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1/1597

  本土企业以及海外领地企业的利益冲突,帝国上层担心的伟大不掉等问题,都是导致了北美洲本土化遥遥无期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
  圣天子的看法又不太一样!
  在圣天子看来,未来北美洲本土化是必然的,甚至是人力不可阻挡的,从帝国本身而言,这兴许会有风险和鼓励,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民族而言,这是必须要去做的事。
  那啥,以后就算北美洲和帝国本土打起来了,那也是华夏人自己内斗,说不准双方的领导人都还是李氏皇室的藩王呢。
  哪怕打烂了,这肉都还在锅了。
  所以,李轩并不太担心这些。
  再说了,就算北美洲工业化后会出现一定的伟大不掉的现象的,但是只要在通讯、军事部署方面做好应对,那么其实问题也不会太大。
  比如说等无线电搞出来后,北美洲一有什么事本土方面就知道,这应对起来自然就简单的很。
  再有军事部署,多采取异地部署的方式,在北美洲多驻扎本土征召的士兵和军官,也不怕他们镇压叛乱的时候下不了狠手。
  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就算是工业化后,国防工业也不能扔给海外本土。
  而等后续科学技术继续发展,军械武器的生产难度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其实海外本土造反的难度也就越大。
  燧发枪他们随便改一改机械设备就能够批量制造。
  但是李福步枪这种后装线膛金属步枪,没有专门的兵工厂,可是没办法批量生产。
  至于战舰这种就更不用说了,有造船厂没用的,还得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随便被卡主一点,那么就得完蛋。
  而国防工业,向来都是大唐控制最为严苛的产业,生产各类武器都是需要牌照的,目前持有国防牌照的企业,依旧是只有三大武器公司而已。
  其他企业要是敢生产制造武器,那么就是犯法!
  部分重点行业进行控制,解决无线通讯,控制高等教育,同时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上不搞什么偏袒,并加大两地的移民交流。
  诸多措施坐下来,李轩觉得不敢说太久,但是几十年内应该能够保证北美洲的稳定。
  至于几十年乃至百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李轩才懒得管呢。
  要叛乱就叛乱,要打仗就打仗,反正他李轩到时候都死翘翘了,那还能管得了那么多啊。
  反正他李轩都已经把儿子们分封到全球各地去了,再怎么打,那也是自家儿子,老李家还是皇室。
  圣天子对北美洲的本土化进程,是有着自己的计划的,首先就得先解决无线电通讯再说。
  在这之前,还是保持老样子吧。
  这种情况,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们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一政策的支持者。
  他们虽然是在美洲事务衙门任职的官员,但他们首先是帝国官员,他们的任务可不是帮北美洲完成工业化乃是独立,而是帮帝国掌控这一地区。
  所以他们最近几年也是不谈什么北美洲本土化了。
  但是呢,他们还是觉得需要修一条东西铁路,把北美洲的东西海岸给连接起来,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开发腹地的大量土地,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帝国本土前往北美洲东部海岸的距离。
  这不仅仅对经济开发有好处,而且对帝国更好的掌控北美洲也是有好处的。
  问题就是,在北美洲短时间内无法本土化的情况下,该如何修这一条铁路?
