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1597

  详细考虑过后,李轩正式批准了礼部科举计划,准备在四月份开办首次科举!
  现在都是三月份了,下一月就开办科举,自然是来不及让所有控制区内愿意来参加科举的人来应考的,不过这依旧不重要,因为等到今天秋天的时候,还会有比较正式的秋试。
  今年春天的春试,乃是登极恩科,而今天秋天举行的乡试才会是正式科举。
  这一次的春试登极恩科,一切都是为了向天下人传递一个信号:大唐王朝开办科举了,尔等还不赶快来加入大唐建功立业!
  其政治含义意义和定都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一种政治宣传,而这也是为什么礼部那边要确保有人来参加科举后,才敢开办科举的原因所在,因为一旦搞砸了,那就不是正面的政治宣传,而是变成了负面的宣传了。
  大唐要开办登极恩科的布告张贴出去后,大唐王朝的控制区里的士子们表现不一,有人耻笑之,有人狂骂之,有人却收拾起了包袱踏上了前往梧州的路!
第0539章
黄永祥的科举路
  浔州府城外十多里外,黄坑村。
  这个只有数十户人家的村子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村子一样,村里住的都是黄姓的族人,甚至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先祖。
  此时村头的一座普通矮房里,一个在春寒时分只穿着一件单衣,为了避寒裹着被子的年轻人正在捧着一本已经被几乎翻烂了的书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诵者。
  而此时,屋外传来了一阵叫喊声:“永翔兄,永翔兄!”
  屋内的年轻人听罢,掀开了破烂辈子站起来,然后披上了一件打着不少补丁的布衣长袍推门而出,见院子里站着一个身穿布衣长袍的少年人。
  当即是道:“原来是子松兄远道而来,快快请进!”
  那名唤子松的布衣少年虽然穿着朴素,但是这一身布衣却是崭新的,而且质地相当不错,和被称之为永祥的少年身上的补丁布衣长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两人进屋后,永祥开始泡茶,虽然茶叶只是普通的茶叶,茶壶的壶嘴也是缺了个口,但是他泡茶的时候却是一丝不苟,神态极为慎重,彷佛他手中的乃是极品毛尖和紫砂壶一样。
  永祥泡茶的时候,对面的布衣子松少年也是没有说话,而是端坐着身子,一直等到永祥把茶水倒在茶杯上,手一摊:“粗茶一杯,还请子松兄不要嫌弃!”
  子松微微点头,然后端起茶杯浅喝了一口,随即放下茶杯道:“苦而不涩,清而不淡,好茶,永祥兄的茶艺是越发的精湛了啊!”
  永祥道:“过誉,茶道不过是小道罢了,我等读书人首重的还是经书文章,科举大道啊!”
  子松听到这话后,顿时再一次直了直身子,然后道:“小弟这一次来拜访永翔兄,就是为了这科举!”
  “科举?如今的官军已经败退了,偌大的广西将都是尽落伪唐之手,我等还怎么应考啊,莫非是要跑到广东去应考不成!”永祥说罢后,叹了一口气。
  子松却是道:“不错,正是科举,不过这一次我们是去肇庆应考!”
  “肇庆?”永祥听到这话后,略微疑惑:“肇庆不是在伪唐手里吗?我们怎么去应考?”
  子松道:“难道永祥兄不知道吗?大唐天子已经昭告天下,将于四月举办登极恩科,许某已经报考,不日即将启程去肇庆,此之前来,乃是邀请永翔兄与小弟一起去肇庆应考的!”
  听到这话,黄志远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看着身前的这个至交好友,然后道:“我前几天也是听闻了伪唐似乎要开办科举,但是却是没有想到去应考,这伪唐毕竟是伪朝,我等身为读书人……”
  他这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许寒石却是略微挥手,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大唐天子早已经称帝建制,如今更是定都肇庆,更拥兵十余万,据地三省,崛起之势不可挡也,三省之地不知道有多少俊杰为大唐天子效力,我等岂能落于人后,平白错过了建功立业的时候!”
