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1597

  一脸恭顺,言必称陛下,三言两句就说圣上英明的,口才还不错的一个年轻人获得状元。
  而这前十名里头,就有黄志远,只不过他是前十名的最后一名,也就是二甲第十名。
  李轩之所以把他排在最后头,是因为这个人说话都结结巴巴的,让李轩对他的影响分大减。
  天地良心,这半个月前黄志远都还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子弟,连秀才都还不是呢,连他自己都没能想到会一路斩将过关,考取了秀才乃至举人不说,而且竟然还考中了进士,这也就算了,竟然还名列前十。
  这在会试的时候,他可是排名四十八名呢,距离前十远着呢。
  突然间知道自己是前十,而且还是亲自面向李轩,在几乎两百多人面前被皇帝问话,这能说出话来都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中途停顿结巴了一两次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李轩自然是不会管这些的,这些进士科的人,几乎清一色都是传统官员的料子,这当官脸皮不够厚还怎么当官啊!
  这以后如果让此人担任什么重要任务,比如说出访外国的话,说话也这么结巴,岂不是丢大唐的脸面!
  虽然只是前十名的最后一名,但依旧是二甲啊,依旧是前十啊,这进士科一百八十人,他可是名列前茅呢,当走完一套程序后,他立马就能够穿上正六品的官服了,所以回去的路上,他是觉得自己走路都是有些不稳当:飘的很!
  和黄志远同样飘的还有许寒石,当初看榜的时候,一开始他还以为自己落榜了,哪怕是后来看到自己成为了博学科进士,依旧是相当的忐忑,谁知道这个博学科到底是怎么鬼,这授予的六品官职是实权职务还是虚职呢。
  万一要是虚职的话,岂不是一点鸟用都没有。
  但是那里想得到,殿试刚结束,宣布了排名后,他名列博学科第八名,不上不下,刚好在中间。
  然后这还不算,紧接着他们就是被授官了,没错!
  不用和进士科的那些新科进士们一样还需要走一套程序,等待选官,殿试刚结束后,陛下亲自安排,这一批博士直接就被授予了正六品的官身,然后是直接分配。
  而且是直接安排到翰林院任职,为翰林院侍讲,尼玛,这可是正六品里最牛逼的职务啊,他们知道大唐王朝的翰林院和明王朝的翰林院截然不同,但是即便是工作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同样都是属于清贵并且权重的机构,大把大唐的中层官员削尖了脑袋想要往里钻,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位卑权重的实权机构,在大唐官场内部内称之为小内阁。
  在翰林院里任职,以后仕途大大的有,比他二爷爷都要前途光明的多,更不要说这六品的京官和六品的地方官,那可是没法比!
  这幸福来的太快,以至于让许寒石自己都是没反应过来。
  一想到自己三天后就要去户部报道,成为人上人,他就是感觉自己走路都不稳了。
  当黄志远和许寒石出了皇宫汇合了后,两个人是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笑容,然后黄志远首先开口道:“许大人!”
  许寒石也是收了收笑容,然后道:“黄大人!”
  这话刚说完,两个人就是齐声哈哈大笑,而旁人对他们的大笑也是没有指指点点,因为周边都是一脸笑容的新科进士呢,这些人不用多久就会成为大唐王朝的官员,最次的也会是从六品。
  大家都是心情好,自然也是不会对别人的喜悦指指点点!
  三天后,黄志远的选官也是结束了,他被授予正六品,到户部担任主事,同样是京官,这一百多新科进士里有三分之一留京任职,剩下的都是外派到地方任职。
  这一次登极恩科可是让大量学子,甭管是不是人才,总是这些都是能读能写的人加入了大唐王朝这个体系之内。
  要知道除了将近两百人的新科进士、博士外,还有大量的秀才、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而这一批人更多,并且是大大充实了大唐王朝的基层官员的数量。
  而招揽学子补充基层官员的缺口其实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大唐开科举,并且顺利取士的消息流传出去后,天下震动,据传正德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气的破口大骂,当然不是骂伪帝李轩有多么多么的坏,而是骂他的大臣们多么多么的无能。
  如果不是他们无能,怎么会让一个流寇式的伪唐贼军闹到开科取士的地步?
