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847

  “辎重?你去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闽广合兴盛吧,商贾联名要请西洋军府准贩火药以九倍税入孟加拉呢。”
第四百二十六章
税卡
  天时和尚引燃了一场波及半个世界的狂欢。
  一场以缅甸投身寺庙无所事事的败军之卒为主,混杂想要从混乱局势中大赚一笔的闽广商贾为辅的狂欢。
  这场狂欢有两个最关键的事实,首先,天时有钱;其次,天时知道西洋军府不会对他加以制止。
  天时确实很有钱,他掌握着暹罗、占城、三宣六慰上千座寺庙的寺产,他经手的财富远胜君主,在诸多佛国的影响力也远超君主。
  哪怕这些寺产依照规矩,九成要上缴军府,也依然很富贵。
  军府不会对他加以制止的原因也是如此,不论南洋还是西洋,实际上都默默鼓励他的作为……西少林像闽广合兴盛一样,是二军府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换句话说,也就是大明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因为税是定死的,但寺产不是定死的,它可能这个月多、下个月少、下下个月非常多。
  你是个穷人,你需要钱,可以找寺庙贷款,当你翻了身,就会给寺庙更多钱;你是个富人,在这片土地上天生就是佛教徒,会甘愿把钱捐给寺庙;你是个穷人,找寺庙贷款不是为了翻身,钱花完了还不起,那就把自己送到寺庙去还账。
  没有不还的可能,首先有关防在你跑不出去,其次你周围都是佛教徒也无路可走。
  从生到死,全安排上。
  这甚至比贸易来钱还快。
  在国内的那些寺庙不是统一管理的,这个方丈不听那个方丈的,所以难以形成这样的力量,但在西南,天时和尚一度为最强大的宗教长官,兼任四个国王的国师。
  不过现在他不是国师了,在中原佛教西传得差不多,为南洋军府治理好三府六港后各国国师便成为南洋军府指派,成为陈璘的下属官吏。
  西洋军府对地方的掌控力小一些,佛教也没有被天时完全掌控,所以变革的步子就慢一点。
  但这次狂欢显然在加快这一进程。
  九月,天时和尚借助西洋军府的六甲级南昌舰与闽广合兴盛二百余条商船驶入恒河,兵临巴特那城,以万众佛徒将城外的莫卧儿军悉数攻灭,而后封锁要道,使东攻孟加拉的两万余莫卧儿军成为深陷敌境后无辎重的孤军。
  天时和尚虽从军二十载,但一直都是以先锋军或枪术教头的身份存在于军队,没有多少领军的经验,在这个本该向东汇合叛军形成燎原之势的战机下,他却无所畏惧地在比哈尔省派遣佛徒散入诸城大兴土木,立起诸多佛刹,仿佛东边的战争跟他没有关系一般。
  情报看得西洋军府戚继美、杨照、门崇文等战将干着急——他还真弘扬开佛法了。
  但这个时间东边面对莫卧儿兵锋的诸多阿富汗贵族、地方头人也并非孤立无援,闽广合兴盛的商人们正在接近疯狂地向他们倾销,出自缅甸的老旧刀剑、铠甲,三宣六慰民间采购的大米、裹尸布、箭矢、金疮药等军需物资。
  随双方冲突越来越厉害,不乏有闽广商贾在商队被袭击后带着水手跳下场来袭击莫卧儿军队,发生在陆路的小冲突自是败多胜少,但诸多河道几乎完全被商船封锁。
  他们的商船,都装备有佛朗机大铳与火箭。
  两个省的河流极多、又多为南北流向,这几乎被动地将莫卧儿军进一步分割开来。
  战斗对孟加拉叛军来说容易极了,甚至各地方部落酋长都总结出胜利的规律——只要把敌军驱赶到河边,就有很大概率能得到来自大明商贾的火炮支援。
  陷入整个地区的战事,人们几乎被形势推着走,各方势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干什么,便已攻守势易,莫卧儿军队被成建制地分割、瓦解、包抄、投降、消灭。
