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1597

  而这,你从大唐王朝对新科进士、博士们授予的官职越来越低就可以看得出来,早些几年,哪怕是三甲进士最近也是正七品,但是去年的时候,三甲同进士只是被授予了从七品。
  而今年,听闻授予的官职还是会以从七品起步。
  不仅仅如此,实际上目前大唐王朝已经是开始比较严格的控制新科士子们的授官品级了,进士、博士不用说了。
  而举人和秀才如果要直接入仕为官,经过选官后往往举人只会被授予从八品,至于秀才的话,现在已经是授予最低的从九品了。
  当然了,上述只是他们的起步品级而已,而工作后的升迁则是没有限制,李轩早已经是命令天下,功名不影响后续升迁,担任侍郎、尚书乃至入值御书房,对功名不做要求。
  降低品级,这也是因为目前大唐王朝每年录取的官员数量中多,同时对基层官员缺口又是庞大无比的原因,大唐王朝成立也有许多年了,一些中高级职务,比如说正七品以上的职务,虽然也缺乏,但是缺口也没有这么大。
  但是正七品以下的基层官员,缺口却是相当大的,要不然的话,大唐王朝也是不会一直都鼓励秀才、举人入仕,并且明文规定,尚未获得进士、博士功名的士子,入仕后依旧能够参加会试。
  不过那些新士子们的情况,也不是陈立夫所能够操心的,离家数月,他现在就回家好好的休息几天,然后准备到德州巡察。
  根据刚才在衙门里拿到的资料来看,德州那边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税收情况竟然比额定的少了三分之一,不用说,里面肯定是存在了大量的偷税漏税情况。
  同时当地的税务机构内部似乎也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一次,陈立夫去德州任务可不轻。
第0812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
  陈立夫在家中休息了三天后,就是出发前往德州,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巡察生涯。
  而与此同时,大唐王朝宣平五年的会试也是召开了,这一次比往年推迟了足足两月的会试却是没有引起士子们的反对,反而是博得了大量士子们的好感。
  因为时间比较宽松,所以让很多偏僻地方的士子们也是能够赶到并参加科举,而此外大唐朝报上也是透出了风声,这一次录取士子的规模将会超过往年。
  虽然具体多多少还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要比往年多却是已经成为了定局。
  增加录取人数,这是李轩的决定,实际上这几年来大唐王朝的会试录取人数,一直都是在增加,从以往的一百多人再到两百多,然后到五百多。
  而今年的录取人数,李轩可是准备直接增加到一千人以上,进士科和博士科各取五百人!
  别担心这么多官员无法安排,现在大唐王朝新占领了江南、浙江等大片地区,而且各种直属机构正在逐步完善,对官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多的士子来参加科举,去年大唐王朝都还没有占据江南呢,参加科举的士子就有两三千人了,而这一次,礼部科举司预估参加科举的士子,将由可能达到五千人以上。
  其中多出来的一小部分是湖南、江西地区的士子,去年这两个地区虽然也有士子来参加科举了,不过来参加的还是不多,今年的话,不出意外将会有大批的士子前来参加会试。
  不过还有一大半部分新增加的士子,则是江南地区的士子了,江南地区本来就是文风浓郁之地,读书人众多,哪怕是来参加科举的人只有少数一部分,但是总额还是非常多的。
  广开科举,这一直都是大唐王朝用来安抚、招揽士绅阶层的利器。
  四月二十日,会试正式开始,而事先报名的举子加起来足足有五千三百余人,而有意思的是,其中报考博士科的士子就有三千多人。
  报考博士科的学子首次超过了进士科的学子。
  这是因为进士科和博士科的新科官员中试后,虽然在品级上一样,但是博士科在选官的时候更有优势,能够进入税部、工部等实权部门,担任实权职务,而且在后续升迁上,大唐王朝还更加喜欢升迁博士科的学子。
  大唐王朝成立也有这么多年了,官场上也只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潜规则,并且为外人所熟知。
  在明王朝里最吃香的进士科,在大唐王朝这边,却已经是逐步沦为了二流。
  士子们陆续进入考场后,就是开始了连续三天的考试,考试的题目比以往更加多,而且是更加的全面,虽然八股文章还是有,并且依旧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策论,理科却也是占据了重要地位。
  目前大唐王朝的科举录取规则,大体上是八股文章只是敲门砖,写不好肯定是中不了的,但是八股文章这东西,基本上对于这些举人而言不存在任何的难度,而考官们对八股文章的选用标准也是比较低的。
  以进士科为例子,两千报考进士科的士子,不敢说百分百,但是百分之八十都能通过最基础的八股文章这一关,但是后续怎么选呢,其重点自然是落在了策论和理科上面来了。
  然后在理科阶段和策论的初选阶段,直接刷掉一半,进士科的理科题目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哪怕不是去专门研究,但是只要死记硬背大唐皇家出版社出版的那些理科书籍,基本上都能够考得过去,但凡是理科考得不好的考生,那基本都是不关注,或者说对大唐王朝的科举政策有所排斥的学子,这样的人要来何用!