  说到这,他略微停顿了一会后道:“前天我收到了二爷爷的来信,他在信中嘱咐我一定要去应考,而且要考取好名次,并说如此机会只有一次,等到了今年秋试的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如果我记得没错,你二爷是在贵州为官吧?莫非他……”黄志远道面露疑惑道。
  许寒石道:“不错,如今我二爷已经乃是大唐官员,官拜黎平府六品通判!”
  听到许寒石这么说,黄志远总算是理解了他的这个至交好友为什么突然说要去参加伪唐的科举了,为什么?
  他的亲二叔都投贼了,而且还是带着官身投贼的,这种事是朝廷绝对不能容忍的,而他二爷这么做等于也是把许家一大家子都拉下水了,如果伪唐完蛋了,偌大的许家恐怕会被抄家灭族吧!
  没有退路的许家,自然是只能一一条道走到黑了!
  实际上,和黄志远想到的一样,这一次打算去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基本上都是和大唐王朝关系亲密的士子,他们的家人长辈或者是老师,同窗等都已经投贼,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希望大唐王朝撑得更久一些,甚至是直接统一华夏大地那就更好了,那么他们就能够成为一个新王朝的新权贵世家。
  但是这是许家的选择,是许寒石的选择。
  然而自己也要去参加伪唐的科举吗?
  等许寒石走了后,黄志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黄志远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子弟,有兄妹三人,长姐已经嫁人,他排行第二,下面还有一个幼弟,父母都是典型的农民,大字不识。
  年幼的时候,他父母本来只是想让他去隔壁村里的塾师门下学几个字,将来好当一个账房之类的体面人,可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他们老黄家还能出能够参加科举的读书人。
  那里想到,黄志远有着极大的读书天分,而且还被隔壁村的塾师誉为附近众多村子里最有读书天分的少年。
  受此鼓舞,他的那两个大字都不认得的父母几乎是拼了老命供他读书,同为黄姓的同村族人们对他也是多有帮衬。
  上一次他下场考试,连过县试、府试,虽然最后惜败于院试,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他运气不太好,写的文章不对众人胃口,但是其才华却是得到了周围众多学子们的一致赞赏的。
  和每一个立志于科举的读书人一样,他的生存意义就是为了科举,考取功名然后当大官。
  但是去年伪唐南下广西后,占领了整个广西,这一度让他消沉不已,因为这代表着短时间内朝廷就不会在广西开办科举了。
  如今听闻伪唐也开办了科举后,说实话他初听的时候是觉得荒唐不已,认为区区一伙流贼竟然也敢开办科举,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今天听了至交好友许寒石的话后,他却是生出了一些其他心思,他也是没有心思继续看书了,和家人交代了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是前往浔州府城,反正他们家距离府城也不过十里,这走上一个时辰也就到了。
  这还是他在浔州府城被伪唐贼军攻陷后,第一次来府城,初到府城的时候,这还没有进城呢,他就是感觉到了浔州府城和往常不太一样了。
  首先是这城门口方向虽然也有着不少人等待入城,但是却是没有多少喧哗,众人都是安安静静的排队等待入城,更加没有看到什么富家公子哥跋扈无比直接越过众人然后入城。
  偶尔看到几个富贵人家的马成来到城门后,虽然是插队入城,但是也可以看见那些富贵人家的家奴们对城门口那些穿着黑色制服的伪唐衙役们非常的客气。
  他不是什么笨人,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置于特殊情况下,所以是排队在队伍后头,而排在他前头的明显是和自己一样的读书人,不过这两个读书人似乎和他一样,是个囊中羞涩的人。
  因为他们在说那些伪唐衙役太黑心了,这想要提前进城竟然是要花费一两银子的插队费,要不然的话就只能老老实实排队免费进城。
  这一两银子对于富贵之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是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可就昂贵无比了,所以虽然偶尔也可以看到有人直接插队入城,但是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至于普通人,甚至不少衣着光鲜的人都是老老实实的排队。
  大唐王朝自然是和诸多王朝们一样,对普通人是没有什么入城费的,不过对于商队却是会征收相关的关税,而这些商队们的排队队伍也和普通行人不一样,普通人如果不携带大量明显的货物,一般不会收税的。
  黄志远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入城的时候自然是不会遭到任何阻拦的,他入城后,并没有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转,而是先去了另外一个好友的家中,当然了,打着的是上门拜访,交流学问的名义,并且还拿上了自己最近作的几篇时文。
  嗯,还有个不可说的原因就是,中午也好蹭个饭!
