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1597

  哪怕是郭亚东这么说,然而董事们的顾虑依旧无法被打消。
  这可不是小数目的投资,而是三百万甚至更多呢!
  花这么多钱就为了造一艘船,他们担心收不回成本,毕竟他们不是海军那群败家子,不可能为了性能之类的东西不顾钱。
  然而就算是海军那些败家子,不也暂时放弃了两万吨战列舰计划,说是要推迟三年以上吗。
  再说了,这么大一艘船,他们连个船坞都找不出来,造出来了估计吃水也会非常深,到时候估计也没几个码头可以停泊!
  但是这些董事们的顾虑却是都被郭亚东一一打消!
  今天的会议郭亚东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他是带着大量的详细数据来的。
  为的就是向董事们证明,如今要改变冯氏航运公司的困局,其他方面的改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变人们对冯氏航运公司的形象。
  如今人们一说起冯氏航运公司,第一反应就是廉价航运!
  这在早期固然帮助冯氏航运公司争夺了庞大的市场,但是也是导致了冯氏航运公司必须长期保持低价,利润率始终是不如其他航运公司。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尤其是中端旅客也是开始追求享受的时候,走低价路线的冯氏航运公司在低端市场固然红火,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一败糊涂。
  加上低端市场的利润率非常低,最后导致了整个冯氏航运公司的客运业务长期利润不高。
  如今的冯氏航运,空有比较大的客运市场占有率,但是都是低端市场,而且利润率非常低。
  现在,是必须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第1776章
未来主力舰计划
  尽管冯氏航宇公司里的诸位董事们对郭亚东的方案有所顾虑,但是经过详细的问询后,最后还是通过了郭亚东的高端市场振兴方案。
  通过建造并运营一艘最大、最豪华、最快的超级豪华客轮来扭转公司形象,同时配合公司对中高端的客轮运营业务的整顿,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以求拉动整个中高端市场的市场份额。
  其他配合的措施先不说,且说这项计划里的超级豪华客轮‘新星号’。
  想要把这艘超级豪华客轮建造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哪怕是在董事会上,郭亚东已经是临时性的拿出了简单的设计方案,并说以目前的技术已经是足以完成,但是最后能不能建造成功,最后要花费多少资金却是依旧是个一个未知数。
  不管是董事们还是郭亚东这个总经理,实际上他们都并不是专业的造船人员,更加详细的技术问题他们也是无法解决的。
  但是,冯氏航运公司下也是拥有造船厂的,而且还不止一家。
  冯氏航运公司下属的造船厂,一共有八家之多,其中七家都是属于中小型造船厂,但是里头的冯氏第一造船厂却是属于大型造船厂。
  冯氏航运公司之前的绝大部分豪华客轮、大吨位货船等船只都是在这家冯氏第一造船厂建造的,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加上不缺订单,这个冯氏第一造船厂的技术已经是能够进入国内造船业的第一梯队了。
  之前就已经是开始承建万吨规模的货轮、客轮。
  冯氏航运公司要建造三万吨的豪华客轮,在造船厂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太明显的情况下,自然是会交给自家造船厂。
  因此,很快冯氏第一造船厂就是接到了这么一份超级订单!
  一艘三万吨的超级豪华客轮!
  三万吨!
  当冯氏第一造船厂的管理层听到这个数据后,整个人都是惊呆了!
  第一反应就是莫非公司总部的人都疯掉了,要不然怎么会喊出三万吨的口号来。
  这可不是三百吨,三千吨啊,而是三万吨啊。
  到目前为止,帝国都还没有建造过三万吨的巨舰,别说三万吨了,实际上到目前来说,连两万吨的船只都没有建造过。
  到目前来说,已经服役使用的军舰里,吨位最大的乃是万丹号,标准排水量可以达到一万两千多吨,满载时可以达到一万四千吨。
  在建当中的,乃是去年才动工,目前还在施工当中的印度号,该舰从技术上来说,延续了万丹号的技术特征,继续采用三百毫米三十倍主炮,副炮是一大堆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虽然说整体吨位大了一千多吨,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吨,但实际上和万丹号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因为增加的排水量更多的还是用来改善适航性,续航能力,并不是说用来增加火力或防护能力。
  海军那边真正想要进行技术革新的新一代战列舰,乃是海军内部的两万吨战列舰计划。
  海军内部的两万吨战列舰计划,也被称之为‘未来主力舰计划’,设计该舰时,因为海军一时半会的找不到明确的假想敌,所以只能是往假大空的方向去想,又是结合了外星人威胁论的部分论调,最后对未来主力舰提出了数大技术标准:
  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数量更多的主炮。
