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556

  面对中华集团开始垄断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许多上汽员工都能分析出未来的结局。
  这位骨干员工就打算调回上汽大众继续工作,当初申请来自主品牌部门工资提了一级,但算是年终奖的话跟合资厂没法比。更恐怖是看不到明天,员工们都在私下传自主品牌搞不了几年就要关了。现在跑回合资厂找门路占坑,总比届时天塌了再跑好。
  连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都不好过,更别提二汽这样集团重心放在各大合资厂身上,对自主品牌投入甚少的企业,他们的自主品牌战略迟迟不见新车量产落地推向市场。
  “我们还在争论到底是自主创新搞好东风品牌,还是直接将外资品牌淘汰的旧车型以技术改造名义换成国产标之际,中华集团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一眼望不到头,骑马都追不上了。”
  跟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造成了严重亏损相比,二汽的自主品牌经济情况相对要好一些。
  因为他们只做出来内部样车,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导致亏损额足以控制。
  这可真是具有一定讽刺意味,跑得最慢的选手反倒遭遇的损失最少,就因为领头的选手实在太过耀眼,累趴下一直在追赶他的前几名对手。
  二汽搞自主品牌历史应该也算早,但前期败给了红旗,后期又输给了中华,实在没有搞自主轿车的基因存在。
  “谁都不愿意来,都知道这里是火坑!队伍散了,搞什么都是样子货,再也没有老一辈人的骨气。
  有门路的都跑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一帮只会拍马屁的官僚,就算有明白人也只能装糊涂跟着混呗。”
  如果不是考虑家庭因素,说话的这位二汽骨干也会毫不犹豫孔雀东南飞,投奔欣欣向荣的中华集团了。
  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已经奄奄一息,更别提“三小”乃至其他国有品牌。本来加入WTO,大家都以为中国品牌会被国外巨头击败,因为从实力上看两者相差悬殊。
  4万亿带来新的一波中国市场红利,合资品牌吃了一半,剩下的都给中华集团包圆了,导致其他自主品牌都饿得快倒下了。
  想不到竟然是中华集团的飞速崛起,将中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大幅度压缩。
  “能击败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
  这句话套用在当前的中国汽车界,虽然残酷,但却很现实。
  中国市场培育了中华集团,而中华集团为了能有实力跟国际巨头竞争,不得不飞速吸收所有可以触及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的同时也熬残了当初一起成长的同伴。
  用一句话总结中华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是——“卖疯了!”
  飞速应对国内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产品线,以中华和华夏两大品牌两翼齐飞,共同收割着中国消费者的红利。
  大、中、小型SUV和轿车为主力,皮卡、客车、货车为辅助,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做补充,中华集团的产品遍布960万公里的大街小巷。
  规模效应做到了成本最低,而成本低又导致价格优势,价格优势带来销量提升,销量高了有充足利润又能投入到研发新产品之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尽快收割市场红利,中华集团启动了庞大促销计划,将产品价下探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吸引了诸多消费人群目光。
  导致了其他竞争对手跟进的话,卖一辆赔一辆,因为成本无法做到像中华集团般便宜。
  韩皓清场的阳谋已经图穷匕见,他已经准备好在未来几年全力跟合资品牌正面交手。
  人人都能卖车,家家都能挣钱的好日子即将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不可避免要走上垄断寡头之路。
  所谓卖光了,就是中华集团的库存率低得让人发指,生产多少就卖掉多少,几乎接近于零。
  当然这也跟公司重视市场调研,以市场反馈安排生产计划分不开。市场好卖的车型就多生产,不好卖的就停产,不简单压库而努力维护好经销商利益进行精细化经营。
  以往只管一卖了之的粗放式经营,现在要转换成服务先行维持客户的精细化营销,将市场进一步下沉并且加强品牌的忠诚度。
  “跟着韩首富走,没有一个不挣钱的!”
