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268

  这四个人也就是北洋早中期的北洋四位大佬,而随着刘永庆等老一辈的北洋高层大佬相继去世后,这四个人就更是成为了北洋仅剩的四位大佬,他们的名望地位是当初同为一镇统制的吴凤岭、张怀芝两人所无法比拟的,更加不用说那些还在协统、标统位置上的第二梯队的军官们了。
  这四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洋大佬,自然一个个都是实力不差的,王士珍身为其中的一员,对于国内外的局势认识纵然有时候比不上赵东云这个后来人,但是依旧能够看清如今的中国旗盘上的局势。
  如今的奉军别看最强势,但是哪怕是王士珍这个外人也能够猜得出来,奉军如今已经榨干了最后一丝潜力,如今维持二十万大军已经是赵东云的极限了,至少短时间内这个事实不可能得到改变。
  依照奉军如今的实力,就算能够维持十万大军在苏北作战,但是也会牵制他们的绝大部分精力,他们绝对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河南再投入足够的力量对抗张之洞的十五万大军,就算是有足够的兵力估计也没有足够的弹药。
  赵东云想要让王士珍抵挡住张之洞的北上,这一点王士珍同样能够看得出来,而王士珍本人并不排斥这一点,但是赵东云要想利用他去抵挡张之洞,总得给他好处吧?这就是他想赵东云要求购买军械的原因。
  虽然说是原价购买,但是如今国内军火市场本来随着内战的爆发就是紧张无比,进口军械的价格是一天比一天高,根本就不可能平价购买到军械弹药,所以王士珍说是原价采购呢,但实际上也是要求优惠价采购了,要不然的话他王士珍何必多此一举,他直接找上外国人还不是一样可以买到军火,但是那样价格就是相差非常大了。
  他赵东云如今需要他王士珍,这就是王士珍主动靠上去说要投诚的原因!
  只要张之洞的十五万大军一天还在,只要奉军一天还没有拿下两江,那么赵东云就不可能对他动手,这样的话,王士珍为什么不趁机提出自己的条件?
  各大军阀里,个个都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你以为是在利用别人,但是别人何尝又不是在利用你呢!
  然而不管如何,面对着张之洞的十五万大军,尽管王士珍和赵东云两个人都恨不得把对方给生吞了,但是在经过一番紧急的密电协商后,双方很快就是达成了一系列见不得光的秘密协议!
  十月十九号,王士珍在湖北发表通电,表示赵东云继任大总统是符合宪法的,并强调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鄂军数万将士都将会坚决拥护中央政府。
  这份通电固然说的大气凛然,但却是赤裸裸的表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王士珍已经背叛了反奉联盟,转而投入赵东云的怀抱中来。
  作为投桃报李,次日总统府正式对湖广巡阅使府下达了一份公文,这份公文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总统府是第一次在官方场合里承认湖广巡阅使府的合法性,承认王士珍依旧还是湖广巡阅使,而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知道自从赵东云当上大总统后,就是一直不承认段祺瑞的两江巡阅使、王士珍的湖广巡阅使、王汝贤的河南都督,张怀芝的山东都督兼任安徽都督的合法性,更是不承认段祺瑞的中央陆军第一军司令、王士珍的中央陆军第二军司令、张怀芝中央陆军第三军司令的职位。
  现现在中央陆军三个军的番号都已经被奉军部队所占据,之前的奉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分别占据了中央陆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的番号,而各军司令则是分别为孟恩远、徐邦杰、陈光远。
  不过有意思的是,赵东云麾下的共和政府依旧承认段祺瑞是中央陆军第四师的师长、王士珍是中央陆军第六师的师长,张怀芝是中央陆军第五师师长,而这些军阀的中央陆军的部队番号也一直都没有撤销。
  如今总统府在官方文件上首次承认了湖广巡阅使府的合法性,承认了王士珍以及是湖广巡阅使,再加上王士珍宣布承认赵东云大总统之位的话合法性和拥护中央政府,这也就是表明了王士珍和赵东云已经达成了某种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协议。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王士珍发布了拥护中央共和政府的通电后,武胜关那边的将近三万鄂军主力部队就是开始连夜沿着京汉铁路南下汉口,偌大一个武胜关只剩下了区区一个步兵营驻防而已。
  而在这之前,驻防武胜关外的奉军第十三师也已经退往信阳驻防,在武胜关外同样只留下一个步兵营而已。
  双方各自退兵之余,当天一辆货车乘搭着大量的炮弹、子弹、粮食以及少量步枪、机枪等军需物资离开郑州开始直接南下湖北,火车上的这些军需物资就是王士珍购买的军需物资中的一部分,上面的子弹和炮弹都是鄂军急需的。
  王士珍突然宣布效忠中央共和政府,这可以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因为从之前的国内局势来看,尽管反奉联军遭到了众多打击,王英楷、王汝贤相继覆灭,张怀芝的鲁军受到重创,但是却是丝毫没有传出来反奉联军破裂的消息,更加没有妥协的心思,这从苏北那边奉皖两军将近二十万大军正在进行生死就看得出来。
  就算后续会出现重大的变化,但是那也应该要在苏北那边奉皖决战分出胜负后再说啊,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苏北那边还打着呢,尽管奉军进展损失,但是人家皖军好歹依旧守住徐州不是,怎么王士珍就突然反叛了呢?
