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597

  上述的每一个家,那都是帝国开国功臣,而其他的绝大部分贵族都是减等世袭后直接削爵。
  当然了,李轩也是给了自己的臣子们一个方法,那就是每年都会特地恩准少数爵位继承人能够原爵承袭。
  但是条件也非常的苛刻,那就是该爵位继承人必须是于国有功。
  不管你是去当科学家搞出科研成果,还是说从军立下功勋,都得立下大功才可以。
  要不然的话,只能是减等世袭,而一个爵位减等世袭几次之后,那可就减无可减变成平民了。
  帝国三十多年来,可是出现了不少贵族家庭承袭数代后,削爵为民。
  哪怕帝国的贵族人数一直都是维持在五六千人的规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勋爵),但是帝国却是每年都会册封一大堆的贵族。
  这也意味着,每年实际上都有贵族失去爵位变成平民。
  要想保证自家的爵位一直流传下去,难度可不小,当科学家这条路子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都不靠谱。
  难度比一人灭一个国还要难,大唐可是有不少探险队跑到海外随随便便就能灭掉一个土著王国的!
  但是要以科研封爵,这难度可就大了去。
  家庭出身基本不可能给你提供任何的帮助,因为这玩意考验的是智商,智商不足那可是没办法弥补的,脑白金什么的可提高不了智商。
  别说以科研封爵了,就算是想要考入皇家理工学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皇家理工学院每年才招收数百名学生,然而帝国多少人口?好几个亿呢。
  这里头有多少天才?
  而最关键的是,大唐重视科学,采取的也是精英教育,这也就使得了大唐帝国的官方,尤其是地方官府的官员们对天才、神童之类那可是求之若渴,治下如果出了个智商超群的天才,当地负责教育的官员恨不得是当爹又当妈培养出来,然后送去报考皇家理工学院。
  这考进去了,不仅仅考生自身获益终身,就连地方官员那都是能获得不少的政治加分项。
  至少,一个教育有功的评语是少不了的,升官发财是一分分钟的事。
  如果哪天这个天才某天因为科研成为高官甚至封爵,就等于是提前抱上了一条大腿。
  所以很多地方官员还是满世界搜刮天才,并给这些天才们提供最好的环境,通常都会提前把女儿,孙女什么的嫁给他,就想着能够挖掘出一个未来的科学贵族女婿。
  整个情况,比前明时期官员注重神通的风气还要更加严重一些。
  因此如今的大唐帝国里,不少预科学校里都是或多或少有几个超级天才等着报考皇家理工学院,至于在皇家理工学院里,更是天才满地走。
  想要报考皇家理工学院,对于几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太可能的事,哪怕是权贵知道照样不行。
  对于很多权贵子弟们来说,除非是真的超级天才,不然的话是没人会奢望到能够考入皇家理工学院,通常都是以报考陆军军官学校或者海军军官学校为目的,当然也有部分人会选择报考国子监、金陵大学等四年制的大学。
  李阳东自己,当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功考入了当年的陆军武学堂,但是他的几个儿子,却是没一个成器了,三个儿子,一个都没能继承他的读书天份,连个军校都考不进去。
  最后只有他这个次子李育博勉强考上了湖广大学。
  但是,这个次子去年竟然还因为不去上课被湖广退学了。
  此事,让李阳东大为恼怒,同时也是深感无奈。
  这次子,好歹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这打是不能再打了。
  最后只能是让他在家族企业里做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哪怕是到了家族企业里做事,依旧是整天搞什么自行车,不用人力踩,可以自己跑起来的自行车。
  这浪费时间不说,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研究资金。
  什么蒸汽机,煤气机之类的买了不少,那些可不是什么便宜货。
  现在,还搞什么汽油机,不用想都知道,这又得花费一大批庞大的研发资金。
  这家李氏自行车公司,名义上是他这个家主的,但实际上却是整个家族的,他之前给次子资助了太多的研究资金,已经是让家里的其他人很不满了。
  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再这么搞下去,恐怕整个家里都会闹得不得安宁了。
  深吸了一口气后,只见李阳东道:“前年你入读大学的时候已经行过冠礼,也娶妻成家了,所谓成家立业,既然都成家了,那么也是时候立业了。”
  “我已经让律师安排好了文件,以后武昌那边的机械厂,还有湘江饭店就归到你名下了。”
  李育博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他纵然痴迷技术,但是却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他听清楚了父亲这话的意思。
  这话的意思就是,他需要和其他大家族的次子们一样自谋生路了。
  按照大唐上流家族的一贯传统,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传统,为了保证家族的传承,贵族的爵位以及资产都是彻底绑定在一起的。
  不少贵族生前,都会通过律师制定遗嘱,把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全部和爵位绑定在一起,财产和爵位一起传承,同时普遍也规定爵位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在继承爵位后也会无条件的和爵位绑定在一起,甚至有些贵族,还会规定爵位继承人的妻子的个人财富,也必须和爵位绑定在一起。
  这就是最近几十年大唐的贵族社会里非常流行的爵位财产一体继承制度,这个制度并不是官方推动的,而是贵族们的自发行为。
  不仅仅贵族如此,不少上流社会的家族哪怕是没有爵位传承,但也会把财富集中传承!