  最后,他们想出来了一个办法,不对,也不能说是想出来的,而应该是抄袭的。
  那就是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第1851章
妄议国本
  大唐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并进行海外领地开发的数十年里。
  先后尝试了诸多不同的方式。
  比如在夺取海外领地上,大唐采用过的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大唐夺取每一个地方所采用的方式都有所差别。
  比如说最早的海外领地棉老岛,大唐就是把这地方直接当成了无人岛屿,然后进行移民开发的。
  但是在万丹省的东丹岛上,当初谋取万丹的时候,采取的乃是大唐西洋公司和当地的万丹王国签订协议,直接购置了一片土地。
  后来其他地方,大唐也是尝试过采取限期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等期限的租借、永久租借等租借方式,而让当地土著同意租借的方式也是有友好协商,有武力逼迫,或者干脆是自导自演等等,这些地方大多存在于当地土著比较强悍,又或者是大唐有所顾忌的地方,比如说欧洲地区、奥斯曼帝国。
  大唐帝国在欧洲各地的港口殖民地、使馆区普遍都是采取租借或者购买的方式。
  租借或者购买都还算是好的,更多时候,大唐都是把当地当成无主之地,然后过去建立移民据点。
  还有在部分地区,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割让等。
  比如说休达以及巴库,这两个地方就是典型的割让。
  所以大唐获取海外领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限于租借、购买、割让等方式。
  同样的,大唐帝国在开发这些海外领地的时候也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往往是针对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一套方法。
  比如说南洋诸岛地区,大唐采取的是逐步本土化,最后实现全面本土化的方式。
  而在南洋半岛,则是采取了迁移当地各国,然后直接把整个南洋半岛都当成本土进行移民开发经营。
  而西北等新占领地区,更是连本土化的过程都省了,往往都是直接设省,那么大陆本土范畴。
  但是在其他海外地区又不一样,比如说在锡兰岛,这地方是纯粹当成了超级军事基地来经营的。
  而在印度的诸多海外领地里,除了少部分限制当地土著进入外,很多一部分海外领地实际上并没有限制当地土著的存在,而是保持了西班牙人的那种殖民地模式,而在更多的印度内陆地区,则是又采取了代理人模式,通过当地的国王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在印度地区的大唐的政策,其实并不是移民开发,而是以殖民掠夺为主。
  而在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地区,在上述地区的殖民地规模普遍偏小,大多以沿海港口军事基地的方式而处在,并不怎么进行移民,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大唐在当地的桥头堡,不仅仅是军事桥头堡,更是也是各种大唐商品涌入当地的桥头堡,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列强在华夏地区的殖民模式,把当地当成工业品倾销地,并在外交和政治以及军事上进行全面影响。
  至于非洲地区,除了南非外,其他地方大唐基本当做没看见,哪破地方大唐人就不怎么愿意去,所以最近几年大唐把非洲的中部区域,当成了安置地,用来安置搬迁过来的南洋十二国以及丹麦王国。
  用大唐人的话来说就是:以夷制夷!
  让这些蛮夷自个打生打死去,我们大唐人在后头卖卖武器什么的就行了。
  但是在南非地区,又是因为发现了巨大的黄金矿,为了黄金,大唐特事特办的一次,专门针对南非实施了局部本土化。
  而南非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和其他地方的局部本土化又不一样。
  目前进行局部本土化的地区,包括巴库、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部分地区、锡兰岛等,他们都是以一整个地区或者岛屿进行局部本土化。
  比如吕宋岛、棉老岛、万丹岛、马六甲港。
  但是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却是只局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并不包括整个南非,乃至连南非平原,甚至南非港都没有列入其中。
  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只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左右十公里范围以及金矿区。
  也被称之为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大唐治下这么多海外领地,只有南非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奇葩的局部本土化。
  但是虽然奇葩,这个方式却是给了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以及移民到北美洲的部分权贵尤其是三大藩王以及部分贵族们一个新的希望。
  那就是通过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的方式,打破北美洲本土化的尴尬。
  北美洲本土化,这是个禁忌,大唐帝国在没有做好绝对的准备之前,尤其是圣天子认为准备好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本土化的。
  哪怕北美洲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是大唐子民,一个土著都没有了,也是不可能实现本土化的。
  这一点,上层的人基本都知道,也知道为啥。
  所以北美洲本土化这事,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指望了。
  但是他们依旧想要获得铁路。
  本土方面担心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就是北美洲建立大量工厂,最后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而已。
  那么就不搞什么本土化了,反正也无法通过。
  他们准备曲线救国,搞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到时候铁路修起来了不说,而且很重要的是,这铁路沿线就算地方小了点,但还是会有地方的啊,照样能够建设工厂。
  大不了就是把工厂围绕着铁路线建设就是了。
  于是乎,圣天子李轩在宣平三十八年六月份的时候,就是收到了美洲事务衙门递交的铁路筹建方案申请书。
  在这一次申请里,美洲事务衙门还是用了一个他们自己发明的新名次,叫做:“铁路专项本土化”
  当然了,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核心的东西还是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美洲事务衙门督办提出来的‘铁路专项本土化’,和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基本没有区别,并说铁路对于北美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国防用途的重要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