  就算他要投靠赵东云,也应该等到段祺瑞彻底失败的时候去投诚吧!
  此时不但出乎普通人的意料之外,更出乎了段祺瑞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苏北苦苦支撑着的时候,王士珍他竟然背叛了自己,然后选择了和赵东云勾结在一起,尽管他理智上也是知道王士珍为什么要这样做,湖北的孝感失守,王士珍面临极大危机这事他也知道,但是他觉得就算面临的危机大一些,大不了王士珍不要这湖北北部了,直接退到安徽来也是可以的啊,嗯,到时候自己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收编失去了地盘的鄂军了。
  失策了!
  段祺瑞摇摇头后,早知道的话,月初王士珍找自己求购弹药的时候,自己就应该挤出一部分给他,只是那时候自己在苏北打的也很辛苦,弹药都供应不上,前线不少部队都没有足够的子弹和炮弹用,所以就是拒绝了王士珍的请求。
  只是那是他根本没有想到张之洞竟然有着那么大的魄力,竟然凑出了十多万大军玩起了反攻,这完全脱离了他对南方联邦军队的印象。
  不过他对王士珍也更加失望,南方联邦的军队是什么货色他段祺瑞还不清楚,他当初靠着一个第四师就横扫两江二十余万南方联邦军队,然后一路掌控两江闽浙,如果不是奉军的突然入关打乱了他的计划,他早就横扫整个整个福建和江西,然后进军两广和湖广、湖北了,说不定现在连湖广和两广都拿下了。
  可恨在关键时刻,奉军入关了,王英楷的七八万大军月余不到就被奉军彻底歼灭!
  而现在更可恨的是,王士珍在湖北好说好歹也拥军六万,其中还有着老北洋部队第六师以及当初的第七师残部整编而来第八混成旅,然而竟然被张之洞麾下区区十来万兵力就打的节节败退!
  没错,段祺瑞用就是“区区”两个字!在他看来,如果是换成自己的话,就凭张之洞那区区十来万兵力根本就挡不住自己的南下进攻步伐,更别提什么反攻了,说到底还是王士珍太弱!
  而王士珍自己弱就算了,偏偏还投诚了赵东云,而这他段祺瑞却是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331章
黎元洪的应对
  王士珍突然宣布支持北方共和政府,很自然的就对国内局势产生的巨大变化,首先是事发源头的湖北,几乎是王士珍发布这封通电的数个小时后,南方联邦的部队就是迅速作出了反应,位于孝感一线,汉阳、汉口北部的黎元洪所部,也就是南方联邦北伐第四军迅速收缩兵力,不仅仅完全停止了派出兵力控制周边府县,甚至把南下汉阳的一个镇都是紧急抽调北上!
  为什么?