  绝大部分情况下,家族财富都将会交给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女一般只能获得少量用以维持生活的产业。
  这些家族们为了保证家族的长时间繁荣,为了避免一代又一代的分家而导致财富稀释。
  所以你会看见,实际上在外头努力打拼的大多都是次子们。
  因为一旦这些次子很难直接继承大量的财富,需要自己打拼。
  如今李育博知道自己也是到了这一天,不过他并没有和其他部分家族里的次子们一样,各种不甘心甚至想要搞各种的阴谋诡计试图争夺家业。
  他反而是感觉到了轻松,甚至是对此感到期待。
  这意味着,他手里头将会有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自己的双轮自行车的研究了。
  从公司回来的时候,李育博的手中已经是多了多份文件,这些文件是股权转让文件,一家小型的机械厂,一家饭店,另外还有部分有价证券。
  总价值大约两万唐元!
  这些转让文件上,一头是他父亲的签名,而另外一头,则是他的签名李育博。
  回到位于郊区的家后,李育博把分家的事对妻子说了,同时还说了自己的打算,他打算把饭店变卖掉,筹集资金投入机械厂,并召集更多的人手用以研究自行车。
  说完自己的计划后,他指着上面的汽油机报道后道:“有了这个,我的自行车一定能够造出来,我保证!”
  他妻子接过报纸看了看,沉默了许久,随口开口道:“真的能造出来?”
  李育博点头:“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他并不是满脑子发热,不管不顾了,他也是考虑过失败后怎么办的。
  他妻子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转身上楼,但是很快就是重新下楼,同时手中还拿着一个文件袋:“这是我出嫁的时候娘亲偷偷给我,一万元的皇家银行记名本票,用这个吧!”
  “饭店……就别卖了!”
第1912章
汽油自行车的轰动
  武昌启翔机械厂,该厂成立的时间非常早,算得上是二十多年前武昌府里最早的一批机械厂了。
  最早也不是李家产业,而是当时一个江南武器公司的工程师所创立,早期是专门接一些高精度的定制零配件订单,数量少,但是单价高,一度利润非常丰厚。
  不过技术发展的非常快,工业里高精度加工的水准也越来越高,而可以进行高精度加工的设备也是越来越贵,同时更加主要的是,启翔机械厂一直都没能在某个领域里打出名气,没有什么主营产品,这也就导致了这种小规模的机械厂发展的比较困难。
  最后在六年前被该厂被李家所收购。
  被李家收购的时候,启翔机械厂的技术水准,实际上已经落后同行了,李家也没心思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技术的升级,收购该厂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李家的其他产业做配套而已。
  但是很快,李氏自行公司就和汉阳机械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而收购过来的启翔机械厂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启翔机械厂在最近几年里,依旧是老样子,靠着接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配件加工订单过日子。
  距离倒闭什么的也说不上,但是想要获得多大的发展也不可能。
  启翔机械厂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很多早期小规模机械公司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
  早年的时候,因为工业的庞大需求,同时懂机械的人才极少,随便搞一个机械厂,甚至只是小作坊的机械厂都能赚钱,而且赚得不少。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技术提升的越来越高,很多小规模的机械厂如果早期没有魄力持续进行技术升级的话,那么就会慢慢的落伍,最后只能沦为低端配套厂商。
  如今的大唐制造业,是朝着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一些发展的很好的机械公司,要么是大型化机械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强,生产能力强,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大而全的大型企业,要么就是在某一个领域拥有过人技术的小而精企业。
  这两者里,前者的典型代表就是肇庆机械公司,肇庆机械公司下属的业务部门几乎覆盖了所有机械制造领域,核心产业就是各类机床、蒸汽机等。
  而后者的代表就是镇江精密仪器公司了,这个镇江精密设备公司的,听名字兴许会觉得多么的高大上,但是人家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还是随处可见的产品:螺丝钉!
  不过他们生产的也不是普通标准的螺丝钉,而是高强度,高精度的螺丝钉,主要用于各类精密仪器或者特种行业。
  别看人家生产的螺丝钉不起眼,更别看人家镇江精密设备公司只生产螺丝钉,也别看人家整个公司也就那么几十个人,但是人家每年的销售额可不低,技术含量在全帝国里都是属于顶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