  时间进入十月,兴许是皇帝的回信已经送到德里,阿克巴试图与天时和尚及商贾交涉,交涉直至使者听闻前锋军队已被消灭之前都很成功。
  但他们联系不上攻入比哈尔省与孟加拉的军队,在得知军队已被尽数消灭的消息后,谈判破裂,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当然谈判破裂也有天时和尚的原因,他要求阿克巴在红堡修建四十四座以阵亡僧人为名的巨大石雕,这几乎是要他将战败的耻辱铭刻在首都,任谁都不会答应这一条件。
  好在天时和尚没有继续向西进军,这才给了双方机会。
  叛军发兵四千沿恒河继续向西,还没走二百里就再度被莫卧儿地方军队包围,仗打得很不成器。
  一向喜好亲征的阿克巴破例没有亲自率军东征,不是他不想,是西边的堂弟动不动就要入侵,让他不敢把最精锐的部队压至东方,更何况战争的局势在各方眼中是不一样的。
  阿克巴眼中,大地图上全是红点。
  东边的孟加拉贵族是敌人,西边的堂弟也是敌人,驻扎在巴特那的万字军更是敌人,海上虎视眈眈的西洋舰队同样还是敌人……那些大船按兵不动的原因绝非他们不参战,只是在等着自己亲征然后偷家。
  举目皆敌的滋味可不好受。
  但在西洋军府的殷正茂眼中,这场战争没有西洋军府的事,他们就安静看着就好。
  所以西洋军府对阿克巴在这个节骨眼上着手修建西部沿海的海防感到非常奇怪且震惊。
  万历八年的十一月,殷正茂义正言辞地派人给阿克巴送信,一再表明西洋军府无意参与进这场战争之中,跟他的信一起送入阿克巴红堡的,还有一封关于运送东征军队的船队在恒河被明军舰队击沉、俘获的消息,有一艘名叫南昌舰的大船在水战中横冲直撞,击沉、撞毁船舰二十四条。
  这封战报直接被阿克巴派人跟着回信一起送到果阿西洋军府驻地,回信就一句话。
  “还说你们无意参战!”
  殷正茂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身上的冤屈,他不打算给阿克巴回信了,反正他说什么阿克巴也不会相信,接着他想试着协调一下双方关系,看能不能让莫卧儿与叛军握手言和画地而治,他管不了天时和尚,但如果双方停战,可能会让天时和尚息兵。
  就在这时,亲兵风风火火地持书信进入正厅,在殷正茂耳边小声道:“大帅,暹罗等五国僧兵九千余众已抵达孟加拉恒河口,从日本返航的僧船已至马六甲,日本王与小陈帅对天时法师征召僧兵的消息极为高兴,其国内已着手动员僧兵与无所事事的武士,请南洋、西洋军府在随后六个月内准备接应这些日本国最大可能引发动乱的不安源头。”
  殷老爷子抬手抚面,叹息道:“也罢,也罢,事已至此……老夫也不再负隅顽抗了,准备向新的归附土地设立府治与税卡吧。”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万佛朝宗
  “凭什么一个和尚能擅自招募军队,溃军也是军队,什么弘扬佛——唔。”
  紫禁城军事室,皇帝受到亲信宦官提醒后连珠炮般的小嘴儿停下动作,缓缓将书信放回万历舰帆骨上,摸着光滑的下巴疑惑道:“你是说,这位德高望重的法师是朕亲封的?嘿嘿,嘿嘿嘿,这还差不多。”
  任何消息,只要抵达大明沿海,通过电报百里千里瞬息可至,天时和尚派往朝鲜、日本及本土寺庙招募僧人的船靠港濠镜的第一个时辰,一份完整的电报便由广东都指挥佥事娄奇迈传送南京兵部,转而北上。
  那船还没从濠镜驶去月港,紫禁城的皇帝就已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了。
  让王安精奇的是皇帝能在片刻之间改变自己的态度,前一秒还仿佛天时和尚是什么十恶不赦之辈,下一刻的神情、语气统统都变得不同,言语愉悦了、神情缓和了,就连和尚这称谓都转眼变成德高望重的法师了。
  就见皇帝拍着手乐道:“那你就去让人把这个消息送给内阁吧,坐这儿再帮朕想想,朕该赏赐天时法师点什么好呢?”
