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第九十一章
取舍
“朝廷要的就是没用?”
张居正的书房中,万历在心里将这话反复咀嚼,还是没弄懂他的老师为何会推崇八股文。
考一样的东西,完全可以重策论而轻八股,八股只是一种公文写作的文体,它的弊端谁都能看得见——对内容与各式限制得太严了。
这一点上,万历看来八股文远远比不上策论能旁征博引、气势磅礴。
“陛下可知道,这科举有童试、有院试、有乡试、有会试、有殿试,俱考八股文,层层选拔最终送到京师的人才,得到殿试策问的机会,陛下所推崇之策论,其实亦不过是比纸上谈兵稍稍好些。”
“所有考试,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但并未专为人才设立,包括殿试在内都只是一个门槛,大明有太多子民,谁不觉得自己乃人中翘楚,理应有一番富贵功名?陛下一直所做之改革,不也更关注下层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机会读书识字、不论出海还是在国内,都有机会改变命运么?”
张居正笑了,拱起手道:“臣所言八股文之无用,正无用在此,它与治国政策、时事无关,考的是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不准个人发挥……臣跟陛下讲个近来见闻吧,陛下也知道,臣自入京为官,就有个习惯。”
“每年有外官或京外学子进京,臣便请以酒食招待,问询各地发生的时事,以此来增进自身阅历,今年臣认识一福建的进士,他叫叶向高,请他吃饭时臣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张居正娓娓道来,对皇帝说道:“陛下改革小学初见成效,在叶向高进京路上的淮安府,当地教授引领学子观看南洋蒸汽兵船,甚至向都督呼良朋请求登船一观,碍于军法,都督不可让其登船,又怜其苦心教学之意,便亲自上岸接连两日为整个淮安府二百余孩童学子教授蒸机、兵船之事。”
“这是好事,帝国有都督如此、教授如此、学子如此,天大之幸事。”
万历听着也尤为振奋,接连颔首道:“这些学子长成之后,必有一番作为。”
“是,他们必有一番作为,但陛下可曾想过,这是淮安府,运河枢纽,生长在这的孩童,他们的先生只要有心,总有机会请求过往兵船登船一观,假使呼都督不同意;将来也有王都督、李都督、张都督同意,这些孩童总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他们的阅历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如陛下以子民对蒸机之理解取士,他们对朝廷是有用之人,他们必可深得圣眷——边鄙之地的学子呢?他们一生、他们的老师一生都没机会看见蒸汽兵船,他们不知道那是何物,乡野之地一生一世连船都没见过,他们怎么办?”
“朝廷为何要以八股取士?盖因八股仅考四书五经及朱子校注,帝国能让任何一个乡野社学有能力弄到一套四书五经、有能力得到所有朱子校注,读了四书五经的人就都能治世?臣以为并非如此,学了朱子校注的士子便都能以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忠孝仁义?臣同样以为并非如此。”
“但它不管学子出身、阅历、见识,它公平。”
“别管是京师的学子、松江的学子、金州卫的学子还是清远卫的学子,不问出身、不问富贵贫贱、甚至连聪明愚钝都不重要,只要他肯读书肯学习,全书六十余万,合校注百余万字,死记硬背一样能考取个举人公光宗耀祖。”
“八股,就是把出身、阅历、见识、财富,统统杀死的利刃,如篦子刷出所有想走仕途的人,选出童生、生员,保个衣食无忧,让他们有机会去增进阅历、增长见识,人们都以为考完科举就结束了,其实只有朝廷才知道,考完科举,真正的科举才开始。”
“有出身有阅历的人,科举对他们而言并非难事;没出身没阅历的人,依靠努力也能考取,所有人被给予相近的机会与可能,陈帅说过一个词叫上升空间,这就是一条给所有人上升空间的路。”
“八股文不是目的,臣当然希望陛下能找到比八股文更合适的取士方法,但八股文是手段,在陛下找到之前——八股文是最好的手段。”
万历被惊呆了,他说不出话来。
他还在回想张居正先前提到的事,那个南方进士叶向高,他在殿试时好像也见过有点印象,那些叶向高所见所闻中淮安府的幸运儿,他们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但其他地方的小孩长大就不配有所作为了吗?
张居正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万历突然明白,科举的意义不在于选拔人才,而是给天下人一个成为人才的机会。
“老师的意思,学生明白了,科举之所以用八股取士,正因八股这种考试形式僵化,才用它来约定框架遴选人才,否则一旦准学子自行发挥,朝廷自然能取得人才,但更多原本有机会成为人才的人却因出身限制,没机会学习更没机会得朝廷重用。”
张居正拱拱手:“陛下聪慧。”
“说起来,这也只是取舍而已。”
张居正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天下总会有世家,三代行医,是医学世家;三代为将则成将门、三代从政则为门阀;一旦世家兴起,则帝国奄奄一息,垂垂老矣,肌理僵化,上下隔阂。”
“世间朋党林立,关系错综复杂,到那时候帝王信大臣,大臣专权;信外戚,外戚干政;信宦官,宦官乱国,信……”
张居正没接着说出信宗室则清君侧,话锋一转道:“重文轻武,连年败仗;重武轻文,藩镇割据。”
“科举也不能阻拦世家,但能从天下庶民中最优者在考试中、在任职中竞争,其实对陛下来说,不论如何都能找得到人才,世勋世禄的官员子嗣也会有人才,一切都只是取舍与平衡。”
取舍与平衡。
万历缓缓颔首,紧跟着问道:“那老师为何不在学生要兼并乡学时提出这些?”