  经销商大会上,历经十余载风雨同舟,各地经销代理商都得出统一的结论。
  正因为遍布全国城乡的销售网络,中华集团去年实现了国内销量突破45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了43%。
  毫无疑问,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再次蝉联全球第一的宝座,乘用车和商用车一起达到了1860万辆。跟去年的1300多万辆相比,足足多了近500万辆。
  作为崛起的巨头,中华集团以472万辆数据占据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可谓是独占鳌头。
  第二名上汽集团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五菱、上汽荣威等斩获255万辆,其中合资品牌轿车贡献绝大多数。
  二汽、一汽以及长安汽车分别包揽三四五名,他们的销量都在200万辆上下浮动。
  以实际数字计算,前五名汽车企业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75%以上,竞争集中度进一步增加。
  跟其他车企全年销量基本以国内市场计算不同,中华集团还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472万辆国内成绩其实已经超越了去年集团全球总计的403万销量,反映出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在500万辆中国新市场增量中,中华集团吃掉了209万辆,快接近一半份额。
  再加海外市场贡献的146万辆成绩(其中沃尔沃和路虎联合提供了52万辆),中华集团合计达到了618万辆的销量顶峰。
  如此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将中华集团推向了全球第四大车企的宝座,一跃超过了福特、雷诺日产两大巨头,成为仅次于丰田(752万)、大众(720万)、通用(682万)的新巨头。
  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汽车市场衰退,因此丰田和通用的销量都徘徊不前,而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大众和中华集团大幅前进,双双杀入了前四。
  从全球老六变成了第四,中华集团飞速前进的步伐让其他汽车巨头感到震惊,再按照当前速度发展下去,中国人包揽第一的可能性将很快到来。
  好不容易稳固下来的全球汽车竞争格局,估计马上又得改写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特供设计
  全球总销量618万辆,总收入高达5700亿人民币(约870亿美元),净利润690亿元(约106亿美元),中华集团靓丽的财报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识。
  从净利润计算,中华集团已经取代丰田,成为当年全球汽车利润率最高的企业。
  要知道一向来精细生产的丰田可谓汽车行业的赚钱高手,为何这次比不过中国人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是丰田刚在美国遭遇了加速门事件声誉受损,加上次贷危机影响,元气仍未恢复。
  第二个因素才是决定性,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谁都知道中国汽车市场的溢价非常高,国外售价20万的新车可以在中国买到30万以上,溢价在50%是常事。正是因为高溢价的市场带来丰厚红利,像中华集团这样掌握了三大件核心技术的厂家,又可以自主整车设计研发,再加上中国较低的人力和生产成本,可以轻松拿到很高的利润。
  丰田汽车2010年在中国只卖出了80万辆汽车,而中华集团472万销量是其近6倍,自然利润要占优势。
  如果同样的销量以单车计算,中华集团肯定要大大落后于丰田汽车。
  跟中国大妈一样,暴发户这个中文名也开始流行在全球车企之中,基本用来代指中华集团。
  中国单一市场能让大众汽车熬过次贷危机,同样拯救了岌岌可危的通用汽车和标致雪铁龙集团,如此赫赫战功冒出中华集团这个怪物不足为奇。
  唯一让韩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沃尔沃汽车销量下滑严重未能达到预期盈利状态,反倒带来亏损有3亿美金之多。
  同属收购而来的豪华品牌,路虎已经开始止步亏损迎来盈利,虽然数目不到5000万美金,但至少走上了正循环。
  其中路虎极光的上市,凭借出众的外观成为当红明星车型,为路虎品牌盈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极光车型获得成功经验,将移植到揽胜、发现等车型上,路虎的未来大有可期。
  沃尔沃销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车型老化,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要将沃尔沃拖离困境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打造新的明星车型。
  此项工作其实在韩皓入主后就已经开展,当初力排众议研发全新沃尔沃XC60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不久的将来沃尔沃就将迎来新的雷神之锤。
  全新XC60不单是一款明星SUV,更是沃尔沃全新平台架构,以及全新家族化设计语言的代言人。
  从XC60后,预计未来三年XC90、S60、S90新车型接连上市,补齐沃尔沃新的产品线。
  在韩皓心中,沃尔沃其实比路虎要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身为集团旗下唯一亏损的品牌,沃尔沃自然是韩皓关注的重点。他趁参加沃尔沃董事会期间来到瑞典的设计部门,亲自查看了XC60的定稿样车。
  新车保持了安全带标识位于中网的沃尔沃历史传统,跟宝马双肾进气格栅一样醒目具有高辨识度。盾形的中网用银色镀铬饰条包围起来,在里面则是竖向的直瀑式银色镀铬饰条,再加上一条安全带一样的斜向沃尔沃logo,整车前脸迎面让人体会到一种强大力量爆发感。
  两组车大灯被“雷神之锤”样式的日间行车灯分割成了上下两部分,点亮效果非常出众。无论白天黑夜,雷神之锤都熠熠生辉,守护着驾驶者安全。至于尾灯,则再次吸收了北欧神话因素,用上了辨识度极高的“维京之斧”款式尾灯。
  车身则采用了动感十足的分段式上扬车身腰线,更具力量感的宽大D柱,让整车在优雅之余更显运动气息。被人一直诟病的车尾翘屁股设计得到了极大改善,尾箱设计跟整车更加协调一体,不再显得突兀不自然。
  如果用满分100计算的话,韩皓可以给新车外观95的高分,确实既传承了沃尔沃历史,又有效开创了未来。
  不过看到内饰的表现,韩皓就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5英寸中控小屏幕,灰色漂流木饰板,两个大炮筒仪表盘,加上并不出彩的皮座椅,可以说中规中矩没有半点出彩。
  “安全和科技是我们给沃尔沃全新的定位,安全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自不必说。但科技的话,从打开车门的一刻,说实话我是非常失望的。跟当今的科技先行者奥迪品牌相比,我们的内饰设计可以说是老古董。”
  光有好的外表,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内在,很容易形成德不配位的结局,这样的XC60不是韩皓心中的精品。
  看到老板韩皓直言不讳提出批评,这让沃尔沃的设计师们面面相觑,又相互带着苦笑。
  因为XC60的设计进度实在太赶,从中华集团入主到现在,真正用在项目中只有15个月时间,勉强完成了外观设计部分。至于内饰方面,确实时间没有预备充分,只能用半成品来交差了事。
  “我之前看到一版内饰设计图还不错,据说还是江州设计部门递交的方案,为何没有参考?”
  想起来当初在瑞典国王到江州参观时,韩皓曾见过中国设计团队提交的内饰方案,当时他觉得很不错具有极强的科技感,因此印象很深。
  “那款方案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我们认为眼前的方案更合适。虽然科技感有所欠缺,但符合消费者真实使用的需求。如果大家认为不满意的话,我们会重新设计方案,增加更多科技感,这样一来新车上市的时间就得推后至少6个月。”
  设计项目负责人伊恩考虑一二,还是站出来回答了韩皓的疑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