  他的这个好友也是个普通人家,两人坐下来一番交谈后,黄志远是从友人的口中得知,这一次伪唐开办科举,可是在浔州府这边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士林前辈都是极力反对士子们去参加伪唐的科举,甚至做事偏激一些的还会和那些打算去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断绝关系。
  但是他却是从这个消息里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参加伪唐科举的士子虽然整体比例不高,但是肯定是有,而且数量应当不会少,光光是浔州一府,恐怕就至少有上百人会去参加这一次的伪唐登极恩科。
  当知道了这些后,下午时分他离开友人家中,然后前往伪唐衙门前观看这一次的科举布告,这布告已经是张贴了有些天了,围观的人不多,但是还是有好几个和他一样的士子在看,陆续有人在看过布告后,直接就是跑到了里面的衙门直接去报名应考了。
  怎么多人去应考?
  黄志远一开始还不理解,但是等他看到了布告的详细内容后,却是内心震动不已,然后也是忍不住朝着前方的伪唐官府衙门走了进去!
  他要应考!
第0540章
浔州院试
  黄志远仔细看过布告后,知道这一次的伪唐登极恩科因为时间紧张,县试、府试、院试是合并到一起举行,并由礼部派出的督学官直接主持考试,考中即授生员功名。
  新科生员以及前明生员皆可参加省乡试,中者授举人。
  新科举人、前明举人者可参加会试,中者即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中者为进士。
  流程几乎和传统科举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县、府、院试因为时间紧张而合并了,不过这是因为时间紧张,很多人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传统科举的四大考试其实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府试和县试其实只是一个初步帅选的过程而已,因为只有通过了院试,才能够获得生员功名,成为一个秀才,从此迈入正是的士子阶层,见官不跪,并且可以免除徭役等。
  而大唐王朝的这一点登极恩科,因为时间匆忙,所以不仅仅是把县试、府试以及院试合并到了一起,而且院试和乡试的举办时间是连接的。
  即便是会试,和乡试的间隔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所以说如果要参加这一次的登极恩科的话,其实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其次,这考试内容也和传统科举有些不太一样,虽然依旧是按照八股文章的格式来,但是重点又有所新的变化,第一天考四书五经,第二天考策论、史论,第三天则是考算学、杂学。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天所考的算学乃是必考的,而杂学的话则是选考,考官会出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机械等考题,考生可随意选题答题,并且注明,只要答中一条即可。
  同时策论以及史论这两场,也是不要求以严格的八股文章格式答题,不限格式尽可畅所欲言,但是必须言之有物,否则就是零蛋。
  这种科举模式上的变化,也是李轩对传统科举的变革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彻底废除科举自然是不行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离不开科举。
  不管是古代的传统科举还是后世人的国考,其实本质是一样的,说好听一点是为国选材,说的直白一些则是拉拢社会最精英的群体,让他们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避免这些精英认识流落在外,有事没事就想着造反。
  所以科举是必须的,不管是以传统科举的名义还是以选拔公务员的名义。
  但是科举的内容却是可以慢慢变化的,四书五经这东西一时半会自然是不能废除的,不但不能废除,而且还得继续作为最主要的科目,但是却是可以加入史论、策论以及算学等相关考题。
  这样就代表着,考生不就仅仅要精通四书五经,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八股文章,同时还得具备渊博的学识,这个渊博可不是指算学、物理化学这些,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策论和史论,这种题目可是下需要考生学识渊博,并且具有极大的政治智慧才能够回答的出来的。
  只要这两场考得好的话,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这个考生就已经是具备了当官的基本素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