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2/1597

  潘德岳自然是不想去军事法庭走一遍的,所以他费尽心思,总算说服上头增援更多的兵力,凑足了一千五百人,还有加强来的火炮。
  但是,然并卵!
  潘德岳的这一千多兵力,面对俺答汗亲自指挥,将近四万大军的进攻,一天都没撑住就溃败了!
  没办法,虽然有堡垒防御,也有火炮助阵,而且潘德岳还精心布置了种种防御战术,但是人家俺答汗根本不和潘德岳玩什么战术啊,大手一挥,四万人直接骑马冲到城下,然后就开始爬墙登城了,这土城城墙就没几米高,人家随便人托人,一蹦一跳的就能够跳上城墙。
  这还打个屁!
  四万多人潮水一样冲上来,守城的千余将士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啊!
  城头失守的时候,潘德岳都是想要效仿第二任和第三人南林堡的指挥官当场挥刀自杀了。
  前面的两个前任都是这么死的!
  全军覆没之下,身为最高指挥官哪有脸面逃跑苟活啊,就算逃出去了,最后也是免不了要上军事法庭!
  理由?
  部下都战死了,你一个最高指挥官却是逃了回来,不枪毙你,死战殉国的那些将士怎么能服气?还活着的大唐将士怎么服气?
  但是却是被属下给劝说了下来!
  这倒不是说潘德岳怕死不敢自杀,而是这一次他们败的实在有点快,说是一天呢,但是人家鞑靼人准备攻城的时间就有大半天,真正攻城时间半个时辰都不到。
  因此守城将士其实死伤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城墙撤了回来到北侧。
  如果潘德岳才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然后带着部下撤回内城的仓库,准备来一个死守!
  这还是他接手南林堡后修建的,采用了大量的水泥,坚固无比,寻常的九斤火炮都轰不塌。
  原来的军械库修的太靠近外头,早已经是在战火了被毁的不像样子,所以重修了这个军械库,用于储备弹药和粮食,顺便还挖了一口小井,算得上是南林堡里最为坚固的一个堡垒了。
  可惜的是,这仓库不大,原本设计顶多只能容纳百人作战,如今这剩下的七百多人躲在里面,兵力都无法展开。
  但是这样一来,因为地方小,防守起来也更容易,而且受到地形限制,这些鞑靼人想要展开太多兵力进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从入口派人进来,而入口小,一次性派几十人进来都得堵住入口了。
  鞑靼人强攻几次不成后,反而死伤了好几百人后,干脆留下千人驻防入口外口就不管了,反正仓库是有进无出,那剩下的几百人也翻不了风浪。
  如今的俺答汗,哪能在这个破仓库里消耗兵力啊。
  他还等着大唐主力抵达呢!
  他要在这里,和南唐蛮子决一死战!
  成,这偌大的土默川和河套还是他们鞑靼人的!
  败,万事皆休!
第1222章
消失的鞑靼主力
  南林堡,城外峡谷山头上,俺答汗就是把自己的中军大营设置在了此地,而不是说设置在南林堡内。
  虽然说南林堡的防御能力更好,但是地方还是太小了,大唐陆军当初修建以及数次重建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和人力、资源的紧缺,修的都是不算大。
  设计之初只是容纳一千人,后来第三次重建的时候扩大了一定的估摸,但是也只能容纳两千人而已。
  大唐陆军对这种土垒棱堡其实也不算太重视,都没打算过布置太多的兵力,敌人来攻打,被攻破也就攻破,回过头来就能够反攻过来。
  所以,虽然占据了南林堡,但是对于俺答汗麾下的将近四万大军来说,其实也和在荒郊野外没啥区别,四万人可没办法在小小一个南林堡驻防的。
  因此,俺答汗是带着大部分的兵力在城外驻扎,在城内只留下了两千多人驻防而已,不是不想要放更多的兵力,而是放不下了,强行挤进这么多人也没用。
  而俺答汗本人,更是直接跑到了山顶上设立自己的中军营帐,他要在这里等着南唐蛮子,然后决一死战!
  虽然站在山顶上,手头上还拿着一件大唐帝国出品的单通望远镜,但是此地的地形也不算是真正的一马平川,还有起伏比较低矮的丘陵,再加上他所占的山顶虽然说是山顶呢,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低矮的山头而已,想要看到太远的距离也是不太可能的。
  望远镜里什么都发现,俺答汗也就是放下了单筒望远镜,然后交给一旁的侍从,侍从小心翼翼的接过来,然后用丝绸布小心的包好,再放进一个木盒里。
  望远镜对于鞑靼人来说,可是稀罕东西。
  虽然说大唐王朝早就量产玻璃镜片的望远镜了,甚至也是对民间出售,但是也是限定出售,通常只给那些登记注册的大唐帝国的船长出售,因为望远镜刚出来的时候,就是被进出口委员会列入了出口管制物资列表里了。
  除了给那些船长们外,基本不对民间其他人出售,至于出口给外国,那就更加别指望了,因此流落在异邦的望远镜是非常少的。
  俺答汗手中的这副望远镜,就和他手底下的大炮一样,都是战利品!