  骂完之后,正德皇帝就是很干脆的头一歪,晕了过去!
第0545章
兴泉惨败
  大唐王朝开科取士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李轩自己估计的还要大的多,因为身在其中的李轩感受不够明显,但是在外界,尤其是还处于明军控制的广州以及广东东部等地区,关于大唐开科取士的消息可是在读书人之间广为流传,影响颇大。
  即便是这些地方还处于明王朝控制内,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明王朝之所以能够现在还控制这些地方,那是因为大唐王朝已经是因为雨季来临,暂停了在广东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已。
  等到五六月份后,雨季过去炎热的夏天到来,尤其是夏收的时候,那么伪唐贼军就会重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古代以及近代战争,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想打就想打的,至少在夺取肇庆后,面对每天不停的雨水,一个月里面才有那么几天出太阳的日子,世界第一强军大唐王师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暂停在广东地区,尤其是针对广州的大规模攻势。
  转为就地休整,派遣小股兵力夺取一些没有太多明军驻防的小城市什么的,比如说佛山。
  夺取肇庆后,郝柏年率领的第一军在迎接圣驾抵达肇庆后,就是继续率领第一军的主力南下,一部分逼近广州,另外一部分则是前往夺取佛山等地,同时还派遣部队攻打广东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都是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明军的,至少当地少量的守备部队。
  哪怕是雨季来临了,造成大唐王师行军,补给运输甚至作战困难,但是要拿下这些地方还是可以的。
  大唐王师在广东地区的战略重心调整为局部小规模进攻夺取广东西部的其他地方,主力休整的模式,这也是给了广州方面的明军有了大量的战略缓冲时间。
  这让两广总督王越在送往四省督师张岳的战报里,还能说经过力战后,挫败了伪唐贼军对广州的进攻阴谋。
  大唐王师对广州以及广东东部、东北部的攻势展缓后,也是让这些地方依旧处于了明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这种统治已经是变的摇摇欲坠了。
  士绅地主们人心惶惶的,有的人想要逃走,他们有的逃亡广州,毕竟在外人看来,广州已经是广东地区最后剩下可以用来抵抗伪唐贼军进攻的城市了,逃亡广州的话,至少可以保住性命,再不济得到时候也可以直接从广州坐船逃跑啊,出了珠江口可就是大海呢,伪唐贼军再怎么厉害也是不可能到海上来打他们啊。
  大唐王师南下广西多时,很多人也都可以伪唐贼军的陆军很强,官军与其野战的话往往是败多胜少,但是伪唐贼军的水师却是不咋地,战舰数量不多,而且也都是一些小船,别说是出海追击了,其实就连肇庆往东的西江江面上都讨不了便宜。
  因此只要哪怕是陆地山守不住,但是也可以躲海而逃。
  对此大唐王师的一群高层们也是心知肚明,即便是李轩这个皇帝也是知道自家的海军实力过于弱小,在后方没有敌军水师的威胁下运输运输物资还可以,但是让他们跑到珠江口去和明军水师硬拼,那可就太为难大唐海军了。
  李轩知道要改变海军的劣势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学习明军水师,造无数小船玩传统的火攻、肉搏,而另外一个就是走船坚炮利的道路。
  而这两条不管是那一条,对于目前的大唐王师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
  比数量大唐王师肯定是比不过明军水师的,别说是明军的全国水师了,即便是广东地区一地的水师,都能够压着大唐海军打。
  唯一的可行道路就是走向船坚炮利的道路,造大船,造大炮!