  因为王士珍一旦和赵东云达成了某种协议,不管是临时停战协议还是说真正的联盟协议,都代表着同样一件事,那就是王士珍麾下驻防在武胜关的两万多主力部队将会腾出手来,然后南下救援汉阳、汉口一线。
  而孝感位汉阳北部,那么就是王士珍救援部队南下的必经通道,如果说南方联邦还想要攻克汉阳,歼灭该地的王士珍近三万主力部队,那么就需要在这里把王士珍的救援部队给拦下来。
  然而是那么好拦的吗?黎元洪麾下北伐第四军虽然说辖有第二镇、第八镇以及第九镇,总数超过四万人的兵力,但是南方联邦军队的战斗力素来较差,而这三镇里头勉强能够和北洋部队一拼的实际上只有一个第二镇,其他两个镇的战斗力实在堪忧。
  北伐第四军辖有的三镇中,其中第二镇的前身是前清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去年南方联邦成立北伐军,重新统一番号后被授予第二镇的番号,该部在河南、汉口等一系列的战事中曾经遭到王士珍的重创,不过骨干保存的比较完整,所以历尽半年后也算是恢复的元气。
  而第八镇和第九镇可不是前清新军的第八镇和第九镇,而是新编的部队,其第八镇前身是四川新军,第九镇则是从湖南新招募的部队。
  南方联邦的部队番号从去年开始就是显得极为混乱,镇番号从第一编到了四十九,而各种名目的混成协更是连南方联邦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而这些部队有的是前清新军,有的是前清的旧军,有的甚至是地主武装、民团等等,总之那叫一个乱。
  再加上南方联邦的部队连续遭遇惨败,诸多部队都是被北洋所歼灭或者重创,而这些被歼灭或者重创的部队有的保留了番号,而有着则是把残部编成新的部队,比如说端方麾下的第三镇,其前身是前清新军第九镇,在江苏和段祺瑞进行的一系列战役中,该部被连续多次重创,等撤退到江西的时候只剩下两千人不到,这支残部随后和第十二镇(前身为前清新军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的残部重编为第十六镇,至于第四镇和第十二镇则是成为了历史。
  有着同样情况的还有锡良麾下的第五镇(前身为江北混成协),第六镇(前身为江南混成协),端方麾下的第十三镇(前身为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协),张之洞麾下第二十一镇(湖南新招募部队,派往江西作战被段祺瑞的皖军所歼灭),恩寿麾下的第二十镇(前身为山西新军)。
  虽然南方联邦一直都想要肃清部队的番号,但实际情况是一直都没能办到!
  所以也就导致了南方联邦部队的番号有些凌乱,别说北洋军阀里包括赵东云手底下的情报处搞不清楚南方联邦部队的详细番号,就连张之洞和端方他们自己都是搞不清楚手底下部队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番号。
  总之是部队番号越来越大,去年的时候还只有三十来个镇的番号,到今年编到了四十九,但是其中能够算得上规模的部队不过超过二十个镇,嗯,这还算上了那些只有几千人的镇。
  相对来说,南方联邦里的几个正规军的编制情况好正规一些,其中包括部署在湖北的北伐第一军张彪部,辖有三个镇,分别是第一镇(前身前清新军第八镇)、第三镇(前身为湖南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七镇(湖北新编部队);北伐第四军黎元洪部,辖有第二镇(前身为前清湖北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八镇(前清四川新军),第九镇(湖南新编部队);北伐第五军舒清阿部,辖有第十四镇(前清贵州新军)、第十五镇(前清云南新军第三十七混成协)、第十八镇(前清广西新军)。
  另外还有部署在江西作战的北伐第三军端方部,这个北伐第三军虽然所辖的部队经常遭到重创或者歼灭,不过还是较为正规,现今辖有第十一镇(江南混成协残部整编而来)、第十六镇(前清新军第九镇、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残部整编而来)、第十七镇(前身为前清新军江西第二十七混成协,后编入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协残部)、第三十八镇(广东新编部队)。
  接着是部署在福建南部作战的北伐第二军锡良部,现在保有第十镇(前清新军福建第十镇扩编而来),第四十六镇(前清江北混成协、江南混成协残部整编而来)。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赵尔巽麾下的陕甘陆军,该部辖有第十九镇、第二十六镇,其中的第二十六镇乃是由陕甘新军残部以及山西新军残部重编而来,战斗力很一般,但是第十九镇却是值得重点提一提的。
  这个第十九镇在最近半年里风头很强劲,该部是赵尔巽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新编而来,装备水平还算不错,更关键的是这个镇是严重超编的,总兵力将近三万人,虽然说是一个镇,但实际上辖有三个步兵协和一个骑兵协以及一个炮兵标,该部现在还在山西和吴凤岭的部队打着呢。
