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556

  世界首富头衔的变更,就给了他们最大的靶子,足以证明其忧虑。
  “汽车业属于中等竞争领域,中华集团成功体现了中国人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特长。中国汽车崛起对美国经济有一定影响,通用、福特汽车已处守势,面对中国人的进攻将会迎来一段困难时期。
  不过由于当年日系企业已经挑起过类似战争,因此美国汽车业对此已经有经验应对。
  但对美国威胁更大的是中国人并不满足现有产业链格局,而是积极往上游核心领域进攻,开始在半导体和操作系统等工业4.0方面发力,这将极大危害美国科技的领先地位。
  韩皓身家大涨,成为世界新首富,正是由于其大手笔进入半导体行业,以此带动了中国大规模投资于该领域企业。
  在全球互联网经济之中,欧洲和日本都没有产生足以跟美国抗衡的竞争对手,而中国却不断诞生出足以匹敌的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背后的硬件领域,以半导体和智能互联为底层基础的方面,中国人正在不断追赶。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美国科技领先地位都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
  如果可以,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手段来扼杀来自中国的威胁,制裁一些关键企业,确保美国科技第一。”
  报告的内容可谓是露骨不加掩饰,表露出对中国企业的恶意。
  中国威胁论一直都存在,但出自官方层面的报告却极少,这份由在美雇佣公关公司转交的报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危险信号。
  白宫附近,存在游说一条街,韩皓为方便在美开展业务雇佣的公关公司就位于此处。
  看来这笔钱没有白花,他们忠实替雇主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熟悉历史的韩皓,马上就想起了80年代中期发生的事情。
  当年日本经济腾飞,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打得当地企业节节败退。彼时作为科技最顶端的半导体市场,日企占了一半份额,东芝公司更是打败英特尔和德州仪器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有了如此实力,日本人甚至一度喊出了“买下美国”的口号。
  敢于挑战自己的经济和科技霸权,美国当然不会答应。
  后来立马借口非法出口禁运物资为名,制裁东芝公司强力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逼迫对方签署了完全不平等的《日美半导体协定》,并开启了美日贸易战新模式。
  几轮大棒下来,东芝公司拱手让出了半导体行业领头羊的位置,日本经济受到全面打压也开始步入失去的二十年时代。
  想到这里,韩皓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在中国主导了高达3000亿元规模投资工业4.0的活动,涵盖了芯片、液晶显示屏、操作系统、高精尖智能机床等,都是美国占据领先地位的领域。尤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布局,一旦成功的话将会撼动美国主导的芯片现有格局。
  换位思考的话,中华集团很可能成为美国打压的对象之一。
  作为世界霸主,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美国政府直接制裁一家企业的话,基本就宣告了对方社会性死亡。
  中华集团国际化步骤刚开启没多久,若是迎来制裁的话,就全部功亏一篑了。
  一向以来,韩皓都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合作大于分歧,将会携手共同发展贸易往来活动。
  但“Deep
state”的报告提醒了他,日企走过的路,中华集团可能要重蹈覆辙来一遍。
  国际上的竞争,从来都不是你好我好的合家欢,而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
  负责处理中华集团对美政商关系的公关公司为此建议,中华集团应该遵守美国法律,避免遭遇长臂管辖,主动减低被盯上的风险,将全球化思维作为首要考虑。
  “考虑到中华集团在全球拥有的知名度,以及阁下本人在中美乃至全球政商界的影响力,直接遭受制裁的可能度并不高,但这个威胁毫无疑问存在。”
  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份情报产生的反应完全不同,到了韩皓这种地位,他执掌着中华集团前进的宏观方向。一旦产生战略误判,那么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关键影响。
  为此,成立多年拥有不错成绩的中华智库立刻接到了关于制裁的课题,要求他们对此进行宏观战略方向解读。
  一正一反两份报告随即摆在了韩皓的桌前,它们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华集团的国际经营策略,但都得出同一个结论就是公司极有可能迎来国际打压。
  如果中华集团就此停步不再向前,那么面临打压的风险极低,可一旦继续越线,那么日企的昨天就是韩皓的明天。
  “为中华之崛起而造车!”
  这是写在中华集团大门的座右铭,也是所有中华员工们心中的信念所在。
  若是国家无法崛起,那工作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韩皓想都没想就否决了独善其身的建议,大不了就继续在中国国内当山大王,但要放弃工业4.0的战略是万万不可能。
  牌桌没上,底牌还没有看到就丧失信心放弃,肯定不是韩皓这样的商界大亨所为。而且上了牌桌,说不定还能抓到一手好牌,拥有了跟庄家叫板的底气,可以迎来新的破局之路。
  对此,韩皓将未来几年的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在国际上采取相对收缩战略,力保基本盘不丢失,苦练内功将企业向高科技制造公司转型,积极向工业4.0进军。
  首要目标,就是解决敏感的伊朗汽车市场问题。以前中华集团弱小没存在感,跑到伊朗合资建厂生产汽车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庞然大物,尤其还拿了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再想低调已经不可能。
  虽然之前在中国政府协调下拿到了豁免协议,并利用注册新公司组建了防火墙,可一旦深究伊朗公司依旧跟中华集团脱离不了关系。
  伊朗业务正是在美公关公司重点关注的范围,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中华集团最大的弱点!”