“臣并不认为兼并乡学、在原有四书五经之上增加数理医诸科是坏事,只要像八股文一样,想出一种考试方法,确保考题皆在所有学子所学当中即可,先让所有人成为人才,再从人才中遴选谁将为帝国所用。”
第九十二章
驰援
大明帝国的中枢云淡风轻,大洋彼岸的军府衙门,陈沐却在这个春天尤为焦躁。
西班牙的瘟疫尚未结束,东洋军府所知最近的情况是瘟疫席卷欧洲西海岸,在爱尔兰朱晓恩的攻势因瘟疫止步都柏林城下,而荷兰、法兰西皆受瘟疫摧残比西班牙更加厉害,只有英格兰因封锁普利茅斯而避过一劫,但伊丽莎白也因此失去了普利茅斯。
普利茅斯最后的消息是从牧野传回来的,龙虎道长曹长青在上个月向牧野县求援,宣布大明天子又稀里糊涂地得到一块土地。
好消息是他们占领了普利茅斯这个有两千多户居民还有城墙的大村子,并且夺下了当地的造船厂与停泊在港口的大小六艘战船。
坏消息是纵然有六艘战船他们恐怕也守不住,英格兰水师骁将霍金斯、德雷克正在伦敦游说王室,誓要夺回他们的家乡。
牧野知县杨兆龙并未对此回应,他派人将消息送给陈沐,紧接着在陈沐还没来及反应的第六天就又派遣一队人马,告诉陈沐情况有变——在确定普利茅斯已无瘟疫后,烟草大亨李禹西于牧野南部沿海四百里烟田洒银募兵,三日内应募地方保甲土兵三千余众;同时于牧野大量采买粮草物资,刀矛弓弩。
第六日,也正是杨兆龙向陈沐发送第二封书信当日,合兴盛下属泉商公司四支商船队集结牧野长岛港,上百条商船快速合并武装,形成三十条搭载佛朗机炮的武装商船、七十七条运送物资辎重福船、二十条火船的混编庞大舰队,李禹西亲率舰队,在泉商公司的护卫舰队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朝普利茅斯驶去。
泉商公司的护卫舰队是东洋军府去年对其上缴税额的赏赐,所有船舰都是在亚洲建造的,其旗舰是名为晋江的赤海级军用千料舰,采用双层火炮甲板,双舷搭载镇朔将军三十二门、船尾另备两架二十四联装神威机关箭与一架用于接舷战的百虎齐奔。
其下还有五艘四百料鲨船,整个舰队由一名东洋军总旗率领,各船舰长为小旗官,六百名船员中有四百四十人是在东洋军府佣兵公司有受训经验的吕宋兵——都是李禹西在吕宋开矿时加入商队的老水手。
而且在杨兆龙的信中,泉州公司在李禹西离开后依然在牧野及周遭各部募兵,他们依然在为后续可能发生的战斗采买物资,而且这是官府行为,这是整件事最操蛋的地方。
普利茅斯的求援信一发到牧野,李禹西就找上门来,开门见山地问杨兆龙他能不能去帮忙,杨兆龙当时没多想,寻思着有人帮忙总是好事,朝廷两年没给东洋军府派北洋旗军过来,东洋精兵确实在派出付元舰队后能腾出来的兵力不多了。
所以杨兆龙就答应下来,还给李禹西开了份公文,准泉商公司募牧野壮勇驰援普利茅斯……他也没想到,李禹西居然这么大反应。
不留余力。
他们都低估了亚洲土民的应募热情,尤其是牧野的易洛魁诸部,他们种下的和平之树需要以战争的血液浇灌,结果明军来了不让他们跟别人打仗可别提心里多郁闷,偏偏明军还拿他们的部众编练保甲每日操练,教授弓弩传以苗民百炼钢刀兵。
他们比以前强大了无数倍,练就一身本事没地发扬,现在听说东边海上有个同属大明的部落需要帮助?
讲良心话,对普通部众而言,不给钱要去,给钱更要去,何况李禹西还给很多钱。
李禹西这烟草商人照着的是大明东南沿海募人出海做倭寇的市场价,应募即发白银十两,往后月银二两照给。
尽管邹元标对这事颇有微辞,他认为商贾即便在海外也该听朝廷调令行事,就算军府会同意,他也要等军府同意后再出战,岂能如此擅自出战?
