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597

  当考完这一科后,他整个人都是感觉不好了,不过他看了一圈后,发现垂头丧气的可不止自己,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从这也是证明了,其实大唐王朝第一次科举里的这些策论题目听上去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言之有物其实很难很难。
  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肯定不能写,这些东西都被人写遍了,得写出新意来。
  中规中矩的也不能写,因为这样就代表着中庸,无法让考官眼前一亮。
  更关键的是,这种策论某种程度上就是朝廷问策,所以不能瞎回答,得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只是随口说两句的话可不行。
  策论过后是史论,史论的话,其性质和策论比较类似,只不过说的是古代问题,比如说秦商鞅法乃强,宋王安石变法乃亡,请详言试论之。
  由于会试之前大家基本都已经知道,新朝取士,八股文章要做的好不说,而且策论和史论也必须的好。
  所以大家都是和黄志远一样,对这两场都是颇为重视,但是从考完后大家的神情来看,显然是没几个人自认为考得好的。
  实际上他们的答案的确不咋地,这些大部分新科举人以及少数明王朝时代的举人的答卷被审阅了后,最后挑选出来了一百八十名举人的试卷,然后他们又是讨论出来了其中最优秀的十五名,并上交到了李轩这边。
  李轩是每一张都看了,恩,除了四书五经,其他的策论、史论、算学、杂学的回答他都是仔细看过了,为此他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看完后就给他留下了一个基本印象:空洞无物。
  尤其是策论题目,基本上都是说大方向,但是根本就没有多少实际性的东西。
  文章写的倒是听漂亮的,文字水平秒杀后世的一群学者,即便是大唐王朝自身的那些高级官员们,比如说向来自诩在内阁高官之中文章最平最高的王文华,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都是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举人,其他能力先不说,但是写文章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能够把八股文这种文章都写好的人,让他去写一篇普通文章,那简单不要太容易。
  但是文章写的好有个屁用,李轩根本就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言之有物的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哪怕是无法提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但是最少也要提供一个新的可执行的思路啊,但是这些学子们的回答全都是圣人言。
  尼玛,孔子要是这么牛逼,他至于周游列国寻求重用吗?
  吹牛又不用交税,谁不会啊!
  所以看完在后续试卷后,李轩都是懒得亲自安排这些名列前茅学子们的详细名次了,直接把这任务推给了这一次登极恩科的负责部门礼部。
  当然了,礼部也是不会独断,而是和内阁各部的大佬们一起商量,最后才是安排出来了详细的名次,并迅速在皇宫为张贴皇榜。
  李轩虽然对这一批士子们的水平很不满意,但是该做的功夫还是要做足的,毕竟这一次科举本来就是一次政治宣传活动,李轩本来就没有指望过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人才。
  这些学子们的水平虽然不咋地,但是当个中低级官员还是够的,至少他们认得字,能读能写不是,而当官,能读能写就行了,也不需要你有什么过人的才能。
  于是乎放榜之日,一大群学子们就是拥挤在去看榜了,不过很多人还是没能挤进去,只能是听前面的人唱榜。
  唱榜之人从第一百八十名唱起,然而在人群外围的黄志远一连听到了八十几名后还是没能听到自己的名字。
  和他一起来看榜的好友许寒石也是一脸期待,因为到现在,也同样没有念到许寒石的名字。
  然而不用多久,黄志远就是听见一声:“四十八名,浔州府黄志远老爷!”
  听到这话后,黄志远突然是心跳加速,以至于连呼吸都停顿了,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中了,中了!
  屏住呼吸的他甚至都脸色涨红,半天后才会反应了过来!
  同时他也是听见了身边好友许寒石的道贺:“恭喜黄兄高中!”
  黄志远连续深呼吸了几次,很快就是恢复如常,虽然脸上带着明显的喜悦之色,但是却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神情呆滞模样。
  当即道:“同喜同喜,等会许兄的名字也该念出来了!”
  可惜的是,直到皇榜唱完了,依旧没能出现许寒石的名字,后来他们二人不死心,等人群稍微散了些后亲自挤上去看,一百八十个名字是一遍一遍的看,最终还是没能发现许寒石的名字。
  此时许寒石的脸色不太好看,而黄志远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安慰是不需要安慰的,大家都是体面的读书人,君子之交岂能如同妇人那般唠叨。
  当即许寒石就道:“走,今日我们不醉不归,庆贺黄兄高中!”
  黄志远当即微微点头道:“也罢,许兄也不用过于在意,明年还有一场春试,皆时……”这话还没说完呢,就见他停顿了下来,然后他指了指皇榜旁边的一张红榜道:“看,上面是怎么?有许兄你的名字呢?”
  许寒石一听,遵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大大的皇榜旁边还有一张红榜,不过红榜略小,而且上头只有区区十五人的名字,同时还有几行大字。
  上前两步看了后,只见上面写着:圣上体恤众士子读书艰难,报国心切,特选博学之才十五人,赐贡士,许参加殿试!
  博学之才?赐予贡士并可以参加殿试?这就等于说是通过会试了?可这到底算多少名呢?