  说实话该部的战斗力在南方联数十万部队里算得上是顶尖的了,要不然也会以区区三万不到的兵力就挡住吴凤岭的进攻。
  上述五个北伐军以及一个陕甘陆军里的南方联邦各镇,都是来源比较清晰、编制比较正规的,也是南方联邦如今的主要战斗部队。
  此外南方各省还广泛存在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部队,这些部队虽然也都挂着某某镇、某某混成协的番号,但实际上都是旧军或者新招募不久又或者干脆就是地主武装、民团之流,算不上是正规部队。
  了解了南方联邦各军各镇,那么就会发现黎元洪麾下的北伐第四军虽然号称是一个军,辖有三镇兵力,但实际上能打的也就一个第二镇而已。
  而依靠第二镇能不能挡住从武胜关南下救援的王士珍两万多人的部队,说实话黎元洪自己心里都没底,别看自己部队数量比北洋军多,但是过往北方共和政府和南方联邦的一系列战事中,基本上都是北洋军以少打多,而且都还能够获得胜利。
  这打多了自然也就把南方联邦将领的士气给打了下去,这没有个三五倍的兵力别说进攻了,连防守都够呛。
  黎元洪为了防备从武胜关南下的鄂军援军,开始收缩兵力集中在孝感准备打一个防御战的时候,少了黎元洪北伐第四军的夹击,尽管正面还有着北伐第一军以及其他南方联邦部队发起的进攻,但是汉口和汉阳一线的鄂军压力也是减小了许多。
  而王士珍只要能够在汉口和汉阳一线坚守下去,那么后续湖北战事会怎么变化就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一个搞不好张之洞非但吃不掉王士珍的那两万多人,估计连黎元洪的北伐第四军都被赔进去。
  对于湖北方面的战事,情报处的诸多情报官员们一直都是密切关注着,当黎元洪开始收缩兵力的时候也是及时汇报到了京师。
  居仁堂内的赵东云看过报告后道:“这湖北方面暂时算是稳住了,只要汇集了武胜关的近三万兵力。王士珍守住汉阳大有希望,就算他无法守住汉阳和汉口,但是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不过赵东云向来不喜欢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尤其是王士珍的身上,所以他还是吩咐了方壁永:“河南的第三军要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不测!”
  尽管他心中预料王士珍能够抵挡住南方联邦的进攻,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王士珍要是真那么倒霉挡不住,那么他就要河南的第三军迅速南下抢占武胜关,只要把武胜关控制住,到时候就算第三军兵力少一些,但是挡住南方联邦的北上攻势应该不成问题。
  不管如何,赵东云都是不会让战火波及到河南的!
  “第三军那边得到第八师的增援后,在河南方向的兵力已经将近五万人,虽然面临多处战线的危险,重武器也比较缺乏,不过万一局势有变,抢占一个武胜关并守住的问题还是不大的!”方壁永如此道。
  河南自古就是四战之地,东北部是苏北,东部是安徽,西北部是山西南部,西部是陕西,南部是湖北。而上述方向都有着奉军的敌人存在。
  苏北不用说了,如今那边有着七八万的皖军和同等数量的奉军进行着生死决战呢,东部的安徽有着张怀芝,还有着一个王占元,南部的湖北有王士珍,南方联邦张之洞。西部的陕西就是赵尔巽,而西北部也就是山西的南部如今吴凤岭和赵尔巽第十九镇也还在打着。
  所以别看奉军在河南无战事,但实际上战略压力极为沉重。
  就算是把第八师也增援过来,但是河南的第三军依旧处于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信阳要驻军、东部和安徽交界的地方也要驻军,然后西边的洛阳以西也要驻军,就连西北边靠近山西的地方也要驻军,这么多地方都要驻扎兵力,导致第三军在河南的兵力部署极为分散,处处都不够用。
  不过好在河南的第三军只是立足于战略防御,再加上四周的敌人虽然多,但是目前来说没有那个人愿意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河南和奉军打一场。
  说实话如果皖军啊南方联邦之类的如果调集主力进入河南和奉军玩一场决战,那么赵东云做梦都能笑醒,为什么?
  两个字:铁路!
  京奉铁路、京汉铁路的存在导致奉军在京汉线上的军力调动,后勤补给都是极为方便的,可不像苏北那边那么麻烦。
  可是没人那么傻,一个个都是虎视眈眈的,但是一个个都是不愿意进入河南和奉军玩大规模的决战!
  湖北、河南那边的战略态势稍微平稳了后,赵东云等一群苏系的军政高层继续把目光投向了苏北方向,尽管之前赵东云等人非常关注湖北局势的发展,但是说到底关注湖北局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证苏北战事的顺利进行。
  在苏北爆发的战事,才是决定苏系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其他方向都只是次要的!
第332章
宿迁战役(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