  漫长的战略对持,发生的中小估摸的武装冲突比较多,再加上这几个月双方的持续交战,也就导致了大唐陆军固然能够缴获不少鞑靼人的马匹,但是鞑靼人也是能够缴获一部分大唐陆军的军械,燧发枪乃至火炮,子弹,炮弹、望远镜等各类军事物资都有,只是数量不怎么多而已。
  比如火炮这东西,大唐陆军在撤退的时候,如果无法带走火炮,往往是会选择直接炸掉炮管,很简单的,直接来一个过量装药然后开炮就行了。
  而望远镜嘛,这东西一般都是大唐的校级军官才会配发,而大唐的校级军官身上的物品,可不是那么好缴获的。
  当然了,不好得到不代表没有,当年前明的高级将领,很多人手头上都有一副来自大唐陆军的望远镜呢。
  放下望远镜后的俺答汗,也是没有继续在外面盯着看,而是转身进入了帐篷里,这已经是初冬时分了,天气冷的很,就差来一场暴雪来彻底宣告寒冬的到来了。
  在这种严寒天气作战,可不是什么一件惬意的事。
  但是战争这东西,打起来可不分时候,尤其是大唐王朝的部队,都是职业军队,可不用管什么农忙时节,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打仗的。
  大唐陆军早就预料到这一场河套战役,将会从秋天打到冬天,甚至打到春天了,因为准备各种物资都是相当充分的。
  大量的秋冬装都已经是准备好了,因此大唐陆军的将士们都是穿着厚实的棉袄打仗的,再加上第九军长期驻防北方,对寒冷的天气也是早已经是习惯,不存在着什么对气候不习惯的问题。
  至于鞑靼人,他们自由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习不习惯的问题了。
  天气冷,很多鞑靼的士兵们也是不会傻乎乎的在外面阵列,而是一个都是在背风的地方,躲进帐篷里。
  这数万大军的帐篷,几乎漫山遍野,让人老远就能够看的出来,此地有大军驻扎,闲人滚蛋!
  俺答汗就没打算隐瞒自己的企图,这一路上甚至都是懒得截杀那些大唐陆军的侦骑,而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给暴露出来。
  他就是要截断这一条补给线,他就是要逼着大唐陆军和他在荒郊野外打一场!
  尽管决战有风险,但是总比去强攻东胜城这样的城池好的多。
  殊不知,邓喜德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带兵一路东进,到了镇虏城后,侦骑传回消息,说是南林堡又被攻破了。
  南林堡被攻克,邓喜德也是不由得感染,这南林堡还真倒霉,怎么每次鞑靼人都是选择攻克此地呢,不过南林堡的安危他也不怎么关心,左右不过是千余人的死伤,而且肯定也会造成了不少鞑靼骑兵的死伤,不亏。
  他更关注的是,鞑靼人在南林堡停留了下来,没有和往常那样,攻克南林堡后只留下部分兵力驻防,主力会撤走。
  如今,鞑靼人的主力,就是驻扎在南林堡,仿佛要在这里过冬一样!
  鞑靼人最后会不会在南林堡过冬邓喜德不知道,但是鞑靼人既然停留在南林堡不走,那么他也就不客气了!
  当即就是传令停留在玉林城以南的第一兵团迅速感到南林堡附近,准备和第九军本部以及骑兵兵团汇合,同时也是派出了更多的侦骑,严密监控鞑靼骑兵的一举一动,一旦敌军主力有所异动,那么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邓喜德带着部队从镇虏城东进,而第一兵团也是从玉林城出发,准备前往南林堡。
  这一东一西,两路大军都是直奔南林堡而已!
  但是,鞑靼人依旧没有动!
  当有鞑靼人的将领提议先行出击,进攻其中一路的时候,俺答汗却是说再等等,再等等!
  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东边的大唐陆军距离玉林城足够远的时候,远到他们无法及时撤回玉林城的时候!
  到时候,俺答汗就将会来一个各个击破,利用骑兵的强大机动性,打一个时间差。
  俺答汗的这种打算,大唐陆军虽然还不知道,但是却是有所预料,但是不管是第九军本部还是第一兵团,都是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南林堡而去。
  俺答汗就算是想要各个击破,那么大唐陆军就给他们这个机会,要不然的话,他们怎么会和自己进行战略决战。
  这河套战役的一连串布置,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和鞑靼人进行决战的机会,通过一场战略决战,一举重创乃至歼灭敌军主力骑兵。
  为此,哪怕是付出一定的损失,邓喜德也是在所不惜。
  不管是第九军的本部还是第一兵团,都是用来示弱的诱饵,鞑靼人只要敢张嘴吞下去,他就敢把这些鞑靼人彻底留下来。
  双方说是斗智斗勇,但是到了最后,其实还是要靠双方的硬实力来解决问题。
  因为到目前为止,其实双方都是没有暴露出来什么太多明显的漏洞,鞑靼人没有犯错,大唐陆军也没有犯错,双方虽然你来我往打了好几场的中小规模的战役了,各自死伤不小了,但是依旧没能改变这种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是不能一直持续下去的,鞑靼人想要拔掉东胜城这个钉子,所以选择了截断大唐陆军第九军的补给线,迫使大唐陆军重新打通补给线,在这个过程里进行决战,争取在野外击溃大唐陆军。
  而为了迫使鞑靼人彻底退出河套,顺便歼灭鞑靼人的主力,建立了东胜城,维持了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如今更是主力朝着南林堡汇集,这固然是为了打通补给线,但是同样也是为了和敌人进行一场战略决战。
  当双方的战略都是倾向于打一场大决战的时候,也才可能在这广阔的草原地形里发生一场大决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