王安危而来。”
  程攀心里觉得好笑,这些古代使者怎么上来都是这一套,不是上来危言耸听,就是好像为对方考虑,最后扯到自己这一方可以帮助,搞得求人帮忙跟帮人帮似得。
  这些话耍耍皇宫中的刚掌握大权有些傻的春秋战国君主还行,对于自己来说没用,程攀说道:“贵使,想学张仪苏秦一流就算了,战国策我都看过,这点说服君王的说话技巧就不要在我面前卖弄了,快说来意。”
  陶宗仪被程攀点出来有些脸红,随即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大王志在天下,却对盟友做背信弃义之事,大王一旦失信,祸福难料。”
  程攀不会被这个迷魂汤所灌倒,说道:“你说错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王,我们采取的是禅让制,我现在是共合的最高执政官不是君王,夷狄有君不如诸夏无。第二,共合与方家军从来都不是盟友,我们只是买卖生意关系,你们付钱,我们买东西。”
  陶宗仪被程攀如此市侩的挑明的谈判方式弄得十分不适应。
  陶宗仪涩声道:“贵方就坐看我们被元军消灭?程执政,唇亡齿寒的道理您不会不懂吧?”
  程攀笑着说道:“你们是否被灭,对共合没影响,共合现在有能力消灭者天下所有的元军,之所以没有实行统一战争,原因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识字者来代替这天下的宗族,文人的地方势力。”
  听到程攀这么明白地说出来,陶宗仪背后寒毛倒立,他颤音地说道:“你这是想灭中华道统?!”
  程攀朗声回答道:“你儒家还不配成为中华道统!元灭宋时,儒士凯歌赴难的有,但是为忽必烈牵马的更多!这种亡天下的大过,你们以为随便一糊弄,就不要承担责任了吗?!”
  程攀看着陶宗仪心平气和的继续说道:“中华的道统自从董仲舒后,就被你们儒士毫不客气的占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儒家我不会灭,但是百家齐放必然出现,这才是中华的道统!”
  陶宗仪被程攀的一阵宣言的造成了振聋发聩效果,从小到大尊孔的陶宗仪,第一次才反应过来,中华道统所包括的思想远远大于孔子一家。
  墨家的博爱非攻,农家的自食其力,这些或多或少被孔子否定过,但是不能否认这是华夏道统的一部分,共合现在实行的政策行得通,也有这些思想的影子。
  陶宗仪口中喃喃地说道:“道统,道统。”
  程攀看到对面和傻了一样,心里嘀咕道:“我这网络喷子般的水品,不会喷傻一个人吧,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点吧,网上喷不过,嘴上也要继续开脏话找回场子……”
  程攀决定停止这次会谈,钢厂还有事等着忙呢。
  于是程攀说道:“如果贵方要求购买武器之类的,可以继续谈,至于别的就算了,贵使你自便。”
  说完程攀就离去了。
  陶宗仪这次出使共合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还是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共合目前不会跟着元军一起对付方家军。
  于是双方在杭州附近战了几场,谁都奈何不了谁。方家军无法拿下杭州,随着王保保大军接替防守,大炮被运上杭州城墙,方家军就彻底丧失了继续攻城的机会。
  另一方面,浙江南部水网交通密布,以骑兵为主力,以及大量北方旱鸭子的步兵军队是不可能继续往南推的。
  最后双方在共合以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都不想鹬蚌相争,损失太过。
  两方都不相信程攀答应不介入的口头协议,最后暗地里宣布停战。
  方家军和元军的杭州会战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对于共合来说,方家军的友好程度降低了,未来方家军可能还会进攻程攀的部队。
  不过程攀无所谓,因为再过三个月淮南含山铁路大动脉就要打通了,有了这条铁路军队可以南北快速调动,军事物资也就是几个火车皮的事。
  马上钢铁产量即将迎来一个井喷期,共合很快就会有傲视天下的能力。
  程攀和陶宗仪的话也传到了江南士林。
  江南的文士再一次领会到程攀所谓的正统大道的意思,一场口水战由之而来。
  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过来。
  在程攀的授意下,共合领地内的报纸宣传行业开始宣传程攀语录。
  好吧,不是程攀故意要搞个人崇拜,只是这帮江南文士骂人的水品绝对是高程攀一个档次,各种引经据典的。
  程攀只有通过报纸大量的用通俗的语言,实现大量的宣传,一张嘴说的再有理,也盖不住铺天盖地的报纸宣传,况且那些文人的话一出来,程攀就从利益方面揭露出来他们说话的目的。
  这场舆论战在共合领地内部,江南士族是完败,在共合之外,江南的士子对程攀的小人之心渡士子之腹的刻薄的利益猜测进行自辩。
  但是大多数人过不了扪心自问这一关,辩论的人开始躲闪程攀的发问,已经落了下乘。
第86章
第五块领地
  程攀一时激动向陶宗仪所提出的道统论,并没有爆发猪脚霸气让其臣服。
  程攀只是提出了一个新思潮,一时间让陶宗仪需要时间消化,等到陶宗仪反应过来想和程攀就这个问题辩论时,被接待员告知没空,只好回到浙地。
  于是一场口水战开始了。
  不过浙江的造纸行业拼不过共合,所以浙江在这场辩论中暂时不是在论点上败给共合,而是被共合绝对传媒物质基础打败了。