更重要的是出战在官吏看来毫无意义,岛夷,那是一块贫瘠之土,田不足养人、财货不足以富人,普利茅斯区区三千户土民,价值哪里能超过李禹西为此次远征筹备短短六日超过六万两的支出巨资。
这种想法甚至与新旧官员无关,因为那块土地就是如此。
“除了商贾,诸位以为李禹西是傻子么?花大力气援军助战,就为一块没用的地、三千户没用的人?那块地不能种田,但可以作为他的商港、海寇港,自由港,北亚往那里航行极为容易,顺风顺水,快船二十日可达,他的烟草在那集中,能销往欧洲西海岸甚至我们都还没到过的地方。”
“只要他答应这场仗,英法海峡将为他敞开大门,他不需要荷兰人就能把烟草售往北欧,兴许我们能比陛下先一步找到莫斯科,只要——只要再打通几个大门,我觉得只要这一仗胜了,那些看门狗未必敢拦大明的船。”
墨西哥城东洋军府驻地衙门,身着狮纹胸甲脚踩军靴的陈沐扬臂指着身后从西班牙弄到的北欧地图,由普利茅斯起始,在伦敦稍加停顿,继续向东画向阿姆斯特丹,紧跟着画向北方属于挪威的奥斯陆,实际上这个时间奥斯陆属于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但这幅图的时间比较久远,丹麦与挪威依然有清晰的界限。
奥斯陆之后,是南方的哥本哈根、普鲁士公国的默麦尔、汉萨同盟的吕贝克、瑞典王国的斯德哥尔摩、直至莫斯科公国的藩属国诺夫哥罗德。
“这块市场很大,他的烟草产出很多,种植更多,足够卖给所有人,开辟新的市场意味着军府与朝廷都能收到更多税金——在东洋上,攻击帝国的敌人、保护帝国的城市,这是东洋军府下属公司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也要出兵,大西港新造上个月下水的两条千料舰今天下午命名,另调十艘鲨船,十五日整编两个舰队,定名号常胜舰与牧野舰,两个千户带队,常胜县拨火绳鸟铳三千杆、铅条八百斤、火药三万斤,备足辎重,驰援普利茅斯。”
第九十三章
普利
普利茅斯的战役已经打响将近一个月了。
作为此次黑死病侵袭最早灭杀病菌的城镇,普利茅斯最大的优势不是曹道长,而是人少。
原本就只有万余口人,经一场瘟疫城中不算大明商贾仅剩五千七百余口,这个人口数量说是个介于乡镇之间的大村子并不夸张。
行自治之法对曹长青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困在城中的大明商贾、水手得活命,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城里百姓饿死,可明商会馆的存粮也就够他们自己吃,这种时候只能慷他人之慨。
一队队饥寒交迫的百姓在大明商船护卫的率领下冲进城内达官贵人府邸,把地窖里的面粉与酒统统搬了出来,有人撑腰了就算平时最谦卑的农夫也会挺起腰板,何况普利茅斯城里很少有农夫,都是些小商贩、不受待见的奴仆、无业游民与妓女和皮条客。
戚继光说的好,城里人最为奸猾,戚家军募兵都不要的,这个道理放眼天下哪里都一样。
冲击贵族出城避难留下的府邸时群情激愤,不光把酒、面抢个干净,府邸里值钱的物件也统统席卷一空,等看护船厂的德雷克带卫队杀进来时又散的比谁都快,留下大明和法兰西的外国人独自抵抗德雷克的进攻。
所幸德雷克只有几十个人,这才被大明会馆的商兵击退,一路巷战打进船厂,要不是在天津长大的蒙古人王进忠叫停商兵举火焚厂的举动,兴许他们连求援的船都没有。
要说起来,普利茅斯这些商兵的战斗力确实挺强,他们跟随的海主有的是陈沐还没下洋就已经在南洋行商、有的则是南洋军府设立后出海行商,都经历过海上最动荡的岁月,这十来年间泛海行商的水手,佼佼者刀法娴熟、可张弓放铳,最老实的也得拿得起兵器才行。
更何况有的本身就是正规军,就如今普利茅斯四个自封的从六品散阶忠显校尉,王进忠是天津卫长大的蒙古人,祖上是跟永乐皇帝南下靖难的塞外骑士,到他这一代受雇在天津卫任六御之一的角力教头,教授旗军相扑摔跤,逢着北洋在天津开阜,跟商队下了南洋,辗转多年雇他的人换了几波,这才流落到普利茅斯。
李常来则是宋朝遗民,祖上是宋代定居苏门答腊的海商,明初大海盗陈祖义在三佛齐自立为王时祖宗还当过大将,父亲则侍奉的是广东饶平过去自立的飞龙国主张琏,到他这一代靠上中国兵船横行天下的东风,想当个明朝的大官儿,招兵买马行商泛海。
约瑟华严格来说血统上是西班牙人,在家不受待见,十四岁就送到在马尼拉做当兵的叔叔手底下做仆人,在打骂中长成人,马城被攻陷后拿着叔叔的遗产不知道该干嘛,赶上李禹西招矿工,靠着机灵、有力、通晓西语,本想着把他带到这边方便跟西班牙做买卖,结果没想到西班牙直接设了个大明港,没了用处就给他两条船押送烟草。
四个忠显校尉,只有艾伦慕明是本地人,雇佣兵首领、战地倒霉鬼、妓院老板、商业鬼才、医疗系统搅屎棍、普利茅斯购烟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