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1597

  只不过不是上海特设县的县令,而以他的品级和资历,也不可能当松江府的知府,而是松江府同知。
  松江府同知,这也是个正四品的职务。
  而且也不是地方一把手,只是个二把手,压力不会太大,刚好可以让陈立夫积累几年的地方施政经验!
  而当陈立夫接到这个任命后,自己都傻眼了!
  搞来搞去,怎么还真就去上海了,而且还是松江府同知这种尴尬职务!
  对于李轩来说,他其实也就是刚好想起松江府的中高级官员,之前因为周礼德案几乎是被一锅端了,而且改革之后的松江府也是基本重新建立的,所缺的不仅仅是松江府的知府以及上海特设县的县令,还有上海的县丞,松江府同知以及其他中级官员。
  这些官员的重要性没有这么大,吏部那边也是不会傻到什么职务的安排都来麻烦李轩,基本上就是吏部决定一部分,然后推选到御书房值班大臣会议里决定一部分,这事也就过去了。
  但是李轩刚好想起来,所以直接就是一笔决定了!
  浑然没有管吏部那边的人的感受,人家那边也是已经预备好了候选人,这任命书就已经是起草好了,好嘛,陛下钦定陈立夫为松江府同知,那还选个屁啊,直接把任命书换一个名字。
  更加没有管陈立夫自己的感受!
  调到地方任职,增加增加主政地方的经验,这是陈立夫的既定目标,同时也是很多想要杀入内阁的中级官员们的共同想法。
  但是,他们所设想的任职地方,那是为了增加经验去的,或者更加简单直白的说,就是为了镀金去的。
  地方繁华与否不重要,条件艰苦一些更好,最重要的是要容易出成绩的地方,而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必须是一把手!
  这年头,人家看重的地方经验,还有一个关键词呢,就做主政!
  主政一方,那才是大家所看重的地方经验,重要履历,而跑到地方上当个县丞,同知什么的没卵用。
  按照道理来说,陈立夫之前也是当过兴泉府知府的人,这个兴泉府知府可是天底下比较重要的知府职务了,政治含金量可不输给扬州府、广州府、苏州府这样的上等府。
  虽然说他从来没有上任过,但是既然有了这个经历,那么基本上也就证明了,他其实已经和普通的四品官员不太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后续他能够担任金融司右副司长的缘故,这种京官正四品的职务,通常都是地方上的知府们所向往的。
  地方的官员,平级调任京畿任职,其实那也算是升职。
  而反过来,京官平级调任地方,这基本上就是贬值了。
  正四品的陈立夫,平调到地方任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是上等府,比如扬州啊,苏州之类的,他还能够接受,但是,现在却不是啊,只是一个松江府同知而已。
  哪怕是松江府的经济体量庞大,升级之后的知府都是变成了从三品,但是和他陈立夫有个屁关系啊,威风的都是上海特设县县令以及松江府知府这两个人。
  除了这两个人外,偌大的松江府,其他人基本都是配角。
  而配角是不可能获得什么大政绩啊。
  此外,松江府同知还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那就是夹在松江府知府和上海特设县县令之间。
  这个知府和县令可都不是普通角色,松江府知府,这可是从三品的知府,整个帝国里独一份,而正四品的县令,同样也是独一份。
  到时候,自己这个正四品的同知,政治地位估计都还不如上海特设县的县令。
  而且从传统的目光来说,陈立夫调任松江府同知,这是贬职!
  只是这个任命不是普通的任命,而是圣天子钦点,这又是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这圣天子到底是看重陈立夫呢,还是不看重他呢?
  其他人看不懂,陈立夫同样是看不懂,他们自然是不知道,这其实也就是李轩临时起意而已,李轩的想法并没有其他人想的这么复杂,就是想让陈立夫到地方上锻炼锻炼,仅此而已。
  陈立夫搞不懂,那也是并不影响他要去松江府上任的事实!
  吏部那边都已经还是把他的任命书给送了过来,同时也是免除了他的金融司右副司长的职务!
  因此从开始现在,其实陈立夫已经是松江府同知了,哪怕是他还没有去上任!
  陈立夫被调往松江府,这让谢一卫也是有些失望,他好不容易才是在金融司里找到一个能够办实事的人,而且能力还不错,这前头刚靠着陈立夫搞了一个证券改革方案,在陛下面前出了一把风头呢。
  可惜的是,现在陈立夫被调走了,这让他好生失望,他还指望着重用陈立夫,再做出一些成绩来,把金融司搞好,好争取政绩呢。
  但哪怕是失望,但是这也没有办法。
  这是陛下钦点的任命,别说他一个谢一卫不敢阻拦,哪怕是那些值班大臣们也是不敢放哪怕一个屁啊!