  榜上有名的许寒石自己都是搞不清楚了!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礼部官员们自己都是搞不清楚,因为按照标准流程的话,这一次登极恩科将会取士一百八十名。
  这一百八十名贡士将会参加后续的殿试,按照传统,殿试一般是不会落选的,属于人人有份,但是会分详细的名次,也就是一甲、二甲、三甲。分别赐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但是李轩在看过了前面十五名的试卷后,相当的不满,然后直接让人把落选者的试卷们也是找了过来,然后亲自查阅,不过看的却不是策论之类的话,因为这些大家都看过去,落选者之所以落选,的确是因为学识不咋地。
  所以李轩看的是算学以及杂学这两科,而这么一看后,他发现这古代文人竟然也偏科,策论写的渣的人里头,好几个算学以及杂学水平竟然还不错。
  本着是个人才都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他特地加了十五人,当然了,为了尊重传统和礼制,依旧不把他们加入到一百八十人进士科的新科进士里头,后续殿试也不会让他们参与一百八十人的殿试排名,甚至连殿试题目将会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的考试被称之为博学科考试,和进士科是截然不同的。
  然后李轩打算给他们另外一种头衔:博学进士,简称‘博士’,暂时因为人数少先不分一甲二甲三甲,中者都授正六品官,以后人数多了,直接照比进士科分一二三甲,授官对比进士科。
第0544章
天下震动正德气晕
  当许寒石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也成为了贡士,然后还要参加博学科殿试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搞不懂了,因为博学科他可没听过,只听说过有博学宏词科的,但是只有前面的博学两个字的科举他还真没听过,废话,他当然没听过了,这是李轩自己搞出来的,而却他搞出来的博学科和博学宏词科是牛马不相及的产物。
  博学科取的是算学、杂学方面的人才,而博学宏词科取的都是诗词文学方面的人才。
  而现在李轩要的乃是前者,至于后者,李轩表示有这么多写文章的人干毛啊,有王文华一个人吹捧他就够了,大不了再加上这一百八十名进士。
  博学科进士,要的就是实用型的人才!
  为了避免世人看不起博学科进士,他都还特地要求,博学科进士也需要有举人功名才能考,并且和进士科一样要参加殿试,并且授予官职。
  甚至在这一次里,这些博学科进士的起步比同进士出身的还要高,博学科授官正六品,而同进士出身才是从六品呢。
  本科博学科的官位,是和进士出身一样的,都是正六品。
  许寒石虽然摸不清楚头脑,甚至也是有些担心这个博学科会和明经科一样,但是红榜都出来了,而且自己已经名列其中,不出意外的话,一个博士就能够拿到手了,然后不用多久就能够被授予正六品的官身了。
  这个起点可是比一群同进士出身还要强呢,兴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在官场上超过他二爷爷了,毕竟他二爷爷也才是个正六品而已。
  患得患失的回到了考院后,他没有和黄远志去喝酒,黄远志要继续专研策论准备殿试,而他自己也是得搞明白自己的这个博士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
  出门转了几圈,连接拜访了七八个人后才是让他搞明白,自己能够考上博学科进士,是因为自己的算学和杂学做的不错。
  仔细想想,好像自己在最后一场算学和杂学的时候的确是回答了不少,算术题做了最少有一半,杂学题目也是做了个七七八八。
  这得益于他之前就是在家里帮忙管着账目,所以算学水平还算过关,至于杂学嘛,那是以为他爱看杂书,各种乱七八糟的书他都喜欢看。
  所以很多在旁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题目,在他看来反而是稀疏平常,比如说杂学题上有道题目是列举泰西诸国之一,并简述之。
  题目简单到爆,只要说出一个西方国家的名字,然后简单介绍一些就行了。
  这还不简单,他可是听说南洋那边有佛郎机人的,也是从杂书上看到佛郎机人的国家的一些大概情况。
  其他的题目其实很多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就是难道了一大片好几百个学子。
  能够回答出来其中过半以上的人只有区区十几个而已,而这些人都是被李轩挑选出来为博学科进士了。
  第二天的殿试,进士科的殿试规模宏大,一百多号人在大殿前的空地上的小桌子挥洒笔墨,他们殿试的题目也是策论。
  而博学科的殿试因为人数少,所以是直接在殿内举行,而且是李轩亲自出题,他出的题目除了算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题目,题目并不高深,大体上相当于幼军营里的五年级水平。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些题目然后放在幼军营,至少有超过三十人能够做出来,而且他们的平均年龄不会超过十二岁。
  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是让许寒石等十五名新科博士搅尽了脑汁。
  没办法,这些科学知识李轩也就是在幼军营和国子监里教授而已,而国子监那边的水平还不如幼军营呢。
  所以哪怕是这十五人里头,有七八个本来就是国子监的学生,但是这回答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一场考试的时间足足有一个时辰,李轩从头到尾全程监考,然后亲自阅卷。
  这种阅卷很简单,这些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对错与否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不像进士科的策论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能不能获得高分就要看考生具体写了什么。
  所以这边的阅卷十几分钟就结束了,而且还是李轩一个人自己阅卷,然后简单的按照分数高低排名,统一授予‘博士出身’。
  博学科这边都考完了,而进士科那边的几十个阅卷官都还在阅卷呢,进士科的殿试原则上是人人都能通过,不外乎就是名次而已。
  对于这些人的名次安排,李轩也是不怎么关心,下头的大臣们阅卷之后,又是争论了一番,最后是定下了前十名。
  然后让李轩亲自看,李轩随便看了眼,发现这文章写的基本都差不多,就叫那前十名的考生上前来,然后让他们简单的来了一个御前自我介绍。
  这其实已经是属于面试的阶段了,最后李轩完全没有根据文章水平,而是根据他们的临阵表现定下了排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