  策论也是,策论写的好不好,那可不仅仅是考验考生文章功底,更加考较考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题目都是贴紧现实,如果只会背死书的考生,是绝对无法写出一片让人眼前一亮的策论的。
  而剩下的大约七八百人怎么选出来最后的五百名进士呢,答案很简单,自然是以综合评分为主,每一考生的三份试卷,八股文章卷、理科卷、策论卷,考官都会进行单独打分,然后三者相加,以总分论高低。
  不过,进士科的策论分数比例比较大,占据总分的一半,理科占据百分之三十,文科占据百分之二十。
  博士科的录取流程大体也是相当,不过他们的核心科目就是理科,八股文章虽然也考,但是题目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不是实在无法入目的八股文章,那么基本都能入选。
  而录取总分阶段,其理科的分数直接就是占据了总分的一半,策论又占据了三成,文科只占据两成而已。
  等到了殿试阶段,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博士科,都只考策论一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当官的,理科和文科只是他们基础知识的体现而已,考核他们能不能当官,其实还是以策论为主。
  这样筛选之后,大唐王朝在宣平五年的科举里,直接录取了总是一千名考生,进士科和博士科各五百人。
  录取之后,除了一甲,以及二甲前三名,一共十二人将会被直接授予正七品官身,然后进入翰林院。
  而其他人的话,二甲第四名以后以及三甲,则是授予从七品官身,而这些人还需要在内阁各部以及其他机构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然后参加选官,最后才会被授予正式官职。
  而往往选官阶段,才是决定绝大部分二甲、三甲士子们前途的时候,选官由吏部文选司主持,综合考虑这些新官员们实习时的表现,同时也会根据考生们的自主意愿,然后进行分配,极少数最优秀的会被分配到翰林院,优秀者则是会留在京师各部门工作,而一般般的,则是打发到省、府、州三级下属各机构任职。
  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唐王朝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新官员直接扔到某一个地方主政一方的惯例。
  而这一点,也是大唐王朝和以往各朝各代的选官制度不一样的地方,大唐王朝明确规定,新入官员不得主政一方。
  这自然是为了避免这些新官员们,考中进士、博士后,扔下书本就去当一个县令了,那可是一个县的父母官,让一个官场新手去当,这不是坑百姓嘛!
  不过如果是能力出色者,这些新官员们很快也是能够主政一方了,现在他们的品级是从七品,如果干得好升官了就是正七品,那就是县令的品级了,能力出色的话,就会被外放到一个县担任县令进行历练。
  不过这样的人比较少。
  毕竟在大唐王朝的官制里,县令、知州、知府这三个级别的职务,那都是全力巨大,而且能够直接影响到治下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生计的,所以能够担任一地主官的官员,哪怕是个县令,那也是正七品官员里最为出色的一批。
  同时,这些主政地方的官员,升迁速度也是很快的,干得好了,县令不用多久就能够变成知州,然后咻的一声又变成知府了。
  跨级快速升迁,这是地方主官们的巨大优势,当然了,前提是要干得好,干不好分分钟滚蛋!
  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也是越大!
  浩浩汤汤的四月科举结束了后,时间也就是进入了五月份!