  陈立夫交接了金融司的工作后,就是马不停蹄的准备前往上海上任了,虽然上头只是要求他十天内上任开展工作。
  这个时间其实有不少的空闲时间,至少他可以在家里休息几天后再启程,毕竟从金陵去上海,一路都是顺江而下,乘坐官方的交通运输舰,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抵达。
  不过为了避免出现意外,陈立夫只是在家里待了一天,然后就是带着几个仆人直接出发了,此外,他的几个妾室以及长子,也会随后几天出发。
  这一次去上海,和以往的巡视地方不太一样,并不是短暂任期,同时也和几个月前去兴泉府的任职不同,兴泉府那破地方虽然政治上的影响力很大,到说到底还是个破地方,属于有钱没地花的那种,他可不会带着家人去受罪。
  而上海不一样,那是属于江南繁华地带,而且上海还是国内最大的通商港口,工商业极其发达,生活起来,某种程度上比在金陵城生活还要更加便利一些。
  同时因为长江航运的存在,这交通往来也是方便,所以他也是准备带着妾室以及长子前往,带着妾室去自然是暖床的,他可受不了到当地找几个普通花魁暖床的苦楚,那些普通花魁,哪能比得上自己花了大价钱取回来的绝色妾室啊。
  至于带上长子,也是为了让他长长见识,免的天天带着金陵城里读书读傻了。
  他陈立夫今年三十二岁,这年纪不算大,也不算小了,膝下有三子四女,也算是儿女成群了,不过最受他重视的还是自己的长子,今年十三岁,聪明不说,读书也用功,如今在承天府中学读书,本来今年打算报考金陵预科学校的了,可惜今年秋考的时候运气稍微差了些,考试的时候刚好受了风寒,没把实力发挥出来,以至于没能考上金陵预科学校。
  陈立夫见他的基本功也已经大体过关了,而且都已经是从中学毕业了,这继续待在金陵城也没卵用,他准备带他去上海,让他去松江学院入读。
  松江学院是私立学院,自主招生,成绩过得去的话,只要有钱基本都能去读,而且其学制是标准的师范制,虽然说不如预科专业,但比普通的中学好多了。
  陈立夫的长子成绩还不错,而陈家不缺钱,如今松江学院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学上一年,明年再争取报考金陵预科学校。
  同时也不用担心他错过乡试!
  他这长子去年就考中了秀才,至于考举人也不着急,反正这年头大唐科举制度逐渐改革,参加会试的资格已经是不仅限去参加乡试获得举人了,直接从大学毕业或者师范毕业都可以去直接参加会试!
  更何况,大唐王朝里的举人也没啥政治待遇,可不能免税,甚至现在都不能当官了。
  这种情况下,乡试的含金量就是大大下降了,很多有志于科举的学子都是懒得参加乡试了,反正如今的举人头衔不值钱,要待遇没待遇,甚至连参加会试都不一定有资格,举人这么多,每一个地方可参加会试的举人名额,那都是有限的。
  不少学子的目标,都是想要考入预科学校,然后入读国子监大学、金陵大学等大学,又或者是中学毕业后直接去读师范学校,不管是大学还是师范,毕业后后都能够参加会试!
  带着家人上任,这并不算什么,陈立夫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所以都是没有等家人,他自己就先带着几个仆人登上了官方的交通运输舰,然后朝着长江一路东下,直奔上海而去!
  同时心中也是谋划着,到了上海之后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为宣平盛世添砖加瓦!
  他可不甘心当一个可有可无的松江府同知,那不符合他的风格!
第1135章
繁忙的长江
  从金陵城前往上海,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自然是乘坐船只一路顺江而下了。
  陈立夫自然也是不能免俗,所以他是坐船东下!
  本来陈立夫也是想过穿着自家的船只出行的,但是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他自家的船只更加奢华,更加舒适,而且还是大唐王朝最近两年刚出现的新式内河纵帆船只,但是这样的话却是太过招摇。
  所以他是选择了坐官方的交通运输舰,官方的船虽然说条件艰苦一些,但是速度却还是不慢的。
  因为这种大唐帝国的官方交通运输舰,通常都是用来进行要员运输以及信件公文运输的,而且是定期的航班,采用的船型同样是最近几年刚出来的新式纵帆。
  这种帆装的优势和特点都是非常的明显,优势是航速快,非常的灵活,逆风航行的能力相当出色,缺点就是难以造的很大,因此目前这个阶段而言,不太适合大型船只,一般都是在中小型船只上使用。
  这种帆装配合飞剪船首,那么就是目前大唐帝国海军以及大唐西洋公司的快速通讯舰,快速运输舰的标准配备了。
  同时在内河航行的官方交通运输舰,大多也是采用这种帆装,只不过并不是飞剪船型罢了。
  陈立夫乘坐的这艘交通运输舰,嫡属于邮递局,这个邮递司也就是之前的驿站了,早期的驿站体系,是归属军方管理的,但是为了保持运营的平衡,驿站同样也会接受民间的业务。
  后来这个驿站体系就变成了一个同时兼备军用、官用、民用的机构,为了更好的管理,则是从军方剥离了出来单独语音,而管理机构也是非常的复杂,陆军、海军、国企部共同派出人员,组成了邮递司管理委员会。
  陈立夫乘坐的这艘运输舰,船上除了陈立夫一行人外,还有另外十几个到外地上任或者办公务的官员以及他们的仆人。
  除了乘客外,船舱里还有一大堆的各种公文甚至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是一艘搭客的同时,也运输小件物资的运输舰。
  随着运输舰扬起了风帆,逐渐驶离码头的时候,陈立夫并没有回到船舱,而是站在船头的甲板,看着前方的码头以及周围来来往往的船只。
  视线所及的码头,和以往一样忙绿无比,这个码头,都还不是东城区的商业码头呢,而是老城区这边的官方码头,并不对民间船只开放。
  在这里停泊的船只,清一色的都是官方船只,数量最多的就是大量的邮递司的运输舰了,然后还有巡警船只,税务稽查队的船只,其他各部门乱七八糟的船只大多也是停泊在这里。
  同时,这里也还是一个军港,不过却不是海军的港口!
  海军长江舰队的军用码头并不是在此地,而是在更北边一些的海军长江舰队基地里,这里停泊的军方船只,主要是嫡属于陆军以及近卫军。
  别看这两家似乎都是在地面上活动的军种,但实际上他们都有船只。
  近卫军可是一支陆海混合部队,除了地面战斗部队外,还有一支舰队部队呢,主力舰可是一艘四百多吨的护卫舰,然后还有十来艘的巡逻舰,实力可不算弱。
  陆军这边呢,人家也是有海上运输师的,而且那还是远洋船只,如此的陆军,自然也是少不了内河船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