  更强、更好的防护能力。
  更快的速度、更远的续航能力。
  这些技术标准,只看字面意思,估计还是万丹号的简答放大版本,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圣天子一开始就是插手了海军那边的两万吨战列舰的计划,海军那边一开始的确只是想着搞一个万丹号简单放大版本的前无畏战列舰。
  但是李轩不愿意啊。
  这又没有什么明确的威胁,造技术成熟,价格也不算贵的一万吨出头的前无畏型战列舰暂时够了,没有必要搞两三万吨的前无畏。
  更大的吨位的战列舰,应当有明确的技术提升。
  所以李轩就是给海军那边传了几句话,然后还直接制定了技术标准,那就是新型战舰的火力必须能够碾压现有的战列舰,在数量,有效射程,威力上都要做到成倍增加。
  万丹号就有四门主炮了,要想成倍增加的话,那么至少就得八门了。
  不仅仅是火力,在航速上李轩也是要求新型战列舰的航速必须达到现有巡洋舰的航速,而现在的西印级穹甲巡洋舰,常压时航速达到了十八节,强压通风的情况下,其最大航速可以飙到二十节呢。
  要想达到现在巡洋舰的航速,那么就得二十节了,想要让一艘两万吨的战列舰跑出二十节的航速来,保守估计需要两万多匹的马力。
  单纯两万多匹马力很简单,一台蒸汽机不够两台,甚至三台叠加上去总是可以的,但是战列舰上的船体空间是有限的,而且为了保护动力舱也是需要装甲的,因此对动力机组的体积和重量是有极大的限制的,在限制了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哪怕是目前最先进的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也无法做到。
  在防护能力,圣天子要求新型战列舰,可以其主装甲可以抵挡自身主炮的中等距离的炮击。
  李轩实际上就是把后世的无畏战列舰的技术标准给拿了出来!
  既然现在拿出来了,也就没有指望过海军那边现在就实现这些技术目标,他只是给海军制定了一个目标,然后让海军去努力而已。
  他估计着至少十年内是没啥指望了。
  因为想要实现上述的技术标准,再怎么样也得达到原时空二十世纪初的技术水准,需要三百毫米四十倍口径以上的主炮,需要更加先进的射击指挥仪,光学瞄准系统,需要效率更高的蒸汽轮机。
  海军推迟两万吨战列舰计划,外人估计只以为是经费问题,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因为技术问题,目前大唐帝国的技术还不足以建造这样的战列舰。
  不过,这说的技术不足,只局限于火力,动力,瞄准等这些子系统,而并不是说大唐帝国连个两万吨的船壳都造不出来了。
  只要你有钱,也没有其他技术要求,只是要个船壳的话,国内排名前十的造船厂,任何一家都能给你造个满载排水量几万吨的船壳给你。
第1777章
能造吗?
  单纯从船体上来说,三万吨的民用船只的船体,顶多就是麻烦一些,投资大一些,但是从技术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造一艘三万吨的民用船只,比造一艘一万多吨的战列舰,从技术上来说还要更加的简单,而且是简单的多。
  目前帝国内能够承建万吨客轮、货轮的造船厂少说也有十多家,甚至还有更多的造船厂只要给钱,他们立马就能够完成技术升级然后开工。
  但是帝国内能够承接海军大型军舰,也就是装甲巡洋舰、战列舰订单的造船厂,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三家!
  香港鼎盛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除之之外就没有了!
  哪怕是海军里的那些千吨以上的巡洋舰、护卫舰,乃至几百吨的近海巡逻舰,其建造技术标准都不低,很多造船厂都能够建造万吨客轮了,但是依旧无法承接海军一艘千吨护卫舰的订单。
  就算是两千多吨的巡洋舰,如今有资格承建的造船厂也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国企部、皇室资产科控股的造船厂,这些造船厂往往是为了造军舰,而投入了大量资源,从经济上是比较亏本的。
  而民间造船厂里,技术最为雄厚的应当属于沙面造船厂了,看似规模不算很大,但是技术雄厚,建造的船只都是难度比较高,附加值高,利润同样也是非常高的船只。
  比如帝国石油公司和南洋石油公司的万吨远洋油轮,其中一大部分万吨油轮的订单都是被沙面造船厂给抢了去。
  该造船厂建造过四千吨的战列舰/防护巡洋舰,现在正在为海军建造西印级巡洋舰、新南级护卫舰等军舰。
  该公司的技术那是没的说的,每年造的船不多,造船的吨位和其他国内一线大型造船厂比起来远远不如,但是人家每建造一万吨的船舶,赚取的净利润超过其他造船厂建造五万吨的船舶,所以,沙面造船厂是帝国里第二赚钱的造船厂。
  至于第一!
  那自然是皇室资产科全资控股的香港鼎盛造船厂,人家造的全都是高端货,战列舰、装甲巡洋舰、万吨客轮、货轮、特种船只之类的。
  沙面造船厂,其实走的就是香港鼎盛造船厂的路子。
  而冯氏航运公司下属的冯氏第一造船厂呢?
  论产能,他们背靠冯氏航运公司,同时也是依靠低廉的成本对外承接大量订单,一年到头都是有忙不完的订单,因此从产能上来说,冯氏第一造船厂的产能是非常大的,足以进入国内前五之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