  得,现在还要想想要赏赐人家点儿啥,这待遇变得也太快了。
  王安领命离开军事室时,耳朵里还能听见万历爷在甲板上自顾自地念叨:“其实朕还是挺喜欢你的,阿克巴,从你的信里看上去像个彬彬有礼的好人。”
  亲信宦官还以为这话是对他说的,连忙停下已经迈过门槛儿的脚步,回过头却见皇帝根本没打算搭理他,在那对着地图上被上了颜色的莫卧儿对话呢,这才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出门把电报信递给门口的宦官,吩咐几句才又坐了回来,端着拂尘安心听皇帝自言自语。
  “可你的兵杀了朕的僧人,若是朕没让他们去,他们到那被杀了,也是你的错;何况他们是朕亲封的,你的兵还是把他们杀了,那就不能怪朕的方丈了,这事就算你找朕告状也没有用,是因为你心不诚,没有把朕当回事啊!”
  似乎是对着不会还嘴的地图说来劲了,皇帝从万历舰船桌的甲板上跳下来,背着手朝舆图走近了,道:“倘若你将朕当神明般敬着,即使朕拒绝给你帮助,你也该等朕回信再向孟加拉发兵,而非信还没送回去,你就已擅自开战。”
  “何况你还自称皇帝,这世上只有一个皇帝,你们是知道的,所有人都该知道,在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朕看你们都忘了,正好让天时法师去提个醒。”
  “你要是没打过和尚,朕封你四,不,看在你那封彬彬有礼的国书面子上,朕就封你从三品。”
  皇帝说罢,还做出一副安慰的神情道:“三千里江山,从三品差不多了……是差不多吧?”
  这回真是问王安的,王安愣了一下,道:“回陛下,连僧人都打不过,奴婢以为差不多了;那他要赢了呢?”
  莫卧儿赢了?
  万历皇帝摇摇头:“不知道,朕觉得他赢不了。”
  别看皇帝连这场战争的起因都是在天时和尚招募僧兵的船靠岸濠镜后才清楚,但他对周围国家的情报掌握比隆庆、嘉靖时代好上百倍不止——因为先帝与道君皇帝对海外情况那真是一无所知啊。
  万历不是,万历非常了解莫卧儿的构成,甚至不光莫卧儿,他除了对西北的叶尔羌汗国、瓦剌不太了解,对周围的一切如同亲临般了如指掌。
  万历对阿克巴抱有好感,但对莫卧儿好感不大。
  更恰当的说法是,阿克巴就快能让万历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了,如果他能打过和尚,万历爷真的会对他惺惺相惜,但他所执掌的莫卧儿?在万历眼中什么都不算。
  甚至连带着让万历在心里还对讲武堂军官教育产生怀疑——那些天子门生、毕业生员,在探查情报、汇总公文时手段一流,但概念在皇帝眼中是错误的。
  “战报、情报上多将各地笼统成为这个国、那个国,但朕认为他们描述的不对,讲武堂的教学应当更正,太多他们称作国的都不是国,国的门槛儿太低了,你觉得国是什么样的?”
  这问题高深,给王安愁得光想把拂尘塞后脖颈子挠痒痒,摇头带着点露怯的恭维道:“奴婢愚钝,只知道大明的样子。”
  “你说的对,大明的样子就是国。”
  “你看啊,往早了说,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国都有自己的官话、官方文字,每个国王都能把诏令下发到统治国土的每个城邑、每个村庄,而那每个城邑、每个村庄的百姓是能看懂,至少能听懂。”
  万历皇帝坐回船甲板,示手道:“就比方说咱们的大明,我朱翊钧写封信,让人给帝国最偏僻的村子发过去,比方送到朝鲜全罗道、日本关东、缅甸白古府、吕宋马尼拉,公文只用朝廷官话,要换个知府上任。”
  “那公文往城门口一贴,当地百姓他们能看懂能听懂,旧的知府立即解职、新的知府走马上任,一切交接平顺,这是国家。”
  “相应的宣慰司,朕可以任命宣慰使,朕的诏令百姓一样臣服,但朕不能有效治理宣慰使司每个村庄,他们有自治权力,这叫羁縻;而在归化城,朕的诏令它不灵,朕不能今天说俺答不是顺义王了,他就不能继续统治土默特,这说明朕还没有实际控制土默特,这至多只是宗藩。”
  万历皇帝补充道:“迫于形势的宗藩,朕可以夸大地说大明金国是朕的藩国,顺义王也会这么说,但在外人眼中,大明与大明金国并不像大明与辽东都指挥司。”
  “如果一个地方,除了自己的部落,到处都是这种迫于形势的宗藩,能说他们是一个国家么?那就是个部落,哪怕它再大,也只是个大部落,莫卧儿就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