  五月初,金陵城外的码头,也是迎来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而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乃是长江舰队的直属舰队,辖有足足十二艘武装商船,而且都是适合内河航行的沙船,吨位从两百吨到三百多吨不等,这些船只之前可不是长江舰队,而是第一舰队的。
  今年上半年,大唐海军进行了改革和划分,正式确定以第一舰队、第二舰队为远洋舰队,并且是不在保留战斗能力不强,远海航行能力不足的传统中式武装商船,只保留全新的职业战舰,同时还保留了多艘西式软帆海船改装而来的武装商船,不过这些武装商船实际上也是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火力比传统的武装商船要强得多。
  这样一来,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就是进行了大瘦身,撤编多余的几个分舰队,只保留了三个分舰队,目前第一舰队只辖有四艘巡洋舰、八艘护卫舰,分别归属第一分舰队、第二分舰队。
  第二舰队则是只有一艘巡洋舰、四艘护卫舰,编有第三分舰队、第四分舰队。
  而众多的传统中式商船改装的武装商船,一部分福船则是开始移交给海军后勤部门,一部分广船、沙船等适合内河、近海航行,同时火力偏弱的武装商船,则是移交给珠江舰队和长江舰队以及最新设立的闽江舰队,作为内河以及近海作战船只使用。
  而长江舰队,则是一股脑接受了整整二十六艘武装商船,编成了长江舰队的直属舰队,数量仅次于珠江舰队。
  而前面几天,长江舰队直属舰队的这一部分战舰,趁着大雨以及夜色,冒险闯过了扬州,而且途中还和明军水师大战了一场,被击毁了两艘,这才是带着伤痕冲到了金陵城。
  尽管损失不小,但是这一举动,却是让大唐王朝在扬州以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流域里拥有了一支可观的作战力量。
  而这对于大唐王朝后续的作战是非常有利的!
  至少有了这一支直属舰队后,明军水师在这一段长江就不能肆无忌惮的活动了!
  同时在后续如果大唐陆军要发起渡江作战的话,这支舰队也能够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
第0813章
明王朝的百万雄狮
  大唐海军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长江舰队在接受了大量武装商船后,不惜冒着船只被拦截击沉的风险也要闯过扬州炮台,自然不是为了把船只开到金陵码头让李轩看上那么几眼。
  而是为了控卫长江中断的安全的!
  因为明军水师利用大量的小船和炮台,阻拦了长江水师的赣江、湘江舰队进入长江,同样也是阻拦了大唐海军主力深入长江,所以导致了在过去的半年里,大唐王朝在长江南岸的作战总是顾忌甚多。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至今大唐王朝都是没能利用上长江干流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补给运输,南方两广地区的各种弹药和枪炮,都是依赖海军从海上运输到吴淞港,然后再通过陆运或者是小规模的河运运输到江南各地。
  更不要说,明军利用水师的优势,偶尔会偷偷摸摸的渡江袭击一把,哪怕这种袭击实际上无法造成什么损失,但是却也是让大唐王朝为此郁闷不已啊。
  陆军方面更是不得不在长江南岸的众多城池都是部署总兵,同时派遣大量的兵力分散驻扎在广阔地区里,这样就是造成了陆军兵力的严重分散。
  为此,陆军方面对海军是有着非常大意见的,已经是好几次在御前战略会议上公开进行争吵了,陆军要求海军迅速的进入长江干流,别在长江入海口里折腾,人家明军又不会跑到松江府去。
  但是海军也是有苦说不出啊!
  海军是有船,现在光光是服役的巡洋舰就有五艘,护卫舰就有十三艘了,但是这些船只体型庞大,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吃水非常深的,在内河作战的话限制非常大。
  属于大材小用不说,而且危险还特别大,这要是闯入长江,被人家明军水师从上游放下来几百艘火船,然后再搞个跳帮作战的话,海军的这些战舰可就亏大了。
  但是也不能光看着明军水师控制长江啊,所以海军苦思之后,这才开始改革,准备把第一舰队的大部分武装商船都集中到长江舰队来,然后冒险到长江干流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