  共合铺天盖地的纸张宣传,湮没了浙江靠着少量的书信,以及会客模式只有少量鸿儒,没有白丁的好友讨论似得思想传播。
  可以说在共合境内,由简体字白话文宣传的百家齐鸣思想让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了并且成为了一种潮流,将仅在儒生中传播的儒家独尊的思想打成了非主流思想。
  随着报纸的扩散,这种趋势还逐渐向共合领地边缘外发展。
  共合在思想传播战争中暂时胜一筹,之所以是暂时的,那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的硬道理,作为不独尊儒术存在的共合崛起的时间太短,还有问题没有得到应正,所以人们对这种新出现的不靠儒家治国的方式还没有绝对的信心。
  只要共合继续走下去,并且胜利下去,这种思想必然会得到确认。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科学定理,没有任何思想能被确定为绝对真理,只有实践才能确定这种思想在某个时间段的正确性。
  也因为共合的实践,程攀所说出的这种思想才在江南士林中产生这么大的一股思潮。
  因为共合强盛的存在在这里,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江南士林中多么讨厌程攀的这种治国方式,但是江南儒生对程攀的学说研究都是很谨慎的。
  共合这新生的,强盛的,前所未有的势力出现,在这就是最有利的说服。
  现在这个位面的旧知识阶层的思想已经被程攀这种蝴蝶所改变了,无论是江南的私塾还是蒙古贵族的书堂,简体字的化学物理已经出现在这些知识分子的案头。
  显微镜这种可以看得到微生物的器物随着商人的走动,让细菌这个概念让本位面的人所知,蒙古贵族,江南宗族开始将不喝生水作为减少下一代夭折率的策略强制执行,接生婆在接生时双手消毒也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手续。
  巴氏消毒法在北方被大都的一位姓李的贵族酿酒师发明,成为李氏灭菌酿酒法。
  这个技术共合没抢先试,因为共合不酿酒,后来从北边传了过来提醒了程攀,于是程攀没打招呼就将这种方法在共合的发酵行业运用了。
  直到共合统一南北之后,一场控告共合政府的专利案件爆发,由于李氏没有在共合申请专利,所以败诉,但是确认是李氏首创,所以国家补发了一个安慰奖,同时将这个消毒后加菌种的方法命名为李氏消毒法。
  如果现在共合失败的话,在未来50内,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依旧会发生,因为现代科技的窗户已经被程攀打开。
  现在程攀与江南争论的是国家管理模式,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江南的文人提倡的是通过旧的地主阶级,现有的财富积累,现有的可以管理国家的地位来领引这场大变革。
  而程攀以及共合代表的人群则是坚定的以两条线为主,由上到下线:政府直接制定政策和目标管理劳动者。由下到上线:由劳动者监督政府管理机构的执行状况以及管理人员是否变质,上下权利双向交互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相对现在的中国都是先进的,双方都有将中国带入工业社会的动力,只不过是一个变革快慢,变革激烈程度,变革是否彻底的问题。
  只不过程攀来到这个世界,不会拽两句文言文,加上自卑内向,以为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文人眼中是个粗鲁之人,所以根本没有和这个社会原先的经济文化主力搭上线。
  所以走的是土共的科学农民起义路线。
  现在江南地主阶层虽然是口头上贬低程攀,但是只要程攀肯“浪子回头”“改邪归正”,在这些文人口中马上会成为千古一帝,可惜程攀在得知自己可以离开这个世界后,对留种建立皇朝的模式没兴趣,江南文人的种种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不过江南的儒家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江南的汉族大宗族地主阶级都是儒教中人,但是不代表读了几本孔子语录马上就能有钱。
  一些在江南迫于生计的文人,来到共合来找活干。
  家道中落的张运,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只是这几年家庭破败了,于是他卖掉了祖宅,将母亲接到了共合,自己在共合找了一份事干,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很好,刚来共合当然是从基层干起,这让张运有些沮丧。
  但是张运的母亲孙氏说道:“共合在这几年的发展到这么大的家业,绝不会埋没人才的,只要你好好干自然会展现你的才能的,可是你这样抱怨不去干你看不上的小事,只能向他们说明你是庸才。”
  得到母亲的教诲后,张运静下心来认真做事,不得不说这种从小当做精品培养的人,只要带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比共合中速成的人才要好,张运的谨慎,仔细,等一系列良好的做事习惯,是他十几年以来被家庭培养的。
  细节决定成败,况且张运良好的细节实在是太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