  但是这又是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大唐王朝的造船能力不咋地,哪怕是向民间采购船只,但是数量也不多,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如果说船体本身的问题都还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舰炮的问题几乎就是无解的了。
  按照大唐海军的规模,一艘内河上使用的主力战舰,其最少都需要两门五斤加农炮,然后还有四门的两斤加农炮,再加上一两门大口径的散弹炮。
  这些火炮,大体上就是相当于陆军一个炮兵队所需要的火炮了。
  而大唐王朝的火炮产量依旧很低,连陆军部队的需求都是远远无法满足,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产量供应海军。
  目前大唐王师里一共有着五个炮兵营,按照满编制来说,是应该装备九十门的五斤野战炮,十八门七斤野战炮的。
  但实际上呢,这五个炮兵营清一色都是严重缺编的,即便是火力最强大的,配属第一军使用的第一炮兵营,也只有十二门五斤野战炮,三门七斤野战炮,一共不过十五门野战炮而已,另外还有六门缴获自明军的两三百斤的碗口炮凑合着。
  而其他几个炮兵营就更凄惨了,在广西西部作战的第三军所辖的第四炮兵营,一门野战炮都没有,只有几门缴获自明军的三五百斤的碗口炮而已。
  大唐王师的陆军部队,包括近卫军在内,拥有的五斤野战炮也不过二十多门左右,七斤野战炮六门而已。
  作为帝国核心的陆军部队都才那么几十门火炮而已,但是现在海军那边都已经是装备了足足六门五斤加农炮了,另外还有十多门专门为海军打造的两斤加农炮,这火炮力量可以说已经是不弱了。
  想要装备更多的火炮,其实已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没有足够的火炮,船体多几艘其实也是没什么鸟用。
  而对于海军来说,一艘战舰几门火炮都已经是很少了,真正的战舰,尤其是进行舰队对决的战舰,哪一个不是几十门火炮啊,而且都还得是七斤以上甚至十斤乃至二三十斤的重炮啊!
  弱小的海军也就导致了在进攻沿海地带的广州的时候,陆军方面是别失望能够得到海军方面的有力支援了,能够维持西江的船队运输护送对于大唐海军来说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伪唐贼军的水师实力弱小,这也是王越等大批两广地区的明军高级文武官员们敢于死守广州的重要原因。
  因为他们都知道,即便是守不住广州,大不了就是从珠江撤退而已,性命无忧。
  知道这些的自然不是只有这些高级官员们,一些有见识有眼光的士绅地主们也是朝着广州这个进可守,退可跑的城池而去。
  不过还有部分人则是干脆逃离广东,他们往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而去,逃亡这些方向的士绅地主们认为,就算是广州能够抵抗贼军几个月的,但是等到了夏天到来后,贼军主力云集广州城下之时,广州还是守不住的,如其到时候还要跑一次,还不如现在就跑到外省去。
  当然了,有能力逃跑的人其实对于当地的民众数量而言,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已,大部分农民乃还社会中产阶层,他们都是没有办法逃走的。
  因为逃跑的话,就等于是扔下了家中的一切,普通民众逃跑,分分钟就会变成流民,而对于普通中产阶层而言,逃跑也等于是扔下了家业,到外头躲避战火的时候,也是免不了家破人亡。
  再者,虽然明王朝鼓吹伪唐美军多么的残暴,但是人们的眼光是雪亮的,尤其是当大唐王朝开科取士的消息流传出来后,就是更让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理由很简单!
  当一个造反团伙开科取士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个团伙已经脱离了流贼土匪的模式,而是走入了正规王朝的阶段。
  而对于任何一个王朝而言,人口和资源都是统治基础。
  所以那些普通中产阶层,比如中小地主、中小商人们,他们不认为伪唐贼军还会和以前那些烧杀劫掠,只要自己不傻乎乎的去反抗,身家性命总归是能够保住的。
  至于普通农民,他们更加不关心王朝更迭这种国家大事了,只要能够继续种田,保持生活的平稳,他们对外界的变化其实是不关心的。
  真正关心的是那些大商人、大地主,尤其是和明王朝关系密切的官宦世家,比如说有族人在明王朝尉官的家族,最关心伪唐贼军,同时也是最害怕伪唐贼军。
  这些外界的变化,现在的李轩不关心也是关心不了,如今他的目光是盯着贵州和湖广了。
  大唐王师虽然在广东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停了下来,但是在湖广以及贵州那边的军事行动却是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打的更加激烈。
  沿海的广东进入了雨季,甚至连广西也是如此,但是贵州和湖广那边的天气虽然有些阴沉了,但是还是能够持续作战的。
  因为不管是明军还是唐军,都是持续进行军事行动。
  贵州那边的方希同已经率领第二军之第三步兵团主力以及第二守备旅之第四守备团等在贵州中部的主力部队一共大约五千余人回援黎平府,并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击退了已经渗透到了黎平府的多股明军偏师,收复了铜鼓卫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