  丢车保帅!
  韩皓不得不为了中华集团整体的安全,舍弃在伊朗发展多年的业务,力争为公司争取多几年的缓冲时间。
  要知道现在每年伊朗市场能为中华集团贡献超过80万辆汽车,一旦退出的话就会将全球销量第一的名头拱手让出。
  退出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总不能跑出来说由于害怕将来遭受美国政府制裁所以不得不暂时跑路。
  韩皓以跟伊朗方面10年合资协议到期谈判破裂不再续签为由,宣布中止了跟伊朗的合作。但为了安抚伊朗方面,将工厂设备和制造工艺一并转让,只收取了相对合理的转让金。
  正好伊核协议六方谈判出现了反复,中东政治环境动荡,给了中华集团恰当的退出时机。
  就这样,中华集团退出了苦心经营十年的伊朗市场,但由于高油价市场支撑,伊朗方面有钱购买合资工厂资产和技术,让韩皓得以从中大赚了一笔用美刀结算的原油回国。
  美金外汇对伊朗来说很重要,韩皓同意将在伊朗收益全部折算成原油运回了国内变现。
  清算了伊朗业务之后,中华集团算是清白之身,至少在国际法合规方面是没有了漏洞。
  其次,在北美市场的扩产投资计划被叫停。
  原本打算将产能翻一倍,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资,以此形成规模经济来提升竞争力。但为了确保国内目标优先,以及防止将来遭受制裁迎来损失,韩皓将此计划以财务问题延后。
  中国汽车在北美市场表现不愠不火,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刷了不少存在感,但由于推广原因还是排在韩国车身后。去年该市场一共为中华集团贡献了超过45万辆的销量,其中路虎和沃尔沃贡献了超过一半力量。
  本来野心勃勃想要攻克美国市场的中华汽车,也就此主动放缓了前行脚步。
  最后,争分夺秒为单位在国内继续攀爬科技树,将所有重点关键领域缺失的课程尽快补上。
  将拳头收回来形成合力,偷偷发展届时再用力打出去回击。
  韩首富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卖卖卖,打算继续筹集第二轮1000亿人民币规模的工业4.0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向某些被国外掌握万一被断供就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进军。
  半导体核心制造装备如光刻机,DRAM储备芯片,国产CPU,国产飞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底层算法软件等,都是新基金重点投资领域。其中许多投资可能多年不见回报,甚至一投产就落后,但作为产业备份而言却是中国经济安全的保障。
  主动卸下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王冠,主动脱去全球首富的王袍,韩皓就为了积极瘦身低调发展,以此谋划未来更大的目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又要合资
  “明面赚回一块钱,实际上暗地浮亏了两块钱!”
  再度接到韩皓指示抛售股权的尹庆勋,作为首富的财务大管家,眼下每卖掉一块钱股票就相当于在自己手臂上狠剁一刀。
  股市已经闻到了狂牛怒奔的呼气声,中国牛市来临已经不可避免。
  所有人刚热身准备往上冲,你就要瘦身往回跑,这简直就是放着金山不要往沟里淌犯了傻。
  本想将股权转让给机构投资者,没想到牛市来临,广大散户对中华集团旗下的股票倒是非常热衷买入。
  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再加上世界首富的加持,对热衷概念的股民来说比什么财报来得都要靠谱。
  当出门买菜的阿姨都开口询问哪一支股票值得买,再加上社会庞大的80、90后人群开始在互联网新金融浪潮熏陶下踏入理财之旅,热钱纷纷涌入股市,牛市就是如此不期而遇。
  明明大股东在不断减持,但股票价格就是在持续上涨。作为韩皓商业帝国支柱的中华汽车和华夏汽车两支股票,总市值已经朝着1500亿美金迈进,直逼老牌王者丰田汽车而去。
  “你所购买的每一股中华汽车股票,实际上都为中国工业4.0战略做出了贡献。”
  虽然不是很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尹庆勋忠实执行韩皓的安排,另外也不能堵住他自带牢骚的嘴巴。
  若是依照他的安排,韩皓借助此次牛市至少还能将身家增长30%,足以傲视全球富豪榜群雄。
  可现在将股权出售的话,韩皓无形之中身家至少缩水了20%,并且对公司的控制权还会削弱。
  对老板韩首富的某些投资,例如什么光刻机还有航空发动机,按照全球产业分工布局而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极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大规模投资基本上收不回来成果也不多。这些关键领域,没有国家出手的话,单凭首富一个人的力量,基本是螳臂当车无用功。
  “失败了就相当于做公益活动吧,若是连我都不做工业,那其他人就更不会投资了。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
  现在而言时间比金钱要贵得多。用钱能买到时间,实际上我还是赚到了。”
  韩皓已经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实业救国,坚定信心毫不动摇。
  从接近50%的股权降到35%,依旧足以让韩皓保持对两家核心公司的控制权。
  趁着牛市渐起的东风,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创板终于呱呱落地。从筹备到开板一共只用了180天时间,体现了真正的中国速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